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以前的HAM活动过后都会讨论装备如何升级、行动如何改进诸如此类的话题。既然学了猪跑,就也学着猪叫几声。
本次去淇澳岛的活动,俺带了一样新装备上岛,就是一支自制的升降杆。真的是全新,10月1日才第一次试,10月3日就投入使用了。记得曾经在外伶仃岛某个楼顶上感叹,如果我有一支升降杆就好了。一年后,咱就真的有了。我相信,我的升降杆最终可以做到9.3米长。用来架设偶极天线的话,因为架设高度增加了,我的正V应该可以做成30米波段的,而垂直偶极天线则可以做成20米波段。不是说接下来的年份里高波段传播不行了吗?该玩中低波段了。买两根长一点的玻璃钢鱼竿回来就可以了,这个比较容易实现。我也有考虑HexBeam天线,相信它的效果会比正V天线好,毕竟是全尺寸的两单元定向天线。但因为振子形状上的改变,我估计它会不如全尺寸的两单元Yagi。而且HexBeam很难做到30米波段的,而它再怎么轻便,也不会比偶极天线更轻便了,所以它在近期并不处在一个该优先选择的位置。另一个选择是做出两根垂直的振子组成的天线阵列,通过移动相位,控制天线的辐射方向,获得定向辐射的效果。这样的振子,要做到10米高,用于40米波段,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从原理上,我相信它完全能实现。我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来解决细节问题,实现它。这个比HexBeam更有前途,但需要更多的时间。
此行我特别留意了自己携带行李的重量,一共是47公斤。考虑到这次是在天气较热的季节去较近的地方,估计以后去玩就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了。如果我想多带某件东西,就要减掉另一件东西来腾出空间。斤斤计较的时代来临了。
通过两次去淇澳岛的设台活动,可以证实在淇澳村设台的话,通联北美的效果是不好的,因为淇澳村处在两座山之间,其东北方向的山头对NA方向的信号遮挡较大。此次共记录通联385次,其中和欧洲台通联157次,北美则只有2次。而去年在淇澳设台,则只通联了一次北美。
还有要强调的是对天气情况的把握很重要。本来我是想去海陵岛的,但天气预报变化不定,所以一直不能下定决心,临到要出门了,还是显示阳江有雨。最终看到珠海的天气更好,就改成去淇澳岛了。而在珠海,中间也还是遇到一天有下雨而受到影响,因为我们住在客栈里,天线插在人家房顶,即使我愿意冒险,房东也还是会要求我把天线降下来的。
朋友们,下次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