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901V也可以像前作KC901S一样通过授权开通故障定位功能。
取得授权码之后,打开机器,按“FUNC”键,进入系统设置界面。按“SHIFT”键,使显示屏右上角出现SHIFT提示。然后,按数字键“8”,将出现验证界面。
依次输入授权码,然后按“确定”软键。如果授权码正确,设备将提示成功。然后,重启设备。
重启以后,与KC901S一样,通过“故障定位”项菜单进入到故障定位功能。可以通过按“显示方式”软键来选择“群延时”、“时域回损”和“时域驻波”三个项目。
首先试用“时域回损”项目。进入项目之后,按“CENT”键选择中心频率,按“SPAN”键选择设置横坐标的量程。如果选择“米”或“千米”,则显示不同距离的回波损耗;如果选择“纳秒”或“微秒”,则可以显示不同时间上的回波损耗。通常在使用中多是选距离比较直观,对于一般业余用的天馈系统电缆不会很长,通常选单位是“米”比较合适。
经过比较,KC901V的输入距离“范围”最小可以调整为20米,相较KC901S的45米有所进步。业余应用通常天馈系统电缆的长度不会很长,距离“范围”小一些,屏幕中显示出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更精细准确易读些,也可以更容易分辨清楚短电缆的故障点位置。
在测试之前,先要在“速度系数”中输入被测量电缆的缩短系数,测试用的电缆型号是5D-2W,查该电缆手册,其缩短系数是0.67。(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反过来通过KC901V这个功能测量换算出电缆的缩短系数)
将电缆的一头接KC901V的Port1测量端,另一头空着,人为制造出一个全反射点。
测得电缆反射点为5.333米,反射点回波损耗是-14.36dB。用米尺测量这段电缆的长度与测量结果一样,非常准确。
接着试用“时域驻波”进行测量,反射点距离同样是5.333米,反射点驻波显示是1.472。
经过对不同电缆的测试,只要缩短系数是准确的,测量出来的长度也基本准确。
但是,对于测量出来的回波损耗显示值就好像不是太准确了,在测量显示的结果中并没有扣除电缆的衰减系数,而是直接显示电缆衰减后的测量值。这样,当测量的电缆衰减系数越大,电缆越长的情况下,同样全反射的状态下,测量显示出的SWR数值就会越小(趋向于1:1.0,曲线的尖峰就越小),这样从曲线上判读就会不明显。
在“时域驻波”测量中发现,当重取出曾经存储在TF卡的测量数据时,显示出来的光标值好像不对,
跟“曲线保持”状态的显示对不上。是否机器运算的错误?
但是,在“时域回损”状态中的存取就没有问题。
同时在试用中也发现,读取存储在TF卡数据所显示的曲线颜色跟“曲线保持”状态显示的曲线颜色是一样的。这样,在使用中比较容易混淆两种状态的显示值,建议采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
另外,如果机器内存还有剩余的话,建议内置业余无线电中常用的几种电缆参数值供测量时调取。
[ 此帖被BA7IA在2017-03-23 16:4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