PHPWIND
HELLOCQ
UID:5039
一般的hf功放设计中都把功放管的输出内阻(百瓦级的管内阻约0.1-0.5欧)忽略不计来设计输出变压器,其初级电阻为2*(vdd - vsat)*(vdd -vsat)/ po, 如一个使用一对mrf150的推挽放大器,工作电压50v,输出功率300瓦,mrf150饱和电压vsat=3v,代入公式得出2 * (50-3)*(50-3)/300=14.7由于变压器次级输出阻抗为50欧,所以变比为14.7/50 约等于 1:4,所以输出变压器选用1:4的形式。上例中的最佳变比也是通过这个公式得出来的,放大器要工作在最大输出10瓦时2:1是最佳变比。如变成1:4的话放大器的效率就变得很低,如果功放管容量不大(如使用两个标称输出10瓦的管),还存在容易烧管的问题。
UID:593
请问ba7kw假设一个推挽放大器,工作电压13.8v,管子的饱和压降vsat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输出阻抗50欧姆,输出变压器为1:9形式。根据2*(vdd - vsat)*(vdd -vsat)/ po=rc,变换得2*(vdd - vsat)*(vdd -vsat)/ rc=po。将上述条件代入:2*13.8*13.8/5.55=68.6w换句话说,输出功率被电压和输出变压器阻抗比限定在68.6瓦以下。是否正确?
UID:10922
1。先根据次级阻抗确定最低频率时所需要的次级电感,比如50欧姆负载,次级电感应该使2*pi*f*l>50*k,k可以取4或更大一些。然后计算圈数(这个圈数比每匝几伏更有用)L=Ur*Uo*N*N*A/l这是根据次级阻抗要求算出来得数值。2。测定磁饱和性能。用磁环绕一个1:1的变压器,次级接50欧姆负载,初级调高输入交流电压到输入电压和电流明显的出现非线性。这时的峰值电流乘以圈数就是饱和的安匝数。这时的电压除以圈数就是该频率下的磁饱和每圈几伏。如果用高频测量,绕几圈就可以,如果用音频测,(可以用音频功率放大器,几十千赫兹),圈数与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测量时可能要几十到上百圈。如果频率很低,由于圈数太多,电压很低,电阻的影响会带来很大误差。与低频变压器不同的是:低频电源变压器的每伏几圈是根据空载时的磁饱和性能确定的,高频变压器则不会工作在空载状态下。3。确定温度。低档的磁环在达到磁饱和前,早就热得不得了。主要是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所以如果磁环损耗不够低,那么上面算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温度一上升,导磁率,磁饱和性能全变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磁环功率都是由损耗引起的温升决定的,(否则一个普通发射机磁环可以输出的功率要大几十倍)正如7kw所说,测量每匝几伏意义不大,正如7kw所说,还是根据实验确定。
UID:1064
用双极晶体管也好,用fet也好,两只推挽也好,8只推挽也好,5瓦功率也好,1000瓦功率也好,13.8v供电也好,50v供电也好,输出变压器统统默认1:9一定没错.
L=Ur*Uo*N*N*A/l公式中各代表什么?
我们可不可以把晶体管看做电原,而天线看做负载,为了达到最大输功率,电原的内阻(晶体管输出电阻)和天线(负载电阻)相等时,达到最大输出功率,达到匹配。所以加了变压器,可否看作这样?
但也最多时1:4,1:9,1:16几种罢了,关键是不同的最低频率要求要配套不同的磁环。功率要求不同磁环的尺寸也不同。
是啊,这三种变比可以满足实际使用了,更精确的变比已经没有意义.折衷使用默认的1:9就是普遍做法.设计高频变压器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结构形式和制作工艺上,因为结构形式和制作工艺决定了变压器的功率容量,频宽特性和频幅特性.
但是按照计算,再13.8v的电压下用1:9的时候不能输出100w啊?
UID:9084
UID:8890
理论好难搞懂,我现在2只1972用的1:4输出变压器,2匝:4匝,电流5a,请问有没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