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45阅读
  • 13回复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4WI
 
发帖
379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1-05-24
  1832年10月1日,一艘名叫“萨丽号”的邮船,满载旅客,从法国北部的勒阿弗尔港驶向纽约。“萨丽号”邮船缓缓驶出英吉利海峡,进入浩瀚的大西洋。
  途中,船受到风暴的袭击,在波峰浪谷中颠簸。许多人晕船,乘坐这艘船的美国著名画家莫尔斯也觉得浑身不舒服。“遇到风暴,有什么办法使船不受到影响?”莫尔斯与船长聊了起来。“毫无办法!”船长说,“这只能听天由命了。我给你讲一件事。那是1498年,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组织了一支有6条船、300人的大船队直奔赤道,准备去寻找黄金遍地的乐土。可是,途中由于天气太热,船上的食物全部霉烂了。这对于远航的船员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哥伦布对这束手无策,只好抱着侥幸的心理,写了一封求援信,塞进密封的椰壳里,然后将它投人大海。他指望海水能把这封信送到西班牙。但是,当哥伦布历经千难万险,返回西班牙时,才知道国内并没有收到那封求援信。连大智大勇的哥伦布对大自然的肆虐都无可奈何,我又能怎么样呢?”“的确,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一艘船、一个人实在太渺小了。”莫尔斯望着茫茫的大海,心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在这次旅途中,莫尔斯结识了杰克逊。杰克逊是波士顿城的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电学博士。此次他是在巴黎出席了电学研讨会之后回国的。闲聊中,杰克逊把话题转到电磁感应现象上。“什么叫电磁感应?”莫尔斯好奇地问。于是,健谈的杰克逊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电磁感应现象。说着,杰克逊从旅行袋中取出一块马蹄形的铁块以及电池等。他解释道:“这就叫电磁铁。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它没有磁性;通电后,它就有了磁性。”“这真是太神奇了!”莫尔斯仿佛看见了一个奇妙无比的新天地。于是,他向杰克逊请教了许多电的基础知识,比如电的传递速度等等。
  莫尔斯完全被电迷住了,连续几个晚上都失眠了。他想:“电的传递速度那么快,能够在一瞬间传到千里之外,加上电磁铁在有电和没电时能作出不同的反应。利用它的这种特性不就可以传递信息了吗?”他想起了船长给他讲过的哥伦布“大海传信”的事。信息传递是多么重要啊!41岁的莫尔斯——一位颇有成就的绘画教授决定放弃他的绘画事业,发明一种用电传信的方法——电报。 从此,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路。没有电学知识,他便如饥似渴地学习。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便向大电学家亨利等请教。他的画室也成了电学试验室。画架、画笔、石膏像等都被堆在角落,电池、电线以及各种工具成了房间的“主角”。  很快,莫尔斯就掌握了电磁基本知识。他难备正式向“电报”发起冲击!      莫尔斯从有关资料中得知,在他之前,早就有人设想用电传递信息。早在1753年,当时人类对电的认识还是处在静电感应时代,一位叫摩立孙的电学家,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架设26根导线,每根导线代表一个字母。这样,当导线通电时,在导线的另一端,相应的纸条就被吸引,并记下这个字母。当时由于电源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摩立孙的实验未能进一步深入。3年过去了,莫尔斯不知画过多少张设计草图,做过多少次实验,可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积蓄也全部用完了,生活十分贫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我的长袜一双双都破烂不堪,帽子也陈旧过时了。” 为了维持生活,莫尔斯于1836年不得不重操旧业,担任纽约大学艺术及设计教授。课余时间,他仍然继续从事电报发明工作。
  莫尔斯也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以便确定下一阶段的研制方向。他想到,在他之前的科学家,往往是为了表达26个字母而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设备,而复杂的设备制作起来谈何容易。他意识到,必须把26个字母的信息传递方法加以简化,这样电报机的结构才会简单一些。于是,他在科学笔记中写道: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地走10英里,我就让它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截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些又是一种符号。这里有3种符号可以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全部字母,文字就能够通过导线传送了。其结果,在远处能记录消息的崭新工具就能实现了! 
  “用什么符号代替26个英文字母呢?”莫尔斯苦苦思索。他画了许多符号:点、横线、曲线、正方形、三角形。最后,他决定用点、横线和空白共同承担起发报机的信息传递任务。他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设计出代表符号,这些代表符号由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这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后人称它为“莫尔斯电码”。 
  有了电码,莫尔斯马上着手研制电报机。他在极度贫困的状态下,进行研制工作。终于在1837年9月4日,莫尔斯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它的发报装置很简单,是由电键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电键,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它的收报机装置较复杂,是由一只电磁铁及有关附件组成的。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这样由电磁铁控制的笔也就在纸上记录下点或横线。这台发报机的有效工作距离为500米。
  之后,莫尔斯又对这台发报机进行了改进。该在实践中检验发报机的性能了。莫尔斯计划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两个城市之间,架设一条长约64公里的线路。为此,他请求美国国会资助3万美元,作为实验经费。国会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终于在1843年3月,通过了资助莫尔斯实验的议案。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进行电报发收试验。年过半百的莫尔斯在预先约定的时间,兴奋地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他的助手很快收到那份只有一句话的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对莫尔斯来说,这是一个阳光最灿烂的日子!晚上他给兄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在解释为什么用《圣经》里的一句话作为第—份电报的内容时,写道:“当一项发明竞创造了如此的奇迹,而它又曾经如此备受怀疑,可是最终从幻境中走出,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时,没有比这句虔诚的感叹语更为恰当的了。”
  电报的发明,揭开了电信史上新的一页。
离线BA7JS
发帖
371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5-24
what hath god wrought?

--he hath wrought that pounding brass still kicks .- ... ... :d
离线bi7nv
发帖
333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5-24
离线BA6QH/QRP
发帖
1155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5-24
学习了~~~
离线bg3dbu
发帖
998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5-24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世上第一电报
离线曾经拥有
发帖
231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25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家伟师兄的帖子一定要顶
离线bg3dbu
发帖
998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25
离线bd2fw
发帖
1291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5-25
精简版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在中国,商代就已利用烽火台来传递信息。

  1804年,西班牙人萨瓦尔不断地从事着自己的实验,他将金属线浸在酸液中,通上电之后,他看哪条线冒汽泡,就知道是什么字母了,并开始使用最原始的电报。

  1838年,美国的莫斯看了别人的一次表演:马蹄形的铁上绕着绝缘铜丝,接通电后,马蹄铁将它附近的铁钉吸住。切断电源后,铁钉全部掉下去了。莫斯被神奇般的魔术吸引住,他想:能不能利用电流在瞬间的传导来传递信息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单线电报机,并发明了著名的《莫斯电码》,以长短信号的不同组合代表字母,信号用手键发出,一分钟能发12个字,接受机一端出现线段和点,然后由收报员根据电码译出。

  1844年5月22日,莫斯在刚开通的从华盛顿到巴尔摩的电报线路上,亲自发出有史以来第一份电文:“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选自《影响世界的发明》,杜娱主编,百家出版社,2003年1月
离线BG9TX
发帖
3066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5-25
通讯先驱…………顶
离线BD7RDC
发帖
4275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5-25
正在努力学习中
离线BG3PRB
发帖
1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6-01
前辈们不懈的努力成就我们现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必须 顶
离线bd7jad
发帖
41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6-01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业余--专业的转换过程。ham可以来自各个学科领域,并可能在无线电中作出巨大成就。
离线BG7FBI
发帖
265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6-01
目前公开发行的简体中文和合本<圣经>中没有这一句
第一句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纪 1:1)
离线BH3PHW
发帖
5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6-02
'
目前公开发行的简体中文和合本<圣经>中没有这一句
第一句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纪 1:1)
'

神说要有我,于是就有了我,神看我是好的,于是把我和你分开,有天才,有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