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七三年的初春,我随父母部队调动从京城来到了遥远的南海之滨小城湛江,结果一住便十多年,在那里渡过了人生中最最难忘的少年时代。
那年我七岁,正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住在南舰司令部大院内,记得隔壁院子同时也搬进从成都部队调来的一家,主人的名字我忘记了,院子里孩子们后来与他熟了,都冲他喊道“王大叔”。这位王大叔平时不苟言笑,也极少串门,但对邻院和孩子们却热心地不得了,谁家半导体坏了,电筒坏了,肯定找他修理,我常去他家,总会看到悬挂在屋内中央大大的军人合影照片,他女儿丹丹很得意地告诉我,在北京拍的!后来我才知道,照片是他代表大军区到京城参加“九大”后和军委领导的合影,就凭这照片,部队各级领导对他郁敬仰三分,当时,王大叔刚任命为舰队某基地通讯站的代站长,很快,走马上任赴舰队司政机关任要职去了。
在我们院子里,王大叔的家是大伙最爱去的地方,不仅有很多小人书连环画,而且有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一盒盒电子零件,让我非常想往。记得一天,他塞给我一付绿色的大耳机,另加了几个二极管,我小心地捧回家,按照他所要求的,接上窗外的天线和地线,突然间,耳机里传出沉闷闷的播音声,是二个电台,我兴奋得不知所措,从此,对矿石机着了迷魂,也学王大叔备一些纸盒,攒一点零件,当然,更多是王大叔慷慨送的,从此,闹市区2分钱看一册小人书连环画摊是不去了,但无线电商店是必定要去的,每每站在玻璃柜台前,眼睁睁看看小盘里各式零件静静地躺在那里,即使不买,也满足了许久。。。。。。
上二年级的时候,王大叔一次从广州出差回来,送我一本“晶体管收音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主编,厚厚的约300多页。让我试装着书内的68型单管再生式收音机,我兴奋和丹丹一起在店铺里买来了铜柳钉,绕了阻流圈,在王大叔的帮助下从胶木板敲柳铜钉到焊接一直干到深夜,直到耳塞机传出电台音乐声。第二天,我找来装香烟的方型塑料盒,把线路板装了进去,在学校同学中美美地显耀一番,颇生几分得意。
单管机的试装成功,使我对无线电兴趣猛然大增。我让父母收集了更多的元器件,王大叔给我找到各式的胶本板,我开始试装二管机,四管机,六管机,从再生式到超外差式,再到电视伴音机一路猛攻,实验有难题就请王大叔赐教,我的居室堆满了半成品机。那个年代,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自装收音机,听新闻广播和红线女的粤剧是我最开心的事。
王大叔不仅无线电技术特别好,而且爱好诗歌,时常沉浸在其中。时时他会把孩子们全集结在他门口,听他晃动着头脑清唱着刚创作的诗,开心时会傻里叭肌地笑,动情时会掏出手帕泣然落泪,我们都很惊愕他有如此丰富的情感。
七四年,西沙群岛上对南越的自卫反击战突然进入白热化,大人们陆续去了俞林,八所,永乐等前线,王大叔带领通讯处官兵也紧急上岛。我们院子空荡荡宁静了许多,我拉着丹丹的手,每天在哨所门口望着,等着,希望他们都能早日平安回来。。。。。。
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这是建国后中国海军首次从外国军队手里夺回被强占的自己的岛屿,整个雷州半岛沸腾了。没多久,总政和海司受江青委托派出文艺创作组到湛江基地体验生活,三个月后,大型史诗般诗歌“西沙之歌”创作面世,这时王大叔已很少回来了,丹丹住进了我家,父亲后来告诉我,