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23阅读
  • 7回复

《中国业余无线电》诞生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大漠奇兵
 
发帖
1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2-03
为中国ham做一件好事
              ——《中国业余无线电》诞生散记
                      文/潘存涛

  三年前,我接手《专业无线通信》杂志《火腿乐园》栏目,从此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经过对业余无线电逐步的了解,我发现这一领域没有一本“百科全书”,印象深刻的只有三本:潘仁庸老前辈编著有一本,ba1cy周海婴老师编著的《电子爱好者的金桥——业余无线电通信》,还有一本就是ba1aa童效勇老师和ba4rc陈方老师编著的《业余无线电通信》。

  中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有了业余无线电,到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年,至今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历史记录,很多老业余家为国捐躯,为民族解放奉献自己的青春,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组织演变是怎样的?老前辈们经历了哪些坎坷?五五节是怎样来的?开放个人电台的台前幕后,很多很多的史料散落在老的报纸、杂志中,无人整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业余机器方面,上世纪60年代前是美国一统天下,60年代后是日本独霸江湖,很多经典的机器至今让火腿们津津乐道,但是也没有完整地汇编成册。自1992年我国开放业余电台以来,很多既能玩又能写的火腿留下了很多文字财富,有机器改频的,有天线制作的,有车台安装的,有通联技巧的,有无线奇缘的,有电波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火腿的方方面面,这方面也是没有系统的梳理。现在很多爱好者并非真正的ham,他们浅尝辄止,只是把业余无线电当成一种通信和娱乐的工具,他们的业余无线电知识系统学习得少,道听途说的多,有的爱好者甚至连utc都不懂,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怎么去操作?怎样去弥补技术上的欠缺?我认为很有必要出一本“大全”。

  于是,我向总编辑汇报了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总编辑杜新峰先生的认可,他亲自策划书籍的宏伟蓝图并撰写了栏目、篇章等细节,经过调查研究,得到了很多业余无线电家的鼓励,杜总编深知,要想出好这套书,光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要有业余无线电方面的专家和权威的鼎力相助,才有可能把这套书编好。很快杜先生和远在北京的ba1ham陈平老师取得了联系。陈平老师是中国业余无线电运动协会的秘书长,从事业余无线电工作已有几十年,参加过很多重要的文件的起草,参加过黄岩岛远征等重大的活动,熟悉国内业余无线电的现状,是主编的不二人选。和陈平老师一沟通,大家不谋而合,决定一起为中国的ham做一件好事。经过慎重的思考并结合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状况,初步分五个篇章来讲述。ba1aa童效勇老师负责《史记篇》的撰写与考证,ba1ham陈平老师负责《技术篇》,ba1eo樊绍民老师、ba1rb范斌老师共同负责《操作篇》,bd1wsy王树英老师负责《交流篇》,《专业无线通信》主编项军老师负责《设备篇》。其中陈平老师是主编,项军老师是副主编。至此一个完整的编写班子成立了。后来王树英老师的母亲由于身体不适住院,王老师日夜守护,无暇顾及写书,我们又找到远在湖南的ba7as赵素汉老师,请他编写《交流篇》。

  下面记录的就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在编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漫长的编写过程

  确定了分工之后,大家便开始了艰辛而又漫长的编写过程。大家都抱着一颗负责的心,带着神圣的使命感夜以继日的工作。陈平老师、范斌老师、赵素汉老师和项军老师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挤时间来编写,童老师、樊老师虽然退休,但两位老师也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书印刷出版后,樊老坦言:“编书的压力很大”,童老师在编写《史记篇》时,经常要向一些老业余家求证,老业余家都上了年纪,只能通过信件来沟通,有些资料,童老师亲自登门图书馆、单位去考证,就连童老师的爱人bd1ayl焦亮梅老师也参与进来,帮童老师录入文字、检查。

  催稿
  我是一个猴急的人,经常向各位老师催稿。看着有的作者凌晨1、2点发来的稿件,心里真是过意不去。有的时候,我的电话一打过去,老师们马上说稿件就快弄好了,过几天就给你发过去,我简直成了作者们的“公敌”和“杀手”。还好,各位老师们“大人不计我小人过”,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打样稿
  老师们的稿件陆陆续续发过来,我们开始排版设计,因为发来的稿件不是同一时间,所以五个篇章刚开始单独排版,排出一版,把样稿快递给作者,作者修改后,再从头排第二版,第二版出来以后,再快递给作者,等作者校对完之后,把三稿发过来,我们再从头排第三版,有的篇章甚至做到四稿。一个篇章按3稿来算,五个篇章就要排15次版,打样稿要打15本,加上后来合到一起的样稿,少说也有40本,打印一本书,2台打印机都需要1天,纸张用了多少包、墨盒用去多少盒真的没有去统计,我想数量一定很可观。楼下装订封面的老板见了我们那是相当的高兴。

  2次月饼,1次蛋糕
  我们深知,编写一本好书,需要时间的历练。《中国业余无线电》从策划到出版发行,耗费三年半的时间。我们认为慢工出细活,对于各位老师的辛苦,我们深有体会。为此我们分别在2006年、2007年中秋两次飞赴北京看望各位作者、编辑,最难忘的是2008年中秋,为了赶进度,陈老师在中秋抽空来深圳审稿,恰逢总策划杜新峰的生日,审完稿,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吃着蛋糕,这一幕也成了永恒的回忆。

  校对
  校对是一个细致的活计,五个篇章的三稿全部到齐后,我们分成上下两部开始校对。面对厚厚的2本大部头,1500多页,将近140万字,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这是一本书,校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书的价值和品味,所以我们从主观上对这本书的校对给予很高的重视,五个作者、五种风格,内容和图片方面也存在重复现象,必须站在全书的高度上统一调整,这一调整,等于说前面的排版全部作废,从头再排。为了给读者奉献一本高质量的书籍,副主编项军老师专程从北京来深圳参加校对。前后2次,用时一个多月,全部在校对文稿,生怕出现差错。在这期间,项军老师的侄女的婚礼他没有参加,舅舅去北京,他没有时间陪伴,中秋节,也只能在深圳度过。

  有些事情自己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想能为广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的教材,再苦再累也值得,三年来,我们如履薄冰,如果这本书能推动中国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发展,那将是各位作者、编辑共同的心愿。
离线BG4CZX
发帖
125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2-03
顶一下,写的好!
离线bd4qxu
发帖
401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2-03
好书啊!!!
离线bg3et
发帖
49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2-03
写的好好书啊
离线BA7CK
发帖
7636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2-03
我还没有收到你发过来的书。
离线大漠奇兵
发帖
111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2-04
'
我还没有收到你发过来的书。
'
陈老师:物流公司放假了,今天他们就上班,下午就给您发过去。这样长沙的朋友购书就方便了。
离线zly
发帖
1006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2-04
的确是为中国火腿做了一件好事,值得表扬。
离线大漠奇兵
发帖
111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20
'
顶一下,写的好!
'
书好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