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sl.net上(
http://www.qsl.net/g3pto/transmitters.html)看到这个被称为g4raw tag 80 transmitter的发射机电路,发现电路非常简洁,功放部分用的是c2078,手头正好有这个管子,就实验了一下。
我用的管子是bc547(实验发现9013、9014、2n2222均可,用bc547功率最大)+ c2078(c2075也可,其他管子没有试验),级间耦合变压器用的磁环是从大卖场邮购的t60-2磁环,原文使用的是t50-2磁环,后来的实验发现这个磁环特别关键,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很大。
第一次实验中,很随意地用记号笔绘制了一块电路板然后腐蚀、焊接元件,首次通电(12v)测得50欧姆假负载上的功率为1.6w,虽然不如原文所说的3-5w大,但是也算初步成功了。我尝试着交换了一下耦合线圈初级两端的连接位置,发现交换位置的话功率下降了一多半,原文并未标注同名端的问题,个中原因还请高手指教。
接下来的实验中我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黄色铁粉芯磁环绕制线圈,发现如果按照原文的匝数比绕制的话,输出功率极小,后来测量了第一次实验中使用的那个线圈初级、次级的电感量,按照电感量绕制,输出功率可达1w以上,但还是小于原线圈。
第三次实验,提高了功放级的电压(30v左右,24v交流经整流滤波后),振荡级电压仍保持12v,此时得到了6、7w的输出功率。
隔了一周后,再次测试该电路,发现加12v电压达不到初次安装完毕时的1.6w,而只有0.6w左右,检查线圈并未接反(反接功率更小),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一个电路没有改变任何元件会发生这种情况?
此后由于工作忙,就搁置起来,直到近1个月之后,打算认真把这个电路重新做做,于是仔细绘制了电路板,见下图。这次都是用的全新的元件,焊接完成之后我首先测试12v电压下的功率,发现还是0.6w左右,再也无法达到第一次时的1.6w。
然后我给功放级提高电压至30v(12v时无需散热片,30v时就不行了,曾因为忘了加散热片而烧毁了一个管子,但不需要使用太大的散热片即可长时间稳定工作,见图),振荡级使用一个15v的稳压管串联降压后得到的15v左右的电压供电,此时在假负载上得到8.8w的输出功率,并且很稳定,用示波器查看一下波形,还可以。此时发现如果振荡级用12v电压供电,则输出功率非常小(甚至不到1w),但只要电压提高到15v,就能输出8w左右,好像这里有一个门限,是不是驱动c2078的门限呢?
另外发现在高电压下,耦合线圈更加重要,同样是大卖场的磁环,有一个线圈一开始绕得不太好,结果输出功率只有1w左右,用上次实验的普通黄色铁粉芯线圈,输出功率在3-5w之间。
以上是我的一些实验结果,本人没有太多的diy经验更缺乏理论功底,所以有很多困惑。请高手不吝赐教。
通过实验,我感觉这个电路值得研究,简单、易制作,同时功率也比较大,大家有兴趣仔细研究一下或许可以做个套件。
以下是部分实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