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404阅读
  • 82回复

KP-800MAN操作说明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5-05
第一次做电子管功率放大器,非常缺乏经验。而电子管功放的输出电路的调整,却又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我实在也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电子管功放的调节方法。为了让前期收到功放的兄弟,对电子管功放有个感性的认识,我赶工写了一些。

可能不是太详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等兄弟们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的补充了。

如果兄弟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疑问,请直接发到这个帖子里来,我将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解答。

如果兄弟有什么地方讲的不明白,或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万望谅解并请提出来。
附件: KP800说明.rar (0 K) 下载次数:966
附件: KP-800MAN SCH.pdf (0 K) 下载次数:933
离线BA3CE
发帖
165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5-05
说明书我看了,我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您提到说ip表显示阴极电流包括ig和ig2,因为我没看电路图,如果这样,通过ip看调谐状态不太敏感的。
我建议您这么接线,把ip表串入电子管阴极和高压的b-之间,高压b-不直接接地。电子管阴极再接地,电子管的g2和g的偏置电路接地,这样就可以保证您的ip表只显示高压流过电子管的电流也就是ip。如果在阴极与地之间再串一表头就是ig+ig2,或者是把ig和ig2分开显示。四极管的调谐特性我也不很熟悉。如果是三极管应该最佳调谐点在ig最大与ip最小时(此时功率可能不是最大点)出现。仅此建议,谢谢!
离线TNA
发帖
269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5-06
'
说明书我看了,我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您提到说ip表显示阴极电流包括ig和ig2,因为我没看电路图,如果这样,通过ip看调谐状态不太敏感的。
我建议您这么接线,把ip表串入电子管阴极和高压的b-之间,高压b-不直接接地。电子管阴极再接地,电子管的g2和g的偏置电路接地,这样就可以保证您的ip表只显示高压流过电子管的电流也就是ip。如果在阴极与地之间再串一表头就是ig+ig2,或者是把ig和ig2分开显示。四极管的调谐特性我也不很熟悉。如果是三极管应该最佳调谐点在ig最大与ip最小时(此时功率可能不是最大点)出现。仅此建议,谢谢!
'
不要在“毛鸡蛋”里挑骨头!要鼓励!6bf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任何一个人写的东西,经100个人看都能指出瑕疵。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5-06
'
说明书我看了,我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您提到说ip表显示阴极电流包括ig和ig2,因为我没看电路图,如果这样,通过ip看调谐状态不太敏感的。
我建议您这么接线,把ip表串入电子管阴极和高压的b-之间,高压b-不直接接地。电子管阴极再接地,电子管的g2和g的偏置电路接地,这样就可以保证您的ip表只显示高压流过电子管的电流也就是ip。如果在阴极与地之间再串一表头就是ig+ig2,或者是把ig和ig2分开显示。四极管的调谐特性我也不很熟悉。如果是三极管应该最佳调谐点在ig最大与ip最小时(此时功率可能不是最大点)出现。仅此建议,谢谢!
'

没看的太明白。

我正在画电路图,画好后你再看看。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06
电路图上传至顶楼,请各位兄弟自行下载研究.

电路图等资料可以自由传播,但是请注明出处,并且请不要修改签名.

感谢感谢.
离线BA3CE
发帖
165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06
画了个草图,时老师请看。
附件: Protel Schematic.pdf (0 K) 下载次数:233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5-06
看了简图,完全明白你的电路意图。

这样做就把高压电源完全隔离于机箱底盘,的确可以把栅极电流和阳极电流分开。但是如果非要这么做,我觉得把bias电源直流悬浮于底盘也许对电路的稳定性更好些?有机会的确可以实验一下。

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ip电流相对于调谐点其实也挺灵敏的,而且ip电流的谷底也很明显。对于一般的应用,我想还是主要看输出功率吧,在把输出功率调整到最大以后,再微调到ip电流下降一点也就可以了,呵呵。
离线BA3CE
发帖
165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07
我对4级管的特性不很清楚,也不知道您的这个电路的ig在调谐时的大小。要是按普通高u三极管出现调谐点时(临界偏过压)ig会有一个很大的上升,这样如果ig,ip走一个表,我怕出现ip下降和ig上升互相抵消,导致变化不明显。如果您的电路ig在调谐点变化不激烈,也就无所谓了。另外,还是把收发转换切断阴极好些。
'
看了简图,完全明白你的电路意图。
这样做就把高压电源完全隔离于机箱底盘,的确可以把栅极电流和阳极电流分开。但是如果非要这么做,我觉得把bias电源直流悬浮于底盘也许对电路的稳定性更好些?有机会的确可以实验一下。
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ip电流相对于调谐点其实也挺灵敏的,而且ip电流的谷底也很明显。对于一般的应用,我想还是主要看输出功率吧,在把输出功率调整到最大以后,再微调到ip电流下降一点也就可以了,呵呵。
'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5-08
'
我对4级管的特性不很清楚,也不知道您的这个电路的ig在调谐时的大小。要是按普通高u三极管出现调谐点时(临界偏过压)ig会有一个很大的上升,这样如果ig,ip走一个表,我怕出现ip下降和ig上升互相抵消,导致变化不明显。如果您的电路ig在调谐点变化不激烈,也就无所谓了。另外,还是把收发转换切断阴极好些。
'

您注意看一下bias电路中有个电压极性反转电路,在接收的时候栅极接上负压,此时阳流是截止的.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5-08
我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下天线的swr和巴伦问题。

虽然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采用的是可调方式,但是绝不等于说可以当作天调来使用,如果天线的swr过大,则反应到输出电路上的高频电压就会变的非常高。这一点在中小功率场合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问题,但是在近千瓦的场合也许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还有在使用平衡天线的情况下,优质的并且能够承受大功率的巴伦是一定要装的。如果不装巴伦,那么在大功率发射的时候,机箱上就有可能带上高频电压,如果身体某处碰到,就有可能产生烧灼感。

总之,要知道一点。天线的匹配问题,大功率场合的要求远比小功率应用要来的严格。功率越大,天线的匹配问题越要引起重视。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5-09
今天早晨老家来电话,我大舅舅去世了。所以,我现在马上要动身送我母亲回去,大概下周二才能回来。

所以,这几天请不要给我打电话,有事情请下周二以后再与我联系。

谢谢。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7-26
关于ACC插座的接法
acc插座是收发控制端口。

这里需要对收发控制方式做一些说明。

当初在设计收发控制电路的时候为了尽可能适应每一款电台的ptt输出,所以在功放控制方式颇费了一翻工夫。考虑到每一款电台的控制输出都有可能不同,所以最后决定采用最原始的接口方式,即直接把功放收发转换继电器的两条线引出。并且这两条线和机箱等处完全绝缘,这样控制方式就很直接。这两条线通上12v直流电,功放就处在发射状态;不通电,就处在接收状态。而在有效控制下,随着收发状态的转换,功放内部继电器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具体接法:8芯航插的中心线为一极,把外围环绕的另外7芯全部接在一起做为另一极。控制电压不分极性。

兄弟使用过的机器不多,无法针对每一款电台给出和功放的接法。这里仅就我做实验和测试用的ft-857d和kp-800的控制接法做个介绍,希望可以给弟兄们一点提示。

ft-857d的cat/linear端口的第1脚是13.8v供电端,这个电压只要电台开机就一直存在。

第2脚是tx gnd,从图上可以看出,它和q110b的集电极相连。当机器处在接收状态时,q110b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为截止状态。而当机器处于发射时,q110b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

所以,只要把kp-800的acc两根继电器线和cat/linear端口的第1脚和第2脚分别连接起来,ft-857d就可以同步控制kp-800的收发切换。

实际上各种电台的收发控制方式大多是这种原理,只是有可能形式会有所变化。但是只要搞懂原理,对kp-800进行同步ptt控制,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7-27
今天有个兄弟打电话给我,咨询IC-706的收发控制问题。
2000年前后用过几年ic-706,当时自制了一台1kw的晶体管放大器,接在一起用了很久。但是时间毕竟过去了将近10年,很多技术细节都不太记得清楚了。刚才翻开706的说明书看了一下,简单的谈谈。手里有706的兄弟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有什么心得可以发上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ic706的acc插座的第3脚是短波和6米的发射(输入输出)控制,应该在机器菜单里有一个选项可以设置此脚为发射ptt输出(控制外部功放)和发射ptt输入(外部用脚踏开关控制ic706的发射),我的时间有限没有仔细在说明书中找到这个设置方法。

acc中第8脚为13.8v/1a,用来给功放的收发控制继电器供电应该是很轻松的。

看acc中关于第3脚的定义,发射控制为低电平有效,这样就和ft-857的控制方式类似。即ic706处于发射状态时,第3脚对地则为低阻。ic706处于接收状态时,第3脚为高阻。由于电路图不清楚,不知道第3脚的内部电路,所以不敢确定此第3脚内部有没有控制三极管。因为从说明书中看第3脚只允许通过20ma的电流,所以在接法上为安全起见,建议使用一只8550做扩流,用来驱动功放内部3个收发继电器。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7-27
务必不要用全插入。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7-27
[quote=老干部]务必不要用全插入。[/quote]

理论上说,如果在收发的瞬间有个短时间的延时,那将是最理想的。

应该这样吧?电台ptt按下后,功放在零点几秒后转到发射。电台ptt松开后,功放延时零点几秒钟转到待机。也就是说功放的动作总是滞后电台零点几秒。

但是这样的话,转换电路就会大大的复杂化,不利于diy自制活动。

事实上,我看过很多国外的diy电子管功放,基本上没有使用延时电路的。我想大约是这种全插入操作并不会给机器带来明显的危害吧?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7-28
这几张图是1979年arrl handbook上介绍的diy功放电路,从上面可以看到,在电路中收发转换均是最直接的继电器动作,并不做特意的延时操作。所以,我想全插入大约也的确不至于有什么危害吧?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7-28
一个是危险不危险,是否会损坏机器和部件,另外一个是能否给出足够的效果。

一般的发射状态时序为:
trx外部ptt触发----trx内部电路转换为tx---延时相关时间后控制rf发射的包络软启---成为正常发射状态。

trx的外部控制pa的ptt和内部转换同期,就是在收到ptt第一时间转换断为通。


对于具有qsk的pa要求是足够断的时间做转换,早期有用到pin,但是功率限制和对于高swr的问题,现在qsk的短波功放还是采用真空rf继电器为多,典型的转换时间不大于5ms。此时pa另外还有偏流控制电路,力求继电器不存在热切换(就是继电器发射转接受直通状态,此时管子偏压电路比继电器更快已经把管子栅加上更负的偏压,使管子截止)


真空继电器转换极限时间不大于5-6ms,但是一般的继电器转换典型时间为10-20ms。其中一个很有趣的参数是后备的ups转换时间要求不大于20ms,而计算机一类的开关电源维持时间至少要大约20ms,其实出处就在这个旁路转换继电器上。
很多实际应用的小技术能够减少这个转换时间,如加大线圈的电压,能使转换时间得意减少,但是这个是折寿的。另外小型信号继电器的转换时间普遍较短。

另外一个是不用qsk设计,即使对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是否一样能得到效果?
这类的使用往往tx转rx时候,trx已经工作在rx状态,pa的继电器才转换回rx的直通状态,会有个很大的火花声给agc电路带来误动,使得agc瞬时压的很深,头上的信号是听不到的,失去qsk的意义。比如qsk可以在cw的点划间听到频率上是否还有其它台,但如果用非qsk功放,听到的起先是有喘息效应的接收(发射侧音过后,有个简短的冲击声,然后就是agc被压下,后在缓缓回复正常能受听的程度)。另外注意成品发射机,agc电路更是有与收发转换相关联的,很有意思。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7-28
有不少电子管功放,把qsk做成一个组件,作为出售时候的选购件。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快速转换机构。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7-28
[quote=老干部]一个是危险不危险,是否会损坏机器和部件,另外一个是能否给出足够的效果。

一般的发射状态时序为:
trx外部ptt触发----trx内部电路转换为tx---延时相关时间后控制rf发射的包络软启---成为正常发射状态。

trx的外部控制pa的ptt和内部转换同期,就是在收到ptt第一时间转换断为通。


对于具有qsk的pa要求是足够断的时间做转换,早期有用到pin,但是功率限制和对于高swr的问题,现在qsk的短波功放还是采用真空rf继电器为多,典型的转换时间不大于5ms。此时pa另外还有偏流控制电路,力求继电器不存在热切换(就是继电器发射转接受直通状态,此时管子偏压电路比继电器更快已经把管子栅加上更负的偏压,使管子截止)


真空继电器转换极限时间不大于5-6ms,但是一般的继电器转换典型时间为10-20ms。其中一个很有趣的参数是后备的ups转换时间要求不大于20ms,而计算机一类的开关电源维持时间至少要大约20ms,其实出处就在这个旁路转换继电器上。
很多实际应用的小技术能够减少这个转换时间,如加大线圈的电压,能使转换时间得意减少,但是这个是折寿的。另外小型信号继电器的转换时间普遍较短。

另外一个是不用qsk设计,即使对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是否一样能得到效果?
这类的使用往往tx转rx时候,trx已经工作在rx状态,pa的继电器才转换回rx的直通状态,会有个很大的火花声给agc电路带来误动,使得agc瞬时压的很深,头上的信号是听不到的,失去qsk的意义。比如qsk可以在cw的点划间听到频率上是否还有其它台,但如果用非qsk功放,听到的起先是有喘息效应的接收(发射侧音过后,有个简短的冲击声,然后就是agc被压下,后在缓缓回复正常能受听的程度)。另外注意成品发射机,agc电路更是有与收发转换相关联的,很有意思。[/quote]

老兄说的有道理。

这台功放我断续用了半年多,感觉还不错,也许没有快速的cw操作而没有察觉吧。

不过对于这样的diy功放来说,使用真空继电器那是不可能的,也是疯狂的想法。换句话说,对于这个价位的机器,我连输入调谐回路都给它省了,还在乎什么和几万元商品功放差不多的效果?

kp-800是一款设计和制造都很粗糙的功放,在设计之初我的想法就仅仅是能用,否则也不可能定出2950元的价格。这个价格,估计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看在性价比的份上,就这么凑合着用吧,呵呵。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7-28
都说了,数万元的电子管功放,很多qsk也只是选购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