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我说的不正确,但我觉得现在的预订并不真正代表以后的市场需求量!
现在预订的以后未必就会购买,现在未预订的也未必不会来购买!!
套件和其他商品也许不能比,但市场确实有不少消费者未必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前就定下来要购买某种商品,n多商品也不会根据暂时的预订情况来组织生产,当然是会客观地对市场需要进行分析来确定。iphone ipad这么火爆的产品也不是接到订单后才决定开发生产。
市场需要不是仅仅限于.net的会员吧。怎么能让更多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预订量、进而转化为购买力可能还是需要考虑下。
相关杂志的宣传介绍我想应该有些作用吧。
还是我借用他人的一句话,市场的问题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更好!
'
我承认您说的从某些角度来说是对的,因为很多事情的确如此。
但是,不可否认国内diy市场是受国内diy爱好者经济实力限制的。并不是说国内的diy爱好者承受不了1500元这笔钱,而是国内的diy爱好者还不能习惯这个价格。尤其是以kn系列套件为代表的高性价比的业余无线电套件,突然抛出一个从未有过的1500元的标价,很多我相信都难以适应。在开头,我就有这个顾虑,所以可以看到我一直都在主推普通版。事实上,高版的外壳成本非常高,保守点说这个外壳要完全按照3pjx的设计来做,它的成本一定会超过电路本身。不要总说什么什么地方做外壳很便宜,你让他只做几十套的数量试试?
没错,预订的不一定会买,而不预订的不一定会不买。问题就在这里,众所周知业余无线电diy市场的容量是极小的。卖的最火的套件算是kn-q7差不多卖出了500套,但是有150套是卖到欧洲,在国内的销量也就是300多套。其他的套件如果不介意可以报出每个型号真实的销售量来看看,有没有除kn以外其他任何一款套件可以突破200套的?性价比如q7一样高的套件尚且如此,1500元的q10s会如何,不言而喻了吧?
业余做套件,我相信除了bg7jaa以外没有人会比我更敢于投资,但是即使如jaa,他自己也未必敢说他一年来的收益抵偿了他几套模具的投入。业余做套件,可以不赚钱,但是要尽可能的避免亏本,因为一但一个项目亏本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项目。09年我做的50套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这个项目的亏损几乎抵消掉了第一批q9的全部收益,如果不是第二批100套q9的力挽狂澜,那么整个09~10年度我做业余套件就几乎颗粒无收。
业余无线电套件的利润相对于专业是极其微薄的,原因在于数量少,技术要求高。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而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到,都会影响这个项目。q10也是如此,q10的技术性能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但是高性能带来的毫无疑问是高成本,所以q10的价格相对于q9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很多人会用硬件成本来考虑套件的售价,但是却很少有人考虑过软件成本。
软件成本是什么呢?单片机软件是软件,那么硬件电路的设计实验和反复的制作样机所花费的是不是软件成本呢?一套复杂如q10的单片机软件的开发和实验要经历2~3个月的时间,而硬件的设计实验和打样也同样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算起来这个时间如果用在专业设备的开发上,它的收益毫无疑问要比做业余套件高出许多倍。只算套件每个电阻和每个电容的价钱,就显得很不厚道了。
从市场开发的角度看,业余套件的销售数量是很少很少的,而投资相对与个人却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按一套机箱包括各种机械结构件400元来核算,那么100套的投资就是4万元。再加上电路部分的投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那么准备100套q10s的各种配件及维修配件,就至少需要8万~10万元的资金。这么大的一笔钱,谁敢说能很轻松的压在那里慢慢走?也许有人行,但是我肯定不行。
凭心而论,如果这么大的一个投资上来了,最终一毛钱都没赚到。我不唱高调,起码我本人是接受不了的。如果还有很大的风险要压住一大笔资金,那么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含糊一下。放弃这个高版q10,的确十分可惜,因为我本人和3pjx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定。我还要再考虑几天,所以现在还不能下最后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