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念作“mù xu” (白字:木 续),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摘自百度百科) 真正的重点是,兔子爱吃苜蓿。
在此帖中晒出的“呼号与兔子”的合影即可在购买时获赠神秘礼品,数量不限。注:不认合成的照片,呼号手写、打印都可以(没呼号的朋友写论坛ID)。
++++++++++++进入正题+++++++++++++++++++++========================================技术指标:阻抗:50Ω频率范围:DC~146MHZ最大发射功率:150W(暂定)自动切换模式阈值: <0.5W(暂定)RX至TX切换时间: ≤4msTX至RX恢复时间: 100ms~500ms可调(暂定)插入损耗: <0.5dB(暂定)接收隔离度:>47dB(@144MHz) ,>97dB (@7MHz)供电电压: 13.8V======================================== 点击可查看大图
1、外观图(苜蓿-C)2、隔离度曲线 (发射状态下,RX端相对ANT端的衰减量)
3、插入损耗曲线 4、收发转换时序
收发转换部分已经调试完毕,上周末ARRL 10Meter 比赛中经过BI7OEZ大大实际测试效果良好(IC-7200+RABBIT SDR+乌龟),RABBIT SDR无过载闪灯,电台无驻波跳变。
需要提一下的是,一般电台在发射时
射频输出相对
TX GND口下拉输出(推测应为开漏输出)有个
10ms的延迟;而
IC-7200在这个地方刚好有点与众不同,经W7RY实测(传送门
http://www.w0qe.com/amplifier_timing.html ),其延时
仅为3.6ms,大多数常见的功率继电器都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可靠(抖动稳定后)吸合,如果外部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与此相差较大,容易产生的现象就是发射瞬间相当于电台射频输出开路,驻波会猛跳一下,存在隐患。
这个切换时间如果太长的话,还可能造成发报漏掉第一个点,JHxxx就变成OHxxx了…… 如上所述,“苜蓿”收发转换器原型机通过了此机型的测试。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苜蓿”的发射切换时间是同类外置继电器型收发转换器中最快的,例如漂亮的意大利产ELAD ASW-1盒子实测为10ms(其手册标称<20ms);实测隔离度指标也会比ELAD盒子高8dB(@144MHz),短波段相差更多。
在此特别感谢BG3ITB同学提供ELAD切换器样品。 音频移相部分(即Codephaser),某天脑抽在mouser.cn上买的运放芯片,结果是从USA发货

在上海海关就待了一周时间,周末才到手,这两天晚上还在测试。
有些朋友可能对这部分的作用不怎么理解,用一句话简单的说——收听CW时单声道变立体声,比赛中CW堆叠时辅助收听用。
为啥要把CW变立体声呢? 请看下图:
“ 输入莫尔斯信号后,在头脑中按照音程大小从右往左,如同全景一样排列,在空间中有它自己的特殊定位。如果莫尔斯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就在头脑空间中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往复移动。
假设现在2个电台混杂在一起相互干扰,当它们进入上述立体声收听CW的系统后,就会按照各自的频率分别锁定在头脑空间的两个点上,人的耳朵具有这样的特性,即能够分辨从两个不同的点发出的声音,根据这个特性,能够辨认混在在一起的两个信号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节选自《无线电电子电路制作》[日]大久保·忠
=======================
不可否认我是受了书中上述章节的诱惑才毅然决定在“苜蓿”中加入此功能;但这种方法辅助收听CW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实际验证,
哪位老师实际使用过类似的功能请给个意见!
“苜蓿”中此部分电路参考了德国HAM DJ5IL的相关设计,使用运放构成的有源滤波器,并非上述书本中的简易无源LC移相,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2分配器部分 “苜蓿”收发转换器将在正式中加入内置的1分2分配器(
计划以选件形式提供)。此部分的作用是,在RX状态下将接收到的信号一分为二,一部分送往接收机(如RABBIT SDR),另一部分送往电台的
接收天线接口(不可发射)。
增加此选件可以实现:
1)SDR接收机仅用作频谱显示或skimmer,通联收发都通过传统电台;
2)无副接收通道的中低档电台+独立接收机(RABBIT SDR、IC-R71E等)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实现主叫CQ间隙搜索系数电台。
带功分选件的典型连接示意图如下(点击图片可放大):
这种连接方式下,可以照常使用原先的传统电台进行收发,SDR接收机进行其他工作(SKIMMER、频谱显示、搜索系数……)。
待续~
[ 此帖被BG5TOX在2016-07-01 15: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