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704阅读
  • 4回复

【转帖】BA4DW 2007-2009 海岛远征记 BA4DW/7 广东下川岛 BA4DW/5 浙江洞头岛 DU9/BA4DW 菲律宾棉兰老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1DRJ
 
发帖
368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9-28
看看牛人在忙什么 ,搞过来看着方便

下川岛as-131远征记 http://ham.conghua.net/?action-viewnews-itemid-20
一路南下 -远征下川岛

在欧洲做火车周游,非常便利。而在中国,城镇之间的交通有一辆辆的 公路班车连接着,你不用担心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川山群岛有两个主岛,上川岛在东、下川岛在西,两个岛合起来叫川岛镇,川岛镇属于台山市(县级市),台山市属于江门市(地级市),江门市属于广东省。从上海过去,这个远征不算近。

早上6点半起来,7点出门,30分钟后到达虹桥机场。8点20分的航班,起飞晚了一些。10点40分到广州白云机场。拿到行李差不多是11点。

白云机场有去广州市区、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的班车。没有多考虑,决定不去广州市区坐车,而是先去江门再转台山。豪华大巴,车票70元,刚买好,边上有出租车司机说回程车,450元,去不去?然后又自己降价到400元,我没有理会他。

大巴很稳,一路高速,一点都不颠簸。11点15分发车,才3个人,估计这一趟肯定亏本。150公里左右,1个半小时后到达江门市。可班车的终点站是江门的一个酒店,于是打一个车去江门汽车总站。

到车站,去台山的车马上发车,从江门到台山又花了1个小时。

白云机场出来的路上吃了蛋糕和飞机上发的面包,到台山是2点多,感觉有些饿了,于是在车站附近吃了好吃的煲仔饭。接下来还有一程班车,从台山总站到山嘴港码头,又是1个小时15分钟,16点20到达码头。

最后一班进下川岛的船是17点30分,一早出发却好不容易赶上最后一班进岛的船到是事先没有预计到的,原本想下午4、5点钟就能在岛上了的。在码头等1小时,打开电脑,就先把今天的行程写入博客。

算了一下,今天旅途的花费总计208元,换成欧元也就20欧元,不贵,呵呵。

51(出租车到虹桥机场)+70(白云机场到江门)+8(江门出租车)+ 22(江门到台山)+15(台山到山嘴港)+42(山嘴港到下川岛快船)
受到热烈追捧!

17:30分开船,两班船同时开,上川向左,下川向右。是那种快艇,在广东东面的as-129汕头的南澳岛远征中坐过一样的快艇。出港时,正好对面驶来一艘进港的快艇,两船相距不远,掀起了不小的浪头,船剧烈地晃了一下,都有让人担心会把堆在后甲板的行李掀到海里去。

船速很快,25分钟后就看到下川岛的岛北端了,不过船还是继续开,再有7、8分钟后才靠码头。下川岛岛北端的山好高,四周都是悬崖,自然无法靠岸。码头在岛的中部偏北一点。

上中巴车,10元,路程不远,15分钟后到一小镇,这是我要下车的地方。车上的人对我说,旅游区还没有到呢。我说这里是镇子吧,我就在镇子这边下车。事先做的功课让我知道下川岛最主要的旅游区-王府洲度假区在岛的南边,而岛中部有块凹进去的地方,这里就是镇子。研究的结果是这里比南边的度假区,就传播而言,更有利于设台。

天就快要黑了,我得尽快落实住处。下中巴车的时候,我想,今天可是出不了岛了,不会没地方住吧。不会的,怎么会呢,夏天还没有到,还不是旅游旺季。只是镇子上并没有明显的招牌显示有旅馆! 镇子并不大,在转弯的地方,总算找到一个招牌,写明“旅业”,这是旅馆吧?然而不得其门而入,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要转到一个巷子里,进楼之后,一楼还是没有见到前台,在二楼问了一下,原来三楼以上才是!

迅速考察地形,问有无顶楼(5楼)的空房,答曰顶楼自住,那就倒数第二层!得知有房间。再借主人屋子而过,上房顶。取出指南针,四顾环望,哇,南面和北面不远的地方都有山!西面不远处倒就是大海了,不管了。问老板可有竹竿,老板很快就帮我找到一根1米多长的竹竿,ok,就这里了。

30元一晚,便宜得让我都不能相信。房间不错哎!虽然小了点,可以前去日本出差,这点面积的宾馆房间可要1万8千多日元!这里的房间条件一点都不差,这可是我走南闯北10次海岛远征中所住的最便宜的一次!住5晚都比我两星期前住一晚欧洲的青年宿舍来得便宜!

迅速行动,把20米单波段的倒v dipole挂上了房顶,因为出来前在上海协会办出省手续时在ba4aa处买了一个balun(我还是第一次在dipole上用balun),所以新挂的电线,需要微调一下长度。剪长短的时候,天刚黑,好在这个工作摸黑干也没有问题,两次以后ok!

晚上7点30分发出呼叫cq!第一个回答我的是澳大利亚电台vk2ssh。最近几次海岛远征都在南方,这次广东西部之前的3次分别是广东东部、福建、海南,每次澳洲的信号远比在上海听到的来得响亮。这一次亦然。10次远征中第一个回答我的是大洋洲的电台的似乎还是第一次。

接下来是欧洲的盛宴!信号意外的好,西欧的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信号都是非常的好。我所得到的报告都有57-59!原先担心的在群山环抱的设台地址并没有什么不利因素。7点半到8点半,1个小时的良好传播,欧洲电台蜂拥而上,我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他们大多已经熟知我的名字,thank you, david!亲切地和我打招呼。

没有预计到场面这么热闹,在开始5分钟之后,我在频率上喊了3分钟暂停。用最快的速度从行李箱中取出一罐八宝粥喝掉。原本要去吃晚饭的,这个场面先得对付过去。

20点45分,传播消失,整个20米波段几无信号,只有14190上有阿联酋和文莱的电台在做联络,等他们联络完了,我也和这个阿联酋的a61ab做了一个联络,他也是100瓦,我也是100瓦,双方小功率,并且都是简单的天线。看来传播的确不错!

这以后,就关机。去镇子上吃饭。看到一家福建沙县小吃,看来沙县小吃遍“天下”,记得12月份在海南博鳌做远征时,就在那里吃了好几顿沙县小吃。今天我要了一笼蒸饺,一个茶叶蛋。很快被我吃光,感觉还没有吃饱,再加点一份香脆馄饨。好吃,真爽!
500次通联完成

这两天,广东珠三角这一带的气温在9-16度左右,早上一条毯子还是有些冷的,醒得比较早,7点不到的时候,在14兆上听北美的信号,能听到,譬如ka2d等从美国东部(纽约州)的信号还不错,但我的100瓦的功率和倒v的简单天线,到欧洲没有问题,到北美稍有欠缺。va3yp加拿大东部的电台给我55的报告,这个是我回答他的,我自己的cq没有叫到北美方向的电台,同样的台湾省的bx5aa在相同时段叫cq北美,他的设备条件要比我下川岛的好得多了,也没有通到几个。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情况说明传播已经很有改善了,北美方向至少有传播,我去年12月在海南的时侯,一个北美都没有的。

中午还是去沙县小吃,吃很好吃的水饺加“药材蛋”。镇子很小,10分钟就能转一圈了。决定去南面的旅游区看看。坐的是“摩的”,7块钱,12、13分钟的样子就到。一路上,在山路上,忽上忽下,时而弯道,坐摩托还真挺刺激的。

王府洲风景区就如原先了解的那样,果然背山面海,是绝好的休假所在,只是在这里设台就不好,北面的山贴得太近!在王府洲逗留了3个小时,在细白绵长的沙滩边静静地坐坐,海边好宁静,空气清新。整个海岛就是个天然大氧吧,丝毫没有污染。晚上冲凉,看我自己的衬衫领子,一点都不脏,比起上海来要白净得多。

傍晚的时候,欧洲方向的信号开始在14兆上出现,但比较小。通了不少国内和日本的电台,信号都好得不得了!

晚饭就在旅馆对面的饭店(更象排档,但镇上只有这样的吃饭的地方了),牛腩饭,一大盆牛腩,还真好吃,好软的牛腩。一大碗饭,和一大盆牛腩,再加一大碗蔬菜汤,全吃完,我的饭量见涨! 结帐,20元。亦贵亦不贵,看是否以当地的水准来衡量了。

7点左右通到jw斯瓦尔巴德群岛,没有人和我抢,对方花了5次才确认明白我的呼号。不错,远征时还能叫到北极圈内的电台。

晚上7点半以后欧洲方向的开通和昨天差不多,只是噪音大了一些。不少电台还是感谢“new one",看来亚洲海岛编号131还不算太“大路货”,呵呵。到9点左右传播基本消失。3月份做海岛远征,有一个好处,就是传播开通的时间比春末、整个夏季、一直到秋初的那个期间都来得早,也结束得早,14兆上晚上9点就传播结束,不用如去年5月福建平潭岛远征时那样在深夜11点到1点对付欧洲方向的最好开通所带来的无数电台的呼叫。
又一天海岛生活 - 更好的传播

小镇虽小,五脏俱全,镇上还有面包房,而且不用走几步就到。前一晚,在那里买了两个刚做出来的葡萄蛋糕卷,作为今早的早点。早上7点多一些自然醒,蛋糕松软好吃,又一天海岛生活开始。中午还是沙县小吃,今天吃面,面里面加排骨生菜。沙县小吃的炖汤是其特色,汤里面有各种药材,很滋补。我的面里面加的排骨就是小盅炖出来的,还有枸杞和一些我认不出的药材,飘着淡淡的好闻的药材香。晚上还是去旅馆对面的饭馆,老板娘看到我很高兴,招呼我是不是还吃牛腩饭,我说,哎,今天给我换换花样吧,得到的建议是炒饭加炒蔬菜。不过,今天的饭没有昨天的好吃。

气温从今天开始起回升,到中午明显感觉暖和多了,穿一件单衣就够了。吃完午饭,往小镇的西面走,没几步路就到一个滨海公园,称其为公园,其实是几个方方正正的水塘,两排椰树林,和一些健身器材。由于没有什么人来,阡陌上有些杂草丛生了。公园的外面就是大海了,但这里有海堤隔着,而不是王府洲那样的沙滩。正午阳光,往不远处的青山望去,却还有些雾气缭绕。

其实远征通讯也就早晚两个时间段。白天是可以休闲度假的。舒服地睡个午觉,然后捧着电脑,写一些文字。两个星期前欧洲行的文字在陆陆续续地写,中文、英语、日语3种语言交替着写,这样偶的国内朋友、欧洲朋友、美国朋友、日本朋友都能看懂其中的几篇。

本来,对于热衷于捕捉全世界各个海岛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说,海岛通讯只要通一个波段就足够了。原本打算如前几次那样,再拉一根15米波段的天线的,后来想想,目前太阳黑子数这么低,譬如上次在海南博鳌,虽然在楼顶上挂了两根天线,但几乎只有20米波段的天线发挥了作用,这次干脆就不拉了吧,我就在最佳的20米波段这一个波段做这次的as-131远征通讯就好了。

今天的传播比昨天更好,早上有北美西岸的传播开通,而到傍晚,欧洲方向又一次疯狂。今天几乎没有用话筒说话,而都是用摩尔斯电码。欧洲电台的争相呼叫,使场面比昨天和前天更火爆。良好的传播从下午5点多就开始出现,1个小时的时间有两百多台写入电台日记,平均每分钟达到了3个以上,高速流畅地使用摩尔斯电码,对于操作员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感谢良好的电离层传播,感谢全世界各国朋友的争相呼叫。吃完晚饭,又继续了一个小时,到晚上9点,传播消失而关机的时候,这次远征通讯的数目已经快要达到近800个了。

两个多星期前在比利时用on9cdw的呼号轻松完成了六大洲,这次ba4dw/7如何呢。今天有两个南美的电台叫过来,再有一个非洲,六大洲也齐了,看看明后几天吧。今天国内电台只有三台通到我,bd4itn、bd4sx和vr2uw,主要是cw模式的关系吧,国内爱好者中会用摩尔斯电码的操作者比起用话筒的还是要少很多。
 
南方的海岛,春天来了
南方的海岛上,春天来了。小镇不远处就是农田,正是春播的时节了。南方的田地就叫水田吧,一眼看去,很是泥泞,水田里有赶着牛耕地的,也有开小拖拉机耕地的。这是播种前先要把地整平了,翻松了,好让作物更好地生长吧。农田里有男人有女人,男人们耕地,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而女人们大多拿着锄头,在锄草或是翻土吧,累了就直起腰歇歇。我们的食物就是辛勤的农民们为我们耕作来的,我觉得他们的勤劳理应让我们尊敬。

 
今天没有往海边走,而是反方向,往农田,往山里走。海岛是绿色的,绝大部分的土地为山地,为绿色的植被所覆盖,山林里自然地长了很多树。我们的地球很神奇,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有这许多绿色的海岛。
 
下午3点多,回到小镇。这个小镇我已经来来回回走了很多次了,各个店铺的店主,以及那很多摩托车的“的哥”们都早已经认识我这个外乡人了。我老婆在电话里开玩笑说,你走在镇上,一看就是一个有钱的“老板”,我说不会吧,但愿不是吧。海岛的民风很纯朴,无论是摩托车的“的哥”,沙县小吃的伙计,卖芒果的摊主,还是面包房的老板,虽然都是几块钱的小生意,他们都会很真诚地说上一声“谢谢”,这“谢谢”的话语听来自然真实,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而绝非嘴边的套话。
 
通讯方面,早上依然有向东方向的开通,到达夏威夷和美国的西部,但是北美方向的信号强度还有通到的电台的数量都无法和欧洲方向相比较。整个白天我是不做什么通联的,但是,一如前两天,下午4点多左右开机的时候,欧洲的传播没有!晚上7点多还是没有!到19点的时候,今天只做了60多个qso,使总数仅仅超过800。难道今天欧洲方向是“吃白板”吗?
 
找人聊天,先是9m6dxx,从19点42分到19点58分,聊天16分钟。steve是英国人,听他的英语自然十分顺耳,他2005年7月移居西马来西亚沙巴州,而他现在正在帮英国的rsgb编写今年的iota年刊,1、2个月后就要出版。steve喜欢比赛,他查了一下log,在2005年和2006年的cqww比赛我们都通联过,
 
接着是柬埔寨的xu7tzg,wim是比利时人。两个星期前我住在on4atw theo家里的时候,theo就和我说起他。今天和他一聊,他说是啊,我和on4atw是老朋友,他们家的太太很漂亮,儿子16、17岁,我们一起去荷兰的海岛做过iota通讯。我说是啊,他儿子nick 17岁,我前两天住他们家里的。

这两位都通过我昨天中午在qrz.com我的呼号下放的blog链接来了这里,还一边看照片一边和我通话,只是这次远征记全是中文,没有用英文,不好意思,他们看不懂的。
 
今天欧洲方向的传播出现在晚上9点半以后,到10点多完全开通!这已经是第4个晚上通欧洲了,连续4天良好的传播!一般来说,我的远征总是5到6天,前9次,除了海南只出来了3天(原计划4天,最后1天博鳌镇停电!),其余都是5天以上,在5、6天中,大部分时间传播良好,如有1、2天传播一般或较差都属于正常。这次,本想连着3天的好传播之后,今天欧洲方向的传播不好,也不奇怪。偏偏传播仍然有,而且不错,只是出现的时间晚了一些。
 
非常好的传播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15分,这已经是第4天了,可是欧洲的朋友却象是通不完的,看看dx summit网站上的报告就知道了,场面依然火爆,比前两天有过之而无不及,谢谢他们的捧场。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pile up中还有两位北美东岸的朋友w1jr和wx3s成功插入。晚上的时间段,又是200多个电台进入电台日记,通讯数超过了1000。
 
特别一提的是,昨天中午,我把这个博客的链接放上了www.qrz.com我的呼号下,由此,未公开的这个blog从前两天少数朋友知道的情况下的每天10几次的点击率,迅猛飙升到昨天的180多次和今天的270多次!从后台的最后20次记录来看,在今晚欧洲电台争相呼叫我的期间,有时段每1分钟都有好多次点击我的博客,他们一定来自欧洲各个国家!
绿色海岸线 下川岛
 
广东省的中小城市,摩托车之多,是一大特色,在来的路上,经过江门、台山时,路口红灯的时候,看见侯灯的摩托车一字排开,其场面甚为壮观。下川岛这个海岛,汽车不多,却有很多的摩托车,平均每户就有一辆。岛上只有一条中巴车线路,从独湾码头到王府洲旅游区,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只是配合进出岛的班轮时间。岛上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摩托车了。
 
吃完午饭,决定再坐“摩的”出去转转。上次在山路上坐摩托车就感觉很好,就譬如我儿子喜欢玩公园里儿童乐园里的游乐项目,我也坐摩托车在山海之间玩玩吗。刚走出旅社,巧了,还是上次那个的哥。镇子上的哥很多,一般都趴活,而他比较灵活,看见我这个外乡人就主动兜活。今天又看见我,就问我还去不去旅游区(王府洲)转转。我说不啦,拿出网站上下载来的下川岛地图打印件,指了指,说换一个地方。他说那去荔枝湾吧,来回34公里,单程20元,来回就30元。“摩的”可真是不贵!
 
我们从镇上出发,沿着岛的西北海岸线,去往一个小渔村-荔枝湾村,一路穿过芙湾村和浐湾村。我要纠正我前天的“丝毫没有污染”的说法,在村边的小路边、农田边,我见到了一些乱扔的垃圾,特别是一些无法化解的塑料袋。这个海岛很美,然而有这么一个美中不足,如果村民们都能够把生活垃圾扔进村子里的垃圾站就能让这整个海岛的环境更美了。
 
前半段的路程比较平缓,路边是农田。从“的哥”那里我了解了更多的农事。岛上以水田为多,种的都是稻子,水稻水稻,自然是在水田里生长。现在大家忙于耕田,再有10天就要插秧了,秧苗正在边上暖棚里培育着呢。水稻的生长期3个月到4个月,现在插秧到夏天收谷子,然后还能插一次收一次。一年两次收成,一亩田,若是没有台风的影响,年产800到1000斤,只是若有台风来袭,可能就会减产到300-400斤。还有不适合种水稻的田地,大多种一些花生、冬瓜、西瓜等。
 
离线BG1DRJ
发帖
368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9-28
后半段的路程景致更美,这是一条沿着海岸的山路,一侧是大海,一侧是山林。坐在摩托车上,迎面吹来海风,夹带着山林的春天的气息,很惬意。海岸边有围海养殖生蚝等海货的,也有渔民用来打鱼的小木船。我问了个问题,这些渔船停在10多米远的海水里,人怎么上船啊?答案是岸边系有绳子,一拉过来就可以,夏天还可以游泳过去,呵呵。“的哥”还告诉我,这里用小小的木船打鱼一年都都收入3万元,而机械化大船的年收入可以超过百万。我笑着问,那你怎么不打鱼?他说打鱼也要有本事啊,他没有那个技巧。
 
说说这位“的哥”,我没有问他年纪,可他告诉我他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在广东的湛江和韶关念大学呢。他家里上下老小一共15个人,有兄姐二人,9亩半田,一起耕作,但分灶吃饭。他15岁开始就做农活,过两天插秧他也是主劳力,插完秧后就交给媳妇照看。说起在岛上开“摩的”,我问他是不是““摩的”太多了。他说是啊,11-4月海岛旅游淡季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出岛打工去了,等5-10月旺季的时候,再回来开“摩的”,但即便如此,现在这个时节,还是供大于求。车程来回1个半小时,和他的交谈基本没有问题,但他说的普通话偶有一两个词语我听不懂的。问他祖上哪里,他答不上来,他祖父一辈就在海岛定居,而他出生在海岛,一直也生活在海岛。
 
45分钟的摩托车车程,到达荔枝湾村,这是一个小渔村,再往里就是山了,山上只有打柴的小路,不通车。往东翻过这坐山,就是码头,但是要行车的话,要绕回镇子。在荔枝湾村稍作探访,我们就往回开了。这是一段愉快的绿色海岸线的摩托车旅行。
 
回到通讯方面。今天是连续第5天好传播。早上8点美国西岸的k7ri的信号在14190上59,响亮而清晰,和他的整个通联过程中信号非常稳定。不过14260和14040上呼叫cq却没有回应。今天向欧洲方向的通讯从晚上8点39分开始,这之前下午5点和晚上7点的两个时间段都没有开通。晚上8点半的开通一直持续到11点,在10点钟左右的时候达到最佳。
 
欧洲电台真的是多,这次通联到的电台中有80%以上是欧洲的了,今天即便已经是远征开始的第5天,依然有比前两天差不多,甚至更多的电台排队呼叫我,有时候,连续过来7个德国电台,联络的速率在这一时间段达到了最高时的每分钟5个!
 
自上个月去了欧洲以后,感觉欧洲电台特别亲切。尤其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电台。昨天遇到卢森堡的lx1ea,我们在pile up中聊了几句,我请他代为转达向lx1kc和lx2a的问候。而比利时的电台更多了,有几个我在比利时时通联过的比利时朋友还记得我在哪里的比利时呼号on9cdw!在众多的欧洲电台里,居然挤进来一个南美洲玻利维亚的电台cp4bt,他的信号比欧洲的还响亮!真是奇妙。
 
传播在晚上11点以后开始衰退,到11点30分之后,零噪音的14兆波段上的欧洲强台的信号只剩下3-4了。今天晚上的通联数达到了367个,比昨天、前天还多!dx summit上关于ba4dw/7的spot也超过了10多个。
 
今天博客的点击数又达到了200以上,并且集中在晚上9点到11点通欧洲电台的那个时间段。相信他们也看到了下川岛的照片,和我的业余无线电上的简历。互联网的发达给业余无线电通讯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呵呵。
我爱你,南海上的绿色海岛。再见!

或许还可以在海岛上多呆一晚,或许还有一晚良好的传播,只是思家了,只是明天10点已有客户要来会谈。今早7点上楼顶,将天线放下,收入行李箱,而电台和电源早在昨晚12点就已经收了起来。

7点半,农田里已经有不少勤劳的农民在耕地。搭上去码头的中巴,乘8点的第一班船出岛。到大陆的山嘴港,看见停着第一辆就是去广州省站的大巴,不用考虑就上啦。原来山嘴港和广州之间也有班车,只是每天只有一班。时间上和来的时候经由江门的时间差不多,在台山总站经停,从司前镇上高速,到广州省站3个小时15分钟。出差广州这么多次,从来没有路过省站和火车站,这还是第一次,车站里,广场上,人来人往,真的很多人。到白云机场又花了35分钟。正好赶上2点20分的回上海的班机,回程很快,4点15分到虹桥,5点20分已经回到了家里。

出岛的时候,快船“川岛旅游3号”上播放着mtv,其中有一首《我爱你中国》,歌词中有唱到:“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南海上的绿色海岛。再见!

(此次度假式远征通讯圆满成功,特别感谢我家庭的支持。鸣谢所有在空中呼叫我的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鸣谢上海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江门市信息产业局无管办。)
离线BG1DRJ
发帖
368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9-28
du9/ba4dw 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岛通讯记

ba4dw 周育建

http://davidyjzhou.spaces.live.com/blog/cns!45fc1075b9da0e64!909.entry

一、第12次海岛通讯竟然是在国外



这之前,利用每年的有薪休假(9次)和两次出差(台湾岛和海南岛)的机会,走南闯北,在10年中一共去了中国11个海岛,做了业余无线电海岛通讯。不过,都是在中国国内:



1999年 浙江省桃花岛 ba4dw/5 as-137

2000年 山东省田横岛 ba4dw/4 as-150

2001年 辽宁省大长山岛 ba4dw/2 as-158

2002年 辽宁省长兴岛 ba4dw/2 as-151

2002年 台湾省台湾岛 bx2/ba4dw as-020

2004年 山东省长岛   ba4dw/4 as-146

2005年 广东省南澳岛 ba4dw/7 as-129

2006年 福建省平潭岛 ba4dw/5 as-138

2006年 海南省海南岛 ba4dw/7 as-094

2007年 广东省下川岛 ba4dw/7 as-131

2008年 浙江省洞头岛 ba4dw/5 as-141



自己也曾写下很多关于每次海岛通讯的纪实文字:



1999年《ba4dw/5 as-137 桃花岛岛屿通讯记》发表于crsa会刊

2001年《大长山岛海岛通讯记 as-158 ba4dw/2》发表于crsa会刊

2002年 《台湾纪行 bx2/ba4dw》发表于crsa会刊

2002年 《长兴岛远征日记 ba4dw/2》发表于网络

2004年 《长岛故事 ba4dw/4》发表与网络

2005年 《南澳岛远征通讯记 ba4dw/7》发表于网络

2006年 《平潭岛远征流水账 ba4dw/5》发表于网络

2007年 《下川岛 as-131 远征记 ba4dw/7》发表于网络

2008年 《和世界通话的火腿》发表于《新民晚报》一整版

2008年 《洞头的流水记事 ba4dw/5 as-141》发表于网络



第12次海岛通讯竟然是在菲律宾,这也是出乎我自己意料的。第12次海岛通讯是2009年2月3日到2月8日,地点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呼号du9/ba4dw。



二、du9/ba4dw的执照的取得



执照的取得也在意料之外。



2008年底的时候,出差去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因为工作太忙,所以没有考虑做业余无线电的海岛通讯。这次去菲律宾,工作之余,倒是有些空余时间,所以就打听了一下执照如何办理。



然而,出发前得到的资讯是由于菲律宾和中国没有签互惠协议,所以我是拿不到执照的,电台设备的带入也需要特别的许可。菲律宾从来没有给中国的爱好者发过执照。



不过,我还是带全了申请执照所需要的资料,我的护照的复印件,中国的ba4dw操作证书,还带上了我在比利时申请到的on9cdw的执照,及两张照片。



实际上我没太指望拿到执照,结果却成功地拿到了执照。这全仗du9rg robin的帮助。robin在电邮里也说很困难,但是却积极帮我联络。robin让我写一封电邮给棉兰老岛上菲律宾ntc(国家电信部)的地方长官,给了我电邮的地址,让我把护照和执照的扫描件发过去,我照做了,还很快收到了回信,那位长官让我到了后去见他。



不过,等我到了马尼拉,和robin通电话并见面后,才搞清楚我们找错了地方长官。其实去菲律宾之前我都还不很清楚到马尼拉之后,下一个目的地是在棉兰老岛的哪里。到了马尼拉后才确认,是棉兰老岛东北部的agusan del norte省的tubay市。这个地方属于菲律宾的第13区,不归那个给我回信的ntc地方长官管。于是,robin又转而联络第13区的ntc地方长官,正巧该区域的地方长官也是robin的朋友,robin立刻打电话给他。那位地方长官也同意让我带上资料去他的办公室。



2009年2月1日,我从马尼拉飞往位于棉兰老岛东北部的butuan市,这是该省的省会城市。ntc第13区的办公室就在该省会。不过那天是星期天,政府机构都不办公。好在,我去的目的地tubay市离开省会不远,也就一个小时车程。在2月2日星期一中午的时候,我请客户的司机从tubay市开车将我送到了省会的ntc的办公室,在那里,我见到了ntc的地方长官。这位地方长官曾来过中国两次,在武汉和北京参加过东盟电信官员的研讨班,对中国有友好感情。而在执照的办理过程中,我的比利时执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我在欧洲出差时,成功申请了比利时执照,那是一张cept a级执照。cept的执照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行的。譬如,我拿着比利时执照在卢森堡时就不需要另行申请执照,直接用lx/on9cdw的呼号即可。同样,cept的执照在菲律宾也是被承认的,虽然我那张比利时执照是一年的有效期,在2008年1月已经过期,且没有续新,但那张执照说明我有cept的a级操作能力。地方长官同意了我申请执照的请求,我填写了表格,附上了两个复印件。就这样,我在菲律宾成功地取得了执照,呼号du9/ba4dw,级别a级。



三、du9/ba4dw的设备 还是ts-50!



有了执照,可我没有带电台,还是没法做通讯。一个办法就是在当地的爱好者家里操作电台,就像我在欧洲时那样。出了ntc办公室,5分钟的车程,就有一个爱好者,dv9eut,名字叫don。而dv菲律宾的二级(b级)呼号,可以上短波,don那里也有短波设备。在don那里我兴冲冲地用du9/ba4dw的呼号在14260上cq了好几遍,不过没有应答。



在ntc办公室时,得知在省会butuan市有一个也是“火腿”的德国人。欧洲人在菲律宾申请执照要容易得多,因为他们本国的执照都是cept执照,而他又和菲律宾人结了婚。这位“火腿”去年申请了菲律宾执照,并且有两台短波的电台。“最好的办法是能从他那里借一台!”我心里这么想,就问don是否认识他。没想到don和他很熟悉,马上带路,把我领到了德国“火腿”的住处。



德国“火腿”的名字叫hans,呼号dl5sdf。一见面,我就和hans说,你的呼号我好像很熟悉,于是他问我的呼号,我说:ba4dw。他很惊喜的样子,说:“我知道你,你很出名”。他打开他笔记本里的log,说:“看,你在中国的几个海岛做远征时我和你通过,你在上海时我也和你通过。我直接给你寄了卡片,也收到了你的回卡。没想到在菲律宾见到你”,他连说了两遍:“this is so good.”!我在他的电脑里果然看到了ba4dw/2、ba4dw/4等呼号。更有意思的是,他在菲律宾操作du9/dl5sdf时,去年我也曾在家里用ba4dw两次在18兆上通到过他。是啊,这真是“this is so good”!没想到我们在菲律宾见面了!



hans的住处堆着很多大箱、小箱,装的都是业余电台的配件。大箱里是馈线、电线、铅丝、工具,小箱里是电阻、电容、馈线接口等。更妙的是,他有一个箱子,里面装了一套小型通讯设备,打开一开,居然是ts-50电台、at-50自动天调、一个小的开关电源、一个自动键、一个话筒和所有的连接线!这正是我每次海岛通讯使用的相同的设备!



hans慷慨地将一整套ts-50的设备借给了我,还借了一根长的馈线给我。他不要我压任何东西在他那里,也不要我付钱。他开玩笑地说,若我拿走了不还给他,他可要冲到上海来问我要还。就这样,在菲律宾,我从一个素未谋面的德国人那里借到了du9/ba4dw设台所需要的全部设备。而这个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中!



四、du9/ba4dw的设台



离开hans的住处,一小时后,我回到了tubay市。我住的地方正是海边的一个小镇,离开海边很近,3分钟就能走到海边,和我在中国的那些海岛的设台环境相仿。只是,这里的房子都是斜顶,无法上楼顶拉开dipole天线。



曾想用long wire或利用楼顶上电视接收天线的杆子作vertical,因为在中国做的所有海岛远征都只用ts-50电台,而没有天调,这次hans借给我的箱子里可还有一个天调at-50,可以用来调整long wire或vertical。不过试验后,由于at-50连上馈线后损耗太大,能听到的台却怎么也叫不到,干脆放弃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拉dipole!楼顶拉不了,就在底楼院子里拉,在一根照明灯的杆子上绑上一根竹竿,馈线大概离地面3米左右,做天线振子的两根电线就绑在院子里的椰子树上。



两根电线各10米长,想让它谐振在7兆上的,却偏离很多。一开始干脆用天调,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用在了7兆和14兆上。到后来,剪短了,让它谐振到了14兆上,天调也不用了,馈线直接到ts-50,工作在14兆单波段上。



因为2月份正是棉兰老岛东北部的雨季,在tubay市的一个星期几乎一直在下雨,拿到ts-50的第一天并没有能把天线架起来,因为倾盆大雨。第二天才趁雨停的间歇把天线架起来。



五、du9/ba4dw的通讯



du9/ba4dw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上的第一个qso是2009年2月3日0851z和新西兰的vk2dlz/zl4的qso,最后一个qso是2009年2月8日0041z和香港的vr2vbv的qso。



第一天,2月3日,在7兆上有相当不错的传播。我的在院子里的离开地面3米高的dipole,还不谐振,通过天调,居然通了不少欧洲电台和两个北美的电台(aa7a和w5iz),当然对方都是大台。这一天,传播开始的很早,当地时间晚上8点多,7兆上欧洲的信号就过来了,而且欧洲的信号比美国更好。



后来,把天线调整到了14兆,就没有再在7兆上工作。14兆上没有通到美国,欧洲电台的数量也比较少。最多的是中国的电台!在14180、14270、14260都有不少中国电台回答我。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这些电台在菲律宾听起来都非常响亮,在我通到的电台里占相当比例。



在菲律宾通联的全部log里,比较稀有一些的,只有太平洋上的瓦利斯群岛fw5re和中东科威特的9k2hs。



本来还要多呆两天的,因为马尼拉那里有事要赶着过去,2月8日星期天一早收拾好东西,将设备还到hans的住处,向他道谢。当天下午飞到了马尼拉,四天后自马尼拉回到上海。



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助,使这次海岛通讯得以实现。感谢这么多呼叫我的中国电台,并寄来qsl卡片。感谢tubay当地热情的人们,那里的人们开朗乐观,总会对你微笑,

和你说hello。那里的海湾很美,尤其在雨后的下午。
离线BG1DRJ
发帖
368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9-28
洞头的流水记事 (度假式海岛远征 – ba4dw/5 as-141 2008年十一) 之上半部分
http://davidyjzhou.spaces.live.com/blog/cns!45fc1075b9da0e64!778.entry

特别鸣谢温州的朋友们:bd5baj,bg5bwa,bg5bmv,bg5bmo,bd5buh,bd5bly等。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一次海岛通讯将不会取得成功。



第10个年头、第11个海岛



我的第一次海岛远征是在浙江省的桃花岛,ba4dw/5 as-137,是1999年的十一。1999年正是我拿到一级呼号的那一年,从那一年算起,2008年是第10个年头。在这9年间,一个人的远征一共进行了9次,算上2002年在台湾出差10天间从台湾岛qrv,我从北至辽宁、南到海南的总共10个不同的中国海岛组发出了电波,平均每年1次。2008年的远征,将是我的第11个中国海岛。



还没有去过的iota中国海岛已经所剩不多了,这一次的目标放到了as-141 浙江省南部组。这个组是较为活跃的一个iota,温州的爱好者们在温州东南海面的洞头岛开展过多次的海岛通联。他们甚至在洞头岛上的一个公园里架设起了八木天线,经常在周末去操作。温州的bd5baj高明武先生曾在2005年我在广东南澳岛的时候通联过,今年4月我和老高联系,就设想或者在镇上架设一根dipole,或者就在公园里使用那里的常设天线,只是在公园里呆上一个礼拜,就餐不方便。4月的时候,机票都买好了,却由于个人原因,把计划推迟了,机票改成了open状态。



国庆成行



9月中旬的时候,搞明白国庆的假期是从9月28日放到10月5日,于是决定就在国庆假期去洞头岛。和bd5baj老高联系,老高告诉我公园里的天线被强风吹坏了,建议我去他们在5月份曾去过的三盘岛北面山头的渔家。



9月21日定下的行程,决定全家都在洞头岛过国庆了,我的妻儿和父母,一共5个人。家人选择坐火车卧铺过去,温州和上海之间有夕发朝至的火车,9-10个小时的车程。只是9月21日已经买不到9月29日或30日的夕发朝至的车次了,只买到了9月28日下午3点出发29日凌晨1点到的卧铺票,回程的卧铺是10月4日晚的夕发朝至的车次。我则将来回的机票签转到了9月29日早上出发,10月4日晚上返程的航班。这样,我们将在岛上呆5晚6天。



全家出游,想将住宿的地方定在洞头的县城,这样交通方便。于是放弃了在三盘岛住宿的计划,而是请洞头岛本岛的爱好者bg5bwa周旭华先生在洞头本岛的镇上定下了旅馆。设台地点则放在离开旅馆不远的一栋商品房里,那是bg5bwa的朋友的房子,目前空置未装修,位于顶楼的7楼。天线将使用乐清爱好者diy的c3s,而bd5baj会带上他的电台ic-7000。我这边,在1个半月前,我使用了12年的ts-50s的调制出了问题,正是无机可用的状态,干脆一身轻松,什么装备也没带,轻装出行了。



超强台风“蔷薇”



9月28日早上,还在上班,bwa就打来电话,告知台风“蔷薇”可能给洞头造成较大影响。对于台风的影响,原来是有考虑的,因为这几年的“晚台风”比以前都多,却没想到还没出发就有台风的消息了。赶忙上网查,果然,“蔷薇”将在当天下午到晚上登陆台湾岛,并将继续向西北移动,可能在福建北部或浙江南部登陆,而且目前的风力为超强台风。看来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



和家人通了一个电话,商议是否取消行程,但他们还是决定去,并在下午3点登上了火车。下午msn上ba4tb冒了上来,问我是不是去洞头,我回答说是啊,这回是直奔台风中心而去。



晚上下班回家,由于前面6天一直在出差,颇觉疲倦,在床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就迷糊着了。11点半,被电话声叫醒,抓起电话,一看是bd5baj,老高在电话那头说,由于狂风暴雨,从温州通往洞头的海堤已经封路了,让我通知家人不要再前往洞头,火车到站后就在温州市内先住一晚。



打开电脑再一看,台风已经登陆台湾北部,而洞头正处于她的700公里风暴圈内。如此,看来第二天早上的航班能否起飞都是悬念。



29日早上6点,闹钟响了。抓起手机,打了上海航空的800服务电话,被告知目前没有航班延误或取消的消息。立马又打了个电话叫出租车,杀向虹桥机场。早上7点多的虹桥机场,已是人满为患,满是国庆出游的人群。看到当天早上的《新闻晨报》上发文,把台风“蔷薇”称为10年来最强的超强台风,将给浙江、上海造成较大的影响。



班机还是晚了半个小时才起飞,并且在到达时盘旋了一圈,可能云层较厚。永强机场就在海边,飞机穿过云层后,从飞机上往下看,海面却还算平静。达到机场,机场那里下着中雨。蒙bd5baj和bg5bmv的盛意,开车将我从机场送到市内和我的家人汇合。早上,洞头岛上bg5bwa过来的消息还是岛上大风大雨,海堤继续关闭,于是我们就在我家人入住的宾馆房间里聊天。到了下午近2点,我们在温州最著名的“天一角”要吃好午饭的时候,bwa再次来电,说海堤通了,但岛上依然下着大雨,风力有7、8级。



和baj与bmv暂时作别。我们看时间还早,就做公交车,悠然地穿过这座城市,去了瓯江江畔,在郭公山公园的边上,看了看瓯江、瓯江大桥和江心屿。在江边,忽然一阵急雨,刮起大风,显然是台风雨的样子,10分钟后风雨就停了。下午4点半,再打了一个电话给温州交通管制中心,确认目前海堤是开通的。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往洞头岛进发。



在靠近海堤的地方,明显感觉到了风的威力。海堤上一溜都是昨夜大风刮上来的垃圾,在一个小弯道的地方,发现一辆商务车居然侧翻在大堤上,整个堵掉了一条车道。据出租车司机说,路十分湿滑,而那辆车的司机肯定刹车过猛了;更可怕的是昨夜,狂风掀起十几米的大浪,打上海堤,昨晚虽然封路了,但还是稍迟了,有5辆还在海堤上的车被没过海堤的海水淹到了过排气管的高度,排气管进水后熄火被困在了海堤上;甚至于连出动救援的警车也被淹,最后县里紧急调动工程车,才将被困车辆安全拖出海堤。



穿过14.5公里和数座大桥,在越过几座小岛后,我们到达了洞头岛。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地主”bg5bwa周旭华,后来我们都叫他“阿华”。吃晚饭的时候,阿华笑着说,你们南下,台风北上,你们这是和台风来汇合了。我笑着回答,不是有“追风一族”,专门往风眼里钻的么?我们也是。



为了安全起见,在我们吃晚饭的时候,海堤被再次关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解封。实际上,我们到洞头的时候,雨已经停了,只是风还很大,我儿子在风中嘻嘻哈哈地迎风而走,有很大的阻力。第二天早上,一早到达的baj、bmv、bmo架设10米长的鱼竿天线时,天线还有30-45度的大幅摆动,但到下午再看时,已经几乎不再摇摆了。也就是到了30日的中午以后,台风对于洞头已无影响。



台风“蔷薇”起初的威力曾经让洞头县上下严阵以待,各单位全部派人值班,甚至于新建成的洞头剧场的玻璃门后都堆起了几层沙袋。最后,对洞头的影响仅是28日晚到29日下午,风暴圈外沿带来的影响。不过,台风还是造成了一点损失,我们所知道的至少是一副yp-2,那是bd5baj老高在前两天先期上岛踩点时试架的一副天线,在台风起的时候,bg5bwa阿华去收下来,还是晚了一些,天线被吹断一节,吹弯了一节。



后来看浙江水利厅的台风路径实施线路,超强台风“蔷薇”在28日下午登陆台湾北部后,在台湾岛的上空足足“磨蹭”了十多个小时,给当地带来狂风暴雨,造成灾害性影响。而正是这十多个小时的“磨蹭”使其的风力大为减弱,又由于冷空气的影响,她原来向西北行进的路线拐了一个近90度的直角,改为向东北,并逐渐减弱为台风、热带风暴。强度的减弱和方向的改变,使福建、浙江、上海都没有受到更大的影响。



我们到洞头的第二天,一直到离开,期间的5天,一直是晴天,没有太大的风。台风路线的改变让我们感到庆幸。



设台



9月30日的一早,温州的bd5baj,bg5bmv,bg5bmo来到了洞头。接近中午的时候,乐清的bd5buh,bd5bly等7、8位爱好者也到达了。比起昨夜来,风已经小多了,可以架设天线了。最早架设的是一支鱼竿天线,外接天调,架设到了商品楼7楼的楼顶上。但是这个设台地点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幢房子的北面紧挨着另一幢10层高的楼。障碍楼在正北,紧挨着,并足足高了3层,有相当的阻挡。到了下午,决定另找设台地点,在看了3个地点之后,决定把电台设到洞头县财政局的大楼上!为了征得领导的同意,还特地找关系,从温州市内机关打电话给局长,得到了局长的同意。



在洞头县财政局大楼上架起的天线是c3s,6个振子,28-21-14 三波段共用。为乐清的bd5buh和bd5bly自制。下面用一根升降杆,从6楼的楼面上再升起9米,两边拉上6根钢丝缆绳。天线在有着圆形建筑顶的财政局大楼上“蔚为壮观”!



到了10月1日的早上,又拉了一根斜拉的长线,接上外接天调,用于低波段。



设备则是bd5baj老高带的ic-7000和bg5bmv老潘带的ft-857,都是很小巧的机器,并且是崭新的。

在电台室里搭起了两张帐篷,温州的火腿们就在财政局大楼里安营扎寨了。而我,则住在镇上的旅馆里,从旅馆步行到电台是10分钟,坐阿华的车则只是2、3分钟的车程。
离线BG1DRJ
发帖
368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9-28
洞头的流水记事 (度假式海岛远征 – ba4dw/5 as-141 2008年十一)
(下半部分)
http://davidyjzhou.spaces.live.com/blog/cns!45fc1075b9da0e64!774.entry
通联


c3s的架设完毕是9月30日的下午6点半,而我在下午5点半到6点半之间,用商品楼上的鱼竿天线在14265 ssb上也呼叫了cq,在最初的冷场之后,在6点之后,开始有了pile up。虽然在放在商品楼的老电台ic-725的表头上,所有过来的信号几乎都是51,指针连摆都不摆一下,但竖直了耳朵用心听,到6点40分离开商品楼去吃饭的时候,居然也通到了60多个,包括了亚洲、大洋洲、欧洲、南美洲4大洲的电台。



6点半就离开商品楼,大家一起吃饭。再开机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半,这中间除了吃饭,还包括在新的设台地址再次固定天线,并把ic-7000等拿出来接上天线。从晚上9点半到10点15分,欧洲方向再次出现pile up。



这一次的远征很休闲,在425dxn上发的消息就是holiday style operation,度假式通联。一则as-141不是那么稀有,二是因为是举家出游,所以每天白天的时间我都和家人在一起了。在岛上的5天,白天都在岛上晃悠,只有晚上才到电台室做通联,而且最好的灰线时间,我们都在很笃定地在吃晚饭,傍晚1个小时最佳的开通时间都被我们放过了。在岛上,我甚至在两个晚上分别和bwa阿华打了半场羽毛球,和baj老高打了两场乒乓,当然一个晚上是到达洞头的当晚,天线还没有架设起来,还有一个晚上是传播下去之后的休闲,说起来,这一次真是实实在在的度假式远征了。



最初的2天,晚上8-10点,在20m波段上欧洲方向都有不错的传播,抓获相当数量的欧洲电台。7兆上,我曾短暂出现了1个小时,通到6个北美电台,两个vk和相当数量的日本电台。这次使用的c3s是我在过去的所有海岛远征中,第二次使用定向天线(其余的都是电线倒v dipole),但是可能是由于设台位置的原因,此次噪音很大,在20米波段上,14260 ssb也好,14040 cw也好,居然有5格以上的噪音,并且欧洲过来的信号qsb非常严重,虽然c3s很强劲,但噪音和非常严重的qsb(可能和天线方向没有完全固定,有20-30度角的转动有关),给操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还有,机器方面,不同于我用惯的ts-50只要调一调面板上仅有的几个旋钮,ic-7000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高级”了,太多的菜单使我短时间内摸不到头脑。从调整功率(因为7兆上用长线接天调,需要从小功率调起),到自动键的速率,乃至最基本的要求——异频操作,我都一概不知道如何调节。10月1日,机主baj因为单位里要值班暂回温州,那天晚上14260上的pile up严重,一开始还能坚持不用异频操作,到了后面实在不行。偏偏边上的bmv和bmo也不知道如何调到异频模式,还好老高在2m中继上,通过2m波询问才搞明白如何进入菜单,如何调到异频模式。还有自动键,这一次我什么也没有带,所以用的也是baj的,但那个自动键键座太轻,以至于我右手拨电键时,左手需要按住键体。



虽然噪音较大,qsb严重,机器上又有些不熟悉,但是传播还是不错的。20米波段上,在我晚上的操作时间,欧洲开通时,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乃至西欧的英格兰、马恩岛、苏格兰,最西面到达爱尔兰,当然,西欧、中欧、东欧、南欧的“大路货”国家也基本都进账,特别是东欧的摩尔多瓦有三个电台、中东的约旦也有两个电台呼叫过来。北美方向,其则在7兆上联络到的6个。不过,这一次我只通联了五大洲,六大洲中少了非洲的电台。我曾经在21兆cw上听到a25博茨瓦纳的不错的信号,但是由于在21兆低端的swr大于了3,没有去尝试呼叫。 在白天时段,早上的20米波段,bwa也通到了美国、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而在下午,baj、bmo和bmv也分别通到了相当数量的欧洲电台,包括中东的科威特等。虽然操作期间的4天,太阳黑子数都是零,20米波段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



我原本打算操作4个晚上,但第3晚由于有省城领导前往财政局视察工作,中断了一晚的操作,实际只操作了3个晚上。这有点象2006年12月在海南岛的博鳌镇,原本打算操作4天,结果最后一天停电,也只操作了3天。在过去的9次远征中,除了这两次,其余的7次的操作时间都超过了4天,最长的有6天。这次远征,从通联的数量上来说,我个人通联了530多个qso,是历次远征中通联qso数量较少的一次。不过,度假式远征能有良好的开通,并享受了pile up,非常心满意足。回到家,收到瑞典朋友写来的email,也得到了小小的表扬,“you did a fb operation” – eric, sm1tde。



滩涂上的海堤



洞头岛本不与大陆相连,以前全靠渡轮,坐渡轮估摸着也要一个小时。然而,两年前开始,洞头本岛和它周边的几个小岛有了大桥相连,而最靠西面的霓屿岛和大陆之间有了海堤相连,从温州开车就能上洞头。



关于海堤,网上的信息是全长14.5公里,工程历时3年,2006年3月竣工。但为什么洞头列岛和大陆之间能建造海堤,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回程经过大堤时得到了完全的解答。我们是下午4点半离开洞头岛的,正是退潮的时候。14.5公里的海堤外的海上,尤其是海堤的南边,全是滩涂。滩涂上几乎不见海水,有海水的地方也最深只到脚踝,人完全可以在滩涂上行走。所谓“洞头八大巧”中,有一条就是“驾船用双脚”,就是说在滩涂上没有海水,小船就象小孩玩的滑板车一样,在滩涂的泥地上用脚蹬。14.5公里的距离,如果能在滩涂上跑起来的话,退潮后或许能赶在下一次涨潮前从洞头走到大陆!



这样的滩涂更印证了法国朋友f6ach alain来我家做客时,谈到他们去eu-156 tomblaine岛是从大陆走过去的说法。那个岛在退潮时,在与大陆相隔的滩涂上也只有浅浅的海水。alain他们来来回回多次,花了7个小时,用双脚行进,把设备、帐篷等搬上了海岛。这一次,在洞头实地见了,才知道大陆和海岛之间还可以在低潮时走过去!正是有这样的滩涂,洞头和大陆相连的海堤才能够在这样的滩涂上建设,通过海堤让海岛和大陆相连才成为可能。这样的景象是我以前所有的海岛远征中所没有看到过的,以前我所去过的海岛即便是在最低潮时也是和大陆之间有深深的海水相隔。



大堤通达洞头列岛中西面的霓屿岛、然后经深门大桥、浅门大桥到达状元岙岛,再经状元大桥到花岗岛,洞头大桥到三盘岛,最后经三盘大桥到洞头岛。这些岛岛相连的大桥,在洞头岛的山上看过去,显得非常秀丽。



洞头度假



国庆节出游的人很多,洞头岛却是一个躲避人群的不错的选择,相对来说人比较少一些。我们这次在温州,不去雁荡山,不去楠溪江,就只在洞头岛。在岛上,我们一共住了五个晚上,用整整五个白天把洞头岛慢悠悠地逛了一个遍。这是一种比较安逸的度假方式,不必参加某一个旅游团、不必赶东赶西、走马观花。时间尽由我们掌握,一般洞头游最多两天,而我们用了五天,很休闲了。



洞头的景点主要有望海楼、胜利岙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大沙岙海滨浴场(南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这些都是知名的,不太知名的有金沙湾和东屏公园。我书写的顺序正是我们游览的顺序,我们是一天一个景点,早上出门晚,然后在景点泡上一天。



在宋朝的时候,洞头岛上曾有一座望海楼,2007年6月又在原址上新建了一个复古的望海楼。望海楼的底楼有摆上洞头列岛各岛模型的大沙盘,各层又有洞头渔业、风俗、小吃等的介绍和陈列。那个地方地势本就很高,地图上的望海楼所在地的地名就叫炮台,登上望海楼的5楼顶层,从那里可以俯视洞头岛四周的全景。我们登上望海楼是第一天9月30日,台风刚过,能见度极好,我们得以一饱洞头秀色。



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建在曾于1952年1月攻克洞头全岛最后一个堡垒时发生激战的胜利岙(原名官才岙,胜利后该名)。现在在山顶上建有“勇敢者道路”,供游客们闯关。作为军事主题公园,还有飞机和军舰的陈列。10月1日,当我走到胜利岙的山顶时,一副八木天线突然映入我的眼帘,楞了一下,马上想到这就是温州的爱好者们曾在公园里架起的天线,只是因为强风,有一根振子被刮得脱离了主梁,成90度角垂直在那里。拍了照片,晚上给baj,bwa等看,他们说那里由于交通不便,而且天线也坏了,已很少去那边。



大沙岙是洞头岛上游人最多的地方,10月2日,因为车多路窄,在去往大沙岙海滨浴场的路上也发生了堵车。大沙岙沙滩比我想象中的小得多,和以前去过的广东南澳岛的青澳湾、下川岛的王府洲沙滩无法相提并论,和北方的各个海岛的沙滩相比也要窄的多。早上去的时候,刚开始退潮,海水还满满的,一点沙滩都看不到。于是我们沿海边的山路,走走停停,走了1个小时,先登上南炮台山,去走铺着彩色木板的“海上泸定桥”。这是一座和建有抗倭英雄戚继光石像的礁石相连的钢缆桥,高悬在空中,下面就是大海,还蛮有“泸定桥”的味道的。从南炮台山再下到海滨浴场,坐了巴士,可省力多了。下午3点多的大沙岙,海水已经退了,露出狭窄但纵深很长的海滩,海滩上人还不算太多。一直到太阳西落,我们还留恋在沙滩,我儿子最后是被我们硬拽着,才离开他在沙滩上堆沙挖沟建起的“水利工程”。



3日,我们去了洞头渔港坐船,在半屏山的海边游览了半屏,“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头,一半在台湾”。洞头的半屏山号称“东海神州第一屏”,在我看来,第二屏的大象最惟妙惟肖。回到码头,我们去了仙叠岩,那里是海岛常有的海边奇石的景观,公园很整洁,海边的礁石上还有一个灯塔。下午因着儿子闹着还要去沙滩,我们就去了金沙湾。这是一个比大沙岙更小的沙滩,但很干净,相对于大沙岙30元的门票,这里还是免费的。儿子在退潮的沙滩上抓到了小螃蟹和小海螺。



4日,是第5天,也是离开洞头岛的当日,岛上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无景点可去。早上起晚了,没能赶上bwa阿华说的去离岛——大瞿岛的交通船,于是从洞头渔港徒步走过半屏大桥,在半屏岛上的一个小沙滩上逗留了1个多小时。中午去了镇子上的东屏公园。没想到,这个公园却格外得清幽,景色怡人。公园的山上也有一个楼,虽然没有建在如望海楼那么高的地势上,可是洞头岛东南西北四个角的风景还是一览无余。通过望远镜,我们把前几天去过的景点都找到了。东屏公园的下面就是洞头的二期围海造地的工地,十几辆重型卡车在那里穿梭。听阿华说,我们住的旅馆所在的望海路、电台所在的洞头县财政局的地方,原来都是大海,是通过围海造地工程的一期建设才变成了陆地。看来不久的将来,洞头岛的面积还会扩大。在东屏公园,正值满园的桂花开放,所到之处,桂花的幽香扑鼻。



洞头岛老城里有一条步行街,短短的,大约二、三百长,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走上一遍。小镇上有好吃的面馆—哈哈面馆,有人头挤挤的餐馆—华堂小炒,有电器店,有超市,还有新华书店。书店里有不少看书的小孩子,我儿子也进去了两次,还在那里买到了他喜欢的小白龙拼装赛车。步行街上我们最喜欢的是思味特面包房,那里的面包真好吃,早餐我的父母喜欢吃镇上的特色小点—豆腐脑,而我们则更喜欢思味特的各种各样的面包,甚至于回上海前还买了好多带回上海第二天吃。



岛上有个杨文工业区,有一家厂做一种叫羊栖菜的即食海藻,步行街的超市里有卖,买了带回来送给亲友。



渔人码头



10月2日的晚上,我们没有在财政局大楼里操作电台。因为那天晚上,有浙江省城的领导来局里视察,晚上在局里的健身房里健身、打打乒乓。而我们的电台正设在顶楼的健身房里,为了不影响领导们的“放松”,局领导让我们那晚暂停操作。



于是,bmv、baj等就去对面的菜场采购。采购了海鲜、蔬菜,拎到第一个设台地点商品房的7楼,起锅做饭。那个房间是空置的,什么也没有,可bmv、baj从温州市内带来了2kw的电磁炉,油、盐、酱、醋,锅、碗、瓢、盆!bmv老潘甚至在洞头买了1箱24瓶啤酒,从底楼一楼一楼地搬上了顶楼的7楼(那个商品楼没有电梯)。老潘临时充当起大厨,为我们烧出了一桌海鲜。从晚上6点半开始,我们边吃边聊,聊dx,聊洞头,一直到11点才收拾碗筷。



晚上11点,我们回到财政局大楼打探情况,居然发现顶楼健身房的灯还是亮着,看来领导们来了兴致,在那里挑灯乒乓大战呢。讨论后,我们决定开车在岛上兜风。bwa阿华开上他的车,带上baj、bmv和我,沿着环岛公路,穿过山脚下的两个隧道,先来到了东沙渔港。



夜晚的东沙渔港里,船不多,星星点点的渔火。抬起头仰望天空,台风过后,朗晴的天空,没有一片云。繁星满天,这是我们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星空。每一次去海岛,那些星星就象是老朋友,会和我眨眨眼,欢迎我再次上海岛。天空中,有鸟群飞过,挥动着红色或橙色的翅膀,在夜空中格外好看。阿华看了看方向,说,他们是在往西南飞吧,秋天来了,候鸟正飞往南方去过冬呢。



坐上车,继续往南开,我们来到了半屏大桥。这是洞头岛和半屏岛相连的大桥,刚建好不久,还没有正式通车。阿华把车停在桥的中部,我们再次下车,阿华给我们指点两边的风景。这时,我们看到一艘渔船正驶向桥下的另一个渔港­——洞头渔港,阿华当机立断,把车开下了大桥,我们来到了洞头渔港。



在渔港,我们很幸运地截获了一批新鲜海鲜——大虾和大螃蟹。渔船到了码头之后,和一辆温州开来的冷藏车接头,船上辛勤的渔民们把一大盒一大盒、已经分类好的海鲜过秤后,搬上冷藏车。品种很多,有虾、蟹和各种品种的鱼。鱼都由盒子里冰块来保鲜,而虾、蟹们大多都还是活的。看着这些鲜活的海鲜,我们动起了买下一些的念头。bmv老潘对船上的渔民说要找船老大,可找到了船老大,老大说不卖。正茫然间,正巧,船上有bwa阿华认识的远房亲戚,于是老大同意“匀”一些虾蟹给我们。我们装了虾和蟹各一大盆,过秤付钱。找不到什么可以装这么多海鲜的,阿华就跑到车后,拿出抗台用的厚厚的雨衣,铺在地上,把虾蟹尽数收入囊中。



回程的车上,阿华说,其实那艘渔船也是二道贩子。他们开船出海,把在远海里从事深海捕捞的大船上的鱼收过来,然后运到渔港。他们的船小一些,从事运输比远海里捕捞的大船更有其合理性。再说说海鲜的价格,我们在码头截获到的大螃蟹——梭子蟹13元一斤,这个在洞头本地的菜场里卖25元一斤;超大个头的大虾30元一斤,到温州的海鲜市场可能就卖到70-80元一斤,到了上海大餐馆的饭桌上可能就是170-180元一斤。捕鱼的渔民们很辛苦,而中间环节的“贩鱼商”们则利润很丰厚。



9月下旬,休渔期刚刚结束,捕捞上来的虾蟹不仅鲜活,而且个头都很大。回商品房的路上我们还在小店里买了米线,回到房间里,把虾和蟹洗了洗,大厨们就再度出手,把鲜活的两大盆虾和蟹都煮了,还煮了蟹汤米粉。我们再度大快朵颐。令我拍案的是,bmv从温州带来的材料里还有蒜和姜,他是不是早就算计好了这顿海鲜大餐了?



鲜活的海鲜太鲜了,肉质肥嫩。虽然我不是海鲜的狂热爱好者,但如此鲜美的海鲜真是我吃到过最好吃的海鲜了。蒙朋友们的好意,还特意让我把好多虾蟹带回旅馆,让我的家人在第二天也分享到了美味。



托财政局领导们的福,让我们有了如此美妙的渔人码头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对于上海的我、温州的baj和bmv都是第一次,即使对于“岛主”bwa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中的一次,因为在深夜正巧有渔船进港,而船老大又允许船上交易,即便对于岛民来说,都是不太容易碰到的好事。



4ever young



10月4日回程,晚上7点的时候,在温州机场,接到晓薇的电话。晓薇是我初中时、卢湾区向明中学的同学,她和我确认第二天初中同学聚会的事情。“去啊,当然去的”,我向她询问了一下地址,是在卢湾区建国路上的得和茶馆。第二天早上的10点,初中毕业后第19年,我们14个初中同学又聚在了一起,喝茶,谈往事,说现况,下午还玩起了“杀人”游戏。欢聚之后,晚上回家,却不觉感到有几分惆怅。



得和茶馆,原来就在卢湾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的边上。停好车,抬头就能看到楼顶上的八木天线。那天,电台的李老师应该不上班。今年上海协会年会的时候,还见到李老师,她让我有空去玩。我知道少科站新搬了地方,却还从没有去过建国路新址的by4blw电台室。得和茶馆边上的停车场的入口,挂着卢湾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和卢湾区少体校两块牌子,原来搬到了一起。在我上学的时候,少科站是在茂名南路上,那里有by4blw,少体校在南昌路上,那里有by4bb,那两个地方让我非常怀念,那里是我对于业余无线电爱好启蒙的地方。启蒙的那一年,是1989年,正是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算来也是第19年了。



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在1995年我大学三年级,还有两年要毕业的时候,开设了个人电台bg4dw,1999年获得ba4dw一级执照。细水长流,多年以来,我如愿拿下了中国业余无线电的最高分,成为了唯一的dxcc honor roll,唯一的9波段dxcc,唯一的iota honor roll,唯一的9波段waz,囊括了所有dx主项的中国最高分。在温州时,和baj等聊天,我说dx很美妙,这个爱好能够让我持之以恒地玩了那么多年。打开我的excel表格,给老高看我的dxcc国家数的增长,2000年281个、2002年301个、2003年319个、2004年322个、2006年326个、2007年330个、2008年331个,不断的增长给我带来充分的满足。而波段上,“起早摸黑”n年,在一个又一个波段上征服dxcc,并且目前2310的总分,平均到每一个波段上,每一个波段的dxcc达到了256个以上。iota海岛上也是这样,在达到750个海岛之后,下面要冲击800大关。我喜爱dx,这要感谢最初得到的启蒙,这个爱好,她让我的生活如此充实。而我的海岛远征还将继续,每年都会去一个海岛呆上一个礼拜。



想起那天在洞头最著名的景点——大沙岙海滨浴场上,有那么一群男孩女孩,他们18岁。他们在沙滩上写字,很漂亮的美工字,先是凹体,“高三(6)”,边上有每一个人的签名,还有手印,他们一起欢笑着,摆着各种青春的姿势,合影留念。然后又写,这回是凸体字,先写了一个4,然后是一个小写的e。我们就在他们边上,欣赏着他们的青春,这时,我想,4e连在一起会是什么呢?耐心往下看,漂亮的美工字体,用沙子堆起来,原来是“4ever young”!



那群男孩和女孩们在“4ever young”边们再一次合影,然后拥抱在一起。这一幕,我不会忘记,一如我们昨天初中同学的聚会,有些青春的记忆总那么深刻,不会淡忘。洞头沙滩上那一串漂亮的沙字“4ever young”或许已经被海水冲刷掉,然而它们早已经铭刻在我对于此次洞头之行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