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忽略传输线(这里传输线实际上就是同轴电缆)的损耗,假定传输线是理想传输线。
当传输线输出端接负载匹配,没有信号反射,传输线的这种工作状态叫做行波状态。工作在行波状态的传输线内部,平均电压处处相等——这是传输线行波状态的基本特性。
如果传输线输出端完全失配(开路、短路、端接纯电抗),那么入射信号的能量将全部被反射,即反射系数的模为1。我们把反射系数的模为1的传输线工作状态叫做驻波状态。
由于存在反射信号,反射信号和入射信号在传输线中叠加形就成了驻波,此时驻波的波腹电压为入射信号电压的两倍,波节电压为零。
图1~4为上述四种驻波状态的驻波示意图,我们看到由于反射信号的相位不同,结果时的驻波波腹、波节位置是不同的。
除了终端开路、终端短路分别意味着波腹或波节的位置在电缆的终端。对于电缆终端接电感的情况,波腹的位置介于0(电感量无穷大)和λ/4(电感量为零。λ为波长,下同)之间。对于对于电缆终端接电容的情况,波节的位置介于0(电容量无穷大)和λ/4(电容量为零)之间。
电缆的驻波状态,对应了史密斯圆图的整个外圈。而驻波的相位(波腹、波节的位置)和史密斯圆图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我们知道了负载的性质和数值(暂时只考虑开路、短路、端接纯电抗),我们可以在史密斯圆图外圈上找到对应的点。同样,知道了而驻波的相位(波腹、波节的位置),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推算出负载的阻抗。
(这里如果有错,那么肯定会是电容、电感负载的相位有错,不过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肯定没有错的。我先把后面内容写出来,以后有时间再仔细想想,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帮我懂这个脑筋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