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酒后胡言,颇后悔。今日访问ba4wi师兄的网站,又见ba1ham老师教诲,感触颇深,复贴到此,与众弟兄共勉。
—————————————————————————————————————
有某某竞赛第一,某某具体事项的第一,可以有很多第一。但没有哪
个人是“业余无线电第一”、“中国dx第一”。有大手掌,有小手掌
,在某一角度看起来手掌和天一般大,但是不能以为手掌就是天。
每个人夸耀自己的成绩是可以的。但不论是谁,斥责别人、伤害别人
都是很不好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豪的一面。但如果人人都对别人说
:“你当你是谁!”,南方ham啐吐沫、北方ham拔拳头,那还称得上
什么ham?
我曾有幸见过若干位得过dxcc排行榜第一的(当时的、或过去的)。
有些年长,有些年轻。但我首先钦佩的是,他们个个都很谦逊,没有
一丝傲气。
即使没有接触他们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不难感受到“业余无线
电精神”是怎样无息地流淌在世界 ham精英中间:翻开任何一本中外
ham书刊,你都不可能找到象最近chinaham上面这样“自豪”的篇章。
年轻人好强是进步的动力。但凡事要有度,过了头就走向反面。开车
斗气过瘾,似乎也可以理解,但危险。气盛争斗,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但造成伤害,法律就要出来保护弱者。从孔子到刘少奇,都同样强
调“修养”,用自我约束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安定、和谐。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还很微弱,先行者十分宝贵。正如行军,先锋至关
重要。但先锋只有伸出自己的手把后来者拉上去,对于部队才有意义
。如果先锋光在那里载歌载舞、弹冠相庆,对后面大部队喊:“怎么
样!服气吗!”这样的先锋对部队有什么意义?能增加部队的风采吗?
我们大约都是从书本或者老师那里知道业余无线电,才一步一步成长
到可以“牛”的地步。这些作者和老师当然也会有过“牛”的资本。
如果他们当初写书、讲课,字里行间都是“我行!你们是谁?”傲气
凛人,那么我敢说多数人就不会选择ham 道路, 也就没有今天china
ham上的你我之辈。
我上学的时候,业余无线电是禁止的。有幸从邻居老师那里借到《业
余无线电》、《中国无线电》、《实用无线电》等中国爱好者出版的
业余无线电杂志。除了无线电的神奇,吸引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老
业余无线电家的精神,他们写的字里行间都表现了忧国优民的爱国心
、互相敬重的友爱心。
上小学的时候,我梦想得到一个“电铃方棚”,就是220伏变到6.3伏
的变压器,好做实验。我们家巷口有一个小无线电修理铺,我天天去
看橱窗里的一副铁心。后来老板让我帮他到巷子里去收了两趟钱,给
了我半副铁心(后来想来他留半副有何用?)。我父亲有一个朋友叫
陆士一,把年轻时玩的一轴细漆包线给了我。于是我就绕了一个变压
器。但是因为没有技术,大约0.16mm直径的初级线圈断了好多次,接
了很多头,但不知道怎样能把漆皮刮干净。绕好后早晨带到学校对面
一大片芦席搭的“城乡贸易场”中的小无线电修理铺。素不相识的年
轻店主披着衣服不情愿地开了门,但竟然耐心地帮我拿万用表量。不
通,拆去一些线,找到最外面的接头。往里量,还是不通,再拆...
一直拆了十多个接头,最后认定我的去漆工艺实在太差才罢手。后来
我才懂得,他大冬天被我早早敲出被窝,能够完全无偿地为一个小学
生花半个小时检查做得不成样子的变压器,那是多么好的人!这样的
好人给我的成长付出了多少无形的鼓励!
我们“苏州实验小学”自然老师叫韦克昌,自己有一个铝质单连可变
电容器,上课时把它串在电池、小电珠电路,给大家演示“铝能导电
”。当时这样的电容器卖两元多,比我们家五口人两天的菜钱还贵一
点,而我幻想中的矿石收音机就需要它。我厚着脸皮找到韦老师,向
他讨。当时他犹豫了一下的目光至今我还记得,但他还是忍痛割爱,
给了我,成为我后来做许多试验的基本元件。我在可可西里的时候,
还想到了他当时的目光。他给我的不仅是一个电容器,而且是深深的
激励。
上初中时,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信箱”节目回答听众提出的
技术问题,就写信去提了45个问题。电台节目说“陈平同学:你提的
问题比较多,我们只好另外回答你。”后来,我真的收到了厚厚的回
信,详细解答了所有问题(很多问题很幼稚,但不是两句话能说清的
)。从现在的眼光看来,我的这些要求是很过分的,别人也没有义务
来解决,但是我却得到了这些好人的无私帮助。
几十年来,这些小小的事例都一直在感动着我,使我感到无线电、特
别是业余无线电圈子里,本来有一种非常温馨、纯洁、高尚的东西在
流淌。它们很细小,很平凡,似乎很不值得一题,但它们却有力地平
衡着势利、贪婪、不友善的人类弱点。业余无线电至今有一百多年的
长寿,这种高尚的东西对人们的吸引、凝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国家体委与国际业余无线电界的交往都是由
国际司归口的。有一个随很多团队执行出国任务的翻译说:“我带过
很多队,但只有业余无线电有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不论到哪个国家
,爱好者和爱好者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其他项目都是公事公办,只
有业余无线电,一见面都象知心朋友。”我想,这个旁观者的评论是
很真实的。我参加过一些国外ham的集会,无论什么老板,hamoutlet
或者 us tower,美国著名的大腕或者纯粹的菜鸟, 大家在一起都是
毫无商业气息,互相谦让,没有人摆架子。
我想,今天技术的发展使无线电失去一些神秘的魅力,但是ham 圈那
种纯洁的“业余精神”会在物质化、功利化的今天是不是具有更多的
魅力呢?很多新爱好者不就是为了追求“高兴”吗?嗜好、高兴...
都是精神范畴的东西。脱离了精神的准则去追求精神的收获,是不会
得到愉快的。
我们很容易看到“砍木头”的新机型,“苦妻克了夫”的新天线,但
是有时候不容易看到精神的东西,因为精神的东西只占arrl手册的一
页,因为人体的一百多斤说不上灵魂重几克,因为有时我们的头脑没
有给自己的精神留出应有的位置。
所以,佼佼者们以及非佼佼者们,请借纪念战后恢复业余电台55周年
、恢复个人台10周年的机会,好好回忆一下自己从业余无线电受到的
“恩典”,想想除了宣传自己的优点,还能为我们的业余无线电群体
的共同进步做些什么有益的实事(其中也包括继续追求自己的新目标
)。ham 是一个整体,我们生来不“牛”,是这个群体给了我们“牛
”的力量。“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用这句古训来调整
我们与整个ham 群体的关系,中国的 ham才会真正在世人面前显现应
有的风采。
73
chen ba1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