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bg8cpl的理解是对的。bd3rj的观点也对!

,看来朋友们对技术真的很感兴趣。反倒是我经常一知半解,

。但我还是想斗胆来个长帖,最近特别想知道朋友们对这些概念的看法。
先说馈线:
能量不能自生自灭,从此观点说,假设馈线和天调都没有损耗,那从天线上反射回来的能量哪去了?能量最终还是被“发射”了。反射能量回不了发射机的,根据共轭匹配的概念,在馈线的输入端,反射波碰到了天调的共轭阻抗,它就又折返回馈线的输出端,天线。这样多次往返的结果就是“发射”。那要是没有天调呢?最好别试验了,

,共轭条件不成立呗。
这也解释了馈线在高swr条件下损耗变大的问题,实际馈线都有损耗嘛,多次反射就造成损耗加剧了。这就是为什么要用低损馈线的原因。在短波段,50-7的双屏蔽线就够棒了,要么就用馈管来发发烧,

。
可以这样检验馈线可不可用,先用swr分析仪在天线的馈电点测量驻波比,再跑到馈线的输入端测量,如果两者相差不大,而且这时微调测量频率时swr的变化率与天线那端一样剧烈,那馈线就是可用的。如果变化率明显降下来了(就是说感觉天线的带宽变宽了很多),那就要换线。
就是说使用低损馈线时,共轭匹配的效果与绝对的行波匹配效果相近,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电子管功放的话,甩根粗线去接天线就行了。可是效果究竟接近到什么程度?会不会一知半解?可以用公式算一算,arrl手册里面有。不过我觉得不用算了。外出活动时,因为有功放,为防漏电打火啥的反正大家基本都用-7的线,20-30来米长不会有大的影响,

。
再说天线:
天线的辐射效率是天线固有的特性,与馈线匹配与否都不相干,并不是说加了天调或者使用电子管功放后天线的效率就高了。只不过是共轭匹配之后,整个系统可以工作了,我们并没有改变天线的效率。所以不用担心加天调后效率下降,也不用欣喜它会提高。当然这前提是使用低损线,因为线的损耗普遍比天调高,它个头大呗,这种说法真科学。
天线的效率是“辐射电阻/(辐射电阻+损耗电阻)”。虽然我们测不出辐射电阻是多少,损耗电阻是多少,天线的效率只能靠通联数量大致估计。但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以单边振子说,短于1/4波长的振子辐射电阻下降,效率不会高,越短越糟糕,而且容抗会很大。在振子上加感的缩短型天线虽然同时提高了辐射电阻,抵消了容抗,但加载线圈的有载q值也不可能是无穷大,它又增加了损耗电阻,所以缩短型天线还是不如全尺寸天线效率高。这样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架设天线了。
还有天线上的驻波比非常高,我们常用的天线都是驻波天线,大概自然谐振的天线swr最大,呵呵。但不是说不谐振的天线不能用,长比短好。专业台站常常会更换工作频率,特别是搞电子对抗的,每天晚上不知要变多少回,他们不可能使用谐振的天线振子,但他们的工作效率都不低。也有少数天线是行波工作的,但都不是理想的行波,大概只有优质无限长泄漏同轴电缆算是理想的行波天线,但与我们关系不大。
再说天调:
天调个头小,用手摸摸热不热就知道了,

。但是也不要计算天调的swr,它实在是太大了,就像发射机里面的输出匹配网络那样大。想想晶体管功放的输出网络,它可能需要把0.1欧姆的负载变到50欧,哦,生搬硬套。
最后说驻波表:
那里边有一个定向耦合器,它根据入、反射波的相位和强度来工作,所以不能说swr计不能测谐振,只能测电阻。实际上它既测谐振(电抗)又测电阻,只是因为电路结构的原因它不能测量电抗的符号(相位),它只有检波二极管。所以我们不能分辨天线到底是感性失谐还是容性失谐,甚至我们不想知道天线的阻抗绝对值是多少。想想swr的数学定义,它本身就标量化了这些参数。
但我们一定能知道天线在什么频率上匹配,也就是swr尽量低(比如不大于6,:))。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动一动发射机频率,如果swr较低的点低于我们的工作频率,那在工作频率上天线感性失谐,给它一剪子。如果这个点偏高,我们就给天线补上一段。这是人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构成,所以不用破费购买复杂的矢量仪表,发烧的话来个269天线分析仪就足够了,只要远离广播电台传呼台,再让身边的朋友不按对讲机,它就是一台很好的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