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一个科普一下..
'
简明扼要,很好!谢谢!
“测不准原理本名叫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微观世界的特性,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在研究时发现只能用概率去描述,这不是观测干扰,它本来就这样……”
这些科学家如果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好了,玩了无线电发射机和天线,应该就不会用那么晦涩的观点来分析,弄的大众一头雾水……不就是一堆电容电感构成粒子么?有人会说还有电阻,错!电阻还是一堆电容和电感,只是把能量通过里边有部分杂乱无章的LC振荡回路把电磁能量移频到红外波段所谓发热辐射掉而已。
为什么他们为认为粒子会发生位置和速度的矛盾呢?正如楼主提出的问题,感知是需要能量的交换才能实现,对短波电台来说,2.4G的无线网络对它如透明一般,因为他们的天线系统不会发生谐振不会发生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辩识,只有发生了能量交换才能被感知,而越是微观的世界,能量变化的灵敏度越高,当我们用磁性天线感知电磁波的磁场位置的时候,同时刻的能量变成磁场,而用探测电场的天线当然不知目标何处,其实能量没有消失而是形式变了,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矛盾极大的可能就是科学家研究对象是同一种东西不同时刻的能量形式不同而已。而我现在敢肯定还是电磁波在作怪。我们能认识的电磁波其实只是微观世界电磁运动合成宏观的电磁现象而已。
上一周,我为我的学生演示了一个静电测试装置,我自己都被这种现象惊呆了,我甚至怀疑如果可能,是不是能做个灵魂感应器(这是开玩笑的话,如有引用千万不要断章取义)。
我的装置极为简单,我用一个K104场效应管,源和漏之间接一个LED,接到3V的电池夹上,其删极开路悬空,只焊了一根一厘米长的AA管脚。然后我用一根吸管在小毛巾上摩擦几下,碰一下AA脚,LED暗了,估计是AA带电了。然后直到远离AA达将近1米的时候,LED亮了,只要回去一点位置LED就暗下来,灵敏度极高,学生们惊讶不已,我也惊讶不已!
然后,有同学围过来,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的同学靠近LED就暗了,有的不会,显然有的同学穿的是人造材料的衣服带电了。这些都是在很大的范围内发生的现象。而我少年时候的静电验电器是装在瓶子里的金属箔,要花很大的气力摩擦塑料棒之类的东西接触上面的金属球才能使其张开而观察到带电现象,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我甚至晚上回来后想了很久,坚定了所谓量子力学完全有可能用无线电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