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同志喜欢说半截子话,暂且不管他是只懂这一点,还是不愿意教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既然他不愿意多说,那我们就自力更生的搞懂它。
通过这两天的刻苦研读,终于搞明白了混频器后面的事情。老干部半截子话没说错,如果没有采取措施,宽带的放大器的确有利于提高平衡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无论是二极管混频器或是其他类型的混频器是终端敏感的,也就是说它的输出(中频输出)端口必须由具有适当阻抗的电阻性终端做负载。如果混频器要实现它的最大的动态范围指标,那么简单的应用就是使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宽带放大器。
用调谐放大器也同样可以,但是需要用一个双工器来给混频器做负载。这里用双工器的概念有点牵强,但是也并不太离谱。简单的说,就是在混频器的输出端对地并联一个并联谐振回路。然后把并联谐振回路对地端串接一个50欧姆的电阻,这样不需要的频率在并联谐振电路上接近于短路,而这个短路并不是直接对地,而是消耗在这个50欧姆的电阻上从而给除了if信号以外的其他频率提供一个纯50欧姆的负载。串联谐振回路相对于if信号呈现高阻抗,所以不会被消耗在50欧姆电阻上,并被送到调谐放大器进行放大。调谐放大器经过设计,使其针对if频率呈现50欧姆阻抗即可。
调谐放大器的性能毫无疑问要好于宽带放大器,所以在高等级的设计中,通常使用调谐放大器并且加入上面的这种双工器电路。只使用宽带放大器则相对于混频器来说只提供了接近纯电阻性的负载,但是却没有针对if以外的其他信号的滤波作用。如果信号强到一定情况,而这个宽带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却没有很大,则就会产生压缩和互调。所以,好的设计是使用双工器和调谐放大器作为混频器的补偿放大器。但是这样会造成调试部件大幅度增加等麻烦。
从上面来看,k2使用了纯宽带放大器,这样的确给混频器的大动态工作奠定了条件,但毫无疑问是一种偷懒的做法。而日本电台中直接使用调谐回路的做法,也是一种偷懒的缩水。8718这样的电路则是比日本电台还偷懒的做法。
不过我又想到一点,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大部分电台为什么还敢这么缩水呢?我考虑了很久,只有一个解释吧?那就是混频器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的性能损失是有限的,它的严重性还没有达到大部分情况下让人的耳朵都可以听出来的地步。也许在极端或十分临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感受到一点点。
好几天了,经过激烈的碰撞,我总算把这个问题彻底整明白了。
这几天的架没白打,值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