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弟抬举,我就把它贴过来吧。
陈年往事随笔
今天整理书房,翻出一本书——《无线电遥控技术》。这本书保存的还不错,看着那漂亮的封面……
那是一九七九年。当时职工住的房都是单位分配的,双职工也就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单间,不过那时大家都一样,不存在你大我小,争争吵吵的,顶多那时就争个室内家俱共有多少只老虎脚,外加三转一响一咯嗒(三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收音机;一咯嗒:照相机)什么的。虽然工资低,生活清苦,但生活的环境很宽松,压力小,没有现如今这么多的攀比,小日子过的美滋滋的。不过我今天要说的可不是这些。
且说分配给我的那个单间,是幢临街的三层楼房,我在二层,窗户正对着街心的大马路。单间的下面就是五交化公司的维修部。那时五交化公司的维修部生意火,没人与他们争呀,谁敢呢。
老实说,七九年那阵子,电视机还是很精贵的,私人拥有的极少,大部分都是单位的,而且还都是一些电子管的,象上海牌的116就算是大屏幕了。那个时候象维修部这样的单位从来晚上是不加班的,但每天晚上维修部内总是有灯光,总是有人在里面。干什么呢?都是在里面看电视,因为维修部内每天都有待修的电视机,有时候,即使机器修好了,也不及时给人家拿走,总要找个借口,维修人员自己看几天才放手。
现在呀,任何时候想找乐子都行,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娱乐的东西多着呢。但那个时候,每到晚上,年青人没有什么可玩的,就凑在一起海侃,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鬼神仙姑什么都侃。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有些个年青人为了晚上能讲一些抓住人的奇闻怪事,白天埋头看故事书,晚上现烧热卖。而且会讲故事的人也会卖关子,讲到恐怖之处 ,居然把电灯也关了,当屋内一片黑暗之时,人们发出一声声尖叫,于是讲故事的人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不过我呢,不怎么合群,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内看书。其实那个时候能看到的技术类书籍很少,象中学科技这类书,当时都不是在邮局订的,而是在书店一期一期地零买的(到第18期以后,才开始在邮局发行),所以我那时经常跑书店。有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线电遥控技术》如获至宝,真的是爱不释手。哎呀,说过头跑题了。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楼下,那个维修部每到晚上总有人在里面看电视,而且是把门关着的,不让其他人进去看。我呢又正好住在他的上面,楼下电视机的声音隔着预制板老往耳朵里钻,而且要一直到电视结束才能安静,光听没法看,你说烦不烦。
话说我的那本《无线电遥控技术》每天都要翻翻的,突然眼前一亮,第三章(单元电路)介绍的电感电容振荡器一节,介绍了一款基极接地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该电路的输出功率略小,但频率可以做得较高。哈哈,这个东西应该可以干扰电视机,立即筹措零件,搭了一个电路,先是用四节电池,一米长的拖线,也不知道效果怎样,是否能影响到下面的电视,管它呢,先通电再说。通电后听听下面没有反应,电视机还是照旧发出正常的播音声,于是用一削尖了的竹筷子拨动线圈,立时听到底下的电视有了动静,在频率正好对上时,用手拍线路板,就能听到楼底下那电视机发出哈哈的大笑(其实是吭吭的声音),就这样,我把那东东放在床头,只要下面换频道,我就再拨弄线圈,直到听到电视机喇叭中发出笑声为止,屡试不爽,笑死我了。从那以后,也不知道是他们不看电视了还是把声音调小了,反正听不到吵人的声音了。
日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青年也已变成小老头,人老就就喜欢回忆,过去的那些陈年往事总时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说来也怪,当现在回过头再看年青时的人和事时,好笑的并不感到那么好笑了,难受的也并不感到是那么的难受了。就连那时无法接受的一些事和物,也没有了当时那种灭顶之灾的感觉。大概这就是时间冲刷的结果吧。有时想想,人啊,一生中总不能老是走顺风路吧,有时能被逆风吹吹,反而会使自己觉着顺风的旅途更值得珍惜。
安徽省巢湖市图书馆 李樾(bd6bm)
二00九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