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无线电运动协会及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由深圳市中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无线通信》杂志编辑部出版的《中国业余无线电》(暂定名)一书计划于2008年5月与广大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见面,征订工作现在全面启动。
《中国业余无线电》(暂定名)一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深度面向中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大型图书。该书为大16开精美彩印,内含众多图片、表格,内容涵盖中国业余无线电的方方面面,作者全部为国内顶级的专家和玩家。该书在吸收国外先进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业余无线电的发展现状,真正实现了本土化,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该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史记篇、操作篇、技术篇、设备篇和交流篇,预计100多万字600余页。为了使广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能购买到这本书,特此通告。
一、订购原则:
《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极具收藏价值,实行预定制度,将按照预定数进行实际印刷。对于团体订购将给予一定的优惠。
二、收费标准:
个人订购: 180元/本 邮寄费10元
团体订购:50本以上170元/本 邮寄费10元
团体订购:100本以上165元/本 邮寄费10元
为了保证书籍能顺利送达读者手中,邮寄全部采用挂号。
三、汇款方式:
1、邮政储蓄:
开户行:深圳深南中邮政储蓄所
开户名:杜新峰
帐 号:6058 4010 62215 62285
2、中国银行:
开户行:中行燕南支行
开户名:深圳市中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帐 号:8168 5561 76080 91001
四、订购方式:汇款后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姓名、详细地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和汇款凭证,传真至0755-83323192即可,也可以把以上信息发到邮箱:pct@ztinfo.com,您还可以直接来电话,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55)83328600 83323519 传 真:(0755)83323192
联系人:潘先生 e-mail:pct@ztinfo.com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44号中联电子大厦东座405室 邮编:518031
深圳市中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无线通信》编辑部
2007年9月
附录:
1、史记篇作者:ba1aa/童效勇
原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总部电台台长。1948年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1955年从江苏军区入选至国家无线电运动队。1956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第二届国际快速收、发报比赛”获团体冠军,从1958年参加新中国业余电台事业的创建工作开始,一直从事着该项活动的训练和组识管理工作,直至1995年离休。历经了共和国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创建、撤消、恢复及发展的全过程。
史记篇内容介绍:
史记篇将以记实、时间先后排序的方法,配合收集到的图片,叙述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史实。全篇初步计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时间从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萌发的个人业余无线电活动,至1949年上海军管会明令禁止业余电台活动和1951年公安部发布 “无线电器材管理暂行条例”,业余无线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本部分叙述了从iarac(中国国际业余无线电协会)到caru(中国业余无线电社)到ccrcc(中国振中业余无线电社)到crc(中华业余无线电社)到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到carl(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各时期业余组织建立、演变的过程,以及老一辈业余家们在各个时期的活动概况,其中不乏他们怀着满腔热血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国家科枝进步作贡献的动人事例。
第二部分: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2年个人业余电台恢复开放。本部分叙述了建国初期“业余无线电”如何作为国防体育从苏联引进1958年如何建立新中国第一个业余电台直至“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发展过程,“文革”中业余电台如何受到全面浩劫,“文化革命”后by1pk的恢复和各地集体电台的发展,1992年在老业余家们积极呼吁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个人业余电台恢复开放并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业余盛世。其中将叙述我国业余无线电工作者、众多老业余家和各有关单位及领导在恢复、发展我国业余无线电事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而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事件均为作者所亲身经历。
为了整理并借鉴历史,作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历史资料、采访了数十位老业余家,其中包括现己过世的我国最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参加活动)的老业余家之一孟昭英教授、ccrcc发起人赵振德、战时服务团总干事张宗汲、carl副会长朱其清以及多个分会的会长等,为撰写本书史记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文革”前采访和收集的资料在文革中均被浩劫一空,基本无法找回,所以在撰写时将会随时向有关的老业余家们请教和核实资料,希望能得到前辈们的支持,同时殷切希望前辈们能够提供有关情况及贡献尚存的历史资料。
2、操作篇主要作者之一:ba1eo/樊绍民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理事长。1993年7月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 8月获得四级操作证书,1994年11月考取三级操作证书,1996年3月升入二级,1999年1月考取一级操作证书。经历了1992年12月个人业余电台恢复活动以来的全过程.
1998年获得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颁发的国家级业余电台讲师证书,2003年被推举任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理事长。
十几年来,在hf、vhf、uhf段进行了数据通信、图像通信、流星雨衍射通信、iota海岛通信等试验。近年来又在1.2g 和2.4g 进行atv业余电视通信试验,并带领部份爱好者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研制中国首颗业余通信卫星。近期还将和北京的部份爱好者一起进行 eme 月面反射通信
操作篇内容:
有人比喻,业余无线电通信好比是一颗枝叶繁茂大树,单边带(ssb)、调频(fm)和调幅(am)话方式和摩尔斯电码方式(cw)是树干,无线电传方式(rtty、psk31等)、电视方式和数字方式(atv 、sstv和fax等),以及固定台通信、移动台通信、海岛通信(iota)、dx远程通信、qrp小功率通信、业余卫星通信、业余电视通信(atv)、月面反射通信(eme)、流星雨散射通信、极光散射通信等等,好比是大大小小的树枝,成千上万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则是一片片绿叶。他们操作着各式各样的无线电台,使用各种不同的通信模式和功率,在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以至毫米波中的业余频段上互相进行通联活动……这是任何一种其他种类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信业务所无法比拟的。
《操作篇》由ba1rb/范斌和我分工编写。拟以9-10章篇幅,介绍在不同业余频段、用各种不同模式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需要。
《操作篇》前四章内容,主要是针对还没入门而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向他们介绍相关知识和一般的操作规程,以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联和不断提高。
第一章:将向朋友们介绍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几个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业余电台的分区、业余电台的通用时间、业余电台的地理位置报告等知识。
第二章:开设业余电台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三证(会员证、操作证和电台执照)的取得,电台、电源等的选购、天线的架设、驻波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常用通信用语(汉语、英语、字母解释法、q简语、英语简语等)。收发报技术的训练等。
第三章:新手实战上阵的通信最基本程序(呼叫、回答、信号报告、插入、结束),vhf/uhf频段本地通话技巧,卡片制作、填写、交换,电台日记的记录等。
本章不包括由四级升三级的程序,应急救援通信的准备工作。
第四章:vhf/uhf频段尝试语音以外的cw、rtty、sstv、atv、业余卫星、eme等通信方式,以及2m dx通信。
操作篇主要作者之一:ba1rb/范斌
范斌,业余无线电呼号ba1rb,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一级值机员。1993年加入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在国家开放个人业余电台以来的第一批会员和操作证书获得者,组织过多次业余无线电远征活动,发起建立了b1z,by1tx,by1rx竞赛电台、集体电台,多次接待过来访的国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织来中国大陆的访问团和个人爱好者,参加过多次国际大赛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每年为crsa筹划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短波锦标赛中国总部电台组并发行通联奖状。
操作篇内容:
在《操作篇》中,ba1rb通过与国内外部分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主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初步介绍,最后的出版物内容上可能有所调整):
第6章 向hf频段进军:
主要介绍无线电频谱,hf(1.8 – 30mhz)通信的特点、160米- 10米波的传播特点、调制方式、收听技巧、ssb/cw等不同模式的通联技巧,最后再介绍一部分除ssb和cw以外的用于hf的工作模式,对于魔术波段 -- 6米波的通讯也将做一些介绍。
第7章 享受dx派的乐趣 :
这一章主要介绍itu的国际呼号分配状况,dxcc实体的规定以及dxcc实体在计算dx成绩上的应用。用于dx的短波收发信机和功放的选择原则及实例、dx竞赛的操作、天线、设备技巧、国内外著名比赛、奖状的介绍、奖状的申请技巧、国际业余无线电短波信标计划、dx远征的相关组织、后勤、通联技巧、太阳黑子活动规律以及太阳黑子活动、地磁活动对短波通信的影响、高波段和低波段通信的不同特点、dx使用的工具等、国内外电台日记软件介绍等。本章是hf通联爱好者应关注的重点所在,将讨论很多有关dx的关键技术和要领。
第8章 冲击更高、新频段:
主要讲解国外10ghz及以上频段的活动内容,以及137khz频段、5mhz频段这两个新频段的传播特点以及国际上的使用状况。
第9章 绿色通信-qrp:
本章主要讲解小功率,甚至是微功率通讯的特点,玩家的乐趣所在,以及讲解通过手工制作简单的qrp设备,进行远距离短波通联的技术和技巧。
第10章 向太空冲刺:
本章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卫星通信的一般知识,包含通信常识、如何入门、完整的地面站配置等,也会涉及到nasa此前的sarex计划和目前的ariss计划。第二部分主要讲解eme(地球—月球—地球)通信,讲解如何用容易实现的功率和天线设备通过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进行反射通信的方法。最后,介绍一点利用业余无线电探索太空未知生命的业余无线电家们。
3、技术篇作者:ba1ham / 陈平
现任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1964年通过无线电测向运动健将标准。从1991年起投身于业余无线电活动组织工作,参加过开放个人业余电台的推动和准备工作,起草了大量工作文件,努力呼吁和实践将协会的组织形式,从面向体育界的专业无线电运动到面向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机制转变。多次策划组织全国性大型业余无线电普及活动,争取在我国数次举办影响较大的国际业余无线电会议。在1993年—1998年间,经大会选举两次担任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三区业余无线电测向委员会主席。
技术篇内容简介:
《技术篇》的写作意图是向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介绍在活动和生活中可能涉及或接触的无线电基本知识,展示从古典到最新的业余无线电技术,帮助刚刚涉足的新手认识自己面临的巨大发展空间,也为有一定基础的火腿提供作者几十年来学习前人著作所得到的综合理解,作为解决问题时的参考。
第一章“无线电技术的历程”以无线电发明史为线索,在展现历史的同时介绍先驱们遇到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无线电技术始终面临的问题,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断在更高层次上加以解决而已。该章从这些问题引申出现代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概貌作为结尾。
第二章“业余无线电电路基础”叙述了构成无线电设备基本电路的常见参数及其规律,介绍了各类无线电元器件的作用以及在实际业余无线电电路中的局部应用。
第三章“业余无线电发射设备”从硬件角度介绍了业余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组成部分,也从低层通信协议角度介绍了包括一些现代业余无线电数字通信方式在内的调制技术,特别加入了现代业余无线电通信体制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业余无线电接收设备”解析了业余无线电接收设备资料中常用技术指标的意义,并介绍了业余无线电接收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五章“传输线”讲述了关于业余无线电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传输线的原理以及关于驻波比的知识,初步介绍了解决传输线问题的常用工具——史密斯圆图。
第六章“天线”深入浅出地定性介绍了有关天线的基本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贯穿对各类常见天线进行观察分析,从基本概念出发去理解基本工作原理,作为指导选择、制作和架设的基础。
第七章“业余中继台”介绍了业余中继系统的一些特殊技术问题。
第八章“业余无线电测向”介绍了业余无线电测向的活动概况,分别叙述了无线电测向的不同方法和基本原理。
技术篇不是制作具体作品的模板,而是着重于对业余无线电技术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帮助读者通过不断消化和举一反三,希望最终进入融会贯通的境地,加上本篇力图把传统无线电技术和最新无线电应用熔为一体,所以不但应该适合于业余阅读,对从数字技术领域转入无线技术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也会是有益的辅助读物。
交流篇作者bd1wsy/王树英老师因为家中有事,所以作者介绍和内容介绍稍后再发,设备篇由各大业余无线电器材生产厂商提供资料,包括了很多经典的业余无线电设备。
内容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