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062阅读
  • 97回复

KN-Q10洞洞板实验接收机和K2的PK视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0-07-09
'
我的观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k2的补偿放大器是宽带放大器,它本身没有任何的调谐回路。所以它必须使用中功率管并且设置很大的静态电流,以大的线性功率余量来换取小信号的大动态范围,这样才不至于很复杂的混频产物产生严重的互调或交叉调制。
但是,如果这一级采用窄带的调谐放大器,是不是就可以把送入放大器的混频产物做一个预先的过滤?就算放大器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动态,对整机的影响也应该会小的多。况且双栅极场效应管的放大特性也要远好于bjt三极管。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应该还是能说的过去的。
'

时兄分析很犀利啊!有道理!

另外,您老大的那书可真是老宝贝啦
离线BH1KZM
发帖
1604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0-07-09
期待q10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0-07-09
'
那个高动态接收机的混频补偿放大器使用的是级联形式,这样可以获得高的增益和稳定性。但如果使用双栅极场效应管,不用级联方式也可以获得高的增益和良好的稳定性。
而q10的混频补偿放大器就是使用的双栅极场效应管调谐放大器。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handbook上介绍的这款接收机也并没有使用中功率的bjt三极管做大动态放大,而是使用了和q10非常类似的窄带调谐放大器。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做就是高性能,而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却不值一提?
这到底是技术原因,还是人种的原因?
'

我手头还有些一个管子内封两只双栅场效应管的,我记得好像是英飞凌的,数量不多了。回头给你发些,试用看看效果怎样?
离线BG6QBY
发帖
12184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0-07-09
'
板子上有双回路调谐滤波器,它的带通宽度大约只有不到100khz,而我实测k2的前端滤波器的带宽为将近150khz。我用的中周全部都是厂家定制的中周,标称q值为80,这个指标到底算不算高,我没有过对比。但是和k2的带通相比,可以肯定比k2的前端要窄。你没有看到它的存在,只能说明你的观察力不够细致。
我做的这个电路,实际上从电路组成和k2并没有大的差异,电路流程甚至完全一样。要说有不同的地方,就是k2的高放和补偿中放用的是宽带btj三极管放大器,而我用的是窄带场效应管调谐放大器。
q10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借鉴k2的成功经验,样机做好了和它的老师做一下对比有何不可呢?况且,k2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我在借鉴k2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设计。是好是坏,我没有足够的仪器来进行检测,发上来让大家给听听,提提意见也不是什么罪过吧?
'

呵呵,k2用的和你一样的中周,是同一家厂家制造的。:-)
离线BG6QBY
发帖
12184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0-07-09
'
照片的左上角两个中周就是所谓的前端滤波器,如果真如你说的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的话。能达到视频中这个效果,那么我还真值得骄傲一番了。
'
接收混频也是成品二极管环混,和k2一样啊。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0-07-09
环混后面中频输出的负载对于环混个平衡度度表现有很大影响,其实负载是宽带的均一参数最好了,否则隔离度什么的指标做不高的。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0-07-09
'
呵呵,k2用的和你一样的中周,是同一家厂家制造的。:-)
'

郑兄,你那中周啥时候再出啊,到时候弄些。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0-07-09
[quote=gps-gis]时兄分析很犀利啊!有道理!

另外,您老大的那书可真是老宝贝啦 [/quote]

这套书我当时有5~6本,分别是从74年~79年的版本,还有几本arrl的丛书。这就是我少年时代的课外书了,我在大学以前大部分有关于diy的知识和对电路的理解都是来自于这些原版书籍。所以,我虽然不是无线电专业,对理论也不是很精通,但是起码我的知识是很正统的。正所谓没吃过猪肉,却见过不少猪在跑。

另外,您那里的确是有不少好东西。上次给我的混频器我还没来得及实验呢,等我把那个混频器实验出点结果来,再找您讨要吧。

非常感谢。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0-07-09
'
呵呵,k2用的和你一样的中周,是同一家厂家制造的。:-)
'

'
接收混频也是成品二极管环混,和k2一样啊。
'


k2用的和我的中周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这个好象几年前听你说过,呵呵。

q10用的是vjh-6 成品二极管环型混频器模块,它的指标不比k2用的tuf-1差。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0-07-09
'
这套书我当时有5~6本,分别是从74年~79年的版本,还有几本arrl的丛书。这就是我少年时代的课外书了,我在大学以前大部分有关于diy的知识和对电路的理解都是来自于这些原版书籍。所以,我虽然不是无线电专业,对理论也不是很精通,但是起码我的知识是很正统的。正所谓没吃过猪肉,却见过不少猪在跑。 [表情]
另外,您那里的确是有不少好东西。上次给我的混频器我还没来得及实验呢,等我把那个混频器实验出点结果来,再找您讨要吧。
非常感谢。
'

哈哈,您老大的课外书籍很有档次啊,我那时候只能看看“无线电”啦,
离线白云苍狗
发帖
77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0-07-09
虽然你开篇就说欢迎自由发表意见,但我觉得你的心态还是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所以再讨论下去难免会演变成无意义的争吵。这是我最后一帖,今后不再对你的机器发表意见。

我说的就是第8章那个电路,你可以看看人家的可切换的2路前端滤波器的设计和制作,你的板子上我看到的仅有2个7×7中周,我连电容都没看见几个,至少让我从外形上觉得它很像是初次级耦合式的bpf电路。你可以尝试计算一下q值差50到100的时候带宽的差别,尤其是3db以上的情况,这些差别对相隔只有100-200hz的邻频干扰抑制上又差多少?就是这些细微的差距一步步拉开机器在极端情况下的性能。你再看看那个机器的内部图片,全是屏蔽的模块化设计,作为一个30年前业余diy的机器,我第一次看到时只觉得惊讶和佩服,你的机器没有一款类似的结构设计吧。新版的arrl手册上还有个全波段机器,bpf是可更换的,用的也全是amidon的磁环,电路都是3阶可追踪高q设计。当然bpf不是机器性能的全部,k2也没有用磁环。我想说的是由一斑窥全豹,从一个前端设计的用心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整机的设计情况。你说的实际测试比k2窄我希望如此,不过我最想看到的是测试过的最后整体指标,到那时再宣布你的结论也不迟。

你说你的设计和那个机器神似,那个电路的中放为什么要用2块ic? 我没见到你的机器有两块中放ic。是用一块增益不够吗?这不仅是增减一块ic数量的问题,而是整体增益分配的理念。高性能高动态范围接收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前端电路的设计和整体增益的分配。当然我希望你的电路中这些都考虑过。

记得以前你那个著名帖子的观点是反对k2的,说原件普通电路普通,所以对它的性能表示怀疑。前几天的帖子把k2和897比,说两者差不多。我只能说你对k2充满了各种偏见。k2本身是没有多么超高的性能,但指标和火腿们的实际评价已经超越了很多商品机器,靠的就是电路和结构上的细节的认真设计和把握,作为一款套件来说这已经很成功了。这种成功就是值得学习的,而不是狭隘的扯到其他什么方面。你从一开始批判k2,然后又模仿它的电路然后匆匆宣布超过它,这听上去挺讽刺的。有必要连仪器测试都不具备时就嚷嚷着挑战别人吗?那不是科学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和夜郎自大而已。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0-07-09
[quote=老干部]环混后面中频输出的负载对于环混个平衡度度表现有很大影响,其实负载是宽带的均一参数最好了,否则隔离度什么的指标做不高的。[/quote]

还有这回事情??呵呵

那您给我分析一下我发在36楼中,那个被“白云苍狗”兄称做高性能高动态的接收机里也和q10一样使用着调谐放大器,是怎么回事情?按照您这个说法,arrl在1979年发表在handbook的这个电路是不是谈不上是高性能的电路呢?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0-07-09
另外用音频的频谱(或者声卡加pc软件),看看cw有些过载失真后的高次情况,就比较能判断是if滤波器前过载还是之后过载。这样以后加入agc回路能更有目的性

音频近处2-3次谐波多,远处很少谐波------------说明if滤波器前过载。

音频近处2-3次谐波多和5-9次谐波均匀下降------------说明if滤波器后过载。

两种情况对于以后agc加入的延迟量是不一样的,更好的agc延迟设计能对以后成品机的音色改善有更好的作用。
发帖
3323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0-07-09
以后都应该实名制。马甲太多。看啦感慨颇多。
离线BD6CR
发帖
5950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0-07-09
很明显,白云和6bf的争论又是一例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人之间的争论,必然是没有结果的。6bf的特点是敢说敢做,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说得无所畏惧一点也正常,但是通过一代代的套件的开发,必然会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我看好未来。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0-07-09
[quote=白云苍狗]虽然你开篇就说欢迎自由发表意见,但我觉得你的心态还是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所以再讨论下去难免会演变成无意义的争吵。这是我最后一帖,今后不再对你的机器发表意见。

我说的就是第8章那个电路,你可以看看人家的可切换的2路前端滤波器的设计和制作,你的板子上我看到的仅有2个7×7中周,我连电容都没看见几个,至少让我从外形上觉得它很像是初次级耦合式的bpf电路。你可以尝试计算一下q值差50到100的时候带宽的差别,尤其是3db以上的情况,这些差别对相隔只有100-200hz的邻频干扰抑制上又差多少?就是这些细微的差距一步步拉开机器在极端情况下的性能。你再看看那个机器的内部图片,全是屏蔽的模块化设计,作为一个30年前业余diy的机器,我第一次看到时只觉得惊讶和佩服,你的机器没有一款类似的结构设计吧。新版的arrl手册上还有个全波段机器,bpf是可更换的,用的也全是amidon的磁环,电路都是3阶可追踪高q设计。当然bpf不是机器性能的全部,k2也没有用磁环。我想说的是由一斑窥全豹,从一个前端设计的用心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整机的设计情况。你说的实际测试比k2窄我希望如此,不过我最想看到的是测试过的最后整体指标,到那时再宣布你的结论也不迟。

你说你的设计和那个机器神似,那个电路的中放为什么要用2块ic? 我没见到你的机器有两块中放ic。是用一块增益不够吗?这不仅是增减一块ic数量的问题,而是整体增益分配的理念。高性能高动态范围接收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前端电路的设计和整体增益的分配。当然我希望你的电路中这些都考虑过。

记得以前你那个著名帖子的观点是反对k2的,说原件普通电路普通,所以对它的性能表示怀疑。前几天的帖子把k2和897比,说两者差不多。我只能说你对k2充满了各种偏见。k2本身是没有多么超高的性能,但指标和火腿们的实际评价已经超越了很多商品机器,靠的就是电路和结构上的细节的认真设计和把握,作为一款套件来说这已经很成功了。这种成功就是值得学习的,而不是狭隘的扯到其他什么方面。你从一开始批判k2,然后又模仿它的电路然后匆匆宣布超过它,这听上去挺讽刺的。有必要连仪器测试都不具备时就嚷嚷着挑战别人吗?那不是科学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和夜郎自大而已。[/quote]

没错,我开篇的确欢迎自由发言,可以说好听的也可以说不好听的。

问题是,从你第一个帖子发出来,我立刻就看出你的心态有问题。你并没有见过q10的电路图,但你却理直气壮的认为它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使用。后来,你又说就算有,也是低q值的中周绕制的。那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会那么一口咬定你的这些看法呢?k2的中周的生产厂家和我定制的这些中周是一个厂家,为什么你就那么肯定k2的中周q值就一定比我使用的这些高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在我看来,你就是崇拜美国人的心理在作祟,认为只要是美国人的东西,那就一定是好的。而中国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和美国人相提并论。哪怕是仅仅一个对比测试,都被你认为是在侮辱你的偶像,美国人。是这样吧?

你看不起中国的diy,正如你看不起我一样。否则,你不会一张嘴就说我不做dx,不参加比赛,不玩low band。可惜,你看错了。无论是dx,比赛或是low band。我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在2002年以前,我玩这些东西也是很疯狂的。diy套件,说起来只是04年以后的事情。

批评没关系,只要是基于纯技术的讨论,我不会说难听话。gps-gis从开始也没说q10的好话,老干部也没说q10的好话。但是,他们没有象你那样强烈的崇洋媚外的心理。所以,我就跟他们好好讨论。无论大家观点是不是一样,只要是出于纯技术,我都欢迎。

另外,我发现你的臆想症相当严重。我从来没有说过q10的性能超过了k2,那只是你个人的看法,不代表我。

在你看来,无论美国人怎么做电路都是好的,但是你却没想到你的关于中放电路的问题却是在拿自己矛攻自己的盾。你崇拜的那个高性能机器,使用了两片ca3028,你认为这是好的设计。却没料到k2却也是用的一片mc1350,而你同样也是对k2充满了顶礼膜拜的想法。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你的嘴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呢?

k2的前端滤波器和q10的性能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为什么q10在你的嘴里就这么不堪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k2和你那个所谓的高性能接收机是美国人设计的,q10是我做的,而我!不是美国人!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0-07-09
还有,q10并不是在模仿k2,除了电路流程基本相同以外,电路中有许多是我个人的设计。其中有许多q9的痕迹,而q9的ssb性能早已经被多数人认可。

电路流程一样,是不是就是简单的模仿?如果是那样,几乎所有的基于传统设计的电路都是在互相模仿了吧?

一个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中国人,怎么就能崇洋媚外到这种地步呢?
离线白云苍狗
发帖
77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0-07-09
和我想像的一样......扯到民族大义上去了,不觉得狭隘吗?利用斑竹之便看我的ip,不够磊落。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我一直是很支持你开发套件的,但支持不等于无原则的盲从。
离线BG6QBY
发帖
12184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0-07-09
在这个ham论坛为什么讨论技术都不用实名啊。楼上的哥哥,我们都想看高手论道,但也要让我们认识一下啊。
发帖
3323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0-07-09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