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061阅读
  • 97回复

KN-Q10洞洞板实验接收机和K2的PK视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07-08
要说到测试,我相信国内没有人进行过k2的这几个指标的具体测试,因为没几个人能同时具备这么多的仪器。所以,我听到的几乎所有关于k2的测试,都是通过和其他电台进行实际对比得到的。

说到强信号或弱信号,这个概念不好界定,达到多少算是强信号,达到多少算是弱信号呢?我从未听到有人具体给过一个标准。我的感觉就是,大家觉得能听清楚的就是强信号,听不太清楚的就是弱信号。如果是这样的标准,那么我用一台信号源直接给出可以分辨的最小信号强度来进行这样的对比行不行呢?我想,如果这样来进行测试,肯定会有人说旁边没有强干扰,这样的测试只能测试出绝对灵敏度而没有什么意义。

这就很难了,要使测试有意义,那么按照标准的测试方法,则至少需要2台可以精确标定的标准信号源,当然还要具有一个标准的测试双工器。否则,无论什么样的对比测试,都无法让人信服,即使是通过实效对比接收测试也同样如此。

那看来,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送到专业部门进行检测,国内的检测部门是不是有足够的权威性呢?不好说,那只有送arrl去检测了。二就是等待比赛吧,因为平时根本就很难遇到考验ip3等指标的机会。

我发这个视频,并不是要证明q10一定就比k2的接收好。只是想说明至少在cw接收上,k2的效果并不是高超的很难达到。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7-08
老大没试试sd5400怎样啊?呵呵。

另外,根据老大的电路,ip3不会高于k2的,应该比k2低一些的。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07-08
[quote=gps-gis]老大没试试sd5400怎样啊?呵呵。

另外,根据老大的电路,ip3不会高于k2的,应该比k2低一些的。[/quote]

您给我的那两片sd5400我还没找到机会实验呢,因为这大半年我一直也都没停过,等这个搞完我一定会试试。

关于ip3,我想您是指q10的混频器后面的补偿放大器我使用了小功率的双栅极场效应管吧?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07-08
'
您给我的那两片sd5400我还没找到机会实验呢,因为这大半年我一直也都没停过,等这个搞完我一定会试试。 [表情]
关于ip3,我想您是指q10的混频器后面的补偿放大器我使用了小功率的双栅极场效应管吧?
'

恩,是这样的。 其实还有种共基电路具有高ip3和极低噪音指标,比k2那种电路还好。您可以找找试试,呵呵
离线migsoft
发帖
622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07-08
[quote=gps-gis]恩,是这样的。 其实还有种共基电路具有高ip3和极低噪音指标,比k2那种电路还好。您可以找找试试,呵呵 [/quote]
您说的是norton negative feedback吧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07-08
'
您说的是norton negative feedback吧
'

就是,兄弟识货
离线migsoft
发帖
622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07-08
[quote=gps-gis]就是,兄弟识货 [/quote]
但增益好像不容易做高,用在高放比较多
离线BD6RJ
发帖
1059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0-07-08
'
但增益好像不容易做高,用在高放比较多
'

嗯,增益的确不易太高,砸比限制。
这个电路具体能否适用还要看整个电路的增益分配了,我觉得后置放大的增益只要能抵消混频器和第一中频滤波器的损失就可以了,主要还得中放级提供增益。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0-07-08
[quote=gps-gis]嗯,增益的确不易太高,砸比限制。
这个电路具体能否适用还要看整个电路的增益分配了,我觉得后置放大的增益只要能抵消混频器和第一中频滤波器的损失就可以了,主要还得中放级提供增益。[/quote]

我的观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k2的补偿放大器是宽带放大器,它本身没有任何的调谐回路。所以它必须使用中功率管并且设置很大的静态电流,以大的线性功率余量来换取小信号的大动态范围,这样才不至于很复杂的混频产物产生严重的互调或交叉调制。

但是,如果这一级采用窄带的调谐放大器,是不是就可以把送入放大器的混频产物做一个预先的过滤?就算放大器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动态,对整机的影响也应该会小的多。况且双栅极场效应管的放大特性也要远好于bjt三极管。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应该还是能说的过去的。
离线migsoft
发帖
622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0-07-08
[quote=gps-gis]
我觉得后置放大的增益只要能抵消混频器和第一中频滤波器的损失就可以了[/quote]
这个要求就不低了,特别是对于cw滤波器
离线白云苍狗
发帖
77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0-07-08
'
我发这个视频,并不是要证明q10一定就比k2的接收好。只是想说明至少在cw接收上,k2的效果并不是高超的很难达到。
'

只能说你过于自信了,请找一下1979年arrl手册上那个高动态范围的接收机的文章看看,看一下那个业余机器设计的结构和最后指标。我不相信你做这个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的简单小机器能达到k2的水平。你另一个帖子里认为k2和897差不多,其实找个夏天的晚上用897听听40米业余段窜进去的广播就知道两者的差距,更别提在160米波段上鉴别淹没在噪音里的dx信号了。当然这种认识这和你不经常做dx,不比赛,不玩low band也有关系。当然对于听听40米上大部分超过s9噪音的的国内信号来说,这些都没什么区别。还有cw操作下大部分时间都用不到100hz这么窄的,提升机器的接收不能全指望窄带。
顺便说一下我没用过k2,但我用过k3和756之类的高档机器以及很多中高档新老设备。使用感受就不说了,免得用我的主观看法影响别人的判断力。所以我坚持只看测试数据,不相信主观听觉,这也是ham们比那些连蒙着眼后就分辨不出来设备的hi-fi爱好者强的原因。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07-09
[quote=白云苍狗]只能说你过于自信了,请找一下1979年arrl手册上那个高动态范围的接收机的文章看看,看一下那个业余机器设计的结构和最后指标。我不相信你做这个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的简单小机器能达到k2的水平。你另一个帖子里认为k2和897差不多,其实找个夏天的晚上用897听听40米业余段窜进去的广播就知道两者的差距,更别提在160米波段上鉴别淹没在噪音里的dx信号了。当然这种认识这和你不经常做dx,不比赛,不玩low band也有关系。当然对于听听40米上大部分超过s9噪音的的国内信号来说,这些都没什么区别。还有cw操作下大部分时间都用不到100hz这么窄的,提升机器的接收不能全指望窄带。
顺便说一下我没用过k2,但我用过k3和756之类的高档机器以及很多中高档新老设备。使用感受就不说了,免得用我的主观看法影响别人的判断力。所以我坚持只看测试数据,不相信主观听觉,这也是ham们比那些连蒙着眼后就分辨不出来设备的hi-fi爱好者强的原因。[/quote]

老兄,我觉得您过于自信了吧?呵呵

您何以断定这个洞洞板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呢?或者您说的前端滤波器是别的什么高新玩意?太武断拉~~

从我17岁起,我从事业余电台活动17年了,在我过去的34年中,我玩业余无线电的时间超过一半。您何以断定我不经常做dx呢?如果我想拿dxcc奖状,我在大学3年级就攒了足够的卡片。另外,您何以断定我不经常参加比赛呢?没拿过世界第一,也未必说没参加过比赛吧?呵呵。什么叫low band呢?160m算是low band,80米算不算?我在05年以前参加cqww比赛,有两年在80米波段拿的分比b4r还多,论坛上都有记录,你不妨去查一查。我不知道你老兄是谁,看你说话的口气似乎很了解我,但可惜你说的都不对。

857我用了2年,我从未在40米波段听到过广播干扰。你没用过k2,你如何知道在你那里k2就不会象857一样产生广播干扰?别那么武断,在这里混的不见得都比你知道的少。
离线白云苍狗
发帖
77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0-07-09
关于你比赛和做dx的方面看来我说的不对,向你道歉。前端滤波器就是为了提升机器在某个波的接收段性能,而设立的固定调谐的bpf或者3阶的高q可跟踪调谐的滤波器,在国外diy电路中经常见到,在你的板子上我没看到,即使有也是q值不高的7*7中周做的。897的确有广播干扰问题,我遇到过很多次,当时换成其他机器就好了,这是它的结构注定的。我可以肯定k2在对付广播干扰上比它好的多。从电路设计和实际测试指标上就可以看出来。

我是谁不重要,我其实对你开发新机器是赞同的,你以前做的q7就是一款精巧而且实用的机器,但这个q10非要简单扯上k2我无法认同,还是建议你看看arrl 30年前那个电路。多说无益。希望将来有机会看到测试的结果。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0-07-09
[quote=白云苍狗]关于你比赛和做dx的方面看来我说的不对,向你道歉。前端滤波器就是为了提升机器在某个波的接收段性能,而设立的固定调谐的bpf或者3阶的高q可跟踪调谐的滤波器,在国外diy电路中经常见到,在你的板子上我没看到,即使有也是q值不高的7*7中周做的。897的确有广播干扰问题,我遇到过很多次,当时换成其他机器就好了,这是它的结构注定的。我可以肯定k2在对付广播干扰上比它好的多。从电路设计和实际测试指标上就可以看出来。

我是谁不重要,我其实对你开发新机器是赞同的,你以前做的q7就是一款精巧而且实用的机器,但这个q10非要简单扯上k2我无法认同,还是建议你看看arrl 30年前那个电路。多说无益。希望将来有机会看到测试的结果。[/quote]

板子上有双回路调谐滤波器,它的带通宽度大约只有不到100khz,而我实测k2的前端滤波器的带宽为将近150khz。我用的中周全部都是厂家定制的中周,标称q值为80,这个指标到底算不算高,我没有过对比。但是和k2的带通相比,可以肯定比k2的前端要窄。你没有看到它的存在,只能说明你的观察力不够细致。

我做的这个电路,实际上从电路组成和k2并没有大的差异,电路流程甚至完全一样。要说有不同的地方,就是k2的高放和补偿中放用的是宽带btj三极管放大器,而我用的是窄带场效应管调谐放大器。

q10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借鉴k2的成功经验,样机做好了和它的老师做一下对比有何不可呢?况且,k2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我在借鉴k2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设计。是好是坏,我没有足够的仪器来进行检测,发上来让大家给听听,提提意见也不是什么罪过吧?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0-07-09
照片的左上角两个中周就是所谓的前端滤波器,如果真如你说的连前端滤波器都没有的话。能达到视频中这个效果,那么我还真值得骄傲一番了。
离线javen
发帖
75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0-07-09
时老大 辛苦了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0-07-09
我刚才看到你总是把1979年的arrl handbook挂在嘴上,你该不会说的是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我父亲在我上初中2年级的时候送给我的,我当时会的单词都不超过1000个。这本书在我92年加入crsa之前,我就看了很多年。你看看这书被我翻成什么样子,就该知道我对这本书的熟悉程度。

还有,你说的那个高动态接收机,不会是第8章第35页的这个机器吧?所以,我说你太武断了。我刚才翻看了一下这机器的电路,并没有发现和q10有太大的不同,相反无论从电路流程和使用的元件都有神似的地方。可以肯定,你并不了解q10的电路,这可以理解,因为q10还只是一个样机,根本也就没有公布过电路图。

我只能这么告诉你,你推崇的这个电路和q10非常相似。同样使用了窄带的前端滤波器,同样使用了场效应管做高放,同样使用了二极管混频器模块,同样使用了场效应管做补偿放大器,也使用了几乎相同的中放以后的电路结构。

其实,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你。为什么就那么一口断定,q10的电路性能就完全无法和k2相提并论呢?难道仅仅是因为k2的设计者是美国人,而我是中国人?
离线BA6BF
发帖
16982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0-07-09
那个高动态接收机的混频补偿放大器使用的是级联形式,这样可以获得高的增益和稳定性。但如果使用双栅极场效应管,不用级联方式也可以获得高的增益和良好的稳定性。

而q10的混频补偿放大器就是使用的双栅极场效应管调谐放大器。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handbook上介绍的这款接收机也并没有使用中功率的bjt三极管做大动态放大,而是使用了和q10非常类似的窄带调谐放大器。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做就是高性能,而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却不值一提?

这到底是技术原因,还是人种的原因?
离线BD7JAC
发帖
38769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0-07-09
从本坛过往那些杀机党、仪器党的帖子里看到的设备,真能测试k2性能的应该有吧?可能不是个人的但起码有使用权。
离线BG3FK
发帖
1421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0-07-09
赞同时老师的说法,老师辛苦了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