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从96年开始就进行套件的研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先行者的勇敢。虽然由于市场的原因第一个版本并不顺利,但是结局不是失败,而是一个大大的成功。
我们diy的爱好者比起90年代的diy黄金时代来说的确在减少,但是对于业余电台设备的diy来说,我觉得还是片没有开垦好的处女地。我们做套件的爱好者可能需要用事实告诉人家,业余电台设备并不难做,非但不难,而且很有意思。
我们个人做套件,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做得跟国外的专业套件公司相比,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如果大家看过著名的k2套件的安装说明书,我想任何一个会用烙铁的人都会跃跃欲试的。因为这个说明书实在太傻瓜了!每个元件都有照片,都告诉你怎么分辨。每个安装步骤都会详细说明,包括安装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但是大家知道吗?k2是一个全波段频率合成的ssb/cw套件,其复杂程度一点都不比商品机差!
在目前没有市场,没有获利的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奉献精神来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也远远没办法做得如国外那么好。好在我们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互相配合做一些工作。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批ham在中国的业余无线电历史上是担负责任的。请大家出钱出力,努力推动我们的业余无线电套件吧!
最初由 bd6ra 发布
我是国内第一批有3级执照的ham,开台用的是自制的2次变频ssb收信机、自制的3波段电子管ssb发射机(晶体管前级,电子管功放)。最喜欢的就是自制设备。套件从96年到现在经历了3版,可谓跨时代“产品”,软件就经历了3代:第1版pcb用tango、第2版用protel98、第3版用protel99/protel99se。第1版pcb限于当时条件,没有丝印。因diy的爱好者太少,历经近8年,2002年夏天才结束,我的投资朋友已撤出,可以说是失败的,我也“洗手不干”了。diy在国内没有市场,大家对自制不感兴趣。2002年夏天应几位热终于diy的爱好者的要求,我做了修改,冒险少量订做了pcb,这就是第2版。第2版pcb做工最好,只可惜出现了一处焊盘悬空错误,造成遗憾。今年11月再一次应几位爱好者要求,少量订做了第3版。这次我对pcb作了大量改动,除改正错误外、还增加了电路,甚至对地线又改进了一些。但因改动很大,出现了两处丝印错误。但这次器件最令我满意:非常整齐,哪怕是小电容都出自专业厂家,甚至还买到了43p的瓷片(arrl所要求)。小容量bpf电容买到了np0,部分lpf电容买到了高压、高频瓷片(100mhz,厂家宣传),就差买音乐发烧友所说的“怪兽”镀银同轴电缆、镀金插座、发烧级补品电容、极品运放ne5532、水溏电解、氦胆、环牛、无氧铜漆包线、镀金pcb... hi, hi。
我高中时代就喜欢发报机,只因当时这方面图书有限,未能得到发展。1985年有机会到英国短期工作,当时很想找这方面的图书,但因工作忙,找书店的机会太少,愿望没能实现。在德国法兰克福停留时碰巧看到有元器件商店,同时卖无线电杂志,但因自己不懂德文,只好作罢。后来还是单位里的澳大利亚同事发现了我的爱好,答应回国后帮我找书。88年终于收到了寄来的美国、英国出版的有关教材,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学习,然后按照教材自制了多波段2次变频ssb收信机。经使用,发现效果不错,我又根据国情编译了该文(因国内很多元件买不到,改动较大),于1991年寄到《无线电》,1992年终于发表,把2次变频技术介绍给了国内的业余爱好者。限于当时的水平,“2次变频”被译成“双变频”。遗憾的是,由于该栏目篇幅有限,译文只登了主干。1996年我重新译了这篇文章(未加改动),寄到了 “cq taiwan”,该杂志全文刊登了译文,我这才感到没有辜负外国朋友对我的帮助。
thunder 4波段pcb的设计应该是对我学习国外教材的阶段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