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74阅读
  • 4回复

寻文启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A4ST
 
发帖
55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5-10-14
哪里能找到“张勋复辟”的资料?
求!
离线BD5CAM
发帖
178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10-27
张勋复辟拒妻谏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张勋的军队被编为武卫前军。为了表示效忠清朝,他的军队一直保留着辫子,被称为“辫子军”。

  1917年6月,张勋以应黎元洪电召调解黎元洪、段祺瑞的矛盾为名,率三千“辫子军”北上到京。张勋入京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拥溥仪复辟帝位,仍称为宣统。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

  张勋一生效忠清室,常对人说:“我在前清受恩深重,是尽人皆知,闻名于世的事,但关于张勋的元配夫人曹琴屡谏其改弦易辙,拥护共和的史实却鲜为人知。

  曹琴一生方正贤淑,慷慨纯朴,乐善好施,不仅是张勋的贤内助,而且在政治上也比较开明,富有卓识,可惜张勋刚复自用,没有把她的许多忠言听进去。辛亥革命后,清廷被迫发布诏书,宣告宣统皇帝退位,而不少皇室成员并不甘心清朝的灭亡,无时不在梦想复辟。丁巳年上半年,身为长江巡阅使的张勋集合杨度、康有为、万绳轼等主张帝制的人,加紧复辟活动。曹琴觉察后,多次劝阻张勋:“民国又没有亏待你们,也没有亏待清室人员,他们都已退位,你为何去死保,自讨苦吃呢。”对于这些顺应历史潮流的忠告,张勋或置之不理,或口是心非搪塞应付。据1918年上海文艺编唐朝社出版的《复辟始末记》记载,张勋带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时,曹氏又随行入京劝谏。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常密谋到深夜,曹氏其时遗其子与婢仆,执役于康前,名虽敬之,实则监听之,“及议竟,张勋退入内室,曹氏率其子女及张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遭张勋斥责。至此,曹氏知张勋之意无法逆转,于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张肇,持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孙中山先生,一方面以此举支持国民革命;另一方面为张勋铤而走险行为及子孙后代留条后路。

               
离线BA4ST
发帖
5571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10-27
谢谢楼上的帖子,我第一次知道张勋妻子的这个故事,让我增加了历史知识。

我记得在我的“求文”帖子发出4分钟后,就有1区的朋友(他可能不同意提名)给我上传了有关资料,我马上发了谢贴,不知怎么搞的,现在都不见了。是不是张勋后代有意见了?
离线BD3RJ
发帖
1884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10-27
'
谢谢楼上的帖子,我第一次知道张勋妻子的这个故事,让我增加了历史知识。
我记得在我的“求文”帖子发出4分钟后,就有1区的朋友(他可能不同意提名)给我上传了有关资料,我马上发了谢贴,不知怎么搞的,现在都不见了。是不是张勋后代有意见了?
'
偶提供的资料更多。

http://www.google.com/search?client=opera&rls=zh-cn&q=%e5%bc%a0%e5%8b%8b%e5%a4%8d%e8%be%9f&sourceid=opera&ie=utf-8&oe=utf-8
离线BA4ST
发帖
557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10-27
谢谢指点。
头脑不如年轻人灵活(其实我并不老),仅虚长几岁而已。
以后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和借助电脑搜索的这个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