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4349阅读
  • 117回复

我眼中的中国业余无线电竞赛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20-09-25
十三 2000年新千年的到来


进入新千年,业余电台活动也进一步活跃,CRSA的会员从1994年的2000多人线性增长到新千年的11000多人,其中开台获得电台执照的有158个一级台,614个二级台和405个三级台,另有220个集体台。九十年代间协会举办了很多有利于促进业余无线电发展的活动。新千年的一个重要活动是筹备并在南京举办了第十届国际业余测向锦标赛,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2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虽然业余测向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讲和业余电台是两个领域,但这里面的不少HAM是有交集的,甚至有参加过WRTC的高手,所以竞赛举办期间也促进了业余无线电台的交流。


有意思的是CRSA的锦标赛参赛者,都没有向CQWW官方提交成绩
可见当时大多数参赛者还没养成向官方递交成绩的习惯
而成绩好的集体和个人台也没有参加这次CRSA的比赛


2000年国际比赛热点是在斯洛文尼亚举办的WRTC2000,这是第一次WRTC离开美国转到欧洲,以我国当时的竞赛水平还不足以竞争到参赛名额,1996年那届中国队也是非正式参赛队。虽然整体水平和国际主流有差距,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逐步发展,从1999年开始,个人台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数已经明显增多,实际参赛人数至少是申报成绩的人数的2倍以上,由于无法获得具体数据,在本文里一般都没有统计进去。基于发展现状,CRSA于2000年宣布了一个全国业余电台竞标赛,此锦标赛和前些年有过的同名锦标赛是完全不同的,它借用CQWW的比赛规则,单独评判国内参赛者的名次,在10月的SSB比赛和11月的CW比赛中,以CQWW比赛成绩(自我申报)为基础选出集体台多人比赛和单人比赛的前几名优胜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比赛普及办法,显然是新一代ham建议下出现的新事物。

注:BT1BK=BY1PK,BY4RSA=B4R,B1A是国外OP在BY1PK
CQWW比赛的成绩反映出2002年以前是集体台参加多人单机组为主的二十年,SSB明显比CW占优
前半段是BY1PK的天下,保持了两个模式的记录。后半段是B4R的天下,BY4SZ前后半段都活跃但常是第二的位置。

2000年的传播是23周期的第一个峰值,CQWW SSB比赛当然不会次于去年,共9个上报成绩和前几年的参赛峰值持平,使用1*1竞赛呼号的团队却由前几年的四个减为两个,并且都是MS组(可能有漏的,比如B1Z宣布参赛,但没有看见官方成绩)。B4R(BA4RC、BA4RD 、BA4RE、BA4RF、BD4RR、BD5RV、BG4REK)是那些年的典型,2000年他们开始使用主叫+系数这种方式比赛,现在看来很基本的操作策略,在比赛知识比较贫乏的年代并不多见,他们最终以2600QSO/193万分的成绩实现了自我突破。B7K作为南方的后起之秀第三次在CQWW比赛中亮相,他们借用了BY7KF华南师大附中集体台的地方参赛,集体台原有的Cushcraft A3S三单元天线用于高波段,40m和80m波段是用12米升降杆临时架设的偶极天线,电台是FT1011(990)和920,由于一台水冷功放坏了,所以只用FL2100单功放,这种情况下运行主叫+系数的模式有点难,虽然没有看到操作员名单,但这无疑是BA7NQ,BA7JA、BA7IA、BA7JG等后来B7P团队成员的雏形,2500QSO/115万分的成绩对于一个起步不久的团队来讲还是很不错的,只因系数比较少,才在总分上被B4R拉开。北方的BY1DX是两名芬兰操作员参加的多人多机组,这已是连续第三年有BY的MM团队,在这个准芬兰OP的活动中心获得2300QSO/166万的成绩和多人多机组并不匹配,仅和2000年的多人单机成绩在一个级别。

BA4DW的CQWW SSB单人全波段有辅助申报成绩

2000年CQWW SSB上报成绩中另外的六个是个人台,其中全波段低功率组包括BD5RT林铮(经查资料,他实际上参加的是15米单波段,报错组了)和BD6AA方明,其他单波段低功率组全在10m,分别是BA4EG郑峰、BA4TA金冰峰、BD5HAG(BA5AG)翁恺,这样的分布说明了传播高峰是高波段的天下,10m波段更吸引人。低功率比赛几百个QSO的成绩一直是个人台的常态。只有BA4DW是当年的特例,他参加的全波段有辅助成绩是刚新增没多久的组别,规则中没有区分高低功率,他没有功放,但获得了1600多QSO和166万分的好成绩,并写下一个记录,从成绩构成来看,采用cluster辅助对系数的提高很有帮助,当然对于一个DX达人来讲,他对系数的敏感性也是很高的,使这个单人成绩挑战了当年的多人成绩。
BA4DW的天线是在高层上架设的T33JR小型八木、40/80米旋转DP和75米波段直立天线
使用TS50电台,所用的设备据说都是用IRC换来的,在当时个人台中有一定的优势


CW比赛参加人数总是比SSB少,即使到现在仍是这样,2000年CQWW CW中B4R仍然是MS组,BA4RC和BD5RV两位OP参赛,成绩几乎和一个月前的SSB一样,2600QSO/195万分,同样的成绩SSB是进步,而CW相比去年退步了。单人组中BA4DW继SSB后继续发力,在单人全波段有辅助(2010年前不分高低功率)项目中以1700QSO得到了185万分的好成绩,竟然接近于B4R的MS成绩,BA4DW低功率参赛并把这个记录保持了和长时间是不容易的。2000年CW的单人组中还有两个低功率组参赛者,BD4ED低功率10米单波段1500QSO/36万分的成绩也算是个很好的成绩,BA4TB则参加全波段低功率组用TS140,偶极天线做了272个QSO,相比当时他在DX上DXCC200的成绩,比赛想获得好成绩确实受条件限制。
BA4DW的CQWW CW单人全波段有辅助申报成绩

回到上半年的WPX SSB,有4个集体台参加了MS组,B4R、BY4AOH、BY4BZB、BY2JCY中的前三个都超过了1000QSO,BY4AOH奥林匹克俱乐部集体台的参赛OP是VR2SS、7K1OUO和BA4DW组成的混合队伍,他们以1500多QSO超过了B4R(BA4RD BA4RF BG4RUC BD5RV)的数量,但总分上却低于B4R。另外有两个个人台分别是BA4EG的低功率10m和BD6RD的低功率全波段,QSO数量在400左右。到了5月底WPX CW比赛只看见BA4EG和BD4ED两个上海个人台的官方成绩,其中BD4ED的1800多QSO/273万分的低功率全波段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他创造的这个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BY4BZB是中学集体台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十几年以后取消了高考加分仍一直坚持开展活动
[ 此帖被BA5CW在2020-11-02 17:42重新编辑 ]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20-09-25
十四 2001年单人比赛成绩发力

2000年前后的几年里IOTA活动如火如荼,我国的年轻爱好者(以前面提到的北京DX俱乐部和江苏DX俱乐部为主)在CRSA的鼓励下,远征了一个个新海岛,属于BY的17个IOTA编号,1997年时仅有海南岛和黄岩岛两个,之后几年内逐个被填补,到2001年9月的芙蓉岛远征后,我国大陆周边的所有海岛编号都被覆盖。其实远征、DX、比赛有很多相似之处,使更多年轻ham的设台和通联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9年的BI7Y西沙永兴岛远征


2001年的55节北京举办了一次HAM大会,这是2000年国庆节南京的HAM交流大会后又一次聚会,不少以前只在空中交流的“老朋友”们在现实中做了eyeball(眼球) QSO。CRSA在2001年成立了竞赛(BA4RF)、信标(BA7JA)、宣传(BA7AS)、数字(BA1FB)、空间(BA1DU)和中继(BA7JG)等专业工作组,引入非专职人员组织和推动ham活动,一方面减轻协会压力,另一方面更加贴近ham的实际需求。2001年CRSA第一次举办救灾通信演习成为一时热点,现在每年的”环亚2m“也是从2001年开始热闹的。2001年最重要的政策变化是体委继1988年和1993年后颁布了第三个”业余电台操作等级标准“,把操作等级分成了5级,把原来的UV三级调整为第4级的UV为主,第5级对应于原来的四级收听台,各级功率和频率范围都作了调整,对三级爱好者来讲,放宽了功率但限制了频率。
2000年南京业余无线电交流大会

比赛方面,CRSA的DX和竞赛工作组延续去年的办法,借CQWW平台举办“全国业余电台锦标赛”,但比赛时间只取24小时(CQWW官方是48小时)。在CQWW SSB比赛中官方申报成绩有8个,实际参赛的人数未知。获得多人单机第一名的还是B4R(BA4RC、BG4REK、BA4RD、BA4RX、BD5RV),他们保持了去年2600的QSO数量,但总分160万分却比去年低了30万分(申报成绩为222万分,扣分很多),合肥协会的BY6HF是另外一个参加多人单机项目的台,BA6AA方明及中科大学生BD6CR荣新华和BG6ABP李哲作为OP参加了他们的第一次比赛,用的是FT757电台和318jr+40米DP,低功率做了600QSO,条件属于单人比赛的级别,自然不能和B4R相比。



BY1SK其实经常参加比赛,但很少看见申报成绩,2001年也如此


2001年6台单人比赛中有很多亮点,BD5RT(林铮BA5WA,去年参加全波段低功率)在单波段15米创造了一个近1500QSO/33万分的大功率纪录(但低于BD4ED 1999年的低功率记录)。而同在福州的BD5RI(郑树BA5TT)用IC761、固定八木加5/8波长直立天线第一次参加单波段10米低功率就以1400QSO破记录。但”崇明岛主“BA4ED并没有给BD5RI留太多的机会,他在10米的同组比赛中以2000多QSO/55万分的成绩又写下一个惊人的记录,BA4ED绝对是那个时期的王者,即使是单波段的QSO数量都可以远超同时代BA4DW已经属于很强的全波段(低功率)。BA4RF没有参加B4R,自己在家用FT1000和GO2KW功放参加比赛,共做了1100QSO,但只报了600QSO的40m大功率单波段,也算是产生当时第一个40m的记录。在连云港BD4XA(杨祖华)参加的是高功率全波段,这应该是他继去年(没有上报成绩)后第二次参赛,他也是当时少数几个DXCC奖状的获得者之一,参加比赛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很多DX字头,这也是2000年代很多个人参加比赛的目的之一。和BD4XA差不多一样做了800QSO左右的是另一单人低功率20m的参赛YL(女ham),BD8HD(张燕),她和前面多次出现过的BA4EG在集体台的联络中认识,后来结为连理,一时成为ham界的佳话。顺便提一下没有上报成绩的BA7QT,当时他已经参加过好几次IOTA活动,不过CQWW比赛还是第一次,有台TS450加上一堆自制的各波段天线,其中15米波段是八木,24小时参赛成绩近500QSO,明显是针对CRSA全国锦标赛而去的,因为BA7QT廖建军是现在的比赛狂人”乡长“,恰好找到他当年的赛后心得,所以在这篇里留个印记。
BD4XA(BA4XA/BA4XYL夫妇)家的ED5DX八木天线

写完了热热闹闹的CQWW SSB,到CQWW CW时却是一片寂静,无论是集体台还是个人台,无一申报成绩,只能去看看上半年的WPX比赛了。2001年的WPX SSB官网上有三台个人成绩,其中BA4RF高功率10m单波段的1800多QSO/近300万分是一个亮眼的成绩,这个记录一直保持至今。BA4DW低低功率20m 330多个QSO对他来讲就是“打酱油”,BA4TB几乎一直参加WPX比赛,这次他带来的是历史上第一QRP成绩,20m单波段上做了128个QSO。没有申报成绩的台中我找到了B5Q,这个福州的1*1竞赛特设台是比较少见的,由BD5RI带队,使用FT1011(990)加一台1400W功放(据说后来放弃使用),三波段三单元八木完成1100多个QSO。
B5TX当年的40m相控阵,没想到我10几年后玩的4SQ是人家2001年玩剩的

在WPX CW中只有B5TX一个台申报成绩,这个1*2的竞赛台呼号是漳州爱好者申请用于比赛的特别呼号,漳州的业余无线电是很活跃的,BA5TX郑英俊是一个很早期的个人爱好者,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比较出名(有点类似于董大同、杨亚、蒙振雄等,都是我刚入门就听说的响当当的存在),BD5TAD张清海也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漳州HAM,他们的DIY能力非常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鼎鼎大名的AX94,这就是郑英俊、薛立人在1994年设计并风行了整个九十年代的发信机。但在比赛场上却很少看见他们,B5TX和当时以集体台背景进行多人比赛的团队不太一样,这是个“纯民间团体”,他们借用龙师附小的教学楼顶,邀请了BA5RX(薛立人)、BD5SAB、BD5WW(曹建军)、BD5WKY(后两者是用手键CW的主力操作员)等福建其他地区的ham一起参赛,除了电台和GO2KW功放外,比赛的很多器材都是DIY的,包括了BD5UYW(何毅伟)的28兆直立,自制的八木,甚至出现40米直立阵列。这次比赛最终成绩是1900QSO/270万分(应为多人单机,但误报为单人高功率全波段)。
找B5TX的资料时但意外发现一一张八十年代“黑台”干将的合影,BA4IN BA5TX BA4IA,都是我当时的偶像,九十年代时曾经拜见过其中山东的两位

[ 此帖被BA5CW在2020-09-25 18:04重新编辑 ]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20-09-25
十五 2002年互联网时代的业余无线电

从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到2002年已经走过了10年,这也是我国深化改革、进入市场经济并飞速发展的10年,个人业余电台活动搭上了这列快车,这也反映在个人短波电台的硬件器材配置的多样化上:从恢复个人台初期自制或改装收信机开始,到使用国产的硅两瓦、小八一、单边带10w、XDD2、915、925、950、BTW133等军机,中期发展到专业部门和渔业船只淘汰的、热心HAM组织渠道(包括协会的天路达公司等邮购平台)购买的FT180,FT707,FT747(80c),FT757,FT840,FT900,IC725,IC735,IC751,IC760,TRC80,TS140,TS430,TS440,TS450,TS570,JST145, JST245等林林种种,九十年代末期也有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到或新或旧的“顶级业余电台”,比如原来只有几个大集体台才有的TS930、940、950、850、FT920、990、1000系列、IC781、775、756系列也开始进入个人台的电台室,至于一些小巧的车载机,例如IC706,TS50,FT100等用于远征、家用兼顾的也不算少见。一部分ham开始用上八木天线,有进口的,有自制的,也有国内半仿制的,多波段单波段都不缺。个人台参加比赛和活动基本脱离对集体台的依赖,多人比赛除了以“官方”集体台设备为基础参赛外,纯个人设备组合起来参赛的团队开始出现。走得比较前面的个人也开始用上了功放,不过功放的最大功率大多不到千瓦(不会超出法规要求),常见的有FL2100、TL922、VL1000,IC1KL、2KL等,特别是BA1DU出品了一批叫GO2KW的国货也拥有一定保有量,至于爱动手的ham自己DIY的电子管、用工业射频放大器改制的功放等就更不一而足了。这些“现代化”器材进入个人电台后,无疑对比赛的热情和比赛成绩都有不小的帮助。
九十年代会刊上的器材信息


那些年电台器材的国际接轨速度相比DX竞赛操作能力的提高快多了,软实力跟上国际水平一直是个问题,这涉及到资讯的获得渠道,互联网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九十年代也是我国信息化的导入期,互联网是其中之一,接触互联网比较早的是中科院体系的单位,接下来是高校体系,我毕业后留在了高校工作,1995年才开始接触到互联网,一般人则更晚。在这之前,业余电台信息的获得大多通过无线电杂志,电子报,现代通讯杂志,CRSA会刊(CQ业余无线电家)等,早期另一个重要信息途径就是官方在14330khz由BY1PK主控的台网,有些地方协会做得比较好,和本地爱好者联系密切,比如江苏协会办的“小报”就很出名。时间到了1996、1997年这个节点上,拨号连接的BBS逐步开始流行,有一部分ham在资讯方面又走到了前列,在CFIDO上,不仅有很多后来IT界大咖:马化腾、求伯君、雷军等,也有一批业余无线电牛人,据说丁磊就是其中一个,后来他的网易社区里就有一个无线电版,之后又有了chinaham邮件列表。
互联网流行之前的拨号BBS系统

到了2001年的HELLOCQ(BA7NQ\BA7IB主导)才有了业余电台的互联网论坛,真正活跃起来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它成就了一批新一代的HAM,也让我这样的吃瓜群主有机会重回组织怀抱。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对业余无线电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回头看新千年后互联网聊天和联络工具对业余无线电的确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反过来也对业余无线电的宣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写到这里,我觉得需要添加一个“分页符”。
每个HAM都是一个大时代下的小个体,我自己也如此,经过了个人业余无线电十年的蓬勃发展后,于2002年回归了这个集体,原因就是互联网信息的红利,离开无线电活动的十年中,我的爱好主要是摄影,后来又成为一个“车友”,恰逢上一节谈到的CRSA新政策,门槛低的4级操作证很快在“车友、驴友”这个团体中变得时髦起来,ham数量暴增,这和互联网的渗透关系密切。通过BA4DT(九十年代初BY4AA的活跃分子之一)告知可以用原来集体台操作证换相应级别的个人操作证,“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但毕竟是一个有“基础”的爱好者,不甘于仅混迹“车腿”圈,所以买来一台FT817,既当手台玩UV,也可以重拾短波的“梦想”,并且在HELLOCQ等网页上“贪梦”汲取养分。
2002年我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可以在短波上发射的电台

2002年的我还不清楚比赛是什么,更不知道当时在芬兰举办了WRTC2002,和上次的斯洛文尼亚WRTC2000只差两年,而不是正常的4年,中国照例没有参赛队,2002年的重大比赛也是下一届选手积分的开始,不同于以往的是亚洲的四支队伍中,除日本外,中国也有一个铁定的参赛名额,但国内爱好者对此知之甚少。
上海静安区少科站BY4BJA集体台的初中生,下文中参赛的非本台OP

2002年CQWW SSB有7个官方成绩,多人多机一个,多人单机和单人各三个,多人多机是上海静安区少科站BY4BJA的BG4AOJ BG4AGY两个来自其他集体台的OP打了个200QSO的酱油。B4R在使用1*1呼号的第五个年头中准备大干一场,目标是破掉1991年BY1PK那个380多万分的多人单机记录,他们早意识到需要突破系数,但前几次的系数台发挥不好,为解决互相干扰等问题,把主叫台和系数台分开了两个地方(BY4RSA和BA4RC家里,500米以内?有没有违规?),硬件上也充分准备好了FT1000+GO2KW和TS450+TL922分别给两个台使用,BY4RSA的714XX在40m(3ELE)-20m()5ELE)-15m(5ELE)主力波段上是很强的,配上三单元10米加80和160两付dp,波段齐全,BA4RC家的10m是5单元天线的也作为主叫,另外一副ED4DX和R5直立天线作为系数也足够强,采用writelog代替CT做比赛日志,联网上有优势,这是我看到过最早的比较有思想的多人单机比赛,得益于BA4RC、BA4RD、BA4RF、BA4TB、BG4REK、BG5QDL BD5RV几位操作者,尤其是后台老板陈方,一直用于探索的陈衡,陈新宇和虞涤松的DX和比赛水平就更不用说了。最后官方成绩是2865QSO/271万分,取得了他们历史上最漂亮的一次成绩,虽然和BY1PK的记录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但这次比赛留下的总结资料,对我后面学习参加多人比赛的帮助很大。
B4R在2002年CQWW SSB MS的申报成绩

另外两个多人单机队都在安徽,一个是BD6CR(荣新华)带队的中科大BY6DX和BA6BF(时刻)带队的BY6HY,这两位都是DIY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曾经参加比赛的情况很多人不太了解,在去年BY6HF的影响下,2002年中科大用很简单的倒V天线加FT757低功率组合,500QSO的成绩虽不值一提,但他们很认真地准备了培训资料,这份资料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它是我第一次参赛时主要的学习对象。1998年成立的马鞍山华东冶金大学集体台是安徽的第一个集体台,他们这次参赛的用了三波段八木(ED4DX?)+三个低波段倒V天线,IC751+800W功放,比中科大稍许“标准”一些,1100QSO、总分从申报的77万分减到最终的36万分,那个时期各台的扣分率都特别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这个传播的高峰时期三个申报的单人台都在10m单波段上,BY1DX仍是芬兰人的基地,OH6YF用大功率操作,BD5RT和BD8TG报的是低功率,其中BD5RT的QSO约1300扣分不多,当时的高波段计划全天可通联,这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的。BD4XA参加了一天的低功率全波段比赛,600QSO不到,所以没有上报成绩。2002年CRSA的“全国业余电台锦标赛”仍公布了规则,但包括2001年在内,我没有看到结果的公布。
2002年粤港澳联队XX9C CQWW SSB多人多机亚洲第五名的奖状


2002年CQWW SSB除B4R外,还有一个热点必须记录,这就是粤港澳三地联合参加在氹仔岛的XX9C MM(多人多机),从公布的操作员XX9BB VR2BBC VR2ZST VR2MK VR2MY VR2KW BA7IA BD7IB BG7IEE BA7JA BA7JG BD7NI BA7NQ这份名单看澳门本地只有一个地主,其中广东团队加部分香港OP就是后来B7P的原班人马,广东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把器材发往澳门,这里包括了BA4ED制作的单波段八木天线、BA7KW制作的BPF滤波器、BD6CR的语音呼叫器等DIY比赛利器,背后的工作只有组织过大型多人多机比赛的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在3个地点的6个台最终成绩是约600万分/6000QSO左右,这个成绩虽然不如4年前B1A创下的千万级记录,但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团队(从个人而言,有些OP还是有比较强的操作能力的)来说是何等不易,不能拿世界一流的操作团队去对比。2002年前后是一个我们国内团队在比赛战略和策略上的意识觉醒期,选择澳门参加比赛是明白了地理位置(稀有度)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和操作员水平的把控。同样,B4R的设台也显示了策略上的考虑,在地理限定的条件下做最好的自己。
XX9C 2002 CQWW SSB的申报成绩

进入11月份的CQWW CW后,B4R有了一个月前SSB上的基础,准备工作大为减少,操作上SSB的几个主力OP还在,原本以为2800左右的QSO和340万分可以破掉BY1PK的275万分的记录,谁知最终的2500QSO/195万分的成绩仅比自身2000年的时候好一点点,B4R的扣分率一直是个问题,反映出那时的OP追求速度,轻视准确率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单人比赛中,BA7NQ(梁铁威)是那个时期DX和比赛的积极分子,早些年已经获得了DXCC奖状,除了组织和参加集体比赛外,大小比赛都会去尝试,但比赛中上报成绩不多,这次是携澳门回来以后的余温,在家里用IC706和简陋的直立天线参加了15米单波段比赛,300不到QSO就这个条件而言情有可原。2002年CQWW CW单人比赛的“英雄”应该属于BD5WW,去年WPX他就是B5TX的主力,作为报务员出身的OP比年轻人的基础的确强,他用一台TS530和八木天线+长线参加了低功率全波段比赛,1700多个QSO也算亮眼,但系数上有比较大的缺憾,最终官方成绩是69万分,比申报的100万分少了近30万,不过这个低功率记录还是属于他。当年参赛没有上报成绩的还有BD1EC、BA3AW、BY1DX、BY2RSY、BD4VBW等。


2002 XX9C CQWW SSB 操作员合影

2002年的WPX参赛特别少,SSB的官方成绩上只看见了BD5RI,WPX CW则没有上报的成绩。BD5RI(或BA5TT)是近几年的单人高频参赛者,通常出现在单波段上,写下了好几个CQWW和WPX的单波段记录,这次WPX SSB单人10m低功率1000QSO/110万分的记录也一直保留至今。互联网资料的优势让我查到了一些零星的其他比赛参加者:BA4DW、BY4BSN、BY4BZB参加了7月的IARU HF比赛,BA4EG参加的年底的ARRL 10m比赛,BA4RF年初参加的ARRL DX SSB等。
[ 此帖被BA5CW在2020-09-25 18:01重新编辑 ]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20-09-25
十六 2003年第一次出现B4HQ总部电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业余无线电竞赛经历了集体台的专职人员组织多人竞赛,到集体台上普通爱好者为主参加的单人或多人竞赛,在2003年后随着B4R的暂时淡出,大部分竞赛基本脱离了集体台平台,这个时期已经逐步过渡到了个人台的单人参赛和自发的团队组合建立竞赛台参加多人比赛。


CRSA在成立专业工作组后,的确带来一些新气象,其中BA4RF牵头的竞赛和DX工作组,除了推行每年以CQWW为背景的“全国锦标赛”外,2003年的CQWW SSB赛后又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对达到一定水平(CQ系列比赛中做到过200QSO,一般点的比赛做到过100QSO,甚至有的比赛只需50QSO、20QSO)的一级或者二级个人台,允许在比赛中使用1X2竞赛呼号,一次申请最长可申请使用3年。
BG4ALC在2002年渔山列岛第一次体验到北美Pileup

2003年的CQWW SSB时,正值1*2的个人竞赛呼号上演前夕,所以参赛的个人都是正常呼号,这次比赛的申报成绩全是个人台,是历史上很少见的,其中三个全波段,三个单波段。BA5TT(刚换呼号的BD5RI)参加单人有辅助大功率全波段,对应的是之前BA4DW一直引以为豪的记录,2000出头的QSO数量是超过了记录,但1百万多一点的总分还是有不小差距。BD8HD/4和BG4ALC(笔者)参加的是低功率全波段,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在回到HAM队伍后的一年里,开始向前辈们学习做DX,电台也从最初的817升级到了当时很火的JST145,为了更有效地做DX,天线也从一条3米不到的鱼竿,升级成BA4ED做的一条三波段的直立天线。参加这次比赛并不容易,比赛前什么都不懂,网上找到了上一篇提到的中科大比赛培训教材反复学习,使用CT做为比赛日志,强记了很多快捷键,造成至今还是很排斥CT风格的比赛软件;当时还是三级呼号,只能在主流波段的高端频率有操作权限,为此还专门请教了平时通联中给了我很多帮助的BA4CH(SK,许毓嘉、尊敬的许老),意为比赛中能不能超范围使用频率,得到的答案是别超范围主叫即可,现在回想起来,本不该有个问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超出许可,当时的政策中就不认为三级爱好者会有比赛的愿望和能力,许老只是出于对一个有热情的爱好者给予鼓励而已,我也没有逃过初学者的侥幸想法,在比赛中卡着21300、14250KHZ多一点的频率主叫并没问题,但还是偶尔超范围做了一些我向往的DX字头,在此需要做一个迟到了17年的检讨。近800个QSO、27万分的申报成绩输给了使用ED3DX的女将BD8HD/4的30万分,但来年最终公布成绩时惊喜地发现居然反超了1万多分,非但获得了第一名,而且破了好几年前BA4DW写下的他自己都没在意的记录,这的确不算是个什么记录,比BA4ED他们的单波段低功率都差好远,但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却是意义深远。写下这一段体会其实是想说,在竞赛史上出现了有别于前两代集体台背景外的第三代(车腿)操作员,后续出现的很多参赛者可能比我更典型。
2003年BG4ALC参加比赛的电台桌面

同年的参赛者中,BA7NQ和BG4AKC参加的是15米单波段低功率比赛,但单波段的亮点属于BA4RF,他的40m单波段大功率有辅助接近1100QSO,并写下一个21万分的记录(申报分为28万近1200QSO),即使很多年以后来看,低波段上能过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记录直到2018年才被BA7JA在云浮打破,BA4RF那时已经用上了BA4ED特意制作的两单元40m八木,让我不仅对设备天线仰望,而且对DX和比赛追求的态度敬佩。



BA4RF在2003年CQWW SSB/CW两赛

2003年的CQWW SSB中有几个没有申报成绩的台,多人比赛中有在顺义的B1Z,这是一个新台址下B1Z的雏形,这次活动是做普及培训,为今后几年的发力打下基础,主要操作员是BA1EJ和BA1AJ;安徽的BY6HY、BY6DX两个大学台还和去年一样参加多人单机比赛,个人台中也还有BA7JA、BD7IEE、BG7IHN等出现在空中。
BD7IEE赛后把W8010多波段偶极天线换成了当年流行的ED4DX八木天线


2003年CQWW CW只有三个单人台的申报成绩,其中B4RF和B4TB是1*2呼号的首批使用者,B4RF(BA4RF)保持和SSB一样的参赛组别:40m单波段大功率有辅助,成绩比SSB更好——24万分/1177QSO,同样是一个到2018年才被打破的记录,破纪录者是BA7NQ,操作地点也在云浮。B4TB(BA4TB)仍用DP参加低功率20m,而BA4RC作为江苏的老大,却没有申请用1*2呼号,参加的是大功率10m单波段,上述三者都是B4R的主力,2003年很像是B4R拆分成个人在参加比赛。

BA4ED在家里调试40m两单元八木,BA4RF比赛用的同款天线


2003年的IARU HF锦标赛中,CRSA第一次以总部电台身份参加了这个富有特色的比赛,在随后的10年中,一直坚持参赛直至2014年CRAC代替了CRSA。总部电台通常反映一个国家业余电台比赛水平,我们的第一次是从南京的B4HQ开始的。当时南京的确是比赛活动开展最好的、也是能力最强地方,来自江浙沪的BA4ED、BA4RC、BA4RD、BA4RF、BA4RX、BA4RZ、BA4TB、BD4RR、BD5HAG、BD5RV、BG5HAT等优秀OP们聚集到南京的四个地点参赛,基本情况如下:

  • BY4RSA五台山体育场 ft1000mp+go2kw+create714x用于160mSSB\CW、80mCW、40mCW、15mSSB
  • BA4RC家  ts450s+tl922+10m 5ele /ed4dx用于10mCW、20mCW
  • BA4RF家 ft1000mp+go2kw+ed4dx/2 ele 40m用于80mSSB、40mSSB、15mCW
  • BA4RZ家 jrc245+水冷功放+ed4dx用于20mSSB、10mSSB

申报成绩为:
波段  CW  SSB 系数
---------------------------
160:     1      0      1
  80:   13     30     9
  40:   355   245   52
  20:   590   513   74
  15:   637   916   77
  10:   123   132   21
---------------------------
共计: 1736 180 234 总分3,000,114


关于2003年的B4HQ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新鲜事来看,在BA4RF的倡议下,江苏DX俱乐部第一次代表CRSA 总部参加了IARU HF锦标赛,从此以后BxHQ这一系列呼号在每年月的第二个周末就会出现在空中,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总部电台,这也是中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ham国际竞赛舞台逐步被认知的发展过程之一。2003年B4HQ的最终成绩是230万分,扣分率超过20%,在所有HQ团队内排位58%,横向比较的结果还算可以。
[ 此帖被BA5CW在2020-09-25 18:27重新编辑 ]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20-09-25
十七 2004年 “民间”力量暗流涌动


2004年后的几年内大环境上变化不多,随着ham基数暴增,短波爱好者的数量也是成比例增长的,虽然参与到竞赛活动的又只是短波爱好者中一个小比例,但增加趋势肯定是自然跟随的。坚持了几年的“全国锦标赛”也完成了使命,从比赛的角度看,“官方”推动力越来越小,但“民间”却孕育着一股新的力量,比赛本身可以写的内容逐步增多。2004年的关键词是:CQWW SSB比赛申报成绩的人数首次到达十位数,B4HQ南、北、中操作员南京大聚会,B1Z重新起步一年三训,XX9C惊艳CQWW SSB,BA4RF和BA7NQ角逐CQWW CW。

2004 CQWW SSB MM XX9C团队

先按时间顺序总结一下非关键词部分,3月的WPX SSB,前两年只有BD5RI申报,而今年仍旧是一人,主体换成了BY1DX(OH2PM),成绩保持一如既往的水准,在单人全波段大功率、附加TriBander-Wire组说明他只是用三波段八木+低波段线天线,这个条件下2300多QSO/380万分的成绩是亚洲第七,也是附加TB-WIRE条件的亚洲第二,全波段组竞争要远比单波段大,高功率组的竞争也比低功率激烈,要知道1992年BY8AC王涛那个神级的成绩也仅仅是全球15名亚洲第二名。与此同时BA4ED、BA4TB、BG7IHN、BG9TD和北京八中BY1BZH等打了分量不等的酱油,因此都没有申报。5月的WPX CW总算打破了两年来的零参赛申报,由BA4DW玩了一下低功率20m单波段。
2004年XX9C的系数兼指挥台设在环岛路最南端,图为BA7JA在操作


7月中旬的IARU HF,在B4HQ的带动下,有一些台出来参与并支持自己的总部电台,这项活动后来和BxHQ一起相伴成为传统。一年中最热闹的比赛永远都是CQWW SSB,除了后面谈到的B1Z和不属于BY字头的XX9C外,其余都是个人全波段或单波段,全波段包括BG1TNO、BG8AAK的低功率全波段和错报组别的BD4JB、BG4IFU,以及BD4ALC全波段QRP,最高不超过200QSO,反而都低于做接近390QSO却没有申报的BG9TD。单波段的五个台中除BD5QDM和BG4AGK属于新手级别参加15米低功率,BA5TT的高功率20m、B5RV的高功率40m和BD5RT的低功率20m都显示了一定水准,尤其是BD5RT 1388QSO/41万分的20m单波段低功率记录至今还保持着。
2004年BD4ALC用FT817参加CQWW两个模式的QRP组比赛


11月底的CQWW CW,除B1Z是多人参赛的M2组以及BA7NQ、BA4RF在高功率全波段上PK以外,另外只有B4TB的20m高功率有辅助和同样在20m单波段没有申报的B5TT,他们都做了不到500QSO,BD4ALC则在15mQRP组上混了 个脸熟,我本想参加BA4ED在上海组织的CW教学比赛体验活动,由于需要上班,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从2004年的比赛来看,年龄相仿但背景不同的第二、第三代ham交叠出现在比赛中,二代的老练和三代的稚嫩显现无遗,就我个人而言,吸取2003年的教训,为了今后参赛需要,参加了2004年初上海本地举办的三升二操作证考试,强迫自己捡起了10多年前就没学好的CW,在当年CQWW的两次比赛都因为需要在多地出差加上班,只能随身携带的FT817到单位,QRP SSB用了9个小时完成了100多个QSO,CW比赛的48小时中出差了20多小时,因CW水平本来就低,使用QRP只敢“扫地”,完全没有主叫的信心,最终单波段15m以80多个QSO表示我参与了比赛,没想到这两次比赛分别获得了亚洲第六和第九,又一次强烈暗示了自己可以在比赛道路上走得更远。
B1Z 2004年3次参加CQWW系列比赛

从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知道B1Z成了于1998年,基于BY1BY的硬件去支撑一个竞赛台是有困难的,我们也将要说到后面几年时间里多人竞赛的能量会在B1Z和B7P这两大台上爆发,而2004年正是爆发前夕力量的积蓄,这一年的B1Z和XX9C也就是上述两大团队的雏形。B1Z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重新起步,从2003年CQWW SSB就开始培养新人,2004年培训规模突然加大,9月10月和11月底一口气参加了CQWW RTTY\SSB\CW三大比赛,主要涉及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操作员,之所以称为培训,原因是人数虽多,但比赛新人多老手少,硬件上虽天线很多,但以简单天线为主,而且都是临时架设,从成绩上看RTTY上MM组仅500多QSO,RTTY比赛一般不是本篇的讨论对象,2004年前所有CQWW RTTY的申报成绩加起来也不到10个,所以没法评价;B1Z 2004年CQWW SSB QSO不超过1000与MS组大团队不相配;CQWW CW上M2组1200多QSO也只能体现为教学成绩,这三次比赛包含三种模式比赛、分别是三个典型的多人组别、包括北京为主的各地操作员:BA1HAM、BA1RB、BA1MK、BA1AJ、BD1CC、BD1ES、BA1EC、BA1KA、BG1KB、BD1HP、BD1VF 、BD1WC、BD1AAX、BD1AV、BD1BNV、BG1BFF、BG1CHS、BG1DRJ、BG1JIK、BG1LBF、BG1LBE、BG1NAL、BG1NNI、BG1OCQ、BA3CE、BA3AW、BA3DP、BD3RJ、BG3AOK、BA4EG 、BA4RF、BG4AQR、VE6WQ、VE2QV以及BY1CJL等,这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培训活动,需要特别点赞。
B1Z 2004年 CQWW CW共用了6副天线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澳门的XX9C,XX9C共有三次,2002年、2004年、2006年每隔一年会组织一次,当时都引起一定的轰动,澳门虽然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但在DXCC上是分属两个不同的字头,澳门的字头历来都比较“稀有”,直至今天也一样,原因是短波活动人数少,比赛的人就更少了,他们的出现大多和外来操作有关。广东的团队在九十年代末多次B7K的多人比赛中已经积累了不少比赛经验,不少操作员也是经过IOTA火爆时代的洗礼,团队的硬件DIY能力和器材渠道也属于国内首屈一指,更值得敬佩的是团队的不断进取精神,三次XX9C都是他们的杰作,在那个CQWW几百万分就让普通爱好者感到遥不可及的年代,他们的理想却指向1998年美国人在XX9X的近9000QSO、1100万分的成绩,这是一个比1998年B1A写下的BY多人多机记录还高的CQ24分区记录。

2004年XX9C的15米操作位,因为蚊子多,所以被称为“蚊位”

2004年XX9C的规模显然要比2002年那次更大,光看操作员名单就有点眼花缭乱:XX9BB XX9JD XX9JX XX9HX XX9XO XX9KC VR2MK VR2MY VR2KW VR2DS VR2PX VR2ZST VR2YDC VR2YTK VR2UNG VR2XZK BA4RF BA4RD BA4TA BA4RZ BA7IA BA7IB BA7IX BA7JA BA7JG BA7NI BA7NQ BD7OH BD7IAG BD7IN BG7IBU BG7IXE BG7IXG BG7IUQ BG7KSF BG7LHY,除广东操作员外,香港操作员和江苏操作员也都是十分有经验的。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采访”了当事人BA7NQ,XX9C能够成行和澳门当地的支持有莫大的关系,尤其是XX9BB的活动能力,使比赛得到了很多政府单位的支持,澳门政府和市民都非常友善。
2004年XX9C的20m操作点在皇庭海景酒店,也是2002年的15m操作位


由于是多人多机组,XX9C分为5个操作点,10m和40m在同一个地点,80m和160m也合并在一起,20m和15m是独立操作位,另有一个系数台兼160m操作作为指挥台。2002年比赛后有部分设备留在了当地,2004年高波段上10m、15m和20m都使用BA4ED制作的单波段天线并用升降杆支撑,40m是Cushcraft的40-2CD两单元八木,80m采用4条MFJ1792(40/80双段)组成4SQ,电台的型号包括FT1000、FT1000MP、JST245,功放主要用TL922以及JRC的配套功放JRL2000F。使用统一的笔记本电脑,VR2KW也制作了包括语音呼叫器在内的小配件。由于不满足500米规则,赛前BA7NQ还特意向CQWW竞赛委员会申请并同意破例。在临时的地点,架设临时天线,设置临时操作机位,要解决设备、电力、网络问题,赛前操作地点需要选择和测试以及超大规模操作团队的后勤安排,是十分巨大的工作量。
VR2KW制作的呼叫器,统一型号的笔记本电脑


比准备工作更耀眼的是比赛结果,比赛过程中就捷报不断,48小时结束苏粤港澳多地操作员完成的多人多机申报成绩约为9000QSO,总分超过1500万!最终官方成绩为1221万分/8590QSO,把1998年B1A和XX9X的记录都甩到了后面,当时的操作员谈起这次XX9C都至今难忘。
Band QSOs Zones Countries
------------------------------
160:   20     7     5
80:  631    26    72
40: 1134    32    96
20: 1797    36   124
15: 2765    39   142
10: 2641    39   127
------------------------------
共计: 8988   179   566   总分15,091,465
2004年XX9C的40m和10m台在大潭山麓


如果说2004年CQWW SSB是XX9C大团队的舞台,那么CQWW CW就是还沉静在XX9C之后兴奋中的BA7NQ和BA4RF两位大将的短兵相接。他们参加的分别是单人全波段高功率无辅助和有辅助两个组,猜想其背景还是跟BA4DW放出话的两个记录相关,去年BD5RI挑战SSB记录失败,今年这两位显然是在挑战CW的记录,严格来说BA4RF的有辅助组是完全对标的,而BA7NQ因无辅助,在系数上会吃亏很多,其实两位都知道即使挑战成功也是徒劳,因为BA4DW是低功率做的比赛,虽规则上不分高低功率,但条件不对等的结果就会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04年XX9C的80m和160m都在“烂地”,图为BA4RF和BA7IN


比赛过程没有办法详细描述,BA4RF在家里比赛,情况大家在前几章都看见过,BA7NQ借用东莞BD7IPD家,当时已经有较好的比赛条件,这次比赛后又加大投入,成为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准“竞赛台”,其后来呼号为BA7IP,这个台址后续还为包括B7HQ在内的好几次比赛做过贡献。最终两者的申报成绩都超过了BA4DW的记录,但官方公布后的成绩只差那么一点点而功亏一篑,两位的成绩非常接近,均为176万分,BA7NQ 1900QSO 但系数少,BA4RF 1800QSO不到,却占了有辅助系数上的优势,如果非要分出个胜负,那是BA7NQ赢了。特别提一句,这两位好友,两年后代表中国组队出征了WRTC2006(巴西)。
2004年CQWW CW BD7IPD的318C-40天线,BA7NQ上 BA4RF下的申报成绩对比


写了那么多,差点忘了2004年还有件重要的事情——CRSA第二次组织总部电台B4HQ。2004年的地点仍然在南京,操作员扩大到全国范围,不仅有江浙沪爱好者,而且有来自北京、广东、安徽和香港的优秀op参与比赛,但整体OP水平很不均衡,比如像我这样的只参加过一次比赛的OP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能跟着BA4ED他们在BA4RZ家的20mSSB上观摩学习为主,其他台址上应该也有不少。比赛的组织工作量巨大,JSDXC团队作为东道主做了很好的安排,更接近国际上优秀的HQ团队,而且作为一次全国比赛爱好者的大聚会,起到了星星之火的作用。
2004年南京B4HQ操作员合影,一个超级大的团队,OP就不一一列举了

2004年B4HQ共有5个台址, 分别是BY4RSA, BY4RJZ两个集体台和BA4RC, BA4RF, BA4RZ家里,除了新增的BY4RJZ用的是A4S天线外,其他四个台和2003年的配置没有太多变化,每个台址均设有八木天线, 功率放大器和互联网连接,使这次比赛波段/模式分配上的独立性比2003年更好,但毕竟HQ有12个波段/模式,5个台的设置还是比较局促的。
后排左起BA4RF BD5HAT BA6AA BG4AGM BD6CC,前排BD5HAG/XYL


本次B4HQ完成的QSO数量为3200,申报分数262万,QSO数量和总分反而比03年退步了。最终官方成绩200万分,也比2003年低了30万分左右,在全球所有41个HQ台中名次27名、排位65%(历史上最低的一次)。
2004年B4HQ的申报成绩


纵观全年的比赛,出现的台次并没有突飞猛进,但从上述列举的几个大团体活动中,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呼号隐含其中,这里涌动着暗流,为后续竞赛活动爆发性增长打下了扎实基础。
BA7NQ和VR2KW在BARF家操作,在参观过程中拿起耳机听了一下他们的CW操作,让我崇拜不已,记忆深刻,促使我立志学好CW
[ 此帖被BA5CW在2020-09-25 18:50重新编辑 ]
离线BA7NO
发帖
4276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20-09-27
祖师爷加油!此贴将载入中国HAM史册!
蚁穴虽小    溃之千里
BA7NO/BD7MSN/BG7MSN Log Searches
离线bh3xzt
发帖
766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20-09-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cxj6786
发帖
172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20-09-29
楼主整理这些资料辛苦了 , 我认真的读了2个小时,当年玩无线电真的不容易,我也是从DT92,10米机制作开始的 ,艰苦的岁月锻炼了坚强的意志。楼主继续继续。
电话:13919304242
呼号:BG9GT
姓名:崔晓军
QTH:兰州
离线永远的FM
发帖
11433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20-09-29
大神投入大量精力去收集零散的历史数据,辛苦了,很多资料是第一次见到。
BH7JUO 邱工 广东 珠海
4个鸡的900M 136叁12幺0捌42 微信 bh7juo
定制抗中波干扰的短波高通滤波器,1.5KW/100W业余段带通滤波器,20-15-10米波段1.5KW/200W三工合路器,欢迎砸单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20-09-29
回 bh3xzt 的帖子
bh3xzt:这里是bh3xzt,18年的新兵,想把师父的文章转载到哔哩哔哩专栏里面,加强宣传力度,不知道师父允许么[表情] (2020-09-28 17:53)

可以转载,本来写东西就是给大家看的
不过请注明出处,给HELLOCQ 和木兰围场公众号做个广告
https://mp.weixin.qq.com/s/vxV5WZ6gTIYDmGGgp8j98A
[ 此帖被BA5CW在2020-09-29 11:27重新编辑 ]
离线bh3xzt
发帖
766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20-09-2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BA7NQ
发帖
10236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20-10-01
回 bh3xzt 的帖子
bh3xzt:我这边转载都会注明出处,这边能直接注明是哈罗cq社区这边出的吗?,另外还得催一下更[表情] (2020-09-29 20:23) 

全称是 HELLOCQ火腿社区 <www.hellocq.net>
我的微博: http://t.sina.com.cn/ba7nq
我的BLOG: http://ba7nq.blog.163.com
我的位置: http://aprs.fi/?call=ba7nq-9
"Smile" when you talk. Sound happy and relaxed. People like to call happy people.
离线BG4AHF
发帖
2126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20-10-03
催更催更
BG9XD
KG5NJU
XU7AMG
离线bh3xzt
发帖
766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20-10-0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BA7NQ
发帖
10236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20-10-03
回 bh3xzt 的帖子
bh3xzt:我这边直接写成哈罗CQ社区了,这能行吗?
 (2020-10-03 18:36) 

可以的
我的微博: http://t.sina.com.cn/ba7nq
我的BLOG: http://ba7nq.blog.163.com
我的位置: http://aprs.fi/?call=ba7nq-9
"Smile" when you talk. Sound happy and relaxed. People like to call happy people.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20-10-07
十八 2005年竞赛的转折年

2005年CRSA给四十年代开始从事业余无线电活动的老前辈发了终身会员证书。BA4EG综合了和BA4CH一起做通讯录的资料,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呼号查询网站QRZ.CN、并开通了CRSA以外的第一个非官方QSL卡片局业务。地方性自我管理形式的无线电俱乐部越来越多,业余UV中继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2005年五五节因BY1PK装修,把主控交给BA4CH、BA3SJ、BA1ONE、BV2A等老业余家,各地爱好者积极响应,组织野外、团体活动,热情超过以往。每年一度的环亚2m活动以远征形式参与的队伍接近10支,让这项活动变成了传统。可以注意到随着ham队伍的庞大,“民间”自发的团体和普及宣传活动占了主导,而“官方”更倾向于分层次的“幕后”事务性工作。2005年也是比赛的爆发年,既有“大台”的竞争,又有众多个人参赛,而且连160m这样的“边疆”也有人参赛。


山东BG4ITM、BG4IEE驾车去连云港BA4XA/BD4XYL家学习WPX比赛

CQWPX比赛已经沉闷了很多年,但2005年由于上篇提及的几个大团队活动的影响开始显现。虽然WPX SSB的申报成绩只看见B3C、BG7LVL和BG6AHP三个台,但查阅资料却发现还有更多相对“随意”参加比赛的BY台,他们包括BY6DX、BA4XA、BA4EG、BA4CH、BD3RJ、BG4SBB、BG4SDB、BG4ITM、BG4IEE、BG7IHN、BG1CAL、BG1EFG、BG4TDR、BG1DBU、BD2EX、BG9TD等等。WPX SSB中比较特别的是天津B3C,这个最早出现于年初WPX RTTY比赛的竞赛台,比著名的B7P还早一点,3月份他们在去年B1Z团队的支持下组成一个多达32人的全国各地团队:ba1aj、bg1aqh、bd1bnv、bd1cc、bg1dce、bg1dcg、bg1drj&xyl、ba1ka、ba1rb、bd3aaj、bd3abr、bd3ade、bg3aeo、bd3af、bg3aie、bg3aig、bg3ajk、bg3aks、bg3apx、bg3ate、ba3aw、bd3cc、ba3ce、bd3cf、ba3cw、ba3dp、bd3dq、ba3dw、bg3fb、bg7klo、dl3mbg等参加多人双机组比赛,完成了1100个左右的QSO,参赛操作员中除了像BA1AJ、BA1RB、BA3CE这样的领军人物,还有一批今后B3C的主力操作员以及BG1DRJ(BA1AN)、BG7KLO(BA7IO)等在后续赛场上的大将,也基本上是在个时段出道的。
2005年WPX SSB在B3C操作员之一BA1AJ,一个多国语言无缝切换的高手(BY1PK的首批学生OP)


到了WPX CW比赛时B3C并没有像去年的B1Z那样再接再厉完成第三个模式的参赛,说明即便是到了2005年,CW操作员还是偏少的。在申报成绩中只看见了BD1AAX、BA3CW、BA3AF、BG1DCG、BG1AQH等几位个人台,其中好几个也是去年B1Z和今年B3C的操作员。


2005年CQWPX SSB B3C部分操作员合影


2005年对BxHQ和中国竞赛台来说都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这是CRSA第三次以HQ的身份参赛,HQ电台也第一次扩散到全国各地,除了南京的B4HQ外,还增加了北京的B1HQ,沈阳的B2HQ,天津的B3HQ,上海的B4HQ,东莞和深圳的B7HQ。操作员比2004年的大聚会更精干,在BA1RB、BA4ED、BA4RC、BA4RF、BD5RV、BA7NQ、BA7IA、BA7JA等优秀op带领下,集中了当时最好的天线和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BxHQ的波段分配和设台情况如下

本次BxHQ的申报QSO数量超过了5000,仅次于2012年,最终分数341万(申报428万,扣分率在历次比赛中算比较低的),获得了迄今为止的最好名次——24名(全部HQ台中排位50%,仅次于2008年的48%)。这次比赛由于分散到全国各地,对承办地附近的ham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很多新ham是因为这次BxHQ把他们带入比赛之门的,为了能参加这次的团队,特意从年初开始用PED(一个类似与morserunner的DOS软件)猛练CW,在B4HQ的近千个20mCW qso中终于有了我的贡献
2005年BxHQ申报成绩

为鼓励本国电台参与通联BxHQ电台,CRSA专门设立了通联CRSA HQ台奖,国内爱好者只要通联到5个不同的波段/模式的BxHQ就可以申请基本奖状。即便是HQ台吸引了很多OP加入团队比赛后,仍有不少爱好者独立参赛并为BxHQ加分,仅申报成绩的参赛者就有:BG6AHP、BG7KLO、BG1FBV、BG1NAL、BD7IHN、BG1DRJ、BG4WYV、BG7KFY。而BY6HY(操作员BA6BF、BG6AGB)还别出心裁地用DIY的KN710(当时很火的一个由BA6BF出的40m单波段收发信机套件)+300W功放,在40m上居然完成了260个QSO。


B1HQ除在BY1PK设台外,另一台址在北京通州(青少年)活动基地


上半年的比赛已经热闹非凡,到下半年的CQWW SSB更是正式“发力”,仅单人申报成绩就达19个,还有B1Z和B7P两个大台在M2组上PK。2005年的总结将是本系列中最后一次列举详细参赛名单:低功率单波段有BD5RT、BG4BTB、BD4SUG、BD4QDM、BG7KLO、低功率全波段有BG7JEZ、BA6QD、BD3ABR、BD4ALC、BD7OH、BG1CAL、BG1DRJ、BG1FBV、BG4AGK、BG6AHP、BG7IUN、BG7KFY、BG7LVL、BY4VAM,今后的年份里参赛者越来越多,只能挑出有典型意义的参赛者及成绩做说明。2005年的个人成绩中值得称道的是BD5RT的低功率15m单波段,他以1917QSO/53万分的成绩写下了一个至今还在CQWW SSB榜上的BY记录。

B1Z的新QTH:龙凤山庄。中间是BA1BA,左右分别为“庄主”BG1KHY/BG1NNI夫妇


2005年CQWW SSB最精彩的就是B1Z和B7P的多人双机对决,二十年的比赛史中,多人团队的主导由BY1PK——(BY4SZ)——B4R——B1Z\B7P的发展,每个团队都约有10年左右的时光,相当于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其中5-6年是强盛时期,强盛过后无一例外会出现“疲劳”而淡出比赛。如果从B7K开始到XX9C都算做B7P的准备,那么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是一个B1Z和B7P双雄称霸的时期,而2005年以后正是他们的强盛期。2005年6月成立的佛山市无线电俱乐部是B7P的依托,他们在佛山的平洲建立了比赛基地,B1Z则在依托BG1NN1和BG1KHY夫妇提供的"龙凤山庄“为基地,顾名思义,一个在大片平地上,一个在高高的山上,代表了两种很有典型意义的比赛地形。
B7P的第一个塔,318JR三波段八木

B7P起步的条件并不强,主力天线只是318jr+低波段DP,辅以A4S天线,电台是两台FT900,功放也只有TL922和FL2100,属于仅仅满足最基本的M2操作的设台方式。相对而言,B1Z同样是M2,天线要好一些,主力的C31XR明显要比B7P的318jr好,40m的EF340也是当时少见的在低波段上能用八木的竞赛台(凭印象,之前只有BY1PK,BY4RSA、BA4RF、XX9C用40m八木比赛),第二主叫(run2)用的A3S+MFJ1792和B7P的run2天线A4S在高波段上是一个级别的,GO2KW和811H两台功放也和B7P类似,B1Z还配备了当时不多见的BPF。最终的3700QSO比B7P多了约600个,总分上优势更大,以286万总分超出B7P整整100万分,B1Z在这第一次的PK中完胜,也写下了BY历史上第一个SSB M2记录。

2005年CQWW SSB B1Z的主力天线,山顶的C31XR+EF340


当时B1Z的OP和2004年差别不大,一样有BA1AJ BA1KA BA1RB BA3CE BA4EG BA4RF BD1AAX BD1BNV BD1CC BG1DRJ BD1ES BD1WC BD3RJ BG1BFF BG1JIK BG1LBE BG1LBF BG1NAL BG1NNI BG1OCQ 等组成的超大团队,而由BA7NQ BA7IAG BD7IN BG7JLR (7JC) BG7IXG BG7LHY(7MY) JF6OJX等领衔的B7P在操作水平上是大体相当的,大多人认为成绩的差异主要原因是设备上的差别,但以今天的认识来看,B1Z在高纬度上选择更有利低波段需要的地形和电磁环境有相当大的优势,加上低波段天线也比较给力,这才是获胜的主要因素,不过成绩上还是不如BY1PK的1991年MS记录,说明还有不小的提高余地。
从这个角度上看B1Z,能显示出山坡的地形优势,远处足够空旷,电磁环境也好

2005年CQWW CW申报成绩的个人台也达到空前的10个(BA6QD、BD4ALC、BA4DW、B4TB、BD1FBV、BD0AAI、BG1DQU、BG1IZL、BA6QH、BA6QA),另多人组仍有B1Z的M2和B7P、BY4AM的MS。个人台中成绩较好的属于参加全波段高功率有辅助组的BA4RF, 1200 QSO/94万的成绩对他来讲是个不算高的分数,但同年其他个人并没有很好的成绩可以拿得出手,BA6QH刷了我去年15mQRP记录、BA6QA则填补了20mQRP的空白,BA4DW在160m低功率单波段倒是值得一提,他从年初的CQ160比赛就开始热衷于160m波段,这次的100多个QSO能算这个波段的好成绩,160m波段是我国个人爱好者以前极少涉及的波段,印象中仅有BD4ED很多年前在崇明岛开创过先河,BA4RF和VR2KW好像也好偶然做几个DX。
B1Z 2005年CQWW SSB/CW M2的申报成绩对比


B1Z 在CQWW CW上仍然参加M2组,操作员明显精干了:BA1RB BD1AAX BG1BFF BD1BNV BD1ES BD1WC BD1WSY DL3MBG从申报成绩上看和SSB非常接近,但CW最终官方成绩170万/3417QSO有点奇怪,和上述SSB差了110万分,说明在系数QSO上的错误扣分很大,11月的传播更偏向低波段,80m上的QSO数量补足高波段损失,但确实容易产生模棱两可的通联错误,从而失去更多的系数。
BA7NQ在2005年CQWW SSB B7P

由如下操作员BA7NQ BA7IA BA7IAG JF6OJX BG7JLR BG7KTA组成的B7P团队参加MS组的最终结果是 1800 QSO/99万分,使用的设备为: ic-756pro/ft-900+tl-922,天线: 318jr 10/15/20, mfj-1792(40/80), 和bg7lhy DIY的80m dp,可以看出这些配置只是一个非常基本的MS台,甚至连系数台的支持都略有困难,从成绩上也反映了CW操作能力还应进一步提高。


2005年CQWW CW B7P使用的80m水平DP
[ 此帖被BA5CW在2020-10-07 16:02重新编辑 ]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20-10-07
十九 2006年新一轮竞赛台的开始

“第三代”操作员随前几年ham总数激增而产生,期间形成一定的分化,其中一部分发展为短波爱好者,又有部分短波爱好者从热衷DX开始转为被比赛所吸引,作为“第三代”的一员,我能体会到这一代爱好者的困惑,我们觉得业余无线电爱好发展这么多年了,理应留下很多可以学习的资料,比如操作培训,比赛知识等,但实际上能得到的帮助却不够用,免不了有点责怪前人太不善于辅导新人,于是开始了主动出击的模式,比如在CW的训练上,学习上有挫败感的人占了多数,某一天突然发现网上有一些辅助训练软件,其中一个叫morserunner的和我以前练打字的软件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如玩游戏般地着魔,大量的时间投入后当然取得了效果,自我感觉相当良好,总有跃跃欲试的信心,于是决定推而广之,2006年这个软件就开始大火。经历了很多年以后,自己也成为一个老ham时,我才特别理解当时有点错怪前辈们了,爱好这个东西是很自我的,首先得自己发展,请教问题才会有的放矢,前辈们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每个人的基础也千差万别,所以也无从引导。
2006年约半年时间内加入MorseRunner训练的人员列表
(只有上传成绩的才统计,后面的可能并非是完整一小时成绩)


回到比赛这个主题上,2006年几乎是2005年的倍增,WPX SSB 20个申报成绩、CW 8个申报成绩、CQWW SSB 28个申报成绩、CW 24个申报成绩。这一年的关键词可以归结如下:
  • BxHQ 分散和集中的平衡
  • WRTC2006中国选手远赴巴西
  • CQWW SSB B7P M2 挑战去年的自我
  • CQWW SSB B1Z、B7M、BY1DX三组MS同台竞技
  • CQWW SSB BD1DRJ、BD4ALC、BG1ND竞争单人全波段
  • CQWW SSB XX9C MM再次出山
  • CQWW CW B1Z、B7P移师MS组PK
  • CQWW CW B5C、BY4VAM 低层次MS成绩及B3C 独立初探CW M2
  • CQWW CW 单人有辅助全波段BD1DRJ显身手

2006年WPX的国内参赛人很多,SSB和CW分别达到了20个和8个申报成绩,由于2006年值得书写的话题太多,WPX就只能简单带过了,SSB中B7P携去年新成立的热度,参加了M2组,在BA7NQ、BA4DW等OP操作下以388万/2463QSO的成绩刷新了记录。单人比赛中BD7KLO、BD1DRJ、BD4ALC、BA4VE等“第三代”逐步开始活跃。B5TT 77万分/916QSO的SSB有辅助高功率20m和B6QD 41万分/597QSO的CW高功率20米记录也一直保持到现在。

2006年BxHQ的QSL卡片

2006年BxHQ比赛是趋于成熟的一年,以国内竞赛台为基础的HQ台分布体系开始实施,随着B1Z、B7P的大力发展,这次使用的天线和设备条件与前几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完全由当时国内的四大比赛台承办:B1HQ-B1Z,B4HQ-B4R,B7HQ-B7P,B3HQ-B3C。地理位置分布也相对比较合理,申报成绩达到4600qso/535万分的总分是2011年前的历史最高申报分以及11%的最低扣分率(最终成绩479万),从当年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加强了HQ台的力量,BxHQ的名次仍然维持2004年27名(52%)的水平。应该说如果不考虑普及因素,B1Z+B7P是BxHQ比较成熟的最强配置。
160m是个亮点,移到B1Z后有了明显突破,并在随后几年中继续增长

波段分配,各台台长和天线情况:
160 SSB/CW B1Z——BA1RB——28m直立+T2FD—— B1HQ
80 SSB B1Z——BD1ES——MFJ-1792——B1HQ
80 CW B3C——BA3CE——MFJ-1792——B3HQ
40 SSB B7P——BA7JA——CREATE 714X—— B7HQ
40 CW B4R(BY4RSA)——BA4RC——CREATE 714X——B4HQ
20 SSB B7P——BA7JA——CL20——B7HQ
20 CW B1Z——BA1AAX——C31XR——B1HQ
15 SSB B1Z——BA6QD——318JR——B1HQ
15 CW B4R(BY4RRR)——BA4TB——318C40——B4HQ
10 SSB B7P——BA7IA——218U——B7HQ
10 CW B7P(BY7KH)——BA7IA——5 单元八木——B7HQ
  
B1Z 在2006年IARU HF中承担160m波段的28米高直立天线

我们注意到BxHQ中BA4RF、BA7NQ没有像往常那样主持比赛,原因是他们俩作为BY选手远赴巴西参加2006年WRTC比赛去了。虽然在这之前BA4RC和BA1OK曾以赞助商表演队身份参加过1996年WRTC,但当时国内HAM对WRTC具体情况的了解很少,几乎所有人连入围资格怎么获得都不太知道。作为同样远离HAM人口中心的发展中大国巴西来讲,比较容易理解中国难处,破天荒给了BY一个专有名额,这是唯一一次不需要通过和国外竞争而获得的WRTC比赛资格(将要来临的意大利2022WRTC又给了BY单独的机会),BY积分的第一名有资格选队友组对参赛。前面的章节中提到了很多次,在这个积分周期中,是BA5TT的一个比赛活跃期,他获得的资格分也是最高的,由于他最终并没有报名,所以资格落到了已报名的BA4RF身上,BA7NQ是BA4RF挑选的伙伴,本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后来我查阅过其他区域也有类似的事情,但这引起了个别人的争议。抛开争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当时BA4RF和BA7NQ参赛并没有太大不妥,反而觉得BA5TT虽是资格分第一名,但他的CW明显比较弱,而WRTC的竞赛条件天然有利于通过CW为主得分,参赛的两位在操作模式技巧上相对平衡一些,相比其他人,这两位OP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在IOTA上操作及比较有质量的多人或单人比赛的经验积累,在当时的国内并不多见,怎么都能算是水平和经验排在前列的操作员,况且只要BA5TT没有意见,就没啥可以争论的。

WRTC2006统一配置的天线和塔

话说当年7月,BA4RF和BA7NQ经过近两天的转机长途飞行到florianopolis后参加这次WRTC2006的规则和之前的大同小异,主办方考虑到巴西通联全球比在欧美难,统一配备了ACOM1010的功放,在天线上使用的是10米-20米对数周期天线和40m两单元天线,只有80m波段是一个带陷波器的倒V,就连15米高的塔和旋转器都是统一的,应该说是历届WRTC最豪华的硬件配置。
BA4RF和BA7NQ参加巴西WRTC2006

虽然硬件相对比以前几届更强并公平,但是场地选择差异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完全靠抽签手气来决定,这种差异在后续的WRTC上才得到一定改善。因没有足够的资料去比较这次WRTC的场地,仅从照片上看,BA4RF和BA7NQ所在的地方不属于好的一类,西边有严重遮挡的山顶基本不影响主要通联方向,北面的4层楼房虽然比天线低几米,却多少还是有影响的,不过对欧美的影响是局部的,以现在经验来看,他们所处岛中央的高地,附加的一些地形优势也可以带来补偿,这个QTH应属于中等,至于电磁环境的差别就无从考证了。
WRTC2006统一使用ACOM1010功放,是唯一次有功放的WRTC


BA7NQ和BA4RF抽到的比赛呼号是PW5E,他们自带了一台IC756pro3和一台756pro,按规则只有一台机器可以发射,另一台机器可以用于收听,如何充分利用规则来配置设备和比赛策略是WRTC竞争的一部分,可惜当时这种思想还没有成气候,对两位国人来讲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连高功率下如何保持正常收听都没有做到,比赛开始没多久,用于收听的那台756PRO就被强发射信号烧掉了前级,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查这一届的部分队伍令人眼花缭乱的硬件配置和比赛策略,我们必须承认比赛思想上差距还很大。
BA7NQ和BA4RF在WRTC2006比赛中

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让不少国内HAM失望了,但这就是事实,能参加WRTC的选手哪一个是弱的?凭什么就能赢过别人?除了抽签手气好以外,如不是设台理念上新颖有效,就的确是在操作上技高一筹,但以我们的OP水平确实是困难的,尤其在CW水平上,还真不是这两位OP的强项,平心而论还是1996WRTC的两位选手更强,仅这一点我还可以稍微吐槽一下,如果能突击一下morserunner就好了——开个玩笑,上述观点是很主观的,只代表了一个局外人的认识,有不妥之处还请当事人谅解。
B7P在2006年3月安装的CL20四单元20M八木和218U五单元10/15M八木

接下来回到每个章节的主体CQWW比赛上,正像BA4RS曾经在HELLOCQ上说的:“原来是iota新岛组编号的抢夺,然后是各地CQWW的竞争,B4HQ集聚一堂,互探底细,然后就开始了此轮军备竞赛...”,B7P在去年硬条件明显差的情况下在PK中败给B1Z,于2006年WPX SSB前痛下决心升级天线,建立了一套可以支持M2的很好的天线体系:两个塔上的CL20+218U+714X三副八木覆盖了40M(3ELE)-20M(4ELE)-15M(5ELE)-10M(5ELE)波段,且15米和20米上有两套天线,简洁而有效,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配置。并在WPX SSB上初试身手就斩获一个新纪录,一般来说上半年的WPX是建设和测试期,下半年的CQWW才是正式发力的上演,B7P用这套体系和更精简的本地操作员:BA7NQ BD7IN BD7JLR BG7IXG BG7MCE BG7KTA BG7IBV在CQWW SSB上打破了去年B1Z的M2记录,377万分/3994QSO的成绩和原BY1PK的MS记录很接近了。
2006年CQWW SSB几个大台的申报成绩汇总

2006年 B1Z 天线全貌

2006年CQWW SSB的竞争集中在MS上,B1Z作为那个年代的标杆,2005年就基本成型,今年仅增添了160m直立天线塔,不过160m在SSB上基本没有用,他们用这个M2的标准配置去打MS比赛显然不需要太多准备,173万分/2595QSO的分数也和前期BY1PK、BY4SZ、B4R的最好成绩有一定差距,这不但和传播因素有很大关系,更因为仍是一个很大的团队在操作上不均衡,说明B1Z更注重普及和培训,成绩可能是次要目的。
B1Z使用的功放

CQWW SSB另外两个MS队分别是B7M和BY1DX,他们最终QSO和得分都非常相近,但都明显低于B1Z。BY1DX的操作员还是那两个芬兰人,经验和技术都非常老道,B1Z的胜出显然是由于地方和设备的优势,然而作为第一次正式亮相的B7M(之前参加过2006年的AASSB MS)竟然也略微超过了BY1DX,最终成绩147万分/1959QSO,真是不容易的。B7M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三代”操作员的经历,前两年包括BxHQ在内的辐射作用,不但吸引了一批新的比赛爱好者(BD7ISO BD7IUN BD7LHY BD7OH BG7JCR BG7KBH BG7LKJ BG7MSN BG7MVZ BG7MXP BG7MYD BL7IC其中有不少后来的优秀OP,他们的新呼号就不一样列出了),而且给了培训和示范的作用。我猜想B7M能小胜BY1QH的原因可能是操作员并非完全小白,有些OP是在其他台锻炼学习过的,另外地理位置比较好,无论是电磁环境和地形,和城市相比会有很大优势,至今B7M的OP还很怀念当时水厂的QTH。在各竞赛台中他们的起步硬件尤其是低波段是超出平均水平的,用升降杆支撑了A4S+两单元八木+80m可旋转的水平DP(去年B7P用的就是这次B7M的OP提供的),电台功放是756PRO3/FT990+TL922,这个配置的缺点是系数台基本勉强。
B7M起步时的台址深圳公明楼村,建立一个竞赛台,首先是地点的选择


在CQWW SSB全部20个申报台中,有5个(BD1DRJ,BD4ALC,BY1QH,BG1ND,BA6QD)是单人全波段,其中成绩最好的是BD1DRJ的低功率有辅助,884QSO/33万分,BD4ALC则以29万分/684QSO的成绩赢得低功率无辅助组,而且打破了2003年由自己创造的记录,这次QSO数少,但成绩反而好,说明系数能力加强了。在单波段组里80米全面开花,一共创造了三个记录,他们是BA4RF的80m大功率有辅助5.8万分/422QSO;B5TT的80m大功率无辅助1.3万分/129QSO和BD3AIE的低功率无辅助700分/33QSO,其中前两个一直保持至今。另外BA4DW也填补了一个15m大功率有辅助记录,成绩是11万分/505QSO。总之,那个年代可以填补或改写的记录很多,比现在要容易。
2006年BD4ALC在野外参加CQWW SSB单人全波段无辅助比赛


2006年的CQWW SSB还没写完,因为还有一个XX9C,这是继2002、2004后的第三次出现在CQWW SSB上,每一次都是多人多机组。这次的OP团队全都申请了澳门本地呼号:XX9TAC XX9TDC XX9TDS XX9TEG XX9TIA XX9TJA XX9TIB XX9TJG XX9TKK XX9TLO XX9TMY XX9TNI XX9TPT XX9TPX XX9TSA XX9TTR XX9TTK XX9TRR XX9TUI XX9TUQ XX9TVR XX9TREM XX9TYYW XX9TTEK,这些呼号和他们的原呼号都有点渊源,各位可以自行脑补。光看8200QSO/923万分的成绩,貌似没有2004年那次耀眼,但全球第16名的名次却超过了2004年的第18名,在一个传播走下坡路的年代,仍能做到接近1000万分,这支队伍从组织到操作都是值得敬佩的。
2006 XX9C @ CQWW SSB MM


2006年的好戏连台在CQWW CW中继续上演,去年在SSB M2上PK的B1Z和B7P今年换成CW模式的PK,而且连组别也变为MS。两个台基本沿用了当年SSB上使用的硬件,只是B1Z一反常态组织了一个精简的团队:BA1RB BA1AAX BD1WC BD1WSY BD1BNV BG1QXU BD1HP,大部分都是优秀的CW OP,一般我们认为B1Z的CW操作能力比B7P强、SSB则正相反,其实我反而觉得B7P在比赛技术上更均衡,这次的团队由BA7NQ BD7JLR BA7IA BG7JSQ BGKTA BG7IBV组成,他们在两个模式上都有上佳表现,而且更懂得比赛的精髓,尤其体现在系数能力上较强。仅仅过了一年时间,这次的CW MS PK就有了极大变化,他们以298万分/2953QSO的成绩超过了B1Z的272万分/3052QSO,实际上整个比赛过程中QSO数量一直是B1Z领先,但最后输在了系数上,让B7P得以“一雪前耻”。
B1Z 2006年CQWW CW的主要OP


如果只有B7P和B1Z两朵红花在赛场上“争艳”显然不能体现整个竞赛“花园”的全貌,MorseRunner的训练成果发生在另外一些参赛的“绿叶”台中,其中的初出茅庐的宁波竞赛台B5C(BA4ALC BA5CA BD5CAP BG5CBF BG5CDI BG5CFB BG5CEC BG5CDW BG5CEQ BG2ANQ等)和早一年出山的徐州BY4VAM (BA4VE BD4VC BD4VHF)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参加了CQWW CW MS比赛,QSO都在1000左右,成绩分别为39万分和33万分,虽然和两朵“红花”差距很大,但还是比脱离了外援的天津团队B3C(BA3CE BA3AF BA3AW BD3ABR BD3AEK BD3APX BG3BSV BG3BW BG3BKO BG3BUH) M2 10万分/500QSO的成绩好不少,CW可以通过软件辅助“速成”得以印证。
浙江首个1*1竞赛呼号B5C,省协会领导不但支持呼号申请而且带领杭州的“老”爱好者给宁波新生力量加油


单人比赛中的BD1DRJ更是Moreserunner训练成果的典型代表,才入行1年多的“车腿”俨然就成了2006年的“明星”,从频繁参加各种SSB比赛,到这次使用spiderbeam+18米鱼竿及低功率参加全波段有辅助CW比赛,最终的64万分/1128QSO非但超过了几个“绿叶”多人台,而且错误率也相当低,成为了新一代OP的典范。
BD1DRJ 在野外参加CQWW CW比赛


与此同时“第二代HAM"们也没闲着,BA4RF继续翻版他在一个月前的80米高功率有辅助单波段,以17万分/877QSO填补空白并把记录保持至今。BD5WW和BD4SQ双双在低功率无辅助15m单波段上打破了2002年BA7NQ的记录,单波段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同年B3C的M2。BA6QH则耕耘着自己的QRP,他在20m单波段QRP无辅助上写了一个至今还在的2.6万/189QSO的记录。而那段时间正热衷于160m波段的BA4DW也用100个QSO填补了一个单波段高功率记录。
[ 此帖被BA5CW在2020-10-07 16:02重新编辑 ]
离线BA7NQ
发帖
10236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20-10-13
2006年去巴西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就带了两台收发信机、一个15米的BPF、两台电脑、两条网线就出发了
我的微博: http://t.sina.com.cn/ba7nq
我的BLOG: http://ba7nq.blog.163.com
我的位置: http://aprs.fi/?call=ba7nq-9
"Smile" when you talk. Sound happy and relaxed. People like to call happy people.
离线BA5CW
发帖
5021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20-10-13

二十 2007年竞赛活动迎来新高潮

从1992年两委下发《暂行办法》到1993年《无线电管理条例》出台之后,很久没有谈到政策法规问题了,这期间的标准流程是各地体委负责业余电台申请材料的受理、预审核、呼号频率预指配,然后上报当地无委进入行政审批、验机、设台。而实际上1993年后除上海、江苏以外,省级体委的无线电运动编制已全部撤销,大部分省级体委做的事情都由CRSA接管,尤其是2002年后HAM急剧增加,出现地方“协会”实际上是联络员,CRSA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增加,日益疲于应付,正常活动却组织乏力,结果是频遭抱怨,连会刊也在2007年转交给《无线电》杂志负责发行。这段时间组织高等级的升级考试也很少,作为一个上海HAM,我只能在2006年参加杭州举办的一级升级考试,通过后回上海办理手续,按当时惯例可以选一个2*2的呼号,但被多年没有办理过考核升一级的上海协会以2*2呼号是“稀有资源”为由拒绝,和BA4ABC、BA4AHH一起成为上海唯一一批2*3的一级呼号,与当时很开明的江苏协会形成鲜明对比。各地呼号预指配政策也五花八门,为解决这个问题2007年4月27日工信部出台了“业余电台呼号管理办法”,从无委收回了呼号预指配权。然而此时又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些地方突击”乱“放呼号,从三级开始,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改成2*2呼号,XX协会也在其中,不少人更改了呼号,但他们一定想不到3年后遭到举报,已经被人熟知的2*2呼号被收回,莫名成为”牺牲者“。应部分有此痛苦经历的HAM要求,特意吐槽一下这段”朝令夕改“的”乱世“。这里还要谈一下1*X竞赛呼号,实际上在2007年以前”欣欣向荣“的1*1、1*2呼号并没有法规依据,而“业余电台呼号管理办法”是第一个明确可以申请1*1专用竞赛呼号的规定,然而政策出台几年后却又收紧了竞赛呼号的申请,尤其是1*2的呼号自然到期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申请了。——我很体谅当时CRSA领导BA1HAM、BG1DO等的无奈,作为一个寻常百姓的视角看问题很可能是失实的,大家看过就算了。

2007年WPX SSB,B1Z有在通州建立了BY1RX基地

2007年WPX SSB中B1Z和B7P团队的对垒仍在继续,但B1Z发生了一点变化,考虑到龙凤山庄太远,不利于OP的集结,B1Z在通州新增一个基地,这是以BD1BYV提供场地为基础建设的BY1RX,作为对应,原来的龙凤山庄的集体台呼号是BY1TX,当时的想法是BY1RX作为后备力量的培训,而BY1TX是作为正式比赛场地,即便如此BY1RX还是上了两个塔以及一条80m全尺寸直立天线,这是明显优于当时普遍以MFJ1792双段天线作为80m主流天线配置的,在其他波段上的主力天线714T也是一副很不错的天线,作为起步,BY1RX是超出当时二线竞赛台水平的。B7P在天线上也有点变动,他们拆除了原有的714X,在高波段上还有218U和CL20可以支持,但40m就只能从原来的三单元降级为1792,80m上则另外架设了一副DP。最终由BA7NQ BD7IN BD7JLR BG7IXG BG7JSQ BG7KSF BG7PMS W6ALC组成的B7P团队以348万分/2287QSO的成绩,战胜了由BA1AAX BA1AJ BA1RB BD1LBE BD1LBF BG1DQD BG1BYV BG1MW BD1BFF BD1KCY BD1NNI BD1CC BG1CIW BG1RWA BG1QXU组成的BY1RX团队的216万分/1771QSO。

2007年WPX SSB M2组的几个申报成绩对比
本来对比完B7P、B1Z就可以了,但当年出了个另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的VR2C。本文中很少提及香港的比赛台,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大都市,香港的业余电台基础要比大陆好得多,这次由VR2DS VR2KW VR2MY VR2PX VR2RR VR2UIA VR2VAC VR2XZK VR2YYW VR2ZRE第一次组成VR2C竞赛团队参加WPX SSB比赛,和地域相近且组别相同的B7P比却以3016QSO/413万的总分明显超出,所用的天线也只是临时升降杆架设的几副高波段3单元天线+1792扛起的低波段,表面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选择在海岛上的QTH是很有利的,不过当时我们很多在空中旁听比赛的爱好者是被VR2C OP有条不紊的流畅操作所深深吸引,成为了很多人后来的榜样。

B7M团队在2007年WPX SSB比赛的合影

除了上述M2的对决,2007年WPX SSB另有23个申报成绩,其中MS组是三个:B7M(BD7ISO BD7IUN BD7LHY BG7IZY BG7JCR BG7KBH BG7LKJ BG7MSN BG7MVZ BG7MXP BG7MYD BG7OLI BG7OTZ BG9DM BL7IC BL7JC)、BY1QH(BD1DRJ BD1FBV BG1MLI BG1NAL)和BY1TT(BD1PTA BG1PIP BG7KLG BG1JBR BG1LHK BG1HXW BG1GEI BG1GUN BG1MMG BG1JBQ),虽然1区的两个MS成绩并不算好,但却反映了北京的竞赛活动普及程度明显超过其他地方。20个单人成绩中BD3APX和BG7MVZ分别获得高功率和低功率全波段第一名,所有单人成绩也都很一般,以现在眼光看,都属于随便玩玩的。

2007年初的深圳火腿年会是当时各地传统年会中比较大的一次,其规模甚至和2004年商丘的全国性聚会相当,约有450名周边的HAM参加,这也是B7M能红火起来的群众基础

没有最大,只有更大,2007年底同样是珠三角地区的广州聚会人数近千

B7M的第三次比赛仍然在环境良好可需要每次临时架设天线的“水厂”,这次全面升级了天线系统,10m,15m和40m分别使用了DIY的5单元-4单元-2单元的单波段八木天线,只有原来的A4S保留为20m主力,1350的QSO数量比M2组的BY1RX少,但他们在系数上超越了BY1RX,最终189万的总分也逼近BY1RX的M2成绩。

BS7H 2007的三号礁石上使用了八木天线,图为OH2BH和BA4RF

2007年最热门的事件非BS7H莫属,这个十年才出现一次的远征已经成了全球最稀有的DXCC字头, 2002年开始在K5YY和BV4FH的推动下,尤其是BA1HAM在各部门间的活动,2006年获得有关方面批准,经过几年(还包括N1DG、N4XP、K4UJ)的准备和计划,终于在2007年的4月底(在VR2BG、VR2KW、VR2YDC等协助下)从香港出发前往黄岩岛,这次的操作员包括CRSA推荐的BA1HAM、BA4RF、BA1RB、BA4RC、BA1AAX(代替了因故未能参加的BA7NQ)、DL3MBG以及负责4个木制平台、天线(包含直立、正V、八木)制作和架设的BV6HJ,加上W6RRG N6MZ AA4NN K4UJ ND2T K9AJ OH2BH 9V1YC I8NHJ组成一个多国团队,在全球多方大力赞助下,使用4套IC7000电台和ACOM1010功放,以发电机为电力在一周时间内总共完成了45800个QSO,满足了大部分DX爱好者对BS7H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几百个技术上最难的美东QSO,使之成为一次伟大的远征。
最来之不易的是BS7H 2007的执照

黄岩岛远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当时的我国HAM来讲,这次远征极大地推动了普通爱好者追逐DX的热情,并对通联稀有DX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实践;对于另外一些有志于在远征中训练自己的HAM来讲,又树立了一个组织和操作的标杆。这使我想起了2007年BS7H的同时,BA4ALC BD1DRJ BA4XA BD6IQD正利用五一假期在东西连岛上做AS-135的海岛远征,事实上海岛远征是我们提高操作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时国内竞赛”大拿“大多经历了1997-2001年那段中国IOTA”处女地“开拓期的锤炼,2001年起BA4DW几乎每年单人远征一个海岛,直至完成除黄岩岛和西沙外的我国沿海所有IOTA编号,但大家可能忘记了另一”狂人“BD1DRJ,他在2006-2007年不到两年间,远征了10个IOTA岛组,我有幸和他一起参与了上述东西连岛和2007年3月的涠洲岛远征,尤其后者(AS-139)BA4ALC BD1DRJ BD7KLO BD7JLR BG6IQD BG2QMP BG7JAC在三天不到的时间内只用低功率就完成近5000个QSO,而在IOTA历史上包括黄岩岛在内超过5000QSO的远征也仅有5次,这是给了我们”第三代“ham信心的一次远征。
2007年AS-139涠洲岛远征,一批新生代操作员
2007年的WPX CW由于上述活动的存在似乎和SSB比赛间隔有点长,这次比赛一共有15个BY申报成绩。成绩最好的是B7P的多人双机,他们在WPX SSB的基础上只增加了一副探索性的80米Deltaloop,由BA7NQ BD7IN BD7JLR BG7IXG BG7JSQ UT3UA组成的B7P操作团队获得2180QSO/356万分的最终成绩,超过了同场竞技的VR2C,这也是WPX CW中的第一个M2记录,总分还超过了自身的WPX SSB成绩,可见队伍趋于稳定成熟。反观BY1TX(BD1ES BA1RB BD1WC BG1KCY BG1BYV BG1UUK BG1MWH BG1FVL BD4IZL K0MD)的多人多机却有点拿不出手,一千出头的QSO数,总分仅84万,又是一次为锻炼OP为主的比赛(可以体会到不用B1Z呼号的用意),只为有更多的操作机会而参加MM组。
2007年WPX CW M2 B7P团队,其中有好几位是首次出场

多人单机组的B4R(BA4TB BD5RV DL3OCH DL2JRM)已经对BY4RSA基地开始疲劳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五台山体育场的比赛,实际上他们的FT1000+TL922+714X的组合还是另很多年轻竞赛台羡慕的,他们仍以约1200QSO和100万分的MS成绩超过BY1TX的MM成绩。同时杭州DX俱乐部的B5A(BA4ALC BA5AG BA5AC BA5DX BD5HAM)第一次出现在空中,用BG5ABC家里的A4S+R8天线和IC756PRO3+TL922参加了MS组,最终成绩仅仅只有52万分/817QSO。这次WPX CW倒是值得提一下几个单人低功率全波段的参赛者:BD7KLO\BD1DRJ\BD4SQ\B3APX\BD4ITN等,前三位QSO数量均超过500,后两位也在400左右,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中大多数是一年以内的CW新手,BD7KLO是3月份涠洲岛上开始第一次CW通联操作,却在2个多月后囊获WPX CW单人全波段的第一名。

第一次承担CRSA HQ任务的浙江团队在宁波比赛 图中操作员为BA5AG
2007年BxHQ的设台体系是2006年的延续,但是回归了2005年的普及思想,这一年开始普及的任务优先于成绩的提高。除了2006年的B1Z,B4R,B7P外,增加了B3C,B5C,B7M团队,后三个竞赛台刚开始起步,设备条件和OP的熟练程度均比不上前三者,但最终仍然获得了4900qso和490万分的申报成绩(最终成绩398万),全球排名29(62%的位置),东亚老牌大台成绩普遍下降,但我们第一次超过了日本的8NxHQ,这使得日本ham耿耿于怀,后几年增加了HQ的力量投入,一直视BxHQ为对手。2007年的BxHQ恢复设立了CRSA HQ奖,鼓励国内电台通联自己的总部电台,虽然和德国、日本的ham对本国HQ台的支持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起了积极的作用,为BxHQ增添了不少QSO。
2007年BxHQ的申报成绩,其中80m两个模式和40mSSB是CRSA HQ全部10年历史中的最好成绩

从2003年第一次CRSA HQ开始,几乎都是BD5RV和BA4RF在做总协调,也一直是使用Writelog作为联网日志,2007年的个波段/模式分配如下:

160cw    by1tx(ba1rb)                                        K9AY+28m gp

80cw      b3c(ba3ce/ba3af)                                             1/4 gp

80ssb     b4r(ba4ta/ba4rd/ba4rf/bd4ibw/bg4wxy)        1/4 gp

40ssb     by1tx(ba1rb),                                     3 ele yagi(ef340)

40cw      by4rsa(ba4tb/dl2jrm/bd5rv)    3 ele yagi@10m(714x)

20ssb     b7p(bd7jlr/bg7ixg/bd7in)                 4 ele@17m(cl20)

20cw      by1tx(ba1aax/ba1rb/bd1wc)              3 ele yagi(318jr)

15ssb     by1rx(ba1aj/bd1es)                   4 ele yagi@24m(714t)

15cw      b5c(ba4alc/ba4ed/ba5ag)                  4ele yagi@12m

10ssb     b7m(bg7lhy/bd7oh)                          5 ele yagi@12m

10cw      b7p(ba7ia/ba7iag)                   5 ele yagi@14m(218U)

B7P 竞赛基地2007年CQWW SSB新架设的三单元40m天线

2007年CQWW SSB的参赛人数继续创新高,其中的重头戏仍是B7P和B1Z的多人多机,一年内有两个MM团队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多人多机毕竟要“消耗”更多的OP,在大量OP参与多人组比赛后(另有2个M2和5个MS),2007年的申报成绩仍然达到55个,不得不承认近期是一个比赛的飞速发展期。

B7P B1Z VR2C的申报成绩对比,其中VR2C是M2

这是B7P和B1Z的第四次对决,也是在CQWW上的第三次,从M2和MS一直到今年的MM。B7P(BA7NQ BD7JLR BD7IXG BD7IN BG7JSQ BD7KSF BA7JA BA7IA BA7JG BA7NI BD7LHY BD7OH BL7IC BG7MVZ VR2YDC XX9BB BG7KTA BG7IBV)为了这次多人多机比赛强力扩充了装备:4x ic-756pro3、1x ic-756pro、1x ft-1000d、6x tl-922,天线全部换成单波段:10米:5-ele @15m高度,15米:5-ele@14m高度,20米:4-ele@16m高度,40米:3-ele@23m高度,80米:4-square array, 160米:22m长顶部加感gp,低波段三条beverage接收天线,LOG软件也第一次改成WINTEST。虽然这是B7P的第一次MM,但实际上他们在XX9C积累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经验,硬件上也超出了前些年的XX9C,即便从现在的角度看也算是很强的MM配置。而B1Z(BA1AI BA1AJ BA1AL BA1RB BD1CC BD1ES BD1LBE BD1LBF BD1NNI BG1AC BG1HFP BG1UIA K5SF VE2QV)虽然在之前组织了多次MM,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整多人多机,这次即便是增强后的配置也是弱于B7P的,他们使用的设备:ft1000mp*2、ft1000、ft990、jst145*2,功放:al1500*2、chs811*2、tl922、henry-3k,天线: 714、c31、c340、80m gp+k9ay、160m gp。结果并不意外,B7P以396万/3960QSO完胜B1Z的220万3376QSO。意外的却是今年很活跃的VR2C(VR2KW VR2MY VR2PX VR2RR VR2XZK VR2YYW VR2YTK),他们没有MM的条件,参加M2组在QSO上明显超过B7P,只是在总分上稍逊,显示了OP超强的QSO能力。

2007年CQWW SSB是B4B第一次参赛,设备天线比较简单
照片L-R:BD4AEO BA4ALC BD4AAQ

M2上的两个台都是明显弱于上述B1Z\B7P的二线竞赛台,其中B4B(BY4BLW BA4ALC BA4DC BA4DL BA4DZ BA4ED BA4EG BA4ER BD4AAQ BD4AEO BD4AHS BD4BTB BD4HD BG4ACY BG4AGK BG4AGM BG4AKT BG4CZX)是上海的竞赛团队第一次亮相,他们以70万分/1686QSO的最终成绩超过了几年来进步比较缓慢的B3C(BA3CE BA1AN BA3AF BA3RJ BD1PMN BD3AIE BD3APX BG3AVB BG3BFQ BG3BXH BG3OAK BG3PCH)团队,B3C的最终成绩是46万分/1661QSO。

B4R 2007年5月开始建设新基地,离开了近10年的BY4RSA台址

多人单机组是B4R(BA4RF BA4VE BG4WZH BD4IBW BD6IQD BD6BW BD4QW BG4REB BG4RPJ)、BA4T(BA4TA BA4TB VA3RRW BD4TBC BG4TLB BG4TYQ BG4TQX BG4TWJ BG4TTM BG4TMM)、BY1QH(BG1NAL BG1IXH BD1FBV)、B1P(BD1PTA BG1PIP BG1LHK BG1TJI BG1MQF BG1HXW BG1MMG BG1LZX BG1WQN BG1JBQ)和BY1DX(学生OP)多达5个台的同组竞争,前两名B4R的73万分/1369多QSO和BA4T的69万分/1226QSO比较接近,但也不算是太好的成绩,后面三个队从设备到成绩都是单人低功率级别的,就不展开了,但他们都来自帝都,和WPX SSB形成很好呼应,帝都的普及程度的确高。对B4R而言,离开BY4RSA后在江苏省足球训练基地新地址天线、设备和原来几乎一样,环境应该更好了,但第一次比赛成绩却退步很多,也许是兴趣逐步向其他方面发展,在新基地和南京三中BY4RRR的EME、尤其是当年的ARISS(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台)通联活动引起很大轰动。

2007年很多ham都实况观看了BY4RRR的ARISS通联

2007年CQWW SSB的单人申报成绩没有什么亮点,成绩都比较一般,BA7IO以44万分/756QSO获得单人高功率全波段第一名,超过比他资格老的BA5HAM和BA5DX,BG7NWR是低功率全波段第一名,成绩为18万分/699QSO。

B7P@2007年CQWW CW M2, 左BA7IA右BA7NQ

2007年CQWW CW上B1Z坚持参加MM组,这是BY团队第一次参加CQWW CW MM组,他们以一个精简的多人多机团队(BA1AAX BA1AB BA1RB BD1BYV BD1GT BD1WC BG1UUK DL3MBG OH6RX)超过一个月以前的SSB MM最好成绩,很明显这个团队的CW操作能力是比较好的,水平不均衡的OP太多反而会影响好成绩的创造,最终以444万分/4743QSO写下一个MM记录,除此之外,40m成绩在当时属于非常优秀,而采用31米高的GP和单根BEVERAGE获得的160m成绩更是一个至今没有被超越的神话。

2007年B7P M2 B1Z MM的申报成绩

M2组别中有B7P和B4B两个队,B7P也是一个超级精简的组队模式,实际只用了5个操作员(BA7NQ BA7IA BD7JLR BD7IXG BG7JSQ),在低波段天线上明显比一个月前削弱了,80m由4SQ减为单GP,160m只是一条G5RV,接收天线更由3条BEVERAGE减为相对简单的K9AY等,在这个太阳活动较弱年份的11月,低波段减配、高波段增配是不太合理的做法,也许是因为临时架设低波段天线过于麻烦。但最终成绩还是很不错的,422万分/4036QSO大大超出了B1Z 2005年创造的第一个M2 CW记录,总分上也和上述B1Z的MM比较接近。同组刚出道的B4B(BY4BLW BA4ER BA4EG BD4AEO BA4DL BA4DC)和B7P没有可比性,他们的最终成绩是42万分/1149QSO,正好是B7P的十分之一。

B3C 2007年CQWW CW MS
左起:ba3ce,ba4alc,bg3bph,bg3bfq,ba1an,bg3avb

2007年的CQWW CW不仅是MM、M2上有好成绩,MS上的表现也不差,自从2007 SSB开始,B3C换了地方,使用IC756PRO3+FT2000、AL572+811两台功放,并增强了天线:两条由路灯杆改造来的支撑杆上架设4付八木,高波段都是5单元,40m也有三单元,只是高度上有欠缺,80和160用18米鱼竿+手动匹配电路做GP,CW比赛上我还特意带了个K9AY过去。这次的主力操作员是BA1AN,BA4ALC,BA3AF和BD3APX,由于当年几次IOTA活动中和BA1AN有合作,这次有幸被邀请加入到B3C团队,我们获得了243万分/2539QSO的最终成绩,虽然没有打破2006年B7P刚创下的CW MS记录,但仍超过了当年风头正劲的VR2C,这是一场燃起我破纪录激情的比赛,这个烙印影响持续了近10年。当年MS同组的还有B1C(BD1MWH BD1WSY BG1FVL BG1PDP BG1PWG ON5TN),和CQWW SSB时的B1P类似,虽然成绩还不如单人,但在一个城市有如此多的1*1呼号竞赛台是绝无仅有的。

2007年 CQWW CW MS B3C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同组的VR2C

2007年的CQWW 单人比赛申报成绩也多达26个,最好的是BA4RF的单人高功率有辅助全波段,他以189万分/2093QSO的最终成绩打破了BA4DW七年来一直引以为豪的记录;在单人低功率全波段上BD5WW的66万分/1341QSO,也差一点打破他本人于2002年保持的记录;其他几个成绩还过得去的单人是:B4VE、BA7IO、BA6QD、BA5HAM、BD6IVX的全波段高功率或低功率结果都在20万分以上,QSO大约在7、8百之间。BA6QA则用45个QSO填补了QRP 40m波段的空白。

BAND QSO  CQ  DXC DUP

160       30      5      6     0

80        167    19    57    0

40        479    30     71   7

20        943    31     91  23

15        485    27     83  10

10          14      5       8    0

TOTAL 2118  117  316  40            

TOTAL SCORE : 1 836 200

以上是BA4RF 2007 CQWW CW 高功率全波段有辅助的申报成绩

[ 此帖被BA5CW在2020-10-13 13:27重新编辑 ]
离线bg8srq
发帖
228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20-10-16
从2013年被8嫂带进CQWW,也快10年了...
ID:BG8SRQ  NAME:毕磊
QTH: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苑2区朝阳40 POS:655000
RIG:K3 ANT:K4GP
NO. 壹叁叁零捌柒肆伍捌捌捌 QQ:21115259 Email:qjbill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