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358阅读
  • 4回复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儿时的无线电爱好经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net2000
 
发帖
45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3-10-17
费曼,一位诺贝奖获得者,与爱因期坦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参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在原子物理方面获得过诺贝尔奖。这里是他的自传的一部分,讲的是他小时候对无线电的爱好。

我经常在慈善园游会上买一些收音机。我没有多少钱,
好在它们也不贵;这通常都是人家捐出来的破旧收音机,
我买来之后,就设法把它们修好:而收音机的损坏原因也
往往很简单,像电线没接好、某个线圈损毁了或没有绕牢
等,因此有些一修就灵。有一个晚上,我在其中一部修好
的收音机上,居然收到远在德州瓦哥市(waco)的waco电
台播音。那一刻,真是有说不出的兴奋!
  同样的,利用这台电子管收音机,我可以在实验室内
收听到商纳塔迪市(schenectady)wgn电台的广播。那时
候,我们这帮孩子——包括我的妹妹、两个堂兄弟,以及
邻居小孩等——常常围绕在我们家楼下的收音机旁,收听
纽约一个电台的“以罗罪案俱乐部”广播节目(很明显,
节目的赞助厂商是“以罗果子盐”),这是我们生活中的
头等大事!而我发现,我可以在纽约台播出这个节目之前
一个小时,躲在实验室里从 wgn频道上听到同样的节目!
因此,我可以预先知道剧情发展,然后当我们聚在楼下的
收音机旁,一起听“以罗罪案俱乐部”时,我会说:“你
们有没有注意到,某某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我猜他等一
下就会赶来解围。”
  果然才过两秒钟,他就来了!大家为此兴奋得不得了。
之后,我又猜中了其他一些剧情细节。这时他们才开始怀
疑其中一定有什么蹊跷,我只好从实招供,说一小时之前
便在楼上全听过了。
  你当然猜到结果如何:他们再也没耐心等到惯常的广
播时间了;他们迫不及待,全都挤在我那实验室内,靠那
叽嘎乱叫的小收音机收听wgn的“以罗罪案俱乐部”。

费曼广播电台

  那时候我们住着一幢很大的木头房子,是祖父留下来
给我们的。我在屋子周围装上电线,每个房间内也装了插
座,那样一来,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放在楼上实验室内
的收音机。我还有一只扬声器——但不是完整的,它缺了
牛角式的喇叭部分。
  有一天,我把耳机接到扬声器上,观察到一些新现象:
当我用手指碰扬声器时,从耳机可以听见碰触的声音;用
手抓它,在耳机里也听得见。因此,我发现扬声器可以当
作麦克风使用,甚至连电池也不需要。那时候,刚巧学校
讲堂上讲到贝尔(a1exander graham bell)的故事, 我
就表演扬声器接上耳机的功能;当时我并不知道,但现在
回想,那就是贝尔最初使用的那种电话了。
  有了这只麦克风,再加上我从旧收音机上拆下来的扩
音器,我可以从楼上到楼下,从楼下到楼上,双向播音。
那时候,比我小 9岁的妹妹琼安才两三岁大,而她很喜欢
收音机上一个唐叔叔播音的节目。节目中会唱一些像“好
孩子”之类的儿歌,有时又会朗读某些小孩父母寄来的卡
片,例如:“这个星期六,是住在弗莱布希路的玛丽的生
日。”
  有一回,我和表弟弗朗西斯叫琼安坐下,告诉她有个
非听不可的特别节目。然后我们飞奔到楼上,开始广播:
“我是唐叔叔。我们听说,住在新百老汇大街上的琼安是
个很好很乖的小女孩;她的生日快到了——不是今日,而
是某月某日。她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唱了一首歌,
接着“奏”了些音乐:“嘀嘟哩嘀,嘟嘟落嘟……”演完
了唐叔叔的全套节目后,跑到楼下问琼安:“怎么样?喜
欢这节目吗?”
  “节目很好,”她说,“可是你们的音乐为什么也是
唱的呢?”

小小修理工

  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先生,你就是理查德·费
曼吗?”
  “是。”
  “我们这里是一家旅馆。我们的收音机坏了,听说你
可以帮得上忙。”
  “但我只是个小孩子,”我说,“我不明白怎样……”
  “对,我们知道,但我们还是希望你能跑一趟。”
  事实上,那家旅馆是我姨妈开的,不过事前我并不知
道。一直到了今天,他们还津津乐道,说那一天我跑到旅
馆时,裤子后头口袋里塞了一把大螺丝起子;不过,那时
候我个子很小,任何螺丝起子在我口袋里看起来都显得特
别大。
  我跑去看那台收音机,试着把它修好。说实在,我对
它不太了解,不过旅馆里有一名杂工,记不清是他还是我,
发现控制音量的可变电阻器上的旋钮松掉了,使得可变电
阻器的转轴没法转动。他跑去把什么锉了几下,把旋钮固
定,就把收音机修好了。
  我被请去修理的下一台收音机,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原因却很简单:它的插头没有插。而随着修理任务愈趋复
杂,我的手艺也愈来愈高超,花招也更多了。我在纽约买
了个毫安培表,经过计算后,替它接上不同长度的细铜线,
把毫安培表改装成伏特表。它并不怎么准确,但至少我能
够量出线路上各接点间的大约电压值,从而晓得问题出在
哪里。
  其实他们之所以会请我去修理收音机,主要是因为碰
上经济大衰退,大家都穷得要命,没有余钱花在修理收音
机上。当他们听说有这么一个小孩能修收音机,收费又便
宜,当然是趋之若骛。结果我经常要做些奇奇怪怪的工作,
像爬上屋顶校正天线等;工作愈来愈困难,但我学的也愈
来愈多了。我曾接过一件工作,是要将使用直流电的收音
机改装为用交流电的,其中最困难的是不让它发出“嗡嗡”
的声音,而我用的方法不大对。回想起来,那次我不应该
接下那件工作的,不过那时我有点不知轻重。

我在想!我在想!

  另外一次也很有意思。当时我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印
刷厂老板的朋友听说我在替人修收音机,便派人来印刷厂
找我。这个人看来很穷,他的车子破烂不堪,简直是一堆
废铁,而他们的屋子也坐落在城中最贫穷的地区。半路上
我问:“你们的收音机出了什么毛病?”
  他说:“每次我扭开开关时,它都会发出一些声音。
虽然过一阵子声音就停止,一切正常,可是我不喜欢刚开
始时的声响。”
  我跟自己说:“算了吧!如果你没钱,就活该忍受一
点点声音!”
  一路上他不停地说:“你懂收音机吗?你怎么可能会
弄收音机?你只是个小孩子罢了!”他就这样不停嘴地损
我,而我脑袋中一直在想:“他出了什么毛病了?只不过
是一点点声音罢咧!”
  可是,等我们到他家,把收音机打开时,我真的吓了
一跳。一点点声音?天哪!难怪这个可怜的穷光蛋也受不
了!这部收音机先是大吼大叫,不停颤动,“轰——蹦蹦
蹦”地吵翻天,然后,安静下来,运作正常。我想:“怎
么可能发生这种事?”
  我开始来回踱步,不停地想、想、想,终于领悟到可
能是收音机内各个真空管启动的次序颠倒错乱掉了——换
句话说,它的扩音部分不依规矩地暖身完毕,真空管也都
待命工作,但这时收音机却还没有给它任何讯号;又或者
由于其他线路讯号回输,甚至收音机的前段线路——我说
的是跟射频(rf, radio frequency)有关的部分——出
了问题,才会发出这许多声响。而最后当射频线路全热起
来,真空管电压已调适好,一切便回复正常。
  那家伙不耐烦了,对我说:“你在干什么呀?我请你
来修理收音机,但你只在这里走来走去!”我说:“我在
想!我在想!”然后决定:“好!把所有真空管拔下来,
依相反的顺序放回去。”事实上,在那个时期的收音机内,
不同部分的线路上往往还是用同一型号的真空管,印象中
是编号212或212a的那一种。 总之我将真空管的次序颠倒
过来,再把收音机打开。它果然静得像只绵羊一样,线路
乖乖地热起来,然后开始广播节目,很完美,没有任何杂
音。
  如果有人曾经这样瞧不起你,但你立刻展现实力,通
常他们的态度会来个180度的转变, 有点补偿的意味。这
位仁兄便是如此。后来,他还介绍我接其他工作,不断告
诉其他人我是多伟大的天才,说:“他单靠想便把收音机
修好了!”他从没想过,一个小孩子居然有能耐静下来想,
然后就想出将收音机修好的方法。

死不服输

  那年头的收音机比较好对付,因为只要你把它拆开来
之后(最大困难反而是确认该动哪一颗螺丝钉),便可看
出来这是电阻,那是个电容器等等,它们甚至都贴上标签。
假如你看到电容器上的蜡已开始滴出来,那么它一定是太
热,大概已烧坏了;同样,如果某个电阻上有焦碳出现,
它也一定出了问题;又或者,如果你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你可以用伏特表测量线路上的接点,看看是否都有电压。
基本上那些收音机结构都很简单,线路并不复杂。真空管
的栅电压通常都是1.5或2伏特,而屏极电压都是100到200
伏特不等,因此对我来说,要弄清楚那些收音机的线路,
看看哪里不对,把它们修好,并不算是多难的事。
  不过有些时候还真蛮费时间的。记得有一次我花了足
足一个下午,才找到罪魁祸首:一只看来毫无异状、实际
上却已烧断的电阻。那次请我修收音机的刚好是母亲的朋
友,因此我可以从容不迫地弄,没有人站在我背后说:“
你现在在干什么了?”相反的,他们会跑来问我:“想不
想喝点牛奶或吃块蛋糕?”不过,我后来之所以能修好那
台收音机,是因为我毅力十足。从小,只要一开始研究某
个谜题,我便停不下来,非要把它解开不可。如果当时我
母亲的朋友跟我说:“算了,这太费事了!”我一定大为
光火,因为我非要击败这台鬼收音机不可。反正这么多工
夫都花了,绝不能半途而废,我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找出
它的问题才能罢休!
离线BD6CZ
发帖
35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3-10-17
与我小的时候差不多,一样的牛脾气……
离线net2000
发帖
452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3-10-17
呵呵。
离线BG2XJK
发帖
724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3-10-17
现在的收音机可比他那时的难修理多啦
离线BG6QAM
发帖
1399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3-11-15
难度一样。
机器简单,工具更简单。
机器复杂,工具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