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样的:让我们的学生都来玩、玩得起单片机!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用起来比较方便的at89c51/52已经停产,价格正慢慢上涨,而与之兼容的at89s51/52正有替代at89c51/52的趋势。
编程器应该是学单片机的一个瓶颈,但使用at89s51/52等后,利用它的isp功能,编程器就已经多余了,isp下载过程实际就是把编译好的程序烧写到芯片中的过程。我们学校的这次硬件课程综合设计,原来也打算让这一百二十个学生用传统的编程器模式搞应用设计,但整个学校目前总共就几个编程器,着实让我们老师头疼,后来我提出了这个方案,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因为isp功能代替了编程器,而且还可以实现“伪”硬仿真!
从与你讨论的情况看,你的直接设计目标明显与我们不一样,你的思路应该像搞一个可编程控制器,只要简单的指令,就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一些先例了,你可以查一些杂志看看。
不过,如果你用的是51系列的片子,强烈建议您试一试isp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你是用于教学演示还是实际应用或者开发项目。
最初由 ba5rw 发表
是的,我们面向的对象有很大出入,思路当然也不一样。同意你的观点。我们这儿有一套简易的烧写器,目前我教学生的主要是用这个烧写板。还是汇编语言。正在考虑采纳我的朋友的意见,用basic ,但问题还是很多,我自己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欲望为目的,不求深入,哈!自带输入键盘的编程器其实十年前就有了。许多学校都配备了,但价格昂贵。很希望有便宜的适合从小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能玩的便携式单片机编程器。机器码的肯定不能用。我自己还是用汇编实现日常的实验需要。哈,惭愧!在做机器人实验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机器人只能是弱智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