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媒体报道:4月7日凌晨5时36分,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目前,广电总局正紧急筹备治丧委员会。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出生于1929年9月。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
周老还是我国恢复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推动者之一,呼号ba1cy,著有《火腿教程》。
看完这一则消息,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2000年曾经与周海婴老前辈的那次会面来……
2000年8月16日,经过4天激烈角逐的全国青少年业余电台锦标赛终于降下了帷幕。当天下午4时,将在北京市东北郊外的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举行闭幕式。为了庆祝比赛的圆满结束以及全国各地青少年的优异成绩,竞赛组织者在闭幕式上还安排了北京的一些ham老前辈与会同大家见面。我作为这次比赛的一名工作人员,事先知道了这一信息,早早就来到会场外迎候这些老前辈。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无线电运动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领导机关,有著名的中国第一家集体业余电台by1pk,还有一批久仰大名的我国无线电运动泰斗。虽然,有不少ham老前辈在空中常闻其声,但却从未谋面。作为一个地方来的ham,如能有机会与他们相见一面,也是今世有缘。
较早来到的是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老领导汪勋老师,我与他在这次比赛的开幕式上已经认识了。汪老平易近人,又是我的同乡人,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辈。汪老参加革命时,我尚未出生。然而,在他面前,我一点也不感到拘束。他告诉我,他的老家就在苏州观前街东的南显子巷。他关心着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也关心着我们这些无线电运动的后来人。所以,我们很快就成为一对忘年交。他带来了一张by1pk的qsl卡片送给我,这张卡片上有汪勋、周海婴、童晓勇等三位老前辈的合影,背面还印着三位老前辈个人电台的呼号。汪老在他的呼号边上郑重地亲笔签上了他的大名。我十分高兴,连连道谢。不一会儿,在北京的其他ham老前辈陆续进入会场。汪老提醒我说:“今天这张卡片上的周海婴老师和童晓勇老师都要来,你可以在这张卡片上请他们签名留念,机会难得!”对啊,我拍拍自己的脑袋,我怎么没想到呢?!我从心底里感激汪老这位可敬的长者。
我就拿着这张卡片,看着上面的三人合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其他两位老师。
不一会儿,我马上从人群中搜索到一位戴着眼镜、十分清秀、具有学者风度的老师,他正在与一位工作人员交谈。我拿着卡片向其他工作人员打听到,他就是童晓勇老师。我知道“童晓勇”老师的大名,是从他与陈方老师合编的《业余无线电通信》这本书开始的。后来,在每星期二上午由他在by1pk主控的全国业余电台网络通信中,常常听到他那清脆响亮又带有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而童老师本人却从来没有见过。如今,童老师就在面前,这一刻来得是那么突然、陌生,却又是那么亲切、自然。我走上前去自报家门,童老师一听,热情地说:“噢,苏州的by4sz,我们经常联络的,应该是老朋友了。”随后,他就提起笔来,在那张卡片上听到呼号边上认真地签上自己姓名和呼号:童晓勇ba1aa。
告别童老师,我在会议桌的一边找到了周海婴老师,他正被一群要求签名的与会者包围着,我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着。周海婴老前辈对我们苏州情有独钟。八十年代,苏州昆山的锦溪中心小学一批学生在无线电爱好者王乐平老师带领下,开始涉足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周老得知这个情况后,先是在北京发动部分ham老前辈一起捐款买了一台无线电收讯机,送给两千里之外的水乡少年,指导他们参与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收听比赛。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协调,在这个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座小学生“红领巾”业余电台(by4sjx),成为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一个亮点。这个学校的无线电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测向比赛中夺魁获奖,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其中已经出了两个博士生!。在回忆往事时,王老师深情地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里都蕴含着周海婴等老前辈的心血……
终于轮到我了,我拿着这一张卡片,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周老一听二话没说,先是看了看卡片,然后稍微想了一想,欣然提笔在我的那张卡片上写道:“俞解民先生,ba4st 2000 / 8 / 16 eye ball ”,之后就在卡片上他的呼号边上隆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海婴”。
那天,在这样一个场合里,能得到这样一张卡片,又同时得到这张卡片上的三位老前辈签名的,恐怕没有第二人,因此,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qsl卡片。
手捧着这一张珍贵的卡片,我想起了青少年时代指导我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老师教练;想起了多少年来为我国业余无线电通信事业做出不懈努力的许许多多han老前辈;想起了为了普及无线电科技知识而默默奉献的无数老师交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执着的热心人,有了这样一批甘当铺路石的无名英雄,我国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事业才得以一往无前,蓬勃发展。这一次见面会虽然短促,但是,令人终身难忘。
我国ham老前辈的敬业精神将永存,并且代代相传。
谨此悼念尊敬的周海婴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