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秋叶原又有机会直接摆弄ft-2000,ft-950,ic-756proiii,ic-7600等名机。比在上海ham expo有了更多的直观感受。(上次展览会,icom的机器全都包在塑料之中,没有一个打开的)。
756和7600比真的是老了。7600的液晶显示屏大小尺寸,分辨率,色彩都不是一个档次的。看了7600,756的屏幕简直没法看了。个人觉得,单从外观看,ft-2000的材质和机械工艺绝对超过ic-7600。ft-2000的面板,按键尤其是飞轮的做工和手感实在是太棒了。ic-756proiii的飞轮上面裹着一层橡胶,手感好像握着一支廉价的圆珠笔。ic-7600有一些改进了,飞轮上有拉花工艺,但材质和阻尼的手感,还是不如ft-2000。
忽然觉得icom和yaesu这两家大厂,好像摄影器材的nikon和canon相似。nikon多强调光学系统,canon总是在像素上和数字技术上领先一筹。但nikon拿在手里的质感确实要好于canon(个人观点,估计会被canon的funs拍死)。看看什么时候yaesu把dmu和机器一体化吧。只是外观的皮毛感受,将来在进一步探索实际听觉的感受吧。。。。。。
ic-7600现在更像是一台电脑,这次更把功率显示表头都搬到lcd显示屏上了。机器的所有设置,都可以通过usb接口拷贝到u盘上,也可以用这个u盘拷贝到其他机器完成设置。这比起yaesu那两台机器连接起来“克隆”的确是先进了许多。由于所有的按钮、键盘操作都有lcd显示屏相呼应,所以人机对话显得更直观、更友好。当然,如果不先电脑化,又何谈人机对话呢? 另外,icom的成本控制做得相当出色,随机带的说明书采用再生纸黑白印刷,很多lcd的插图看不清楚。所以,你得自己在icom网站上下载说明书,然后自己彩色打印出来。成本控制既然做得这么出色,估计以后降价的空间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