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806阅读
  • 51回复

已经落地在海上n 38.385 e 120.908我没办法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g6qbv
发帖
5835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1-05-07
好酷辛苦了,回来看到轨迹,非常的振奋。

愿意继续看到此类活动。

图上显示了路线和高度轨迹,中间一段没有高度,是因为超过了万米高空,gps模块输出受限!
离线BD6CL
发帖
123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1-05-07
酷哥一路风尘,辛苦了 。渴望尽快看到高空照片,,,,
离线CQforever
发帖
1731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1-05-07
支持。。。
离线老汉
发帖
4857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1-05-07
要是来内蒙古放飞就好了
离线bd4jp
发帖
2921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1-05-07
向好酷兄致敬!
离线bg2rld
发帖
61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1-05-07
[quote=老汉]要是来内蒙古放飞就好了[/quote]

同意,由这次可见,最好离海1000公里以上,咱们这纬度都是西风带,得跑到新疆去放。。
离线bg6ma
发帖
32081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1-05-07
gps也有不好用的时候,下次准备个电子罗盘和气压式高度计。
离线VBCODE
发帖
103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1-05-07
今天聚会错过了 比较郁闷
在线weed
发帖
8725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1-05-08
弱弱地問一下,玩這個需要什麽設備?
离线BG2VO
发帖
5764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5-08
严重关注。
是否可以搞些慢放气的功能,以便不让气球飘的太高、走的太远?
离线BG2VO
发帖
5764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05-08
真要是跑到大连来,我这里会尽力协助回收。我有越野车,有2m的手持八木,也有手持频谱。不过,大连山多,军事禁区多,被人捡到不归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05-08
现在距离太远,用的是gsm定位,因为海岛上基站很少所以定位很粗略。

只要能有办法到海岛附近,肯定能回收,我技术上有这个储备。

到,目前,吊舱对短信指令仍然有反应,还活着呢。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05-08
'
早晨9:00 到了西炮台山顶上,拉杆天线接收144.640mhz,fm,开始信号很强,后来减弱,有一段时间只能用cw方式接收,再后来稍微增强 ( ‘强弱’是以是否能够打开静噪估计)。
下面视频中10:32开始接收(手表的时间比bjt快5分钟),拉杆天线,c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zgepio7a2g/
下面视频中10:44开始接收(手表的时间比bjt快5分钟),拉杆天线,fm。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udsek2aarg/
以上仅供参考。
11:10下山,去超市买鸡蛋买酱油了.....
'

你手台很有个性。啥型号
离线BD4NU
发帖
5699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5-08
'
你手台很有个性。啥型号
'

回好酷:icom r20接收机。
离线bi7nv
发帖
3334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5-08
'
现在距离太远,用的是gsm定位,因为海岛上基站很少所以定位很粗略。
只要能有办法到海岛附近,肯定能回收,我技术上有这个储备。
到,目前,吊舱对短信指令仍然有反应,还活着呢。
'
活着就好
离线BD1LI
发帖
92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5-08
 
  首先表示非常支持hocool大胆的科学考察行动,必将传诵在ham间成为佳话。
 
  在技术方面个人感想如下:
 
  1、感觉拉动比偏低,探空设备升至一万米高度时已经接近引力平衡,可是这时仍然没有脱离气象层面,以时速100多公里/小时急速向东漂浮,如果拉力比再加大些(这个量一定要有记录)探测设备将升高超过这个层面,进入无风高空。
 
  2、传感器太少,感觉要有包括温度、压强等传感器会更好、更有意思了,目前国家、国际正在大力宣传碳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再能加入三大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检测记录,会更有科学考察的意义。
 
  3、升空设备臃肿,份量太重,这也是探空设备没有继续升高的原因,建议下一次一定要减低重量,加大拉力比,争取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升到超过一万米高空的无风层。
 
  4、设备集成的较多,造价偏高,感觉丢失可惜,建议全部设备为diy自制,减低成本,除了数据存储卡以外其他都为一次性使用,发动ham喜欢这一项目的捐赠。
 
  有时间再交流,先到着儿。
 
  
离线BG6JJI
发帖
4942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05-08
 2、传感器太少,感觉要有包括温度、压强等传感器会更好、更有意思了,目前国家、国际正在大力宣传碳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再能加入三大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检测记录,会更有科学考察的意义。
 4、设备集成的较多,造价偏高,感觉丢失可惜,建议全部设备为diy自制,减低成本,除了数据存储卡以外其他都为一次性使用,发动ham喜欢这一项目的捐赠。


用一个单片机接很多传感器,控制整个系统运行,然后备用一个控制系统,一旦确定另外一个主控不运行,备用板马上启动.....呵呵,好复杂一个系统,如果能整合控制系统的话,那重量应该可以降下来,因为有好多东西都集成了,说不定电台也能diy一个发射板放进去,就不用放手台了,这样重量肯定能下来。
离线bg6qbv
发帖
5835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05-08
从这次的数据来看,我也补充一下,
1. gps模块根据需要选择,旧模块仅支持10000米海拔,超过后就输出一个无法识别数据。
  下次就有经验了,目前用的sirf 3 gps模块手册号称18000米极限。如果不行,可以订购高海拔gps。
2. 增加其它传感器参数,例如温度,气压等。
3. 增加可遥控功能,必要时进行无线电遥控。(遥控气球动作、遥控开关有关设备,遥控数据传输等等。)
4. 建立更广泛的aprs igate进行跟踪。(这次如果不是落海里,估计ham寻回的可能性很大)
5. 修正在d710等设备上的显示和存储。(上次版本太老,不直接支持)
6. 压缩aprs数据,使发射时间缩短,节省电力。
7. 有必要增加夜间led警示指示。
......

以上想法仅供参考,请大家继续补充。
离线BG6JJI
发帖
4942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05-08
最好能和地面站互传信息,如果不受控状态下,设备启用备用方案,比如进入被搜救模式
离线hocool
发帖
20749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1-05-08
'
 
  首先表示非常支持hocool大胆的科学考察行动,必将传诵在ham间成为佳话。
 
  在技术方面个人感想如下:
 
  1、感觉拉动比偏低,探空设备升至一万米高度时已经接近引力平衡,可是这时仍然没有脱离气象层面,以时速100多公里/小时急速向东漂浮,如果拉力比再加大些(这个量一定要有记录)探测设备将升高超过这个层面,进入无风高空。
 
  2、传感器太少,感觉要有包括温度、压强等传感器会更好、更有意思了,目前国家、国际正在大力宣传碳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再能加入三大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检测记录,会更有科学考察的意义。
 
  3、升空设备臃肿,份量太重,这也是探空设备没有继续升高的原因,建议下一次一定要减低重量,加大拉力比,争取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升到超过一万米高空的无风层。
 
  4、设备集成的较多,造价偏高,感觉丢失可惜,建议全部设备为diy自制,减低成本,除了数据存储卡以外其他都为一次性使用,发动ham喜欢这一项目的捐赠。
 
  有时间再交流,先到着儿。
 
  
'
建议很好。全盘接收。

这个一号主要设备都是别人赞助的,有用的就不错了。二号应该仔细考虑性能吧。一号主要解决中国蛤蟆有没有的问题。

二号的结构,还没有考虑呢。等看看没人抓我,定定神再想下一步。同时也要收集下“大家的智慧”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