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一年多了,没有能够做出来一台收发信机,但是仍然积累了一些认识,也不知道对不对,说出来让大家多提意见.
我认为业余条件下自制机器,在保证主要性能的前提下,应该注重成本、调试性、元件来源三个方面。
首先说性能,过高、过低都不好,前者必然在成本、调试性方面发生问题,后者则或工作不可靠,或指标不能
满足要求,如crsa推出的东西,为了降低成本,调试极为困难,很难想象能够稳定工作。象皮鞋机、ne602+
lm386类,无指标可言,只适合做做实验、玩一玩。
成本方面,材料费用在200元的收信机,再加100元的发射部分,比较符合我的心理价位。
鉴于此,应压缩不必要的部分,把钱用在对性能影响大的主要环节上。实际上,良好的方案论证是设计的
关键,这正是许多业余爱好者所缺乏的。
元件应容易购买,比较熟悉,以集成电路首选。
我个人觉得,能够满足我的要求的机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能够工作在40、20、15米三个业余段。
2 具备ssb收发功能。
3 发射功率在5w左右。
4 调试无需专业设备。
5 使用方便,在各个频点都能可靠工作、接收机具备不错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6 成本如上。
下面是我对各部分的认识。
1 输入滤波器。许多ham在做多频段机时,按频段设计多个带通滤波器,并用开关切换。业余条件下,这样做,
成本高,调试复杂。比较经典的方法是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抑制掉本地中波信号。实际上,对输入级影响较大的
主要是本地中波信号,会造成变频器过载。带通滤波器
的通带宽度选择,会发生两难。以40米为例,宽的通带无法抑制附近的(如7.100 7.200)的广播信号,效果
上等同于低通滤波器,窄的通带因元件离散性问题而难以调试。一个低通滤波器可以解决大部分无用信号,
无须调试,无须切换。成本5元。
2 高放。不加为好,高放对灵敏度的贡献不大,尤其是在没有使用窄带输入滤波器的时候,宽带噪声被
放大有时适得其反。
3 变频级。在二极管平衡电路和ne602集成混频之间,我觉得后者合适,前者要做变压器、放大器,往往都
是分立元件,难以调试,后者则是大家所熟悉的。成本10元。
4 本振信号。很多业余爱好者不遗余力的制作pll,一个步进10khz,vxo微调,不带显示的pll,成本在
100元以上。往往操作不方便,所置频率和实际频率还有偏差。单片机控制的pll设计复杂,如果做到
step 100hz或10hz,键盘置频,数码管显示,则制作周期和所花时间、精力太大。当然,购买成品另当
别论。成品的缺点是操作上不能和自制部分完美融合,软件上无法自主根据需要改动。
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制作pll,不如使用传统的vfo方式,一个2.0mhz--2.1mhz的vfo和一个合适的晶体
震荡器混频,合成40、20、15米三个业余段的本振。选择2.0mhz--2.1mhz而不是直接做成本振频率的
vfo是基于稳定性考虑的。2.0mhz--2.1mhz通过开关切换电容分成多段,另外再用变容二极管细调。lc震荡
的稳定度可以达到1/10000,这样,漂移在200hz,短期稳定度满足要求。著名的k1机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直接做成本振频率的vfo,如15mhz左右,则飘移在1500hz。加上一个频率计,指示实际的频率,
6cr推出的那个,非常合适,如果6cr公布源代码,自制的成本在25元(不含电路板),
这样,整个vfo成本可控制在50元。
5 晶体滤波器。影响晶体滤波器的主要指标是频带、损耗、特性阻抗,而以频带为主。不管是自己计算的
元件参数,还是参考其他人的设计,由于晶体三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离散性,调试是不可避免的。
业余条件下怎样知道自制晶体滤波器的频点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扫频仪的话。以下方法不知可行。
输入一个vxo产生的信号,在输出端测量信号强度(使用测功率的表,用一个二极管加上万用表的那种),
调节vxo,逐点测量,求出晶体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然后,把中频本振的频率调低或调高1500hz。成本5元。
6 中放。采用mc1350,取其易用,带agc。中放对灵敏度影响很大,一定要有。20元。
7 解调电路,使用ne602。 10元。
8 音频放大,使用lm386或任何其他芯片,5元。
9 话筒放大,5元。
10 调制,用mc1496或ne602,10元。
11 发射变频,用ne602,10元。
12 射频功放。推挽电路或ocl电路,一般高频大功率管很贵,采用多个8050或8550并联,代替大功率管,在
5w功率下是可行的,无须给每个管子加均流电阻,现代半导体工艺对同一批次产品的一致性已经很好,并联
过三端稳压器的朋友应该有体会。这样成本大大降低了。10元。
13 输出滤波器,三个波段,三个,共30元。
以上是我对各部分的认识。不包含辅助电路和印刷电路板。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
1 业余者往往用中周改制电感或变压器,中周的匝比过低,不适合做大匝比变压器,这时如果变压器用于
lc选频回路,不如使用电容分压来匹配阻抗。一些ham发表的diy文章,总告诉用什么中周,绕多少圈,
其他人制作,困难很大,不如直接告诉电感量。
2 在制作中,良好的阻抗匹配,会有效提高灵敏度。
3 不要使用定制频点晶体,太贵了。
附图是方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