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056阅读
  • 27回复

861军台及内部构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6-12-17
最近购得一台国产的861军台,将开箱照片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这是包装箱,内装861军台一对。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17
喉麦与耳机
这种电台是使用喉麦进行语音传送的,使用时喉麦是系在脖子上的,而且是一对喉麦。耳机是用网罩套在头上,可以方便戴钢盔。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2-17
这是带帆布包的小包装,和潮湿度指示纸,从指示纸可以看出是陕西兴平产的。
离线bg8aby
发帖
22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2-17
怎么没图了?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2-17
这是电池盒,施用10节5#电池,是相当的粗糙。电池安装好了,接通电池,电台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拿万用表一测,竟然没有电。逐节量过支,却有两个点接触不良。拿螺丝刀别了了阵,终于在插头处测到16伏的电压。后在网上查到这种电台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返击战中还在使用,真不知道当年那些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是怎样使用这些电台的。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2-17
这是其中的一台。另一台反复试过,是坏的。拿回去找老板换,结果又开了一箱,其中又有一台是坏的。看来放置的时间太长了,已有很多问题。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2-17
等不及了,先打开看看内部的构造吧。内部构造和想象的完全不同,仅有一只三级管,带散热器,应该是功放管,如果是功放管的话,认为发射功率不应大于200mw.其它都是晶振。小方块不认识是什么东西。后在网上查到其发射功率为300mw.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2-17
背面的印刷电路板,可以看出是手工焊接的。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2-17
机身上,有钢印打制的编号,插座是耳机、喉麦各ptt开关的插座。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2-17
俯视图,中间是波道开关。共有11个波道。工作在49.10-50.10mhz。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12-17
换个角度看看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12-17
背包肩带,可见做工粗糙的程度。下一张是主板上贴的封条。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12-17
“背景描述-----
  对越反击战时上级这个时候也给我们配了新型的通信工具。很多人不知道,我军当时的通信装备很落后,无线电通信只能保证连与营和连与连的通信,而连与排的通信只能用嗓子喊,排与班就更别提了。哪像现在,特种兵们头戴着耳机头盔,每个人都能互相通话。可我们那会儿,连与连、连与营通信才有一个叫884的电台,最远的通话距离也就是3-5公里,还10多斤重,那体积就是电影《英雄儿女》里,英雄王成背着喊“向我开炮!”的那玩意儿,真落后!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上级临时给我们配备了一种叫861的小电台,主要用于连长和各排长之间的通信。它的大小像一个饭盒别在腰间,一根小橡皮天线露在外边,头上的耳机像飞行员的飞行帽,用喉头送话器发话。在当时很是先进的,据说是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立即就投入了我们野战部队。一个连队5个,4个排长每人一个,外加连长一个。哈哈!这下很是让大家高兴”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12-17
这是一段我军在对越自卫击战中使用到861的描述,详请看:http://war.163.com/06/1106/16/2v8otl5o00011232.html


“越军的恶劣行径更激起了我方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在861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因此冲出去的突击队几乎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倒下了,某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211高地不失,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三位副营长在67军一位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12-17
这也是关于861的描述: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wenxue/xiangjiaolin/9.htm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上级临时给我们配备了一种叫861的小电台,主要用于连长和各排长之间的通信。它的大小像一个饭盒别在腰间,一根小橡皮天线露在外边,头上的耳机像飞行员的飞行帽,用喉头送话器发话。在当时很是先进的,据说是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立即就投入了我们野战部队。一个连队5个,4个排长每人一个,外加连长一个。哈哈!这下很是让大家高兴,起码各排之间可以遥控指挥了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12-17
好了,现在试一下进行通联吧。波道9、a是50mhz,在业余频段内。分别在两台车内进行试验。带上头套一样的耳机,系上喉麦,便有一股很浓的发霉的味道传入鼻腔,没办法,将就一下吧。两车相距30米,打开电源开关,耳机里便有了短波电台必有的吱吱声。掐下ptt发射键,还好,传出了还算清晰也是期盼多时的话音。开车出发,边走边通。发现,当两车相距不到500米,但有高层建筑阻隔时,便不能抄收了。不知道是机器就是这样的水平,还是操作不当。回到家里试了一下,ptt发射键一按下去,电视便是一片雪花。也好,今年冬天至今还没下过雪,以此“减轻”旱情了。

哈哈,先上这些了,别拍我呵!!!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12-21
下面还是一段关于861军台在79年自为反击战中的描述:

为了学会使用和适应这个新玩意儿,我们每天也多了个新的训练内容。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不让越军侦听到我们的部队活动,我们只能像电影《打击侵略者》里的丁大勇,拿着无线电“呼、呼!”的吹气,由于我们的无线电是喉头送话器,不需要对着话筒吹,因而看着那些指挥员吹气很像是犯了神经病,一个人对着空气“呼、呼”的傻吹,乐的我们前仰后倒!后来通信兵又指导他们按发话键来联系,耳机里听着“卡卡卡”、“卡卡卡”的声音,活像癞蛤蟆叫。但好玩呀!这群土大兵,谁见过这么先进的“高科技”,那新鲜劲儿就别提了! 接连两三天,我们都在橡胶林中练习这种新型的通信指挥方式,结合着原有的小喇叭和口哨、小红旗等联络方式,我们步兵的班、排、连之间有了好多种联络方式。橡胶林里也非常热闹,一会儿听着小喇叭响,一会儿听着青蛙叫,大伙可是真有劲儿。 1979年2月16日,请大家记住这一天吧!这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在我几十年的记忆长河中,还没有哪一天能像这一天清晰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离线bg1pgi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12-21
2台320元
离线bg1pgl
发帖
45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12-21
450元2台
离线bg1pgi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12-21
转载:
晶体管861a炮兵调频指挥机
(又称“861班排指挥机)
在炮位上,一般的情况下是一个班一门炮,而炮连指挥所要传令到各个炮位的方式是电话/传令/遥控指挥等方式,前两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的不便,所以都直接采用了建立炮兵指挥通讯网来传达命令为最好的方式。而以往在炮位上的电台需要有专人操作,在炮战激烈,炮位上有人员减员时却不能及时支援,所以在发展的炮位电台中都采用了头戴式耳机与喉头话务器合二为一,从而彻底解放了电台操作员的双手。
说到861a电台就不得不先说861炮兵电台,861炮兵电台采用了厚膜式电路(集成电路的初级阶段),体积比较大,在操作中梢有不便,于是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随后研制出体积更小的861炮兵电台,即861a电台(在众多的生产厂家中,有几家企业生产的861(小)里面采用了集成电路块)。
861a电台的频率49.1--50.1mhz,固定波道(波道间隔100khz,共11个波道),可以做简易的等幅报。重1.9kg。发射功率:0.3w。在地势起伏不大的环境里,可以通1km。
而861电台的最初用途是要解放炮位上炮长的双手,一般是装备炮兵部队,但我们在老山作战中看到,也有861电台装备了步兵班,但这只是对884电台的一种合理补充。861的最主要的还是装备炮兵。861电台的全称为“861便携式指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