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04阅读
  • 17回复

献给最亲最亲的外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7-07-02
对不起,我最亲爱的外公,6月9号那天我晚了2个小时,没有见到您最后一面,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当得知您最后想见到的两个人之一就是我的时候,眼泪已经不能控制,决堤而出!过去20多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小时候,我很调皮,但是您从来不打我。总是来接我放学,带我去剃头,还给我买好吃的,还带我去表姐、表弟家玩……我会将这一切的一切珍藏起来,将来慢慢的讲给我的小孩听~~~
非常感谢您能来参加5月3日我的婚礼,我想这一定是您最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情。对不起,外公,没有能让您早一点看到您的曾外孙,如果将来他/她出生了,我一定会很骄傲的告诉他/她,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受人尊重的外公~~~
一边打字,泪水一边不停的溅湿键盘~我最亲的外公,再多的文字也不能表达我对您无尽的思念~您的教诲和身影将伴我度过终生~~
外公,天堂应该能找到外婆吧?希望您能在天堂里保佑您所有的子孙幸福安康~
您放心,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教诲,为家族争光~~~


您最亲最亲的外孙
离线ba2ba
发帖
96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7-03
写的非常好,希望你好好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回报外公。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7-04
怀念xu8ts/邱祖绶前辈

离线radiolee
发帖
605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7-04
几几年的版啊?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7-04
'
几几年的版啊?
'

1947年9月。快60年了。
离线浪淘沙1
发帖
58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7-04
本家长辈一路走好!
离线Bg8oc
发帖
102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7-04
老前辈一路走好!
离线manxiaofeng
发帖
19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7-04
一路走好~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7-07
您好!您认识我外公?
离线HCJ006
发帖
64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7-07
老前辈一路走好!
离线BA4ST
发帖
557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7-11
能否再把这本书的目录发上来见识见识,谢谢!
建议邱老的后辈加入业余无线电通信行列,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离线d76man
发帖
859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7-13
情深意切
字字是情
临驭白鹤绝尘去,浩荡乾坤再做人
离线mke1132
发帖
2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7-17
老前辈一路走好!能否再把这本书的目录发上来见识见识
离线踪影全无
发帖
21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7-17
'
老前辈一路走好!能否再把这本书的目录发上来见识见识
'


离线BG1CNV
发帖
8694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7-17
老前辈一路走好!无线电后继有人!
离线soom
发帖
2492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7-19
上世纪20年代,一些在华的外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如英国的xu8ag(会长)、xu8og、xu8rr等,在上海“租界”开展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并建立“万国(国际)业余无线电协会上海分会”(iarac),其电台呼号的冠字是“ac”,后改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中国的“xu”为电台呼号的冠字。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涌现了一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先驱,进行业余无线电台通信活动。检索相关资料得知约有:孟昭英ac2rt(exxu5th、xu7th)、郑河南ac3hn(exxu5hn)、张让之ac8zt(exxu8zt)、李怡安ac8al、徐道瀛ac2hy (exba3aa 、xu2hy、c7hy)等。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业余无线电组织,有的老业余家出于便于交换卡片等原因,也参加了“iarac”。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对无线电技术人员的需求,方子卫、范风源等先生,在上海开办了“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方子卫任校长,范风源先生任教务长。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生源,方子卫先生邀请在上海具有相当政治和经济实力的老无线电业余家ac8zt张让之先生来校,试建了“中国业余无线电社”(caru),校长方子卫兼名义社长,张让之先生任副社长,负责日常工作的运作,并在该校开展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创办《qsp》社刊,效果极佳,此时我国业余无线电台呼号的前缀,已由“ac”改为“xu”,当时该社曾发展了一批社员,赵振德先生就是其中一员。赵振德先生在生前回答黄耀曾先生提问的信中说:当时由张让之先生配给我的呼号是“xu5ux”。

据现仍居住在杭州的老业余家xu8ts邱祖绶先生回忆说: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的校址在上海法租界爱亚多路(法文名:arenue edward 7th,现延安中路)1395号a,石库门墙门口有两块招牌并列,一是“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英文名称是china radio engineering college),另一个是“中国业余无线电社caru”。
活动了一段时间,“因交通部不准立案”,在多方的压力下被迫停止了活动,但caru起了很好的启蒙促进作用。1935年前后,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济南、武汉、青岛等地,已有了不少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进行业余无线电通信实验。
xu8ux赵振德先生说:当时caru已停止了活动,可是我仍和国外许多ham qso,qsl卡片很多。iarac某些“洋”火腿,态度傲漫盛气凌人,在和我qso时,不断警告我:如果不是iarac会员就不给转qsl卡片,为了方便交换qsl卡,我不得已到上海参加了iarac,因为当时上海和杭州划为第8区,iarac将我的呼号由xu5ux改为“xu8ux”。
为维护中国主权及民族尊严,亦为争取祖国的荣誉和振兴,推进和发展我国的业余无线电事业,1936年4月,在张让之老师的鼓励下,由我国业余无线电民间组织的奠基人赵振德先生倡导,并有杭州的“无线电迷”们,如张宗汲xu8rk、史钰钿xu8tt、陈仁怡xu8hr等先生积极参与支持,建立了“中国振中业余无线电研究社”(ccrcc), 并成立了由张让之等13人组成的理事会,公推赵振德和黄小芹先生为正副社长,金耀辉先生任总干事,社址设在杭州青年会,各地也可成立分、支社,总社电台呼号为“xu8a”,开始和国内外电台on air。
因得到当时在我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无线电》和《实用无线电》苏祖国、潘仁荣两位主编的支持,苏祖国后来以刊登部分广告为互相支持的条件,免费为ccrcc创办《qsl》社刊(半月刊,每月两期)赠寄给全国的ccrcc社员和“无线电迷”们。这两本刊物大力宣传、介绍ccrcc的章程和近况,登载了许多国内外业余无线电的技术资料,报导了各地的业余无线电的活动情况,又登载ccrcc征集会员的启事和公告,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全国的一些无线电爱好者了解、认识了ccrcc,进而参加中国振中业余无线电研究社组织。这对中国业余无线电的活动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ccrcc社员们在qso时,大力宣传并热情邀请全国的业余无线电爱者,参加中国人自己的业余无线电组织——ccrc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通信手段和交通工具极其落后,通信非常困难,快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刚得到初步传播,人们正在积极追求新兴的无线电科技通信手段。当得知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业余无线电组织,这些“业余无线电迷”们,争相入会加盟。
当时一些无线电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多在电讯部门的电报、电话局、无线电广播电台、军队、银行、航空、铁路交通系统、某些工矿企业和特殊机构的无线电台,从事机务和报务通信专业工作,他们经常在工余和工作间隙时间,使用本单位的电台,调到业余频段on air,这些人都有很好的无线电通信专业基础。当他们知道有了中国业余无线电组织,也很快申报入社,ccrcc发展很快,仅半年多时间,全国的一些老业余家,部分专业无线电工作者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大都成了ccrcc的社员。当时有些在华的外籍ham也加入了ccrcc。
(有关详情,请关注《专业无线通信》传媒 2007年第六期)
离线soom
发帖
24924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7-19
缅怀xu8ts/邱祖绶前辈
离线BA5RW
发帖
48263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7-19
加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行列,了解外公曾有的无线电中的乐趣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