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06阅读
  • 4回复

按不同级别限制功率、频率和操作方式的主要目的-BA1HAM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D3RJ
 
发帖
1884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7-09-24
发件人: 陈平
收件人: chinaham@egroups.com
主题: [chinaham] 回复: re:bg可以发sstv、 data?
日期: 1990-01-14 2000

  按不同级别限制功率、频率和操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
避免缺乏经验者在频率上对其他人造成干扰,另一方面是鼓励 ham在
追求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现有的规定是1992年开始制定、1993年修改批准的,其中一些主
要内容是综合参考其它国家而产生的。但当时也还有当时的背景。
  当时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还没有象现在那样深入,办私人企业都
是很复杂的事,不要说“电台”在许多人头脑中还是禁区,国家关于
无线电管理的政策方针刚刚开始从“少设严管”转向“为发展生产力
服务”,除了渔船外,还没有私人设置无线电台的先例。可以说开放
个人业余电台的环境温度还不够高。最先成为业余电台用户的只有体
委和教育系统的一些官办集体台,一些中层干部对开放个人业余电台
是存有顾虑的。
  1990年,上海老业余家联名致信国家体委,请求考虑开放个人业
余电台,言辞恳切,说如果再不抓紧,有的老业余家可能就等不及了,
将死不瞑目。然而此信在请上海市体委转交途中不知在哪里搁了浅。
1991年前国家无线电运动学校校长、crsa秘书长汪勋到上海出差,听
到此事,很想帮助。但是按照国家体委“分级管理”的机关体制,如
果中间层次不通,情况、建议和意见很难上达到必要的层次,更不可
能启动工作流程。
  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一方面突破当时
体委活动必须靠体委行政系统进行的框框,请《无线电》杂志帮助,
搞了“1992年全国收听入门赛”,避开不可以发射的限制,积极利用
没有法规限制收听的空间,通过把收听活动把ham 知识直接送到爱好
者手中。另一方面,在中国电子学会宁运鹤(后为学会秘书长)帮助
下,由中国电子学会孙俊人理事长于 1992年3月16日召开老业余无线
电家座谈会,邀请国家体委伍绍祖主任和体委有关司局长、国家无委
办公室主任、邮电部司长、总参通信部主任、电子部有关负责人和北
京部分老业余家参加。ba1cy 等老前辈陈述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对为国
家培养人材和为老百姓丰富技术文化生活的益处,也回忆了曾经受到
的误解和不愉快,把业余电台的问题直接摆到了桌上。伍主任的父亲
和岳父都是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他本人在西柏坡时就开始
装矿石收音机,这次座谈会是他第一次听到关于业余电台困难的汇报,
马上就表示应该通过立法开放个人业余电台。不久,伍将座谈会纪要
和一封短信在会议期间呈交给朱熔基(当时为副总理兼国家无委主
席)。五月三日,朱熔基、吴基传(当时邮电部部长)等有关各级领
导的批复就最终下到了无线电运动学校工作人员,速度很快。
  所有的批示都是,同意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开放个人业余电台活
动。
  怎样在立法中体现这个“步骤”呢?提出了一些不同方案。例如,
先只开放解放前有业余电台的老业余家,或者按地区先开放北京、上
海......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尽量使各地、各行的业余爱好者都享有同
样的设台权利,这样,这个分步骤则体现在对第一轮个人业余电台的
管理限制多些,以便于取得经验和防止失控而葬送整个事业。
  现在大家看到的《个人台管理暂行办法》和考试规定,在当时只
打算使用三年左右,因为无线电大法(即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
线电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中,颁布后肯定要制定细则,来代替老掉
牙的1982年集体台管理行政文件和这个《暂行办法》。
  从业余电台活动本身讲,当时也只能偏于谨慎。民间业余电台活
动中断了几十年,如果一开始频段上就出现不守规矩的情况,一方面
会影响进一步开放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中国人的形象。1991年
的iaru三区会议上,有的国家就提出了在章程中增加“各国协会主席
和国际联络员必须是真正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而不是仅仅 swl或者什
么其他人”的建议,查查各国名单,只有crsa符合这一款,使我们感
到必须向世界显示我们中国人的素质。这就是为什么等级采用了三二
一爬坡的国外业余无线电界的古老做法。当时的想法是,第一轮的
“新一级”一定要具有世界中等水平,靠他们为以后中国ham 频段的
作风稳舵。第一轮过后,频段秩序建立了,新的“大法”细则也出来
了,就可以不再爬坡。
  至于功率限制也是基于体现“分步骤”的想法,当然也参考了一
些国家的规定。
  至于操作模式,当时对packet等数据传输和自动中继的内容责任
问题国外尚有争论,1992年政治风波刚过不久,也没有人想象电脑会
如此迅速地普及,加上数据不但包括已有的方式,也包括了可能占用
更宽带的新模式,所以在第一轮的三级中没有列入。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当时没有清醒地预见到国家和体育系统后来
发生的飞速变化,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框。当时更本没有想到
几年之后连私人出国、私人办公司、 私人买移动电话打idd会变得如
此普及,更没有人能预料1992年时全国省体委数以百计的“无线电运
动”工作者在1993年后全部转了业,1993年由国家体委办公厅下文要
求省级体委设专人抓“无线电运动协会”几乎没有反应,1995年我们
在国家体委设立“无线电领导管理小组”推动省级体委的努力根本没
有见实效。与此相反,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撤消,无线电业务岗
位逐步缩编到现在“航管中心无线电部”一名业余电台管理、一名测
向运动管理和一名协会管理,成为全国体育系统的仅有的三个无线电
专职业务编制。
  1993年无线电大法规定了国家无线电管理的职责,但因为新的细
则法规没有出来,各地无委还必须依据现有的老法规,在启动设台审
核程序等方面静等体委,影响了发展,也使一些问题不能顺利得到解
决。
  这些体制上的问题,加上技术上的问题,使得1992年《暂行办
法》已经完全不适应形势。其实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原国家无委办公
室)从1994年起一直在酝酿制定新的更为开放、科学的业余电台管理
法规,也进行过促进业余电台发展的探讨,但鉴于种种原因,新的法
规前几年没有出台。目前他们现在正在工作。相信新的法规会有较大
的进步,当然这还要靠ham 自己积极建议,不能坐等自己的利益从天
上掉下来。
  不过在新的法规出来之前,三级使用sstv也可以说得过去。不要
只看单独规定了“g(graphic)sstv及传真”一栏。如果仔细研究,
你是可以发现这个规定的“二义性”的。这里“操作方式”的a、b、
c、d、f、g、r、s和v实际不是同一个技术范畴的名词。例如s是业余
卫星,指利用业余卫星进行的各种其它模式的操作,虽然没有显指
sstv,但隐含了sstv。也就是说,这些操作方式的规定,无非是为了
避免信息本身的混乱(数据),和防止低等级占用过宽频带(如atv)
或稀有资源(如卫星),但文件中的操作分类并不是严格按所传信息
的内容区分的。因此,b 完全可以解释成单边带调制,带宽不超越标
称话音带宽。那么你的实际操作确实利用了ssb调制, 不超越话音带
宽,无论传的是sstv还是psk31,从文字上可以解释得通。 擦边球,
擦在规定之内。
  以上仅为个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73
de chen ba1ham
离线VR2ZUY
发帖
162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9-24
1990年的信谈的是1994年的事情?

'
发件人: 陈平
收件人: chinaham@egroups.com
主题: [chinaham] 回复: re:bg可以发sstv、 data?
日期: 1990-01-14 20[表情]00
  按不同级别限制功率、频率和操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
避免缺乏经验者在频率上对其他人造成干扰,另一方面是鼓励 ham在
追求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现有的规定是1992年开始制定、1993年修改批准的,其中一些主
要内容是综合参考其它国家而产生的。但当时也还有当时的背景。
  当时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还没有象现在那样深入,办私人企业都
是很复杂的事,不要说“电台”在许多人头脑中还是禁区,国家关于
无线电管理的政策方针刚刚开始从“少设严管”转向“为发展生产力
服务”,除了渔船外,还没有私人设置无线电台的先例。可以说开放
个人业余电台的环境温度还不够高。最先成为业余电台用户的只有体
委和教育系统的一些官办集体台,一些中层干部对开放个人业余电台
是存有顾虑的。
  1990年,上海老业余家联名致信国家体委,请求考虑开放个人业
余电台,言辞恳切,说如果再不抓紧,有的老业余家可能就等不及了,
将死不瞑目。然而此信在请上海市体委转交途中不知在哪里搁了浅。
1991年前国家无线电运动学校校长、crsa秘书长汪勋到上海出差,听
到此事,很想帮助。但是按照国家体委“分级管理”的机关体制,如
果中间层次不通,情况、建议和意见很难上达到必要的层次,更不可
能启动工作流程。
  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一方面突破当时
体委活动必须靠体委行政系统进行的框框,请《无线电》杂志帮助,
搞了“1992年全国收听入门赛”,避开不可以发射的限制,积极利用
没有法规限制收听的空间,通过把收听活动把ham 知识直接送到爱好
者手中。另一方面,在中国电子学会宁运鹤(后为学会秘书长)帮助
下,由中国电子学会孙俊人理事长于 1992年3月16日召开老业余无线
电家座谈会,邀请国家体委伍绍祖主任和体委有关司局长、国家无委
办公室主任、邮电部司长、总参通信部主任、电子部有关负责人和北
京部分老业余家参加。ba1cy 等老前辈陈述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对为国
家培养人材和为老百姓丰富技术文化生活的益处,也回忆了曾经受到
的误解和不愉快,把业余电台的问题直接摆到了桌上。伍主任的父亲
和岳父都是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他本人在西柏坡时就开始
装矿石收音机,这次座谈会是他第一次听到关于业余电台困难的汇报,
马上就表示应该通过立法开放个人业余电台。不久,伍将座谈会纪要
和一封短信在会议期间呈交给朱熔基(当时为副总理兼国家无委主
席)。五月三日,朱熔基、吴基传(当时邮电部部长)等有关各级领
导的批复就最终下到了无线电运动学校工作人员,速度很快。
  所有的批示都是,同意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开放个人业余电台活
动。
  怎样在立法中体现这个“步骤”呢?提出了一些不同方案。例如,
先只开放解放前有业余电台的老业余家,或者按地区先开放北京、上
海......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尽量使各地、各行的业余爱好者都享有同
样的设台权利,这样,这个分步骤则体现在对第一轮个人业余电台的
管理限制多些,以便于取得经验和防止失控而葬送整个事业。
  现在大家看到的《个人台管理暂行办法》和考试规定,在当时只
打算使用三年左右,因为无线电大法(即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
线电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中,颁布后肯定要制定细则,来代替老掉
牙的1982年集体台管理行政文件和这个《暂行办法》。
  从业余电台活动本身讲,当时也只能偏于谨慎。民间业余电台活
动中断了几十年,如果一开始频段上就出现不守规矩的情况,一方面
会影响进一步开放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中国人的形象。1991年
的iaru三区会议上,有的国家就提出了在章程中增加“各国协会主席
和国际联络员必须是真正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而不是仅仅 swl或者什
么其他人”的建议,查查各国名单,只有crsa符合这一款,使我们感
到必须向世界显示我们中国人的素质。这就是为什么等级采用了三二
一爬坡的国外业余无线电界的古老做法。当时的想法是,第一轮的
“新一级”一定要具有世界中等水平,靠他们为以后中国ham 频段的
作风稳舵。第一轮过后,频段秩序建立了,新的“大法”细则也出来
了,就可以不再爬坡。
  至于功率限制也是基于体现“分步骤”的想法,当然也参考了一
些国家的规定。
  至于操作模式,当时对packet等数据传输和自动中继的内容责任
问题国外尚有争论,1992年政治风波刚过不久,也没有人想象电脑会
如此迅速地普及,加上数据不但包括已有的方式,也包括了可能占用
更宽带的新模式,所以在第一轮的三级中没有列入。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当时没有清醒地预见到国家和体育系统后来
发生的飞速变化,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体制框框。当时更本没有想到
几年之后连私人出国、私人办公司、 私人买移动电话打idd会变得如
此普及,更没有人能预料1992年时全国省体委数以百计的“无线电运
动”工作者在1993年后全部转了业,1993年由国家体委办公厅下文要
求省级体委设专人抓“无线电运动协会”几乎没有反应,1995年我们
在国家体委设立“无线电领导管理小组”推动省级体委的努力根本没
有见实效。与此相反,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撤消,无线电业务岗
位逐步缩编到现在“航管中心无线电部”一名业余电台管理、一名测
向运动管理和一名协会管理,成为全国体育系统的仅有的三个无线电
专职业务编制。
  1993年无线电大法规定了国家无线电管理的职责,但因为新的细
则法规没有出来,各地无委还必须依据现有的老法规,在启动设台审
核程序等方面静等体委,影响了发展,也使一些问题不能顺利得到解
决。
  这些体制上的问题,加上技术上的问题,使得1992年《暂行办
法》已经完全不适应形势。其实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原国家无委办公
室)从1994年起一直在酝酿制定新的更为开放、科学的业余电台管理
法规,也进行过促进业余电台发展的探讨,但鉴于种种原因,新的法
规前几年没有出台。目前他们现在正在工作。相信新的法规会有较大
的进步,当然这还要靠ham 自己积极建议,不能坐等自己的利益从天
上掉下来。
  不过在新的法规出来之前,三级使用sstv也可以说得过去。不要
只看单独规定了“g(graphic)sstv及传真”一栏。如果仔细研究,
你是可以发现这个规定的“二义性”的。这里“操作方式”的a、b、
c、d、f、g、r、s和v实际不是同一个技术范畴的名词。例如s是业余
卫星,指利用业余卫星进行的各种其它模式的操作,虽然没有显指
sstv,但隐含了sstv。也就是说,这些操作方式的规定,无非是为了
避免信息本身的混乱(数据),和防止低等级占用过宽频带(如atv)
或稀有资源(如卫星),但文件中的操作分类并不是严格按所传信息
的内容区分的。因此,b 完全可以解释成单边带调制,带宽不超越标
称话音带宽。那么你的实际操作确实利用了ssb调制, 不超越话音带
宽,无论传的是sstv还是psk31,从文字上可以解释得通。 擦边球,
擦在规定之内。
  以上仅为个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73
de chen ba1ham
'
离线BD1LKK
发帖
231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9-24
呵呵,看的真仔细,确实如此
离线ahhui
发帖
745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9-25
前段时间仔细研究过各项规定,国内三级ham在7050-7075khz玩sstv是合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等级标准》规定,40m波段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如下:

应急通信 7.030 +/- 5khz
cw 7.000-7.025
窄带 7.025-7.040
无线电话 7.030-7.100

《标准》又补充说明:

1.窄带方式包括 rtty、 packet、amtor、cloover、psk31及相似带宽的通信方式;
2.无线电话方式包括 sstv、 fax 以及其它带宽不超过3khz的相似带宽的方式;


因为无线电话(phone)模式可用的范围为7030-7100,而三级操作员在40米波段可以使用的频率为7050-7075khz,所以在7050-7075范围内操作sstv是完全合法的。
而且sstv占用的带宽并没有超过ssb的3khz,因此从带宽占用的角度来讲,也说的过去。

不过还有一个国际惯例的问题,比如日本规定sstv在7030-7040(20m波段在14.225-14.235),itu2区的美国规定在7150-7300khz(部分地区可以在7075-7100khz)。


http://www.crsa.org.cn/news_end.php?id=139&&p=3
离线BG5LU
发帖
938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9-30
'
1990年的信谈的是1994年的事情? [表情]
'

估计是电脑cmos掉电,引起日期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