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来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的如下采样区别,这两种方式的谐波肯定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方式看不出来的谐波,第二种方式就能看出来了:
'

,这帖子咋又挖出来了。
我有点儿明白您的意思了。您是说如果改变了抽样率会不会出现谐波。请允许我多罗嗦两句。
假设原序列是x(n)={1,4,7,10,13,16,19},采样率=1赫兹。那么奈奎斯特带宽是0-0.5赫兹了就。
1、不改变抽样率:自然没有谐波,因为没地方滋生谐波,序列中间的缝隙为零,我们不可能在序列中间再插入任何的“点”了。假设我们使用“台阶”那种dac,那么经变换后序列变成了连续时间信号,这时候不是时间离散的了,也不能用上面那个x(n)表示了,就是说出现了额外的信息。但是可以证明,这种额外的信息并非表现为谐波,而是表现为奈奎斯特带宽外的一系列边带信号。但是在带宽内,也就是0-0.5hz内是没有“额外”信号出现的。这种证明采样定理的方法较复杂,我记不住,咱们还是翻翻书看吧。那么如果使用pwm那种dac呢?结果是类似的,虽然没有出现台阶。
2、dac只完成了数模变换的一半工作。因为离散变连续后,这里出现了不该有的边带,所以需要用0-0.5hz的滤波器滤掉那些不该有的边带,这样才完成信号的还原。大多数人通称这个过程为“数模变换”,我们继承这种说法,但应记住这里还有一个反混叠滤波器的存在。谢天谢地奈奎斯特证明了在0-0.5hz内没有“额外”信号,否则数字信号就无法还原了。
3、提高抽样率:就是说人为加长序列,并提高采样率。这里假设采样率提高到3hz,序列变成x'(n)={1,1,1,4,4,4,7,7,7,10,10,10,13,13,13,16,16,16,19,19,19}。于是出事了,原本在奈奎斯特带宽外的一些“额外”边带进入带内了。准确说就是在0.5-1.5hz内的边带出现在奈奎斯特带宽内了,这叫出现“混叠”。
实际上这相当于原信号在原抽样率下误用0-1.5hz的低通滤波器。它们所造就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这仍然不是谐波,因为它们与原信号不是倍频关系。
4、再说提高抽样率:看看上面那个加长的序列是否很古怪?因为在提高抽样率的同时我们只想当然的复制了中间值,可是我们忘了对它进行滤波。实际上在提高抽样率后需要对x'(n)进行0-0.5hz的数字低通滤波,使得它在数字域内不出现额外边带,这样才能在提高抽样率的同时保证原信号不失真。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插值算法获得这种加长序列,结果是一样的。注意cd唱机在还原时通常会提高抽样率,因为在数字域内的滤波比模拟滤波容易得多,这样就降低了模拟滤波器的制作难度,确保了音乐信号的高保真还原。可惜对dds不适用,因为我们总希望dds工作于尽可能高的时钟下,已经不可能做过采样还原了。或者我们认为dds输出的是已经尽最大可能过采样的正弦信号。
先说到这吧,不知对否,该上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