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务员挂在嘴边的总挂着“报调”一词,很多自学的朋友对此一直很迷茫,
这“滴”和“嗒”咋能成为调呢?
首先,我们所称呼的报调不是指乐理中的A---G12个音调,所谓的报调其实就是点和划组合比例。
大家都知道“点”和“划”,“字”与“组”理论上的比例关系。但这只是理论数据,在实际学习中没有
哪一种仪器或计量工具能准确测量出你当时拍发的点和划的确切时间数值对与错。加上手键拍发的的特性
(既拍发速度越慢,划就越长的特点----注:此特性的原理我们有机会再详细阐述),造就了不同速率下
的点划比例。所以经过几代前辈的实践经验积累,最终形成了调子理论。
理论上的比例关系,在快速报时它是正确的,但是在手键慢速报时如果继续按照3-3比例那就会形成
划短、脱节和小间隔现象,造成抄收的困难,这点估计大家都有体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机器发送和自动键发
送的报文普遍都显得急切,有点喉长气短的味道,而手动发送的报文却是行云流水,悠扬如歌唱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黄梅戏(黄梅调)和天津快板(数来宝)吧,这就是典型的以调来控制时值的一种演绎手段,
只要控制好调的养成,无论你演绎的快或快慢,唱出来的都是那个味。这个原理就是用调子来控制时值,说到
底其实还是依据了3-3比例,但是规避了教条的硬性理论,成功解决了时值计量上的难题。确保了在不同速率拍
发情况下的报文流畅性和可辨识度。
大家如对此有兴趣,稍后我再开帖聊怎样正确学习和养成报调。(看情况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