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99阅读
  • 13回复

请问7.023是发射时的本振频率还是接收时的本振频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洮尔根
 
发帖
47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2-11
请问7.023是发射时的本振频率还是接收时的本振频率
离线BG2BHC
发帖
533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2-11
发射……老洮你今个咋了
离线洮尔根
发帖
47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2-11
'
发射……老洮你今个咋了
'
咋也不咋,有问题就问嘛,哈哈
离线BA5AG
发帖
425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2-11
要这么说也不准确,其实是发射出去的频率是7023khz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2-12
电台设在cw模式下发射和接收频率都是7023,如果在ssb话模式下接收7023的cw信号,lsb大约:7022.3;在usb下大约:7023.7(差拍如果是在700hz)。
本振的说法有点牵强,因为每台设备的本振(是指原始基频)都不一样,无论接收与发射一般都是经过变频或取高次谐波再经滤波、放大,产生发射的7023khz的激励信号!再经功放放大,滤波系统过滤,经天馈系统发射出去;接收状态时本振变换产生的7023接收频率,经外来信号混频、滤波、送检波、差频电路做信号的还原。此时发射信号原理上是一纯正的7023khz的正弦波(一些军机,因电源问题,发射频率不稳,产生啾啾声,这样的波就不是纯粹的7023khz)。
离线bg3dbu
发帖
998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2-12
'
电台设在cw模式下发射和接收频率都是7023,如果在ssb模式下接收7023的cw信号,lsb大约:7022.3;在usb下大约:7023.7(差拍如果是在700hz)。
本振的说法有点牵强,因为每台设备的本振(是指原始基频)都不一样,无论接收与发射一般都是经过变频或取高次谐波再经滤波、放大,产生发射的激励信号!再经功放放大,滤波系统过滤,经天馈系统发射出去;接收状态时产生的接收频率,送检波、差频电路做信号的还原。此时发射信号原理上是一纯正的7023khz的正弦波(一些军机,因电源问题,发射频率不稳,产生啾啾声,这样的波就不是纯粹的7023khz)。
'
老家伙厉害
离线洮尔根
发帖
47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2-12
就是说如果使用7.023的晶体做收发信机,发射的时候是不拉偏的,接收的时候才拉偏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2-12
看看章鱼吧,就是这样的。。。。。。。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2-12
[quote=洮尔根]就是说如果使用7.023的晶体做收发信机,发射的时候是不拉偏的,接收的时候才拉偏[/quote]

在纯cw接收模式不用拉偏,如果在ssb话模式抄收cw才需要拉偏!
离线BG2BHC
发帖
533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2-12
'
在纯cw接收模式不用拉偏,如果在ssb话模式抄收cw才需要拉偏!
'
cw接收机和ssb接收机原理是一样的吧?只是成品机收cw显示的是滤波器中心频率,bfo还是有偏移的
离线bg6mt
发帖
371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2-13
[quote=洮尔根]请问7.023是发射时的本振频率还是接收时的本振频率[/quote]
“本振”的概念是在收信机(即接收机)里才有,而且是“超外差”或者“超内差”模式的电路里才有。
在发信机(即发射机)里,那个发生电磁振荡的源泉,叫作“主振”(即主振级)。如果它振荡出来的频率就是7023KHZ的话(比如采用7023KHZ的晶体),只要逐级加以放大,通常有缓冲级,放大级,激励级,强放(功放)级等,放大到一定的功率后,通过中介回路,天线回路的调谐和匹配,经天线发射出去。它的频率就是7023KHZ。
有的发信机为了稳定频率,主振级的振荡频率选择的比较低,那么就需要增加“倍频级”,从较低的频率的谐波中选择出所需要的7023KHZ,再送去各级进行放大,输出。
而“本振”,即“本地振荡”(级),是在超外差式收信机中提供一个比外来信号高一个中频(通常是455KHZ,或者465KHZ等),则在超内差式收信机中则低一个中频的振荡信号。它是设备自己本身就有的振荡器,并且与接收的外来信号是同步变化的。
然后将天线接收下来的7023KHZ的信号,在“混频级”中进行混频,选择出中频信号送往后级进行放大,检波(差拍)等,最后送到喇叭(耳机)发出声音。
离线BH4rrg
发帖
282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2-13
'
“本振”的概念是在收信机(即接收机)里才有,而且是“超外差”或者“超内差”模式的电路里才有。
在发信机(即发射机)里,那个发生电磁振荡的源泉,叫作“主振”(即主振级)。如果它振荡出来的频率就是7023KHZ的话(比如采用7023KHZ的晶体),只要逐级加以放大,通常有缓冲级,放大级,激励级,强放(功放)级等,放大到一定的功率后,通过中介回路,天线回路的调谐和匹配,经天线发射出去。它的频率就是7023KHZ。
有的发信机为了稳定频率,主振级的振荡频率选择的比较低,那么就需要增加“倍频级”,从较低的频率的谐波中选择出所需要的7023KHZ,再送去各级进行放大,输出。
而“本振”,即“本地振荡”(级),是在超外差式收信机中提供一个比外来信号高一个中频(通常是455KHZ,或者465KHZ等),则在超内差式收信机中则低一个中频的振荡信号。它是设备自己本身就有的振荡器,并且与接收的外来信号是同步变化的。
然后将天线接收下来的7023KHZ的信号,在“混频级”中进行混频,选择出中频信号送往后级进行放大,检波(差拍)等,最后送到喇叭(耳机)发出声音。
'


个人感觉这个回答比较准确好理解。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2-13
'
“本振”的概念是在收信机(即接收机)里才有,而且是“超外差”或者“超内差”模式的电路里才有。
在发信机(即发射机)里,那个发生电磁振荡的源泉,叫作“主振”(即主振级)。如果它振荡出来的频率就是7023KHZ的话(比如采用7023KHZ的晶体),只要逐级加以放大,通常有缓冲级,放大级,激励级,强放(功放)级等,放大到一定的功率后,通过中介回路,天线回路的调谐和匹配,经天线发射出去。它的频率就是7023KHZ。
有的发信机为了稳定频率,主振级的振荡频率选择的比较低,那么就需要增加“倍频级”,从较低的频率的谐波中选择出所需要的7023KHZ,再送去各级进行放大,输出。
而“本振”,即“本地振荡”(级),是在超外差式收信机中提供一个比外来信号高一个中频(通常是455KHZ,或者465KHZ等),则在超内差式收信机中则低一个中频的振荡信号。它是设备自己本身就有的振荡器,并且与接收的外来信号是同步变化的。
然后将天线接收下来的7023KHZ的信号,在“混频级”中进行混频,选择出中频信号送往后级进行放大,检波(差拍)等,最后送到喇叭(耳机)发出声音。
'

老战友的解释是教科书版!!
离线bg6mt
发帖
371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2-13
老兄过奖啦!就是这样的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