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继续写点东西。。。感谢楼上各位大大关注

一年一度,充气娃娃大幕落下,各种喧嚣重归平复,每次比赛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赛后寥寥数言权作留念
首先回答一下几位大大问到的关于BY4AE的问题。
连续几年了,都是以BY4AE的呼号参与团体赛,我的笔记本几乎就是外出比赛专用的了(家里的酱油用的是台式机)。所以,当时设置的电台信息,一直是BY4AE。本次比赛前一天,我们决定使用Wintest,放弃用了多年的N1mm+。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各种不熟悉,在此特别感谢二爷在比赛间隙给予我的指导,令我可以很快上手愉快滴run起来。。。。可是为啥一楼的图片数据分析都是N1mm+的呢?

好吧,我真的还没时间去研究Wintest,而且是全E文的,偷懒一下,把log从Wintest导入到N1mm+,而N1mm+里面的台站信息我没改,这个不重要吧,知道这是我的数据就行了。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那些图片
来说说比赛本身。
充气娃娃CW的比赛也许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比赛了,然鹅,今年因为传播、天气、OP时间表、天线民工人数等等各种因素综合下来看,我们似乎没有条件进行团体赛。于是,在这之前,大家形成共识,以低波段为主,个人名义参与。而横沙岛我们已经来验证过几次,电磁环境还是可以的,鉴于二爷要来感受一下横沙岛的160米,我们就以80米和40米为主。
由于横沙岛上没有固定的天线和台站设施,每次过来安装天线设备、比赛结束拆除工作的工作量都非常巨大。记得去年比赛,我跟CB、CAC三个人从上岛开始一直在架天线,我们一直到周日才作为OP上机,之前一直是天线民工

。今年情况更加严峻,赛前半个月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天气,上海连日阴雨,除了担心天气条件影响天线架设进度,更要关注轮渡或因天气原因停航,真要这样,上岛比赛的计划就要泡汤。还好,到赛前的周三开始雨小了,BD4CB大神和BD4CRN、还有二爷先期于周四上岛开始准备工作。这次重点是巨大的beverage接收天线和160米、80米的发射天线,而ESA(OH7WV)的接收天线作为验证目的,也需要弄起来。可想而知,他们几个在潮湿泥泞的环境下施工,何其不易!
往年,如果时间允许,我一般能参与搭天线,尽量提前一点时间到。这次除了交通原因,家里也有点事没安排妥,直到周六下午比赛开始后才动身,凄风冷雨中,由BH4BKF送我去横沙岛,灰常感谢

所以说,这次我变成了闲人,直接捞现成的,就一人一电脑,专车接送,到了岛上电台、功放、天线都妥妥的,软件不会,还有大神指导。。。。这大概算是VVVVIP的节奏了吧
每次都是START LATE、END EARLY,这已经是我个人比赛的常态了,其实我真不想一直酱油,好希望能有一次完整的像样的比赛

我傍晚时分开始上机,那个时候功放还没接上先捅捅80米。beverage和GP的状态堪称惊艳,一上来JA茫茫多,就好比天天吸雾霾,突然到了天然氧吧,有点醉氧的感觉。底噪相当柔和,信号过来清晰无比,根本没有那种若有若无的小信号(当然大多数是JA也没啥好说的

),以很平稳的节奏run了半个小时左右,4CB过来看到电流表数值,检查一下发射功率,问我你就一直10瓦搞了四十多个qso?呃。。。这种情况肿么又发生了

,难怪木有强烈滴pileup

重新调整后,100瓦小功率做了一百多个80米,消灭了一票鬼子后,换40米,接上功放,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首次HP组比赛(除了在BY5CD参与的WPX比赛,我比赛从未用过龟,之前崇明、横沙的几次都是小功率)
高功率run起来还是很爽的,总有人会回应你,当然生意相对清淡的时候,是需要扫扫系数,本来打算像N1mm+那样哪里有系数点哪里,然鹅,Wintest没玩顺溜,看不到spot信息,于是索性就无辅助了,扫系数就是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来回溜达,传统模式,也毫无压力。参与多次比赛,深知系数的重要性,不过这次比赛我的目的不是追求名次和高分,所以,实际上心态是有所不同的。赛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80米和40米的波段分。目前DXCC在lotw上只确认了172个,如果能有新字头入账最好,没有的话至少要在这两个波段上要看到成果。说来汗颜,目前DXCC单波段只有10米和15米过百,20米被说成最容易达成的,我才到99,40米更不用说了,只有50不到
这里我重点要说说K3上面双接收,有个抗衰减模式的设置,两副天线接收的信号略有不同,把它们同时弄进来,耳机里是类似立体声的效果,以前我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因为感觉太吵,信号还转圈,时间长了头晕。这次真真正正感觉到到妙处,因为用一副天线接收有可能会错失另一幅天线能接收到的信号,现在好了,管他是左耳朵的信号还是右耳朵的信号,能抄收一样做,信号好的都是在脑袋顶上,立体声效果杠杠滴
低波段都是熬夜搞,这对体力要求太高,我的作息时间跟平时无异,于是乎到下半夜时候明显有点犯困。一直有台在做的时候,比较亢奋,身体的疲倦是感觉不出的,但是毕竟没有持续不断的很好的传播质量,当我连续CQ三四分钟没有回应的时候,眼皮就越来越重了。加上我低估了环境状况,下半夜气温较低,因为很多馈线、电源线从外面引进来,我的房间没法关门。农家乐里面电压不稳,好几次一发射电台就自动保护关机,只能关闭空调,功放也只能弄到500瓦左右。刚才说了我出门就一人一电脑,没带厚衣服,到三点多实在不行了,又冷又饿又困,实在扛不住,跑到二爷房间里,有个空床铺,裹上被子就去睡觉了。也因此基本没有在周日灰线时间继续上机。。。
因为家里有事,一大早七点左右BKF送我回市区。我去开了CB的小车转了一大圈下午又回到横沙。比周六略早,就用那根GP做了会儿15米。原本不想碰15米,但是我们群里面几位大大说,CB他们辛辛苦苦架设的天线,这次要是做不满1000个QSO,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付出?呃。。。这话好有道理,我没道理反驳对吧。。。但是根据第一天的情况,我觉得第二天除非跟之前一样,不然做1000个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是对自己的体力没有信心),15米做一百多个充充数,多少会增加点底气
事实也证明第二天除了的确没有第一天热闹外,底噪比之前响多了,有阵子一直是S8,底噪相对嘈杂,听感不舒服,较第一天差远了。后来收天线的时候发现beverage被扯断了,也许是这个因素影响,当然最近地磁爆,本来地磁指数就很高,或许第一天底噪这么柔和是狗屎运了。比第一天好的地方是农家乐里的电压终于正常了,把龟推到1KW,延续前日下半夜通EU的节奏,直到3点左右,还是体力的问题,对于瞌睡虫完全没有抵抗力

莫非真的年纪大了?

至此,靠前面捣糨糊混的15米qso,总数已经过千,也算基本完成任务。周一早上20米其实有不少好货,但是GP不谐振,没法发射,只好作罢。
特别感谢BD4CB全程技术支持,并提供设备天线,感谢BD4CRN、BD4DYH、BD4GNV、BH4BKF、BG4FRZ、BH4CNN等小伙伴的帮助,感谢二爷比赛间隙的分享有关传播、比赛、和诸多无线电趣事

令我收获了一次难忘的比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