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842阅读
  • 61回复

【原创】我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的经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D1GT
 
发帖
8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10-20
[size=3
]【原创】我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的经历

       
         
bd1gt/马月


  现代专业通信中,作为莫尔斯电码技术,虽然,在工作模式上以高速数传取代了

传统的cw手工操作,但是,它在无线电通信广泛应用中仍有无法超越和长久的生命

力!尤其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仍然吸引着很多爱好者的不断追求和学习。莫尔斯电

码作为一项神秘、古老的“世界艺术”,我们爱好者应怎样掌握它?该如何发扬光大

并继承下去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今,看到许多对莫尔斯电码怀有浓厚兴趣的

ham正在努力地学习收发报技术,不禁,使我想起了少年时期曾参加无线电收发报班

正规学习、刻苦训练的一段经历,借此机会,我想介绍给大家,以达到同广大cw爱

好者们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起我学习莫尔斯电码,那还真算是“科班”出身了!一九七四年八月,不满十

四岁的我,被学校推荐到北京市宣武区少年宫参加无线电收发报班的学习。那时,宣

武区少年宫是以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全而享誉北京城的,我暗自庆幸自己能有

机会来到这里参加科普培训。这次招生共有60名学员,年龄都在13岁-15岁之间,

全是从各学校选派上来的。我们被分为2个班,每周上课2个半天。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由启蒙老师黄懋广给我们讲述了学习无线电收发报

的意义。他曾是参加抗美援朝部队的老报务员,转业后经深造学习成为校外科普老

师,我被他讲述的生动内容和拍发莫尔斯电码的嘀嗒声所深深吸引,听着简直就入了

迷,幻想着自己也有一天头戴耳机、手持电键像电影中的镜头那样跟随首长身边工

作,成为战场上的重点保护对像,该有多神气啊!美丽的幢景、求知的欲望,促使我

从此一如既往地踏上了解密莫尔斯电码收发报技术的学习之路,没想到这一学就是近

三年的业余时间。此事多年后回想起来,当时能让我始终喜欢并能坚持学习下去的动

力,就是来自于这第一堂生动的启蒙课!

  接下来学习,是由少年宫聘请的驻北京卫戍区某通信团一位电台台长来讲课,内

容是先从抄报座姿、握笔及抄报纸的摆放讲起,他边讲边示范,同时为我们纠正着姿

势,一招一式都是按照部队的标准要求,其目的也是为今后我们抄高速报打下良好基

础。之后,是讲述莫尔斯字码26个英文字母,为了便于记忆,他把有规律的电码顺序

地编排在一起带领大家齐声朗读,同时,还让我们抄写在小卡片上并揣在身边,供其

随时查看和背诵。那段时间里,莫尔斯电码的嘀嘀-嗒嗒声经常萦绕在我脑子里,没

事儿时,就拿出一张草稿纸边写字母边默读莫尔斯码电信号,就连上街听到汽车的鸣

笛声都在反应是哪个电码?也许是年龄小、记忆好、反应快的缘故,我没觉得费劲

儿,很快就把26个莫尔斯电码熟练地背记下来并能听音频振荡器发出的电信号抄写电

报了。

  训练初期的我,同其他学员一样,由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导致出现抄

收“串组”或错、掉电码超出标准的现象。抄报时的紧张情绪与“走神”儿同时袭扰

着每一位学员,对于我们抄收每100组报文都是一种学习毅力的考验。随着训练强度

增加和抄报速度的提高,教员也在不断地告诉我们如何掌握抄报的技巧:一是训练中

不能养成边听电码边默读的习惯,要练习用大脑直接反应电信号。二是当抄报速度达

到40码/每分钟以上时,必须学会抄报“压码”技巧,否则,抄报水平将无法提高。

三是当需要头戴耳机抄收时,要练习用一只耳朵主听另一只耳朵辅听电信号的习惯(

(根据每人用耳左右不同的习惯决定)。通过对上述技巧的逐渐领会与掌握,加上教

员的严格要求和自己努力,我的抄报成绩提高很快,不久,便成为班里的“顶尖”级

学员,每次考核成绩都能以优秀标准通过,受到了教员的表扬!

  手键发报的练习,是在我们能抄收60字码/每分钟速度时加入的,完全是按照正

规训练要求执行的。这也是我们小学员盼望已久的课程,好像只有手握电键才能真正

体现收发报的魅力!当大家每人拿到一台初级“练习键”时,教室里立即传来了一阵

阵电键敲打声,我们的乱敲行为立即受到了教员的制止!因为这种非正确用力,一旦

形成习惯将很可能导致发报者“坏手”!当教员讲到此利害关系时,我们停止了手中

的操作,开始认真听教员讲述手键发报的姿势及正确用力方法。也许心中害怕“坏

手”的缘故,我听课时特别认真,手臂仔细模仿着教员的握键姿势,心里反复体会着

发报用力。按照要求,初级训练需要把电键弹簧调硬、触点调高,目的是培养手腕的

正确用力及打下良好的“点-划”基础。小学员们从“顿大点”开始,严格遵循着教

员的指导练习,两节课下来,跪握电键的中指已经磨出了血泡。为了不耽误下次课的

训练,我回到家里用针挑破血泡并敷上药,使其伤口尽快愈合。从此,随着发报课时

的增加,我的中指逐渐磨出了厚茧,翻手一看俨然是一副“老资格”了!

  无线电收发报的训练是相当费时的。随着收报数字短码、长码课的加入,每周仅

靠2个半天的课时训练已是捉襟见肘了。在七十年代中期,一般百姓家里没有录音

机,电脑、mp3更是没听说过,因此,我们的收报训练只能在电教室里跟着教员发报

听抄。发报课时按训练计划不够用,教员就允许学员们把电键和报底拿回家练习,当

然,是在他认为我们发报已基本掌握正确用力后才做此决定的。没有音频振荡器,黄

老师就给我们画出电路图并讲述原理,号召学员们自己制作。那时,我已有些无线电

机务基础,所以很快就完成了装机任务便在家里嘀嘀-嗒嗒地练习起来,莫尔斯电信

号声在院子里的隐约出现,招来街坊四邻经常议论是谁在给“敌台”发报?当他们顺

着嘀-嗒声响找到是我在练习时,都先后来家里观看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这玩艺儿,

在众人赞誉之下,让我体验了一把“人前显胜、傲里多敦”的感受!

  实话说,无线电收发报训练是很枯燥的!每次训练都是几千组报文的收发,如果

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动力和执着的爱好精神,可以说,很难坚持学习下去!当时,

跟我一起参加少年宫同期学习的60人里,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有一半学员因

跟不上训练进度或缺乏学习兴趣先后悄悄地离开了训练班,无奈最后只能是两班合

一。恰逢此时,北京市业余无线电运动学校(同等军体校)到各区选拔优秀学员参加

市“体校”成立的无线电快速收发报运动队。经过全面考核,我和其他九名学员被入

选,从此,便成为了一名无线电收发报少年运动员。当时,此项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区

少年宫还有东城、西城、朝阳,在这次选拔中分别以各十名学员比例入选,真可谓是

“高手”云集啊!

  当身披“体校”光环第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电教室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教室

前台摆放的自动发报机(俗称快机)、凿空机、波纹机、打字机、多线路通报交换机

吸引着我们的视线。站在小运动员们面前的教练是彭键斌(国家健将级)、王新民

(国家一级运动员)、梁英杰(部队转业报务员),新的面孔、新的集体、新的环

境,让我身感一种竞争的压力!我兴奋,是庆幸自己的综合成绩仍排列班级前茅;我

害怕,是担心自己的报务水平被后起之秀追上。新形势下,我们面对教练提出的更高

要求,满怀信心地投入了全新的训练。

  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仍定为每周2个半天课,逢寒、暑假期间为集训,每周六个半

天训练。因为,“全运会”未恢复此项目竞赛,所以,我们在技术要求上仍以部队标

准为主、竞赛规则为辅的原则进行。收发报的训练计划及技巧掌握由教练组来安排指

导,收发报训练速度控制是以低速――平速――高速――平速进行的,其各速度抄收

组数由教练根据每节课45分钟按比例播发。抄报课以收听“快机”自动播发取代了人

工手键拍发,线路里同时播放着二种不同的快慢信号,队员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速

度来任意选择抄收,教练头戴耳机穿梭于我们课桌之间,随时插入监听孔同步旁听我

们的抄报情况。还记得,当主练速度字码130码/每分钟、数码170码/每分钟时,教练

开始教授我们用“听音调儿”技巧练习抄收高速报,通过体会和实践,大家逐渐掌握

了此技术要领,收报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发报课使用的“练习键”已被崭新的“常熟总厂”键替换。训练中,随着电键弹

簧硬度放松、触点降低,我们的发报速度在提高。为了检查每个人的发报质量,教练

经常坐在讲台前的线路交换机旁,用耳机不断地监听我们的发报情况,便于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纠正。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定期跟着“快机”齐发,以模仿机器产生的标准

“点―划”及间隔比例。当我们其中有人不能发觉自己发报用力的缺点时,教练就让

他到波纹机上做发报检测,通过机器在纸条上产生的波形,直观地说明其问题所在并

告诉纠正方法。我还不错,由于发报基础打的好,字码测试成绩在100码/每分钟仍能

保持清楚、正规、流利的要求。教练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激励我向竞赛全面型发展,

从此,我学习报务的干劲儿就更大了!

  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之后,业余电台设立仍属国家严禁范围,而当时我们的

收发报水平已远超出上机操作的技术要求,教练组为了增加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未

来型人才,先后又开设了有线干扰报抄收和有线通联二个课目,以模仿、适应实际上

机操作的能力。此后,我们的耳机里随着莫尔斯电码的快速播发,常常传来相声、轻

音乐、空中噪声和电信号的连续干扰。由于抄收干扰报难度加大,平时一些音频报成

绩好的队员出现了适应慢、抗干扰差、错码率高的现象,导致这些人综合成绩下降。

有线通联是一项双人配合课目,主要是选择不同队员,双方练习收发电报的时效性,

即在规定时间内,看哪对儿选手收发电报的组数及正确率最高。当然,通联中的呼叫

程序、电报报头和通信用语是不可缺少的。课上,我最愿意同抄报好发报快的队员搭

档,一是能保证得高分;二是觉得特别过瘾。课下,大家经常交流着怎样才能达到默

契配合,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规定报量。新课目的开设,即增加了技术难度又活跃

了队员们的学习气氛,为此,大家积极调整自己的应对能力,我算适应快的,顶住了

抄报时的各种干扰,同搭档密切配合,继续保持了综合成绩排列前茅的地位。

  自打喜欢上莫尔斯电码,我就远离了身边玩耍的小伙伴儿,不论是寒夏秋冬还是

刮风下雨,我始终坚持按时参加训练,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训练无线电收

发报和自学无线电机务上了。记得在七十年代里,社会上根本没有“特长生”这一概

念,当时的教育体制也没有高考加分制度。可是,我们依旧凭着喜好坚持参加训练。

“体校”对我们小运动员的待遇也不薄儿,规定每月给报销月票,每逢寒暑假集训

时,每人每天还给0.30元的补助。在那个年代里,作为中学生能享受此待遇已是很高

了,让身边的小伙伴们非常羡慕!要说同现今交钱上体校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了!

  经过长期训练,我们终于迎来了“文革”后一九七七年首届北京市业余无线电工

程、报务比赛。实际上,市体委和无线电运动学校为举办这次比赛已酝酿很久,在数

月前就已通知各区准备组队参赛,我们运动队成员也临时解散调回各区少年宫参加集

训。我所在的宣武区共4名男主力队员已有3人超龄退役,只剩下我一人。为了保证团

体赛男女规定比例,黄懋广老师只好从“小字辈”儿里挑选了2名男选手作为参赛成

员,同时责成我帮助他俩儿训练,以尽快提高成绩。身为大师兄的我带着小师弟们训

练,真是着急、上火、恨铁不成钢的滋味尝了一遍!因为,有线通联项目需要我从他

们二位中挑选其中一人作为搭档,若对方的发报速度提不上去,必将影响我个人全能

名次的争夺(赛后证明还是因搭档的拖累,影响了我个人总成绩积分),所以,我和

搭档选手的训练要加倍努力才能有希望取得好成绩。

  大赛日期在一天一天的逼近,十六岁的我,从未体验过什么叫失眠,而就在比赛

的头天晚上,兴奋、紧张的心情使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看看表,已经快凌晨1点

了,我深知第二天全天参赛所需要的精力,只好爬起床向家长要了一片安定吃下,算

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阳光明媚。市无线电运动学校大院里彩旗飘展,高音

喇叭里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各区代表队云集赛场,报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于人群之

中,竞赛气氛异常浓烈。开幕式后,无线电工程和报务运动员分开进入各自赛场。

  报务比赛是以手抄报开始的,顺序是字码、数字短码、数字长码,从最低限制速

度开始播发,以后每10个电码速度一提高,每速度抄收一百组报文,错掉4个电码符

之内为有效,高速播发上不封顶,直到无人能抄收为止。运动员可以分别进入赛场,

一般都是等待播发自己认为有把握抄收的前一速度进场,发挥好的选手大都能超出自

己原有成绩10-20个电码速度,但也有许多选手因精神过于紧张而发挥失常。其后,

是手键发报比赛,顺序仍是字码、数字短码、数字长码,要求运动员全部上波纹机测

试,三种电码用统一报底各发报5分钟,计算平均速度为比赛成绩,测试中若产生虚

点、虚划、点大、划短及大小间隔不均者都要扣分,发报者若错发一个电码符且未意

识到时,该成绩记为无效。竞赛中,身为参赛选手,我铭记抄报过程力求“稳”、发

报要领重在“质”的经验,在收发报项目上一路闯关,比赛积分居于领先!最后竞赛

项目是有线通联,我的搭档为力保我进入前三名,真的尽了最大努力!虽说成绩不够

理想,但我已经知足了。

  黄昏夕照,紧张的比赛在一天忙碌之中结束了。以我和另外几名选手为主力的宣

武区代表队在黄懋广老师带领下,沉着应战、奋力拼搏,最终获得本届无线电收发报

比赛团体第一名,我本人获得无线电收发报男子个人全能第二名。

  时光飞逝,回首往事已过去三十二年,荣誉已成为历史。戎马半生经历了很多,

而回忆起来,最值得记述下来的还是那段少年时期学习无线电报务的快乐经历,之所

以写成文字表达,是因为我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同广大的cw

爱好者们继续追寻古老艺术――莫尔斯电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bd1gt/7x
                                          2009.10.19
                                            于阿尔及尔
离线bg3dbu
发帖
998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0-20
好帖子!必须顶一下!实打实地苦练成果。
离线BH1KZM
发帖
160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0-20
看着楼主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顶!

楼主您在国外的操作证办下来了吗?
离线BD1GT
发帖
81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0-20
'
看着楼主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顶!
楼主您在国外的操作证办下来了吗?
'

    阿拉伯国家办事效率极底!我真是领教了。我在阿协会申报的材料去年8

月份递上去后,等了半年后说是表格换新版本了,退回后要求重新按新表格填

写,之后又去公正处公正,然后再次递上去。一年多的时间了,仍没批下来,

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bd1gt/7x
09.10.20
离线830
发帖
20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20
进来向前辈学习
离线BA4II
发帖
2781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20
好帖!帮顶!
离线BG4EGY
发帖
6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20
精彩~~~~~学习了~~~~~
离线bg4ffm
发帖
129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20
好贴,一定要向前辈学习了
离线BH1FMC
发帖
10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20
非常吸引人!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啊。
离线KND
发帖
179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20
啥时候不再、7x啊?d31给你留着呢。
离线BD1GT
发帖
8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0-20
'
啥时候不再、7x啊?d31给你留着呢。
'


    谢谢您给我留着d31自动键,我的手闲着都“痒痒”了,真想早日得到

您的作品!无奈路途遥远,烦请您替我保存着,回国后一定拜访!
离线BD1LQA
发帖
283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0-20
好贴,继续顶!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0-20
向前辈学习了。。。。。。
离线BA4WI
发帖
379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0-20
学习了~~
离线BG7RNE
发帖
45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0-21
没有可比性~~
离线BA3EO
发帖
418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0-21
期待着与您在空中相会,当然是cw.
离线珊瑚鱼
发帖
5227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10-21
.......
离线ba6qr
发帖
276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10-21
强~~~~~~~~
离线bd3cb1
发帖
77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10-21
精彩~~~~~学习了~~~~~
离线BD7OXR
发帖
453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10-21
能够练成过硬的cw收发,非常不容易,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