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960阅读
  • 40回复

请大家帮忙看看AB类功放输出调成这个样子是否正确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5-29
请各位帮忙看看,单端1971功放调成如图所示的输出波形,是否已经调好了,多谢多谢~~~并请教一个问题,有信号时1971的be间的电压为-0.5v左右,无信号时正常,0.7v不到,这个负偏压会不会导致功放工作点在c类了而不是ab类,be间并个十几欧的电阻能解决吗?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5-30
波形不对。但是基本上成功了,你试着减小一半输入,就会看到曙光。
削頂失真,是激励过大或者是偏置过高(静态点过高)造成的。
你应该说静态电流是多少,而不是说vbe。

请你告诉我你的预期目标:
1 、希望输入多大功率的时候,输出希望达到多大功率?设计的时候要确定增益,和选管,必须先搞清楚。
2、当前两级的静态电流?

你的电路中有不完善的地方,建议:
推动级:r5采用47欧姆,u5加上300-510欧姆的负反馈,t1改为9:1阻抗,调整r3使静态10-20毫安。
功放级:vcc5采用7805提供5v,r2改为470欧姆电位器,l2并联100欧姆电阻,c10应为多个并联,u6加上220欧姆负反馈。(c5,c6)应为多个并联,并且在排布上紧挨着t1和t2的冷端。u6静态取50-70毫安。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5-30
还有三点补充说明:j3并联150欧姆电阻。偏置二极管尽量靠近功放管安装,二者之间要热耦合。功放管要装一个至少半个香烟盒那么大的散热片。并且静态电流是在热稳定以后调整,而不是在冷机时调整。


输入2-5毫瓦,输出就差不多够了。(假设第一级功率增益16db,第二级功率增益13db,输入5毫瓦,输出4瓦。)
离线永远的FM
发帖
1217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5-30
'
(假设第一级功率增益16db,第二级功率增益13db,输入5毫瓦,输出4瓦。)
'

这种情况是考虑了1971那里输出阻抗变换比的吗?
按照1:4输出好像达不到4w吧?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30
电源取12v,不考虑管子的ce饱和电压降,算出来的功率最大是5.76w,我说4瓦是考虑留一点管子饱和电压降的影响。
这个电路输出变压器取12.5欧姆变换50欧姆是可以达到4瓦的,我实做过。
离线海鸥
发帖
1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30
高手对答,实在高!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5-30
多谢指教~~~万分感谢
1、输出2w就ok了,当然越大越好,关键是保持线性;
2、第一级静态是60ma,第二级静态是60ma;
3、推动级r5已经改为25欧姆,r5并联的电容也已经去掉;
4、按您的宝贵意见我再试验下;
5、不接负载电阻时波形没有削顶,但是波形也不是很好,一接就削顶了;
6、最后多谢指教~~~万分感谢
'
波形不对。但是基本上成功了,你试着减小一半输入,就会看到曙光。
削頂失真,是激励过大或者是偏置过高(静态点过高)造成的。
你应该说静态电流是多少,而不是说vbe。
请你告诉我你的预期目标:
1 、希望输入多大功率的时候,输出希望达到多大功率?设计的时候要确定增益,和选管,必须先搞清楚。
2、当前两级的静态电流?
你的电路中有不完善的地方,建议:
推动级:r5采用47欧姆,u5加上300-510欧姆的负反馈,t1改为9:1阻抗,调整r3使静态10-20毫安。
功放级:vcc5采用7805提供5v,r2改为470欧姆电位器,l2并联100欧姆电阻,c10应为多个并联,u6加上220欧姆负反馈。(c5,c6)应为多个并联,并且在排布上紧挨着t1和t2的冷端。u6静态取50-70毫安。
'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30
'
1、输出2w就ok了,当然越大越好,关键是保持线性;
2、第一级静态是60ma,第二级静态是60ma;
3、推动级r5已经改为25欧姆,r5并联的电容也已经去掉;
4、按您的宝贵意见我再试验下;
5、不接负载电阻时波形没有削顶,但是波形也不是很好,一接就削顶了;
6、最后多谢指教~~~万分感谢
'
1、输出越大,就越不能保持线性。他们的关系是反的。
2、第一级的静态太过于大,所以容易饱和削顶。你降低静态到15毫安。
3、r5稍微再大一点还可以。
4、c-b交流负反馈你加上了吗?t1的阻抗比过低,也是削顶失真的根源,建议换成9:1的。j3输入端并联一个150欧姆,整个电路的电源退耦合和两级之间的电源隔离要加强。
5、不接的时候,末级的集电极电流不对,不能作为参考。
6、不客气,也希望你把经验终结出来,以后你可以去指导别人。
离线wenzheng0818
发帖
88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5-30
把第一级的静态调25ma
第二级的静态调30ma
输出多少要看你加的推动功率,大了波形失真/自激,小了输出功率达不到。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5-30
多谢多谢~~~~
现在还是削顶,你说的cb负反馈已经加上了,不加自激严重。现在2053和1971都加上了。
我再按您说的去调整下,您提的建议字字真言,多谢多谢。
电路调试了很久了,有半个月啦,要是能调出来肯定会总结经验的。目前看还是要解决削顶和输出功率小的问题。

'
1、输出越大,就越不能保持线性。他们的关系是反的。
2、第一级的静态太过于大,所以容易饱和削顶。你降低静态到15毫安。
3、r5稍微再大一点还可以。
4、c-b交流负反馈你加上了吗?t1的阻抗比过低,也是削顶失真的根源,建议换成9:1的。j3输入端并联一个150欧姆,整个电路的电源退耦合和两级之间的电源隔离要加强。
5、不接的时候,末级的集电极电流不对,不能作为参考。
6、不客气,也希望你把经验终结出来,以后你可以去指导别人。
'
离线永远的FM
发帖
12174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5-30
刚才仔细看了下,这个功放其实就是自己近段时间一直在调试的ssb功放。一定要顶。
离线BG7JNS
发帖
289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5-30
我的理解:输出削顶是正常的。因为功放管的工作状态不是a类。但对于已调载波信号,只要保证管子导通角大于180度,后面经过lowpassfilter后就可以获得线性不失真的输出。当然线性度相比a类要稍差,但这是为了获得高的功放效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请指点。
离线小比尔/5
发帖
258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5-30
ssb能不能用非线性功放放大?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5-30
削顶削的太平了
甲乙类顶部失真应该是缓慢的,不应该一刀切,我也没搞定呢,继续调~
'
我的理解:输出削顶是正常的。因为功放管的工作状态不是a类。但对于已调载波信号,只要保证管子导通角大于180度,后面经过lowpassfilter后就可以获得线性不失真的输出。当然线性度相比a类要稍差,但这是为了获得高的功放效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请指点。
'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5-30
应该是不行的~
ssb是幅度调制,得用线性功放~
[quote=小比尔/5]ssb能不能用非线性功放放大?[/quote]
离线songxiang
发帖
550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5-30
'
现在还是削顶,你说的cb负反馈已经加上了,不加自激严重。现在2053和1971都加上了。
我再按您说的去调整下,您提的建议字字真言,多谢多谢。
电路调试了很久了,有半个月啦,要是能调出来肯定会总结经验的。目前看还是要解决削顶和输出功率小的问题。
'
自激严重,就做第三条和第四条。

输出最大功率是4w左右,不能再大了。基本到了极限了
离线fm110
发帖
37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5-31
削顶很正常啊,不是ab类么?

削顶应该是偏置过低导致的!(因为是ab类,不可能不削顶,顶多比c类好一点)

纯甲类才不会削顶!
离线ba8avcq
发帖
411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5-31
'
我的理解:输出削顶是正常的。因为功放管的工作状态不是a类。但对于已调载波信号,只要保证管子导通角大于180度,后面经过lowpassfilter后就可以获得线性不失真的输出。当然线性度相比a类要稍差,但这是为了获得高的功放效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请指点。
'
完全正确!
离线djc001
发帖
324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5-31
哪位大哥能测下手头的线性功放,输入正弦波时的输出波形?比较看看差距...
'
削顶很正常啊,不是ab类么?
削顶应该是偏置过低导致的!(因为是ab类,不可能不削顶,顶多比c类好一点)
纯甲类才不会削顶!
'
离线migsoft
发帖
62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5-31
'
哪位大哥能测下手头的线性功放,输入正弦波时的输出波形?比较看看差距...
'
http://www.hellocq.net/forum/showpost.php?p=2569886&postcount=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