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初,2008年以来最壮观的一次太阳风暴来袭,预示着第24活动周的太阳活动正在苏醒。此次太阳风暴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
1.太阳上的爆发活动
8月1日世界时07:55-09:35,日面上活动区ar1092的上空爆发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c3.2级小耀斑,同时距离ar1092约40万公里远之处有一大暗条爆发,大团的等离子体物质被快速抛射出来,引起了日冕结构的巨大扰动。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do)记录了耀斑和暗条爆发的详细过程,初步判断活动区ar1092和暗条之间很可能有大尺度的磁场结构相连。随后,soho/lasco观测到一个快速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cme)正面驶向地球。
太阳度过了异常持久的活动低谷期后目前正处于24周的上升期,此次太阳爆发是2008年以来最为壮观的一次,是太阳活动苏醒的强有力的实例。刚刚发射不久的太阳动力学观测站记录了这次大尺度、复杂太阳爆发活动的许多细节,使得此次太阳爆发活动格外引人注目。
2.地球空间环境的响应
两天后,朝向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在世界时8月3日约14:00左右到达地球,受此影响,地球磁场比较活跃,4日地磁ap指数达到42,是2008年以来的第三大极值,仅低于清明节事件(4月5日、6日的地磁ap指数分别为49和46)。在随后的8月6-9日的4天时间里,地球同步轨道大于2mev高能电子通量维持在高水平。
此次太阳风暴中,地球同步轨道的高能质子通量同样在8月3日晚些时候有所增强,虽未达到太阳质子事件级别,但也是2008年以来的太阳高能质子通量最大值了。
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后,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了强烈的极光现象,甚至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和爱荷华州也能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这是目前24活动周中最壮观的极光表演了。
极光现象
3.太阳风暴未来2-3年会增多
此次太阳风暴强度其实并不大,如此规模的太阳风暴在历史上非常普遍,对地面和空间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不会有明显影响。随着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期(2013年左右)的到来,太阳风暴会愈来愈频繁,愈来愈强烈。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请继续关注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网站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