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xiang
:噢?说明一下,为什么是最大阳耗×1.5?
晶体管放大器一般是Pcm的二分之一
(2012-08-15 19:45) 
电子管的放大效率要远高于晶体管。
一般电子管放大器在甲乙类状态的时候,屏极效率达到75%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晶体管在单管应用的时候,甲乙类状态下最多也就是50%左右,而实际制作中多半都只能做到30~40%。而且晶体管放大器的谐波杂散要远逊色于电子管放大器,所以为了取得好的输出指标,晶体管放大器的工作点相对就要高很多,这也导致晶体管放大器的效率比较低下。为了尽量提高晶体管在线性状态下的效率,一般都会采用推挽电路,这样晶体管的工作点就可以取的相对低一些,而效率也就可以高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60%,这是由于晶体管的先天缺陷决定的。电子管的线性要远好于晶体管,所以即使工作点取的比较低,也可以获得足够好的输出质量。所以,一般电子管做单管线性放大,屏极效率很容易做到75%以上。这也是一些朋友制作FU13功放的时候,声称2~3只FU13就可以输出800甚至1KW的原因。
总之吧,电子管的放大能力要远高于晶体管,或者说电源转换效率要远高于晶体管,所以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大部分电源提供的电力都转换为输出功率,而损耗在屏极的则相对比较小。只要屏极损耗不超过最大屏耗,电子管就可以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