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个人并不认同pa对于d-star系统的观点
在网上有很多国外的个人、小公司、协会、组织之类研究和试制d-star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并有相应的成品、半成品少量出售,甚至有些只是为了兴趣而不出售。你一定会说,能干这个活的人太少了,非主流。但是,回想6、70年以前,能够业余组装收发信机的工程师,应该也是凤毛麟角,而就在3、40年以前,改装专用u\v设备到业余段,也是极少数人能完成的技艺。
这些都是当时和现在的前沿领域,业余无线电并不会因为其名字有业余而低端,而能够成为群众运动。能玩技术的人,需要对技术有很深很广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国外大量的老头爱好者的原因之一,没有一定的积淀,无法把技术玩得游刃有余。现在的发达国家以技术立国,所以有众多的老工程师,技术型ham才有了广泛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现今缺乏的。
所以就像6、70年前也是专业人员顺便搞搞业余收发信机一样,d-star系统也给数字无线电系统的工程师们提供一个思路和方向,他们都是靠近时代前端的技术,要他像ipad那样迅速普及是不现实的,产品的眼花缭乱只是商业策略,真正的技术进步本质上是很缓慢的。
俺个人作为电子系统的设计师,认为可以设计出一种接口设备,或者电台,同时支持d-star和ax.25协议,甚至构造一个硬件平台和底层程序接口,供大家构建上层应用层,凭俺现在的条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为了兴趣而去玩技术。
所以pa虽然对d-star很失望,而工程师们却可能很高兴,因为icom毕竟提供了一个标准平台,可以让你的自制设备与其互通而验证自己设备设计上的正确性,这恰恰是ax.25数字协议在80年代的情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