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哥,我先声明我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我没有任何恶意,因为大家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罢了,我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也不针对任何人。
如果言语有冒犯的地方请多原谅。
我感觉坛里不少哥哥与你的观点一样,认为就像一个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加上一幅好的天线,就可以和普通超外差收音机收一样多的台,难道我们就不必搞超外差收音机了,搞个矿石机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看看,小日本的商品短波机也好,国产短波军机也好,无不设计有复杂的中方部分。就算有不少机器为了动态,去掉了高放,中方依然设计的非常考究。
我们现在的diy,可以说在其他方面已经非常出色了,本振用上了pll,dds,甚至dds+pll的结构,控制系统用上了功能强大的单片机,软件也相当出色了。但往往信号处理电路却被忽略了。设计的非常简单,有些甚至连agc都没有。这个与豪华的控制部分相比,很不相衬。
这不是遗憾吗?
我再次声明,我说了这么多废话,绝对没有恶意,也不是针对任何人。我只是说出了我的观点,大家如果觉得不对,大可一笑了之,不必往心里去。
请徐哥不要有别的想法。
'
闲聊啊,呵呵。
杨兄可能对国内的套件设计或diy设计不是特别了解,我猜的。
其实您说的恰恰相反了,国内比较著名的diy设计比如p1,p2和q9,q10在模拟硬件上最下工夫的就是混频和中放电路。其中q9采用的是3级调谐窄带双栅极场效应管中频放大器,并带有3级agc。而q10和q10a则更是采用了大动态的中功率三极管做混频器补偿放大器,晶体滤波器后跟着的是一级最大60db增益的mc1350中频放大器。据我所知,p1,p2,q9,q10,q10a都无一例外的装有agc电路。
说到豪华的控制部分,国内的diy设计怕是只有q10或q10a能谈的上了。但即使是q10a的控制部分很多设计也是围绕着中放单元进行的,比如中放的增益及agc控制动作,中放带通曲线的控制等等。这也说明了国内套件设计对中放单元的高度重视,而事实上q10的出现,恰恰就是我本人对中放电路的再认识和再学习之后做的重新设计。
再谈谈商品电台的中放电路设计吧。
现代的很多商品电台由于引入了dsp系统,和传统的超外差经典设计有所不同,这里暂时不谈。而就拿国内最常见的ft80c的中放来说,由于它是二次变频的机器,一中放相当简单。而二中放是增益的主要产生级,也不过是由3只3sk74组成的调谐放大器,其组成和q9的中放电路几乎没什么两样。
不知道您研究过80c的电路图没有,如果您仔细研究过真正的信号通道部分,电路是很简单的。而占用零件最多,pcb面积最大的,却恰恰是各种控制部分。因为80c是二次变频的机器,有两级变频,所以信号通道部分总体零件数量的确多过于我们设计的一次变频机器。但是,如果分解下去,把80c也变成一次变频的机器后再来看,您就会发现即使是ft80c,从电路上也并不比国产的套件机器或diy设计更复杂。而和80c同时代同档次的这些商品电台,它们的中放电路也大致就是这样子。
当然了,简单的ne602做的设计,从增益上说确实不具备很高的灵敏度,要想达到很好的接收效果,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但是,短波波段也确实不太需要很高的灵敏度,很多时候波段上的噪音电平就达到了毫伏级别,而传播好的时候,有用的电台信号达到毫伏级别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时候简单的设计也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比如yy仿制的国外套件夜鹰在很多时候,效果就很好,虽然整体增益未见得很高,但实际使用却也没觉得灵敏度有问题。
商品电台的总增益的确很高,达到开环150db以上也是有的,但是这样的增益如果不进行控制,结果却是灾难性的。而加入了agc控制以后,整机增益一般都要下降到70~80db以内,否则那种强烈的噪音,一般人的耳朵是受不了的。
只谈技术,不谈别的。用不着怕,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