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692阅读
  • 338回复

QRP收到的卡片(时时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323
只看该作者 180楼 发表于: 2009-05-19
这才是真功夫。。。。。羡慕。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1楼 发表于: 2009-05-20
[quote=幻想机器猫]这才是真功夫。。。。。羡慕。[/quote]
谢谢鼓励,一起加油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2楼 发表于: 2009-05-20
64、 关岛 kh2/7m3goh
太平洋上的关岛距离不远,只要有出来的基本都能够通上。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3楼 发表于: 2009-05-24
65、 美属萨摩亚 kh8q
一帮火腿为参加比赛而在那一块集结。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4楼 发表于: 2009-05-25
66、 阿拉斯加 w1aw/kl7
刚开始与这个电台通联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个什么台,只认为w1aw在阿拉斯加工作(还以为w1aw是个人台呼号)由于在之前的iaru世界短波通信锦标赛中通到过kl7的电台,所以这个并没有过多注意,他的信号在“夜鹰”里也只是刚刚可以听到,并且听他与别的电台做qso的时候也是慢慢悠悠的报name/qth等等,等他刚刚空闲一点也用手键慢悠悠的呼叫他,没曾想他居然能够抄收给569,报地址的时候还特意发了几遍arctic circle(北极圈的意思,英语不行当时没反应过来,bs一下自己),照例橡皮图章式的报了name/qth/rig/rwr等等,结束通联后到网上一查,才发现这个可不是一般的电台,是美国协会arrl在阿拉斯加搞的一次活动,目的是为了试验北极上空传播状况,现在是北极的极昼之时,据说此时有增强灰线传播的效果,而且特意准许这次活动使用美国协会总部电台w1aw(类似于中国无线电协会的by1pk)这个呼号,这也是“夜鹰”第一次与北极圈内的电台所做的qso,后来还收到操作员wbøcmz/roger 的邮件说:it wa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on 40 meters, and to hear your 5 watt qrp signal at the arctic circle. well done!
这次难忘的通联经历也被写入了《城市上空的夜鹰》这篇稿件里并被《无线电》刊登,后来第一次追卡的时候没有收到回卡,前段时间再一次追卡后陆续收到2张,估计是刚刚印制出来的吧,卡片十分精美,正面有北极光背面有北极圈的标志。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5楼 发表于: 2009-05-27
67、 阿根廷 lu7hn   lu7ee/qrp
lu7hn是低波段迷,尤其是160米经常出来,而与lu7ee/qrp是在二级的时候完成的双向qrp qso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6楼 发表于: 2009-05-28
68、 卢森堡 lx8m
这个是用“夜鹰”在08年底参加比赛时通到的,这是一个竞赛电台,可惜把我的呼号改回到二级去了(都是清凉mm惹的祸啊 )看来还得再追一次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87楼 发表于: 2009-05-28
69、 塞班岛 kh0v
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在塞班岛进行的一次登陆战役。1944年2月,美军攻占马绍尔群岛部分岛屿后,企图进一步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以切断日本本土与南太平洋诸岛的海空交通线,建立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中心岛屿。防守该岛的日军共约4.3万余人,舰艇55艘和飞机630多架担负支援。由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中将和陆军第43师师长斋藤义次中将任指挥。美军登陆部队共约6.7万人,由470余艘舰艇和2000架飞机负责海上输送和掩护支援,在北部突击舰队指挥官r.k.特纳中将和陆战第5军军长h.mc.史密斯中将指挥下,于6月15日在塞班岛西海岸查兰克诺厄地区登陆,遭日军猛烈火力阻击,伤亡惨重。20日,美军占领塞班岛南部。26日,攻占中部制高点塔波乔山,尔后向北发展进攻。7月9日,美军占领全岛。日军4.1万余人被歼;美军伤亡1.6万余人。美军夺取塞班岛,为继续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和轰炸日本本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遭遇珍珠港袭击后,被迫对日宣战。但交战初期,美军的密码屡被日军破译,致使其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就在美军高层为此焦急万分的时候,1942年初的一天,位于洛杉矶的美国海军办公室来了一位自称菲利浦·约翰斯顿的美国白人。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建议———征召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入伍,使用纳瓦霍人的语言编制更加安全可靠的密码。
约翰斯顿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构想,是因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位长期在印第安人保护地传教的牧师,在纳瓦霍人聚居区生活,所以对纳瓦霍人和他们的语言非常熟悉。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而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斯顿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
美国海军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立即答应协助约翰斯顿实现这一构想。1942年2月28日,在圣迭戈的艾略特兵营,约翰斯顿找来4名纳瓦霍人进行演示试验。在演示前,对此十分感兴趣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将军亲自写出6段战争中常用的信息,其中一条是“预期敌人会使用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在黎明时攻击”。按照纳瓦霍语,信息被逐字逐句地翻译为“敌人坦克-俯冲轰炸机-预计-攻击-早晨”,其他5条信息也被熟练地翻译出来。这给沃格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周后,沃格专门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建议为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招募200名纳瓦霍人。不过,这项大胆的计划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担心纳瓦霍密码不能适应繁多的几乎是数不尽的军事活动,因为军事术语在纳瓦霍语中的确比较匮乏。但是,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招募纳瓦霍密码战士的计划还是被通过了。于是,神秘的“鸟语”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1942年5月5日,首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的新兵训练营中和通讯人员一起设计了最初的纳瓦霍密码。这种密码由211个字组成,大部分为纳瓦霍词,也掺杂了一些新词汇,这是为了弥补纳瓦霍语中军事术语的不足。例如,“战斗机”被称为“达-哈-提-西”,纳瓦霍语意为“嗡嗡叫的鸟”;“俯冲轰炸机”被称为“几尼”,意为“小鹰”。另外,密码战士还设计了一个系统,用来与英语26个字母相对应。例如,字母a为“沃-拉-其”,意为“蚂蚁(ant)”;
著名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好莱坞战争题材大片《风语者》(又译名《追风战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被派去保护一个纳瓦霍密电员(人称“风语者”)本·亚齐。由于“风语者”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每名“风语者”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密电员即将被俘,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在恐怖的塞班岛战役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经过浴血奋战的乔·恩德斯和本·亚齐即将成为敌人的俘虏。此时,乔·恩德斯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他会杀死自己的亲密战友吗?
  通过《风语者》,神秘莫测的纳瓦霍密码再次在世人耳边响起……
本来这张卡片遗忘在角落里,但看到bd6iqd老朋友在武汉火腿论坛上发的《dxcc100的卡片》一贴后使我想起了这张卡片,塞班岛的故事吸引人啊!!!
 
离线BG6IQD
发帖
1171
只看该作者 188楼 发表于: 2009-05-28
忘了就忘!再提醒一次,今天才到的
离线BG6IQD
发帖
1171
只看该作者 189楼 发表于: 2009-05-28
[quote=ba6qh/qrp]69、 塞班岛 kh0v
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在塞班岛进行的一次登陆战役。1944年2月,美军攻占马绍尔群岛部分岛屿后,企图进一步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以切断日本本土与南太平洋诸岛的海空交通线,建立攻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塞班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中心岛屿。防守该岛的日军共约4.3万余人,舰艇55艘和飞机630多架担负支援。由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中将和陆军第43师师长斋藤义次中将任指挥。美军登陆部队共约6.7万人,由470余艘舰艇和2000架飞机负责海上输送和掩护支援,在北部突击舰队指挥官r.k.特纳中将和陆战第5军军长h.mc.史密斯中将指挥下,于6月15日在塞班岛西海岸查兰克诺厄地区登陆,遭日军猛烈火力阻击,伤亡惨重。20日,美军占领塞班岛南部。26日,攻占中部制高点塔波乔山,尔后向北发展进攻。7月9日,美军占领全岛。日军4.1万余人被歼;美军伤亡1.6万余人。美军夺取塞班岛,为继续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和轰炸日本本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军遭遇珍珠港袭击后,被迫对日宣战。但交战初期,美军的密码屡被日军破译,致使其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就在美军高层为此焦急万分的时候,1942年初的一天,位于洛杉矶的美国海军办公室来了一位自称菲利浦·约翰斯顿的美国白人。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建议———征召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纳瓦霍人入伍,使用纳瓦霍人的语言编制更加安全可靠的密码。
约翰斯顿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构想,是因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位长期在印第安人保护地传教的牧师,在纳瓦霍人聚居区生活,所以对纳瓦霍人和他们的语言非常熟悉。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而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斯顿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
美国海军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立即答应协助约翰斯顿实现这一构想。1942年2月28日,在圣迭戈的艾略特兵营,约翰斯顿找来4名纳瓦霍人进行演示试验。在演示前,对此十分感兴趣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将军亲自写出6段战争中常用的信息,其中一条是“预期敌人会使用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在黎明时攻击”。按照纳瓦霍语,信息被逐字逐句地翻译为“敌人坦克-俯冲轰炸机-预计-攻击-早晨”,其他5条信息也被熟练地翻译出来。这给沃格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周后,沃格专门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建议为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招募200名纳瓦霍人。不过,这项大胆的计划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担心纳瓦霍密码不能适应繁多的几乎是数不尽的军事活动,因为军事术语在纳瓦霍语中的确比较匮乏。但是,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招募纳瓦霍密码战士的计划还是被通过了。于是,神秘的“鸟语”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1942年5月5日,首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的新兵训练营中和通讯人员一起设计了最初的纳瓦霍密码。这种密码由211个字组成,大部分为纳瓦霍词,也掺杂了一些新词汇,这是为了弥补纳瓦霍语中军事术语的不足。例如,“战斗机”被称为“达-哈-提-西”,纳瓦霍语意为“嗡嗡叫的鸟”;“俯冲轰炸机”被称为“几尼”,意为“小鹰”。另外,密码战士还设计了一个系统,用来与英语26个字母相对应。例如,字母a为“沃-拉-其”,意为“蚂蚁(ant)”;
著名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好莱坞战争题材大片《风语者》(又译名《追风战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被派去保护一个纳瓦霍密电员(人称“风语者”)本·亚齐。由于“风语者”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每名“风语者”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密电员即将被俘,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在恐怖的塞班岛战役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经过浴血奋战的乔·恩德斯和本·亚齐即将成为敌人的俘虏。此时,乔·恩德斯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他会杀死自己的亲密战友吗?
  通过《风语者》,神秘莫测的纳瓦霍密码再次在世人耳边响起……
本来这张卡片遗忘在角落里,但看到bd6iqd老朋友在武汉火腿论坛上发的《dxcc100的卡片》一贴后使我想起了这张卡片,塞班岛的故事吸引人啊!!!
  [/quote]
这2部电影都反复看了,今天收到的卡片,看见日本人把战争的残骸做到卡片上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0楼 发表于: 2009-05-29
e5倒是qrp通过,可惜一直没收到卡片,也许邮路上出了差错,唉!!!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1楼 发表于: 2009-05-29
70、 立陶宛 ly1cm
这个电台经常在7兆出现,不难通到,卡片虽然简单,但上面的那个呼号设计得不错,像浮雕有立体感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192楼 发表于: 2009-05-29
太珍贵了!!羡慕啊!!
离线BG2ITS
发帖
187
只看该作者 193楼 发表于: 2009-05-29
前辈们太厉害了   羡慕呀 学习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4楼 发表于: 2009-05-30
谢谢楼上二位朋友的关注,下面的一张将会更精彩,稍晚上贴,敬请期待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5楼 发表于: 2009-05-31
71、 保加利亚 lz1ms
火腿从事的工作各行各业的都有,这位rumen来头不小,1995-1997年任保加利亚副总理兼保加利亚经济部长、议会议员,同时在1996-1997期间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经常听到他在频率出现,相信也有不少朋友通联到了,7兆的二次qso都是用“夜鹰”完成的。  
离线VR2GM
发帖
654
只看该作者 196楼 发表于: 2009-06-02
惭愧
离线BG6QCN
发帖
3375
只看该作者 197楼 发表于: 2009-06-02
保加利亚的厉害,这么高名头的人玩业余无线电,稀有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8楼 发表于: 2009-06-02
'
惭愧
'
大哥太谦虚了,不用惭愧啊

'
保加利亚的厉害,这么高名头的人玩业余无线电,稀有
'
正如前面所言,玩业余无线电的各行各业的都有,最有名的是约旦前国王侯赛因,呼号jy1,牛吧
后面还会看到足球明星的qsl卡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5
只看该作者 199楼 发表于: 2009-06-02
72、 苏格兰设得兰群岛 mm0xau
设得兰群岛
  shetland islands
  亦译谢德兰群岛或谢特兰群岛。亦作zetland或shetland。
  苏格兰约100个岛屿的群岛(其上有居民的岛不到20个),位于英国本土苏格兰以北210公里(130哩),属谢德兰群岛议会区和谢德兰历史郡。最大的岛是梅恩兰(mainland),其上有斯卡洛韦(scalloway)渔港。勒威克(lerwick)镇亦在该岛上,为该岛最大城镇和商业及行政中心。
  梅恩兰岛的东方有布雷塞(bressay)岛和沃尔塞(whalsay)岛,其北是耶尔(yell)岛、费特勒(fetlar)岛和英国最北的岛屿安斯特(unst)岛。安斯特岛以北1.6公里(1哩)海面上的马克尔弗拉加(muckle flugga)灯塔为英国的最北点。费尔岛(fair isle)在梅恩兰岛之南39公里(24哩),受苏格兰全国托管协会(national trust)管辖,上设有一重要的鸟类观察站。谢德兰群岛的景色原始而美丽,岛四周有深锯齿状的峡湾(当地人称小海湾为voe),沿岸是陡峭的山岩。岛上风强树少,但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北极圈以南仅640公里(400哩)的高纬度上,气候相当温和。
  农业耕作方式以小片农场为主。每个农场有几可耕地并有权在公共牧场(当地称为"scattald")牧羊。土产的绵羊毛质优良,当地妇女用以纺织图案新颖的毛织品,名为谢德兰和费尔岛花式。许多小农场的农户无力养家糊口,男子到海外谋生,或到北海石油工业部门工作,或在皇家海军服役。捕鱼业一直很重要,农户靠捕鱼补充食品不足和增加收入。集中在勒威克的鲱鱼捕捞业20世纪中叶以来开始衰落,现捕捞白鲑更为重要。谢德兰群岛东北的北海布伦特(brent)和尼尼安(ninian)油田发现後,该群岛人口持续减少的现象才缓和下来。1970年代,在梅恩兰岛北部的萨洛姆湾(sullom voe)建立储油站後,最先进的技术进入了谢德兰群岛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中。输油管从北海油田通到此储油站,油轮则利用耶尔湾水深背风的条件在此装运石油。石油业的发展提高了梅恩兰岛南端萨姆堡(sumburgh)机场的重要地位。
  石圈和圆形石塔等史前遗迹,是该群岛在史前时代即有人定居的明证,可能是匹克特(pict)人。岛上的居民从7、8世纪开始改信基督教。8、9世纪,古斯堪的那维亚人入侵群岛,统治该地直至15世纪。现在当地还有许多古斯堪的那维亚人的习俗。1472年,该群岛与奥克尼(orkney)群岛同时画归苏格兰王室。但是谢德兰群岛始终在苏格兰的历史传统主流之外。在勒威克的谢德兰博物馆藏有的文物呈现了岛上的遗产。面积1,468平方公里(567平方哩)。人口:21,988;约21,88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