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net.idv.tw/bv3fg/cqm/26/26100.htm早在無線電通信初期,人們就已經認識調幅通信的頻譜中,存在著載頻及其上、下兩個邊頻,而兩個邊帶又是完全對稱的,都同樣可以反映調制信號的訊息,因此,人們設想,只要發送一個邊帶,就可以完成訊息的傳遞任務,並推斷 ssb 單邊帶通信具有占用頻帶窄、節省功率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在一定的頻率裡,ssb 可較 am 方式同時工作的數目多增加一倍;而在滿足相同的 s/n 信噪比、同樣的功率下,ssb 的通信距離更遠。
隨後,這一理論很快就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證實。從理論上來講,單邊帶技術指標要求較高,但是受到當時工藝等方面的限制,認為單邊帶通信設備非一般條件所能研製,困難較大;因此,單邊帶通信的發展較慢。隨著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新器件的出現,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導致成本下降。這一切發展變化,亦為目前推廣應用單邊帶技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筆者以為,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對待事物既不能過於輕視,更不能畏重而懼之。對於我們業餘者來說,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培養自己動手能力,力爭所想要的並加以完成,且適中地把握技術關鍵所在,投入精力、資力,才能滿足「阻抗匹配」,以求得最大「功率輸出」的務實高效。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適當地選擇實驗製作的台階,逐步提高,並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筆者就以 239 型收信機改造成單邊帶 ssb 收發信機為例,與各位業餘家們一起分析,並將實際電路原理圖一併介紹,拋磚引玉,跟大伙交流、共勉。
首先,我們來看看 239 型收信機的工作程式及原理。
239 型收信機的電路分析
主要技術性能
頻率範圍:1.5mc~30mc,共分六個波段。
中頻頻率:第一中頻(1335kc);第二中頻(465kc)。
通頻帶與選擇性(衰減 6db):寬帶 ≧ 5kc;窄帶(1) ≧ 1.5kc;窄帶(2) ≦ 400hz
靈敏度:(s/n 為 3:1 時 )一般都小於 3uv。
電源:-12v 供電;3v 機內照明。
電路分析:
該機的工作原理見圖一所示,電波由天線接收,經高頻放大後送至混頻器,與第一可變頻率振盪信號進行混頻,得到第一中頻信號 1335kc;經一級放大後,又送往第二混頻器,與第二本地振盪器 1.8mc,進行第二次的頻率搬移;取出 465kc 的第二中頻信號,再經過中頻第三級放大後,送至檢波級;最後由低頻放大後,推動耳機,發出音頻信號。
由於在檢波級設有拍頻振盪器 (中心頻率為 465 ± 3kc),能調解一般 am 調幅外,還可以接收 cw 等幅報、ssb 單邊帶的信號。
圖一:239 型收信機的電路原理。
單邊帶發信機電路分析
單邊帶發信機的技術要求:
頻率穩定。載頻、無用邊帶抑制度:-30db~-60db。線性好、失真小。
單邊帶發信機的組成原理:
單邊帶發信機的方框圖見圖二所示,一般由單邊帶信號產生器、混頻器、可變頻率振盪器、選頻回路、高頻放大以及天線調諧器組成,語音信號經拾取放大後,與載頻信號一同送至環型調制器,進行第一次的頻率搬移,得到雙邊帶 dsb 的信號,即 f1 ± fa,經過窄帶濾波器選出一個邊帶 (usb 或 lsb) 的信號。
同時,抑制載頻及另一個邊帶信號,再經過中頻放大,送至第二混頻器,再將此單邊帶信號 (筆者取用 1.4mc) 與可變頻率振盪器 (q1) 輸出的信號 (f2) 進行混頻,完成第二次頻率搬移,將單邊帶中頻信號,移至所需要的工作頻率上,經選頻回路選出工作頻率,濾掉假像頻率及其它殘留信號,再送入高頻線性放大器;最後,經過天線調諧器,由天線向外幅射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