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WIND
HELLOCQ
UID:52898
UID:51919
UID:44746
UID:906
UID:23608
UID:3891
半波折合振子的测试数据前提:按照434000谐振频率制作的折合振子,振子宽4cm,反射长40cm,导向1为32cm,后面的导向长度依次逐个减少1cm。折合振子首先就做好了1:4的巴伦。场强仪的测试数据是距离天线30cm处测试,始终以最前面的导向和场强仪的距离30cm测试各个阶段的场强数据。设备: diy场强表和aw07a。测试数据单纯折合振子的测试: 振子开口对着场强仪: 场强26(之后的测试以开口向前为准) 振子开口背对场强仪: 场强20 435200频率处驻波4.0(驻波最低点) 434000频率处驻波4.2加入反射单元: 反射与振子间距1cm处场强:31 (间距指反射和天线最近的地方) 428500 驻波1.5 (驻波最低点频率) 434000 驻波1.7 反射与振子间距13cm处场强:30(以后的测试反射处于该点位置上) 407000~414000频率的驻波:1.0 434000频率处驻波:2.1 反射与振子间距17cm处场强:28 405500频率处驻波:1.0(该处驻波最低) 434000频率处驻波:2.1加入导向1:(间距指导向距离振子的最近位置) 导向距离振子间距10cm处场强:30(后面的间距指场强最强位置) 422000~425000频率处驻波:1.0(驻波最低点) 434000频率处驻波:2.1加入导向2: 距离导向1间距13cm处场强:45(此时场强仪间距导向2间距30cm处爆表,所以改为导向2间距场强仪40cm处测试场强数据) 408000~417000频率驻波:1.0(驻波最低点) 434000频率处驻波:1.1加入导向3: 距离导向2间距18cm处场强:35(此处场强数据是距离场强仪30cm处测试数据) 414000~421000频率处驻波:1.0 434000频率处驻波:1.5最后在保持导向1和导向3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导向2的位置所对应的驻波数据如下: 导向2间距导向1位置19cm 434000 驻波为1.5 导向2间距导向1位置16.5cm 434000驻波为1.1移动导向2的位置对场强的影响不大,但是对驻波的影响却很大。现有几个奇怪问题: 1.为什么在加入第二个导向后场强达到了爆表的程度,而加入导向3之后场强却下降了呢? 2.我按照434000频率制作的振子,为什么在其他频率上的驻波会是1.0。而之后通过调整振子间距又能将434000处的驻波调整下来。到底我这根天线的谐振频率是多少? 3.通过场强数据来看,光振子的场强为26,加入导向3后的场强为35,定向后增益岂不是没有增加多少?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