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抄收了。感谢你的建议!
前面没有说明,这个系统的使用方式为:最小系统板+万用电路板+连接(排)线+下载线+软仿真和编译。主要目的是提高动手能力,减少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脱节。因此特别强调原理性和直观性。
用插针引出,主要是想强迫学生亲自一根一根地接线,同时也给该板的其他使用带来方便,另外可以提高其可重复利用率。
键盘使用小按键,主要考虑的还是比较直观,成本也低一些。
这次搞的这个系统,我认为最大的败笔是液晶模块的接口和单片机的p1口连在一起了,应该单独分离出来,使用时再通过排线与相应的口线连接。
电源接口问题,如果考虑主要作为实验系统,可以改为圆孔式的(象对讲机外接电源接口的那种)。但如果作为开发样品要嵌入产品实体中,这种圆孔式的接口显然是体积大了一些而显得有点多余。
我在网上看到和研究过很多种实验板,但令我满意的没有几种,主要是单片机的口线都或多或少地连接上了一些东西,在使用的时候不得不去适应、将就开发者的电路和思路,因此这个系统我把单片机所有的口线全部开放了,使用时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另外板子是模块化独立分割式设计,可以一块一块割出适应不同的用途,有点像玩积木的感觉。
这个系统如果要改进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把液晶模块真正分割开来,然后再增加几个小模块,如led及其驱动、串行eeprom电路等。整体电路的结构布局还有待改善,比如下载口的位置要移出到板子边缘等。
再一次感谢你的建议,让我把我的设计思路表达出来,谢谢!!
最初由 by1bzh 发表
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38楼643号 任天悦 100044
另有两个建议:自带键盘可以用银行打密码那种键盘,有12个键,同时加一块芯片,用于优化程序输入的操作过程,这样用起来手感好,如果用ps/2口引出,还可以缩小pcb版面积。lcd屏幕可以用电脑硬盘那种线与pcb版连接,是lcd与pcb分离。如果用了这样的改进后,就可以考虑设计外壳,当然,同时也要将功能输出的针式排线改为其他形式,电源插座也要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