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all asia contest有什么特别的话,报年龄就是它最大的特点。比赛交换的报告为“59+年龄”,女士则报“59 00”。
以前,俺喜欢对yl说“88”。现在,俺告诫自己一定要“三思而后言”——经过这个比赛,俺知道有些om的声音象yl,也有个别的yl的声音象om。从hi-fi的角度看,ssb这种模式本身就不忠实于原声,加上频偏、qsb、qrm,它把不同性别、年龄的音色差距缩小了。
不少七八十岁om听起来和二三十岁的差不多,一些年轻人的嗓门也很粗。俺通到最老的是88岁。他和俺说,“i'm really a old man”,让俺记得,俺通到最老的就是他。在log里随便找找,找到年纪最小的是5岁,不确定俺是否记录错误。不过,可以肯定有10岁以下参赛的,记得一些小ham还有大人在旁指导。印象中,大龄的om在日本比较多,十几二十岁的om以ua为多。
玩比赛om的年龄大多数在四、五十岁,二三十岁的contester所占的比例感觉和和七十几岁占的比例差不多。这是否说明玩hf的有老龄化的倾向?估计大多数om都是在年轻时加入ham行列(我国是到了很多人四、五十岁时,国家才开放业余无线电),ham老龄化可能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现在加入业余无线电行列的人有减少的倾向,或者说,玩hf的ham有减少的趋势。
俺在15m单波段比赛,做了千把个qso,82个字头。如果俺装了旋转器,通的字头还会多一些,一些字头pile up比较厉害,俺没心思一直等。估计这次是俺用bd5ri这个呼号参加的最后一个比赛之一,想想俺好像没用这个呼号比出过什么名堂来;再想想俺的下一个呼号可能要用一辈子,不能再换了,俺心里越发舍不得现在这个呼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