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805阅读
  • 47回复

2010 CQWW CW比赛之B1Z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11-30
不敢征战,应该找机会去南方友台学习交流一下。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11-30
每次比赛完以后总有写点什么的冲动,但一旦回到现实世界,杂七杂八的事情纷至沓来,甚至周日的晚上还开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会议,开完会回来,竟然发现被zl8x说没耳朵:
zl8x         1824.0 b1z       just cq ... no ears           1133 28 nov
比赛结束后,只能抽空在能挤的时间里写一些东西,和大家共享。想起上次ssb比赛后还有未完待续的部分,这次就当ssb的继续吧。
ssb比赛的过程中,正逢rac成立并在b1z观摩业余无线电活动,各省无委主管业余无线电的官员都将到场,为了将对比赛的影响降到最小,我们做了周密的部署,基本做到了官员满意,影响还算可以。

最近看到国内的比赛中使用k3的团队逐渐增多,b1z购置的2台k3相距一年,序列号相差约1000,以平均2500usd来算,elecraft在k3上的年销售额为250万美元,按照人民币汇率1:7算,就是1700万人民币左右,加上其他产品,一个做套件的公司能做成这样真的很不错了。在ssb的比赛中,我征询了一下操作员的意见,投票投ic-756的人多,于是ssb比赛中我们选用了2台756,而在cw时,本来要用2台k3的,但是有人提出k3操作不熟练,于是选用了混合形式,熟悉什么机器的可以去对应的台操作,反正天线是随时切换的,想用什么频率都可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lecraft的售后服务,比赛前,我们有一台k3的功放模块 -- kpa3发生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我写信给gary, ab7my,他二话不说便给我寄来了一个新的kpa3,说等我调试好以后再把坏的寄回去,3天之后,功放就到了北京,这一天,正是比赛前一天。星期五晚上,我们将功放装入k3,并投入到第二天的战斗中。这件事情被ba4rf在群里评价为“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售后服务”,虽然平时ba4rf经常小题大做,但是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次比赛前,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设备、天线。b1z有个传统,就是对于共同建设需要的东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觉得需要聚会聊天的时候就聚一聚,吃点摊柴鸡蛋,气氛非常好。bd1vf每次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在塔上完成我们看来不可能的任务,这次在20米转向器的更换中,bd1vf在北京的大风中,一人操作,将旧的旋转器拆下,新的旋转器换上,真的很了不起,虽然没有坚持到最后,bd1uuk和bd1wc在cw比赛中也贡献了不少的分数,而bd1qxu,在每次的比赛中,不管有没有操作,总是我们的信息技术官,保证网络畅通,解决技术问题,估计下个礼拜他的宝宝就要出生了,先在此祝贺一下。bd1isi和bd1tcc这次是第一次作为b1z的主力操作员全程参与b1z的操作,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操作水平在b1z的主力操作员里也是中上水平,isi的字头感很好,会上蹿下跳地寻找系数,在我们系数的提升上起了很大作用,tcc用二锅头来降血压、提高操作时的兴奋也是独辟蹊径。希望明年有更强劲的表现。bd1dqd李总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为b1z添砖加瓦,寻找铁塔和战袍,不过这次没有操作很遗憾,争取下次远征时安排48小时连续操作。bd1es今年两次大赛都由于工作未能参加,估计正在寒ing...

废话少说,这次的总结尽量不搞流水账,提出几个话题,抛砖引玉,和各位一起分享和探讨吧:

话题一:竞赛操作员的几个层次
层次一,闷头发cq,有台的时候能够快速做通联,没有台的时候听着cq闭目养神,大部分时间不看也不转转向器,也很少动机器,受别人提醒去看看spot上的电台,点击过去通完了以后问别人:我的频率在哪里?

层次二,发cq,比较积极去看spot上的信息,不会判别哪个最有可能,从头到尾一个一个试,不会搜索频率上的电台,不会调整机器和功放,不会处理同伴发来的spot信息,知道通过s&p或a/b来存储自己的频率,以便搜完系数后还能回到自己的频率,但往往回来后发现自己的频率已经被占了,只好夹缝中求生存。

层次三,能主动定时从低到高再回来扫描一遍本波段频率上可能的系数,知道调整接收机的带宽来适应不同的波段、时间段的传播状况,以及主叫和呼叫一个新字头的不同,能够合理使用nb,nr等。能判断字头的方向,调整一下旋转器,有时候坐下,有时候站起来调整一些东西,知道接收天线的原理,并能熟练使用接收天线,知道spot里系数的轻重缓急,能够即时处理同伴发来的spot。会保存体力,在该休息的时候能够休息,操作的时间是精力充沛的。

层次四,除了层次3以外,还能够动态利用收发信机的调整功能如dsp, notch,快速切换发射和接收天线以比较不同的接收效果,比赛前喜欢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小制作,如天线自动切换,绕几个磁环等,但在比赛中很有效果。不但能够处理同伴发来的spot,自己还喜欢传递系数给别的波段上的同伴,并以此为荣。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会比较准确地调整到其他波段寻找系数(这个需要良好的电台条件,如天线集中切换,bpf切换,功放预先标志等等)。喜欢操作辅助台,操作时处于兴奋状态。在比赛中分析要达到目标的话,余下来的时间要做的事情。不抱怨同伴的干扰,在有干扰的时候能在干扰的间隙里抓到字头。能够团结熟悉和不熟悉的操作员,不人身攻击别人。逐步达到和队员的默契,积极应对任何一个比赛时段。

层次五,层次六请各位补充。

未完待续...
离线电锤
发帖
36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11-30
建议将“几个层次”改为“几种类型”,同理正文中“层次x”改为“类型x”
离线BA3AO
发帖
278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12-01
好的团队好的管理好的舵手~
深刻学习中
离线kentwu
发帖
1280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12-01
写得真好,谢谢分享。哈哈
离线BG1UUK
发帖
399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12-01
赛后饕餮大餐。
大将风度,有深度,有力度。
期待更深刻的剖析。
离线曾经拥有
发帖
231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12-01
认真学习高手经验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0-12-01
[quote=电锤]建议将“几个层次”改为“几种类型”,同理正文中“层次x”改为“类型x”[/quote]
嗯,这样也好,软一些。主要是抛砖引玉,请各位大佬讨论一下好的竞赛操作员的操作习惯和表现。
离线bg1vf
发帖
125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0-12-01
好马配好鞍,更需要好的骑手去驾驭。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0-12-01
话题二,滤波器带宽多宽才算宽?
滤波器是电台最重要的选件之一,有人在滤波器上的花费价格不菲,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换人的时候,操作员调整的第一个旋钮基本上就是滤波器的带宽。多宽的带宽才是合适的?到底要买几个滤波器?在b1z,有人上来就寻找关闭滤波器的按钮,有的人,却到处寻找如何开启窄带滤波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从滤波器的原理和作用开始谈起。简单地说,滤波器是一个频域特性的处理器,它可以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不同的处理。如对于需要的带内信号取出来,不在带内的信号滤除掉,对于带内信号存在的某些有规律的干扰信号(如单音干扰)也可以滤除。我们从高频滤波器以及中/低频滤波器来进行探讨。高频滤波器我们通常也指roofing filter,在现代的一些中高级收发信机里有配备,而在较早的收发信机中,有的也可以作为摩机的选件来进行加装(如inrad提供了一些机型的方案)。roofing filte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机器的动态范围,通俗一点说,就是在强信号如林的环境中,能够听到强信号附近的弱信号。这个能力在比赛中透过强台通联到想要的系数非常有用,如在北美开通时,北美的信号非常强,而加勒比地区的信号相对弱一些,如何穿透频率临近的强大的北美信号,通联到微弱的加勒比地区,就要看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了,如果形象点比喻,就是在一个震耳欲聋的火车轰鸣声中,你能够听到铁轨旁边一只蜜蜂震动翅膀的声音。你可以通过阻塞动态范围和三阶互调失真来评价你的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指标。
测量阻塞动态范围时,输入两个信号,一个微弱信号,是有用信号,另外一个是相距几个千赫的强干扰信号。有用信号的强度不变,逐步增强干扰信号,直到有用信号听起来在减弱,这个点就是接收机开始被阻塞。在实际的通联中,你可以听到旁边有象泵一样的声音,有时侯,你全神贯注倾听的信号会突然消失。而互调失真则更加有趣一些,互调失真经常被简称为imd,两个强度相等的信号相隔2-5千赫,输入到收信机中,逐步增强这两个信号,直到接收机的前极出现非线性,而引起其他的干扰信号。例如,如果两个强信号在14.018兆赫和14.020兆赫(相隔2千赫),接收机在14.016兆赫(相隔最近的强信号2千赫)收听。逐步增加信号的强度,直到在14.016兆赫听到那两个强信号的交调信号。当有互调失真时,你可以听到频率上有噼噼啪啪的声音,虽然这个频率没有真正的信号。
这个滤波器在操作的时候一般不用调整,机器在你选择模式的时候会为你自动选择。一些上变频架构的机器,如ft-2000,要将roofing filter做到很窄不太容易,成本也很高,这些机器的roofing filter一般都在3khz到15khz之间,而k3采用下变频架构,在频率低的情况下,使得做出窄带的roofing filter成为可能,造就了k3的高动态性能,这也是k3的设计者引以为傲的地方。
高频滤波器基本上是由机器的性能决定了,比赛过程中很少进行调整,而中频、音频滤波器则是竞赛过程中经常调整的对象,甚至在一次通联中都要进行调整。说到音频滤波器,就不得不说一下人耳的构造和频率、音色响应:
耳朵分为3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我们平常就可以可到的耳朵(即耳郭),以及到鼓膜之间的部分(即外耳道).
中耳是在颞骨岩壁内.包括鼓室,乳突窦,乳突小房.鼓室内有听小骨,有3块骨头构成.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三骨以滑膜关节相连成链,由韧带连于鼓室壁。听小骨链的外侧端(锤骨柄)附着于鼓膜,内侧端(镫骨底)附着于内耳的前庭窗。听小骨把声波所引起的鼓膜震动传入内耳。
内耳主要由迷路构成.包括膜迷路和骨迷路.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有依骨迷路分布的膜管和膜囊,名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被,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又可分为前庭、三个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四个部分。 膜迷路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固定于骨迷路内,二者的间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各部相互沟通。骨传导骨传导是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神经冲动,传导到脑干的听中枢,形成听觉。
可以看到,声音信号要经过气体、膜、液体和固体状的结构才能传到听中枢,这些结构及频率响应曲线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成了伟大的音乐家,而有的人却五音不全。但是,即使五音不全的人,他的耳朵的频响曲线也是有一定特点的,如他对某个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成不了伟大的音乐家,但有可能成为某个特殊情况下(如间谍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比赛的过程中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滤波器带宽、频偏,以及dsp的参数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耳朵特性的参数,就能使自己最舒服、并且能够听到所需要的信号,但是这个设置,对于另外的操作员来讲,往往不可接受。有的人在比赛中喜欢较宽的带宽,在接收的时候甚至可以听到临近的电台的信号,这些人的收听功力一般都还可以,而且自认为功力还可以的他们会觉得如果使用窄带滤波器,会漏掉一些频率不太准确的爱好者的回答,但是,选择比较宽的带宽是,需要音准很准的判断,来回答的电台是回答你,还是回答你附近的电台?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就会产生一种你把不是呼叫你的电台记入log的现象,这种现象被木兰围场的群主ba7io冠以一个专业名字 -- 诈糊,在比赛中诈糊将引起扣分。相对立的一面,使用带宽较窄的滤波器可以滤除不想听的信号,减少诈糊现象,但使用带宽较窄的滤波器会有几大问题:一、窄带滤波器对于频率很准的应答台比较有效,但是在竞赛中,快速调整频率时,对方可能不会和你完全频率一致,如果差别稍大一点,你有可能会听不到他们回答你。二,对于老式的象俄罗斯或东欧的鸟叫式电子管电台,由于他们频率不稳,一个呼号还没发完便落入到你的带宽以外,你永远也抄收不到他的完整呼号,三,带宽非常窄的滤波器或多或少都有点振铃现象,就像信号打到铁桶壁上反射回来,使信号混浊而无法接收,特别是对于低波段的非常轻微的信号,使用400hz以下,如250hz滤波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另外,耳朵有时候是有疲劳的,对于160米的信号,如果抄收很多遍不能抄下来,你不妨在听的过程中改变带宽low cut/high cut以及notch的频率,有时候notch挖掉频谱剩下的信号正好符合你耳朵特性的甜点,你在调整的过程中非常舒适的如愿以偿,得到你想要的系数。在你争抢字头的时候,而且对方的信号非常强,你可以开足窄带,发送自己的呼号,舒服的等待点名,而对方信号很弱,或者你在呼叫时,如果可能,滤波器还是稍微宽一些,这样不会漏掉微弱的信号以及不小心、频漂爱好者的信号。在低波段,你需要更多的技巧,随时调整滤波器。
有人问,你说了这么多,我到底要买多少滤波器呢?说实话,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您在比赛中用多大的滤波器,是如何使用的呢?希望大家来说说...

未完待续...
离线老干部
发帖
7646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0-12-01
太有意思的话题了,所谓站高望远,很重这个气势!另外不知到1rb老师是否比较过两种变频设计的接收电路设计,在抵御镜象和其它假象干扰的能力?感觉k2在这类地方表现不是很理想。
离线BG1TPD
发帖
2655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12-01
每次比赛后都期待rb大大的讲解,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谢谢你。
不过感觉学电子出身的范大怎么像是学医的呢?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0-12-01
[quote=老干部]太有意思的话题了,所谓站高望远,很重这个气势!另外不知到1rb老师是否比较过两种变频设计的接收电路设计,在抵御镜象和其它假象干扰的能力?感觉k2在这类地方表现不是很理想。[/quote]
这个据说ba4rf有研究,请陈政委说说吧...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0-12-02
'
每次比赛后都期待rb大大的讲解,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谢谢你。
不过感觉学电子出身的范大怎么像是学医的呢?
'
我父母都是学医的,从小家里医书无数。
离线BD1WC
发帖
249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0-12-02
个人观点:
自己在历次操作经历的失误
1、对不同的发射机、功放设备没有提前熟知,操作时影响。
2、对现状的天馈系统没有概念。
3、对附件如耳机、电脑的统一调试不到位,如本人头大耳机小,夹得真疼啊。
4、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没关注全套系统的状态,如天线驻波,功放等。
5、对操作的水平要求,时刻练习学习。

其他的还没想起.................
离线ba6qy
发帖
766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0-12-02
过瘾!总结才是最有意思的最能学到东西的! 后面的生理卫生课程学习了啦
离线迷思
发帖
2388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0-12-02
最喜欢看比赛完几位老大的总结贴,真是有营养啊!
离线BG6JIN
发帖
73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0-12-02
最后的成绩已经证明了老师们付出的努力来之不易。
离线BA4RF
发帖
4101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0-12-02
[quote=老干部]太有意思的话题了,所谓站高望远,很重这个气势!另外不知到1rb老师是否比较过两种变频设计的接收电路设计,在抵御镜象和其它假象干扰的能力?感觉k2在这类地方表现不是很理想。[/quote]
只有在天子脚下混的才能写出这么牛x的文章来!
离线BA1RB
发帖
4208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0-12-03
'
只有在天子脚下混的才能写出这么牛x的文章来!
'
你也是在天子脚下哦,而且是更早一点的。老干部功底很深,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
另外想起武侠书里的有一门叫做传音入密的武功。估计就是练习耳朵和声带的滤波器中心频率,带宽等参数,首先要练习的是让声带发声具有八木天线的尖锐指向特性,发声的频谱在正常人的带外,或者是带内,但压缩成比较窄的带宽,正常人听不出来。耳朵的练习主要集中在让外耳、中耳、内耳具有非常高的动态,包括阻塞动态和三阶互调动态,另外,还能调整频偏、解压缩、使得别人的带外信号能够到in band。其实分析清楚了原理,传音入密也不是很难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