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6it sosb 20m,a14
ft-897d,3ele yagi+1/2λ gp,n1mm
比赛也参加过好多次了,总结没写过,实在是太懒了,所以这次不管好坏写一次,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感想。废话少说,下面开始。
cqww cw比赛是在临近年底的时候,对于北方来讲气温已经很低了,因为没有固定的比赛场所,所以每年都要为寻觅比场地发愁。以前经常去的黄河边电磁环境非常的好,但就是生活环境太差了。前两年的cqww都在那个地方,住在帐篷里晚上几乎把脚冻掉。压帐篷的2米长的条石晚上竟然被大风刮开,只好半夜一个人打着手电去再搬回来,如是反复多次。今年据说这个周末还有小雪,所以这次就放弃这个场地了。最后选择在我一个同学开的工厂里面。07年cqww rtty时曾经去过一次,电磁环境一般,但生活条件不那么艰苦,目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就是这里吧。
每次比赛都说提前准备,但基本上都到了比赛的头一天深夜还在忙碌,而自己除了电台是现成的以外,其他方面简直是一穷二白。往年搞全波段的时候太难了,可以想象光凑齐各个波段能工作的天线——还要求说的过去的,就是一件辛苦无比的事情了。加上自己是动手派,基本上除了电台和笔记本电脑恨不能自己攒出来以外,其他如天线,天调,电台接口,balun,天线切换器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都需要动手去做,其中辛苦惟有自知。今天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精力投入过多的时间来参加比赛,但是错过cqww每年这个竞赛爱好者的节日又太可惜,所以一早就决定了准备搞sosb,这样的话虽然是到野外但是对天线设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关于波段曾经考虑过20米和15米。15米对muf的要求更高,目前的very low的ssn情况下,不知道那天老天会不会给面子,加上这基本上是个白天波段,晚上一点不用有些可惜,所以就选择了20米。虽然比赛前用传播预测已经看了多次,知道晚上会很差,但多少还存有些幻想,想着总比15米好些吧。早知道今年的20米晚上这么寂静就干脆搞15米了。
每次比赛前忙碌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需要做很多东西。这次因为是单波段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要做一个半波天线的匹配盒子。因为野外设台的话yagi转向很不方便,需要跑出去拉着一根绳子看着指南针走来走去,所以这次专门搞个gp做辅助。1/2波长端馈的gp有3db的理论增益,仰角也更低一些,但馈电麻烦一些,所以就做了个匹配的东东,实际上就是个lc并联谐振加自耦的电路。本来自己做的有个大功率的t型天调,但今年因为拿到了一级执照,所以打算尝试一次高功率组别,所以这个天调要接到功放之后,那么估计里面的电容还是有些吃不消,所以又花时间做了这个东西。用了一只真空电容和一个自制的线圈。并且做了16根地网,都焊好了接线铜鼻,事后发现效果的确很好。先把天线修剪到1/2波长,然后略微调整这个盒子,就得到了漂亮的1.1的swr。但为了做这个破铁盒子。又是钻孔又是锉的,最后手指都碰伤了,只好戴上创可帖。后来比赛中因为按键盘不方便还是撕掉了。
这次专门借到一台kp-800的功放,并且为我的ft-897做了个控制线,从cat/linear口上输出控制功放的发射。线做好后并没和功放连机实验,而是用了个kp800一样的插座接了个继电器模拟实验了一下。感觉应该可以了就扔那了,谁知道到了比赛场地以后把所有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准备接功放了,奇怪,后面插口怎么没有了,仔细一看原来cat线在上面插着。原来897竟然把cat/linear共用一个插孔。登时晕菜。以前看菜单时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就是没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下惨了,仔细考虑了半天只有两个方案,一是继续用功放,固定频点摆摊,扫地时手工记频率;二是舍弃功放保留cat。仔细考虑后发觉手工记录频率太痛苦了,而且n1mm很奇怪,连不上cat后容易出错,我还没找到在那输入频率的地方,最后决定不要功放了,还是改玩低功率组了。
比赛出发前的晚上还独自收拾器材直到深夜12点钟。之所以拖到这么紧张,是实在把有效的时间都支配完了。好在头天bg6ico帮我帮天线和15米的摇杆都装到车上了,减轻了最累的劳动。即便这样第二天大包小箱的还是搬了一大堆设备放到车上时,我又一次没吃早饭。
周五的上午8点多从家里出发,在bg6ico,bg6jeq,bg6jfl,bg6icl,bg6jqd的帮助下帮东西运到了比赛的场地。首先把15米摇杆支了起来,大家都是轻车熟路,一小会就搞好了。两层拉绳固定地锚和周围的树上。然后开始组装一付bg6iys的diy的3单元yagi,这付yagi在制作的时候就考虑出去使用,所以设计都非常轻便拆卸式的。所有铝管都用色环做了标注,即使不熟悉的人按色环安装也没有问题。原来用的是gamma匹配,因为开始考虑到大功率使用,就改成了发夹匹配。对这付天线最熟悉的我和jfl两个人配合,可以在40分钟内安装完毕并装到摇杆上面。拆的时候就更快了,不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拆成不到2米长度的一捆铝管。因为是单波段全尺寸设计,所以这个天线的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6月份的时候曾经在晚上8点多钟是用它呼叫na,一个小时做了大概50个从美国0区到9区的电台。yagi很顺利的装好了,因为发夹是刚改的,还不知道驻波情况怎么样。我的269烧坏后刚换的二极管也不知道准确度如何。结果升起来测试后发现和理论情况很接近。调整了一下振子的长度后xs就为0了,然后又调了一下发夹的长度,使抗从80多欧降低到60欧左右。swr大概1.3-1.4,好的就这样吧。下次有时间了再细调。
然后组装1/2波长的gp,这个gp是从网上买的铝管结构的天线,组装非常容易,又很轻便。一个人就能升起来固定好。长度大概9米多,ico帮我又做了一段加长的钢丝拧了上去。使他自然谐振在40米的1/4波长,20米的1/2波长。这次一共做了16根地网,均匀的分散开。略微调整后得到了完美的1.1的swr。这时候一看表还不到中午一点钟,太爽了。单波段就这点好,这是这么多次比赛最轻松的一次,中午就解决完了所有天线和设备。
比赛的第一天早上。7点多的时候在频率上扫描并用n1mm的mark功能把听到电台都标注上,留着8点后方便查找。频率上台不是太多,主要是一些大台的信号还可以。na的信号不够响亮,还有些俄罗斯大台也能听到。加勒比的信号更是听不到。偶然几个稀有点的字头都听的隐隐约约的,加上一堆ja的围攻。根本插不进去,只好放弃了。考虑到100w的赤脚功率和只有3个单元的天线,还是决定先扫扫地再说。扫地的确很慢,平均每个小时只有20多个的进帐。中间也偶尔run 一会,yagi指的还是北美方向,用一个1*2的切换开关在yagi和gp之间切换,但应者廖廖。连ja都不怎么出现。到中午1点的时候才做了大概100个。这时候听到16区的信号逐渐上来了,就把天线转到310度,开始主叫。果然有些俄罗斯电台回应,虽然run起来了。但速率只保持在每小时35个左右的水平,还是很惨的。甚至还不如平时野外设台时候欧洲的pile up时来的多。所以低功率组在大比赛时,如果没有更强悍的天线的确很难。07年cqww时我用一只4单元的quad在21.014摆摊,虽然只有100w,但pile up很多。虽然15米比20米对功率的要求越小一些。不过这次以我的设备想在密集的频率里站住脚还是挺难的。
下午基本上连主叫带扫地轮流着来,到6点钟左右只做了200个电台。到了7点钟的时候只有2个进帐。传播已经下去了。过了7点后频率上鸦雀无声。ja,大洋洲都消失了。更别说欧洲非洲了。一直等到将近12点钟,情况依然没有改变。于是决定关机睡觉。并且定了个早上4点的闹钟。但这个闹钟基本上也是白定了,一直到6点半左右频率上才出现信号。不过第二天的本地噪音小了很多,第一天一直是s8的样子,第二天上午基本上都只有s1,加上因为是周日,周围的工厂都休息了,估计电磁环境也有所改善。
这天早上我决定一早就开始主叫,果然第二天的情况有所好转,有些ja和周围的电台找上门来,还有极少数的na或俄罗斯大台找过来。不过数量还是比较少。qso速率大概保持在20-30的样子。不过这已经比昨天好多了。一般扫地一边看spot,并不时的切换到gp天线去扫扫字头。到中午的时候大概有350个qso。第二天对欧洲的情况比第一天要好一些,第一天对欧洲很郁闷,好多常见的字头比如sm,hb9都要找半天才能有一个。也没有那种从ra,ew,sp,ha慢慢的开通过去的感觉。第2天到了11点左右就开始对着310度主叫,还做了不少16区的电台,一些sp,dl终于慢慢的找了过来。到了下午1点的时候到了比赛的速率峰值——每小时51个qso。可惜这时间太少了。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边run边和朋友们在qq上聊天,趁着发射的时候按alt+tab键切换过去打几个字,如果一句话打不完就赶紧再切换回去听听。这样基本上不耽误比赛,还打发了枯燥的时间。第二天传播开通的早的后果就是第二天的传播结束的也早,到了下午4点就降低到了不到30个每小时,加上正好有朋友来探望。反正传播也不是太好,5点多后就没有再做。不过即使这段时间不停的话,估计也增加不到50个样子。
晚上吃完晚饭后和第一天一样,就自由了。享用了朋友们过来探视带来的叫化鸡和猪蹄,出去拍了些晚上的照片,就裹着毛毯躺在沙发上休息。bg6jfl专门给我捎来一个暖风机起了大作用,整个小屋里温暖如春,想想去年在黄河边独自几里地没有人烟,半夜1点钟一个爬到架子上修天线的情况,顿时起了满足之感。到这个时候的数量是482个。我还幻想着明天有个好传播,能再收获几十个,最好能到600就满足了。带着希望迷离中早早进入了梦乡。
最后一天早上5点就起床了,频率上依然寂静无声,不敢离开机器了,就坐在旁边守着。到了6点45的时候,本来安静的频率突然出现了ja的信号,听见他们在通na,但听不到对方的信号。耐心的在频率上扫描,到了7点正才扫地回答了第一个na,剩下的一个小时在频率上反复搜索,希望能找到新的系数。但连spot似乎都沉寂了。扫地听到na都非常微弱,好在对方的耳朵都很好,我发过去的呼号他们最多2遍就确认了。这时候心已经比较凉了,希望能凑够500个就好了,结果连频率上的ja都没几个而且都是通过的。比赛剩下最后20分钟,在14073.4khz上开始主叫,碰碰运气吧。结果w6kh主动找过来,信号还行,平时也就是报569的样子。一边qso一边希望这老兄能给个spot,毕竟我对他们也是rare电台啊。趁着发射时切换到dxsummit上一看,哈,果然有个spot,动作真快。再剩下的15分钟里,收获了最后12个na和几个ja。看了看表7:59分,通完了最后一个n6ws,发了个73 qrt。结束了比赛。
赛后感:我承认自己也是比较喜欢折腾的人,对比赛的兴趣很大,但不完全局限在成绩上,重要的是享受到了一系列的过程。毕竟有好成绩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爱好者只是为了参与进去,这个业余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中,哪怕自己只做了少数几个,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着分数和系数。只要参与了,并且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了,我想这就是业余精神。
最后感谢比赛中给我帮助的bg6ico,bg6jeq,bg6iys,bg6jfl,bg6icl,bg6iyj,bg6jic,bg6iru,bg6ict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