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工作忙碌,比较少时间沉下心花时间搞DIY作品。前几年做过几版比赛/DX多机操作用的带通滤波器,都是单独一块板调试,性能也差强人意。前段时间JPX提出去海岛比赛需要一套滤波器给接收机用,看我这能不能攒一套出来。我分析了一下这需求,接收机用的,对插损要求不算太高,做起来相对不算太难。于是……花了几周时间,DIY外壳,绕磁环,测曲线,终于这套4波段滤波器出炉了。
虽然需求是给接收机用,但为了挑战自己,也为了完成以前目标,参数是按承受100W发射来做。所以插入损耗不能太大,这就对电感工艺和调试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有人问为啥只有4个波段?我的外壳和继电器切换单元是按6波段设计(切换单元有8个通道,其中一个做直通,一个备份),但160和80米由于手头没有大AL磁环,而且没有成功调试过电路,加上海岛通联时比较少用到这两波段,暂时没做,只做40-20-15-10米这4个波段。
其中40和20米波段结构是W3NQN的RX滤波器(双极点滤波器结构),这样相对传统的W3NQN发射滤波器来说,对隔壁向下一个波段(例如20米滤波器在40米的衰减)做的更好。而15和10米是双极点高通滤波器。15米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因为做W3NQN结构,对10米衰减可以做得很好,但15米发射时,杂散对10米干扰相对比较小,在有干扰时候,10米接收开一个接收滤波器就可以解决,所以15米发射滤波器对10米的衰减意义不大。但15米的W3NQN插损一直下不来,考虑再三,决定用以前10米高通的电路搭一个15米的。用软件计算好参数,实测效果不错,对40米(3次倍频的基频)和20米衰减都挺好,插损也比以前小了很多。10米是类似结构的双极点高通。
总体4个波段在带内衰减都能做到小于0.5dB,实测输入100W时输出均能大于85W以上,加功率的带内驻波小于1.3。时间不够,仔细优化后参数能更好。
[ 此帖被永远的FM在2018-07-25 12: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